APP下载

一期或二期经皮经肝胆道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2020-11-22刘懿刘韬冯静刚

安徽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清除率胆道胆管

刘懿,刘韬,冯静刚

作者单位: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外二科,四川 西昌615000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道系统常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1];大量临床报道提示[2-3],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该病存在术后结石残留率和并发症风险高、易反复发作等问题。近年来随着以胆道镜为代表微创腔镜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经皮经肝胆道镜碎石取石术(PTCS)开始被广泛用于肝内胆管结石治疗,尤其适用于不愿或无法行开放手术人群[4];但目前对于是否应一期完成PTCS仍无明确定论。本研究旨在探讨一期或二期PTCS 对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为手术方案选择积累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肝内胆管结石病人114例,其中行二期PTCS 术74 例设为A 组,行一期PTCS 术 40 例设为 B 组;A 组中男性 21 例,女性 29例,年龄(41.80±5.29)岁,年龄范围为32~65岁,病程(3.72±0.95)d,病程范围为1~5 d,胆总管直径(1.40±0.56)cm,胆总管直径范围为0.2~2.3 cm;B组中男性23 例,女性27 例,年龄(41.64±5.26)岁,年龄范围为33~64 岁,病程(3.80±0.98)d,病程范围为1~6 d,胆总管直径(1.37±0.54)cm,胆总管直径范围为0.4~2.2 cm。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肝内胆管结石114例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①依据CT、ERCP及胆道造影确诊肝内胆管结石;②年龄范围为18~75岁;③凝血功能正常;④病人及近亲属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排除标准:①肝脏萎缩或纤维化;②肝胆恶性肿瘤;③Child-Pugh C 级;④心脑肝肾功能障碍;⑤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且病情难以控制;⑥拒绝手术;⑦精神系统疾病;⑧妊娠哺乳期女性。

1.2 治疗方法 B 组:采用一期PTCS 治疗,根据术前CT和胆道造影检查明确结石位置,选择合理穿刺路径;行硬膜外或气管插管下全麻,超声引导下完成经皮肝穿刺,继续置入导丝并扩大瘘管,将鞘管送入肝内胆管并建立通道,在将胆道镜插入至结石所在位置;对于小于鞘管直径结石采用取石篮取出,如结石直径较大则在碎石仪碎石后采用0.9%氯化钠将其冲出鞘管,术后常规置管引流;对于胆道狭窄者可先行胆道镜镜身扩张再碎石取石,术后放置支撑管引流3 个月以上;术后6 h 以上进流质饮食,常规给予抗生素2~3 d;对于发生结石残留者可经瘘道再行胆道镜探查取石。A组:采用二期PTCS治疗,手术操作与B组相同,首先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8F 导管),7 d 后再行二期扩张瘘道及胆道镜碎石取石术。

1.3 观察指标 (1)结石清除标准为术后4周影像学检查未见结石残留[4];(2)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计算平均值;(3)记录术后胆道出血、急性胆管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及%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两组结石清除率比较 A组和B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5.14%(63/74),87.50%(35/40);两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0,P=0.729)。

2.2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住院时间显著少于A 组(P<0.05);见表2。

表2 肝内胆管结石114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表2 肝内胆管结石114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注:与A组比较,aP<0.05

组别A 组B 组t 值P 值例数74 40手术用时/min 65.56±14.40 63.40±13.72 0.777 0.439术中失血量/mL 24.73±5.10 26.07±5.87 1.269 0.207住院时间/d 8.97±2.30 5.22±1.74a 9.006 0.000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A 组胆道出血3 例,发生率为4.05%(3/74),B 组胆道出血7 例,发生率为17.50%(7/40)。两组经保守治疗均痊愈;B 组病人胆道出血发生率高于A组(χ2=4.306,P=0.038)。

3 讨论

肝内胆管结石病情相对复杂,病人往往合并胆管狭窄、慢性胆管炎症等,如未及时治疗可发展形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甚至胆管癌,严重威胁生命安全[5]。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寄生虫病发生率降低等影响,世界范围内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我国病人人数并未数量并未见明显减少,且术后结石残余复发率反而提高[6]。部分研究报道显示[7],PTCS 术后结石完全清除率可达85%以上,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10%,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同时病人远期复发率为30%~50%;近年来多项报道证实[8-9],一期PTCS 中采用液电或超声波碎石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可获得满意疗效,但与二期手术相比是否临床获益更佳仍存在一定争议。

本研究结果中,两组病人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一期PTCS 碎石效果与以往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提示一期和二期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一期PTCS 具有医源性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康复所需时间短等优势;同时在形成瘘道时间方面较二期手术更短,能够快速完成碎石取石操作难度,住院时间显著减少;本研究结果中,B组病人住院时间显著少于A组(P<0.05),进一步证实以上观点。

已有研究表明[10-11],肝内胆管结石手术过程中通过超声引导有效提高手术精确性,穿刺过程中能够避开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所建立经皮肝胆道镜取石入路更为准确安全;本研究中全部病人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胆道出血,A 组病人出现胆道出血3例,发生率为4.05%,B组病人出现胆道出血7例,发生率为17.50%,B 组病人胆道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A 组(P<0.05),说明一期PTCS 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术后胆道出血发生风险更高,应尽可能避免用于凝血功能和肝功能较差病人,但术后出现胆道出血病人经保守治疗均痊愈,亦提示一期PTCS 安全性仍值得肯定。笔者认为在条件允许和技术成熟条件下应首选超声引导下PTCS,在一期取石困难,如发生瘘道出血等问题时需立即停止手术并放置引流管,改行二期PTCS。

国外学者报道认为[12],PTCS 操作受结石体积、数目及分布位置影响较小,较传统开放手术具有明显优势;而根据临床实践经验,笔者认为PTCS 手术适应证应包括:①一般情况较差,无法耐受肝切除或开腹胆道镜取石手术;②胆道手术后结石残留复发;③术后结石多次复发;④ERCP等手段难以彻底清除结石;⑤拒绝接受开放手术。同时对于生命体征波动较大、肝内胆管扩张<0.4 cm、合并病变区域肝萎缩、凝血功能异常、腹水严重及怀疑癌变者均应避免使用[13-14]。考虑到结石残留和胆管狭窄是肝内胆管结石复发独立危险因素,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应重视对于胆管狭窄解除,存在胆道狭窄者可采用电子胆道镜镜身扩张后完成碎石取石操作,或行气囊导管逐步扩张[15-16];本研究中共46例存在胆道狭窄病人经上述处理后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一期和二期PTCS 术用于肝内胆管结石治疗总体结石清除效果接近,其中一期手术可有效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良好,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清除率胆道胆管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道闭锁肠道菌群特征的病例对照研究
胆道癌如何早发现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下胆管引流治疗胆管梗阻疾病的临床分析
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临床对比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