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四名矶

2020-11-21杨付勤

火花 2020年1期
关键词:采石赤壁黄州

杨付勤

“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濮间,回波自成浪。”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对矶的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

什么叫矶?即山地基岩突兀江边三面环水者。它的形成,其内因是坚硬的岩石性质,外因是地壳的断裂活动和江水的冲刷力量。长江的河床之下,有一条错综复杂的大断裂地带,日夜奔腾不息的江水,把断裂带内被切割的岩石碎块和泥沙冲刷东流,并不断地拓宽、加深河床。在江流的侵蚀与冲刷下,松疏的岩石被冲蚀掉,结构紧密、质地坚硬的岩石,经受住了千百万年江水的猛烈冲击而屹立江边,形成一些互不连续、单峰突出的小石山,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矶”了。

长江沿岸的矶,悬崖峭壁,险峻秀丽。沿江矶石有几十处,成为长江一系列天然屏障。这些大大小小的矶,千姿百态,形状不一。它们倚江兀立,宛如一个个绰约多姿的天然艺术品,给大江增添了无限奇异风光。其中著名的有马鞍山的采石矶、南京的燕子矶、岳阳的城陵矾和黄州的赤壁矶。

采石矶

采石矶原叫牛渚矶,相传古时曾有金牛出渚而得名。三国时,石矶院僧人掘井,得五采石一块,璀璨美艳,遂改名为采石矶。

采石矶所处江面狭窄,水流湍急,矶头突兀江中,遥对天门山,据大江南北之险,自古为重要的津梁渡口和江防要地,历来视为“采石之险甲于东南”。据《后汉志》载:“丹阳疆域独称,南有牛渚,东吴每宿重兵其地。”南宋时,虞允文指挥采石驻军,击败金主完颜亮率领的几十万大军。元末,朱元璋曾统兵三打采石矶,元军凭险固守,后朱的大将常遇春飞舟而至,元兵大败。如今,在采石矶附近的崖壁上,还留有许多当年船舶撑篙系缆的痕迹,历代战争所遗下的战壕,迄今依稀可辨。

采石矶山峰俊秀,风景幽雅,有太白楼、捉月台、燃犀亭、三元洞等名胜古迹。古往今来,又有不少文人墨客登临览胜,留下了大量的诗赋题咏,使采石矶的美丽景物紧紧与文学艺术相结合,越发给人以不可磨灭的印象。采石矶以其明净秀丽的景色、雄奇险阻的形势见称于世。

燕子矶

燕子矶为岩山东北第一峰。矶石兀立江上,三面临空,形势险峻,仿佛是一只展翅欲飞的燕子,因称燕子矶。仰望矶上,怪石嵯峨;俯视江流,波涛澎湃,山川风光绮丽,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燕子矶自古以来,就是长江南来北往的一个重要渡口。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和清朝的乾隆皇帝,都是从这里过江到南京的。现在矶头上还有一座御碑亭,亭中石碑正面有乾隆手书的“燕子矶”三个大字,背面是他的题诗:“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村耕凿久相安。”由于长江河道的变迁,现今燕子矶下面又是一片滔滔江水。说明矶头之下,有波涛翻滚的年代,也有泥沙淤积的岁月,历尽沧桑。乾隆的这首山水诗,成了我们今天研究矶的形成、演变与长江河道变迁的最好史料。每当夜晚登临矶上,只见水月皓白,澄江如练,富有诗情画意。燕子矶之所以能成为南京名胜,除了它本身险峻的矶势、优美的景色外,还由于岩山临江悬崖绝壁的雄姿,以及发育于崖壁之中的一系列石灰岩溶洞的衬托。烘云托月,使燕子矶越发显得雄美了。

城陵矶

城陵矶位于洞庭湖出口与长江合流处,为湖南水路第一门户,长江重要河港之一,地形险要。其名城陵,取“城市山陵”之意。《水经注》云:“江水东迳忌置山南,江之右岸有城陵山。山有故城。”道出了城陵矶战略地位的重要。在北魏之前此处就筑有城池。

城陵矶峙立水边,突兀江流,山石嶙峋,风景奇绝。在城陵矶头观览,长江浩浩荡荡,一泻千里;洞庭碧波万顷,横无际涯。湖中烟云四合,小岛时隐时现;江上帆影点点,水鸟飞去飞来。远山含翠,绿野无垠,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当月色溶溶之夜,看天上星空万里,望江中波光闪烁,那青山、绿树、村舍、灯火,在月华里披上一层薄薄的轻纱,景色显得扑朔迷离。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有诗:“夕阳千里弄舟还,一片秋声两岸山。醉看锦袍如梦沓,月明何限水云间。”正是对此情此景最好的描绘。

矶上的城陵矶镇,古为军事重镇,亦是沟通大江两岸、汇集各地商贾的交通枢纽。于今这里人烟稠密,经济发达,欣欣向荣。

赤壁矶

赤壁矶原名赤鼻矶,因其崖石突出下垂,形状像一个悬挂着的鼻子,颜色赭赤,故而获此美名。赤鼻矶何时称作赤壁,已无从查考。明代的《大明一统志》说:赤鼻山“屹立江滨,截然如壁而有赤色,亦称赤壁”。这就是它被称作赤壁的缘由。

赤壁矶背靠山崖,面临大江,矶势雄伟挺拔。江水从矶下流过,历来有“江山如画”之誉。从赤壁望去,但见江水连天,风帆点点,怡情悦目,风景确是迷人。

赤壁矶在唐宋时期,就有了供人游览的建筑物。北宋韩琦描写赤壁的景象是:“临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现赤壁矶上的楼台亭阁有二赋堂、挹爽楼、栖霞楼、留仙阁、碑阁、酹江亭、坡仙亭等,栉次鳞比,峥嵘起伏,瑰丽典雅,富有民族风格。

历史上来黄州游览赤壁的人,或出于误解,或出于偏爱,都有意无意地把黄州赤壁当作三国时赤壁之战的赤壁。黄州赤壁尽管不是历史上著名的古战场,但其名声却远远超过蒲圻赤壁。这主要是因为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在这儿生活过,有“仙”则名。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常游览赤壁矶,写下了流传万世的前后赤壁赋,成了我国文学史上的佳话。前赋写秋,光风霁月,字字秋色;后赋写冬,木枯石瘦,句句冬景。赤壁二赋,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的确像夜明珠一样,使黄州赤壁发出光彩,从此名满天下。

猜你喜欢

采石赤壁黄州
Industrial Youths
郑杰
杨优秀
瓜田篱下系列十八——采石人
睡仙亭
浣溪沙·游黄州遗爱湖
与高中诸学友聚会黄州
采石矶茶干:“老字号”开拓市场展生机
你是电影《赤壁》中的谁
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