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城市背景下烈士档案智慧化建设探究

2020-11-20杨晓兰

档案与建设 2020年9期
关键词:智慧城市

杨晓兰

摘要:智慧城市模式的大范围展开和深入,为我国烈士档案的管理和建设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文章阐述了烈士档案建设的内容和开展烈士档案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通过分析当地烈士档案智慧化建设的现状,发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并据此对未来我国烈士档案智慧化建设的推进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智慧城市;烈士档案;智慧化建设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智慧化建设。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烈士档案工作如何适应智慧城市建设浪潮,与时俱进开展智慧化建设,充分发挥烈士档案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一、智慧城市的特征与发展态势

1.智慧城市的概念与特征

以“智慧”形容“城市”最早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举行的一场以“信息技术驱动城市形成可持续性竞争力”为讨论焦点的国际会议。2008年,IBM公司又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再次引发国际社会对城市智慧化建设的广泛讨论。2010年,上海作为世博会的主办城市,成功引进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新信息技术并进行本地化应用创新,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者”。而对“智慧城市”的理论界定,研究学者也提出了各有侧重的观点。

一般认为,“智慧城市”是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收集城市的各项核心信息,进行数字化、可视化的整合分析,并对各个主体城市生活的多样化需求做出智能化反馈,实现城市发展的健康、持续、高效运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1]。智慧城市一般来说具有广泛覆盖、深度互联、协同共享、智能处理与开放应用五大特征。[2]目前,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兴模式,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近年来,档案界提出智慧档案馆的设想,旨在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加强档案管理中人与物、物与物、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实现档案数据的自动识别与管理、档案实体的智能化管理、档案服务的高质量和档案人员的高效管理。

2.无锡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态势

无锡市是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2012—2015年,无锡连续4年荣获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第一名。2018年,无锡正式发布《无锡市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2018—2020年)行动计划》,开展大数据应用、智慧产业、智慧治理、智慧生活、信息网络、信息安全6大提升行动,打造具有物联网特色的“智慧名城”。2020年,无锡出台全国地级市首个5G产业发展五年规划。目前,无锡是江苏省率先迈入5G正式商用的城市之一,“5G终端接入成功率”等关键指标全国领先。2020年7月,无锡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正式上线启用,共有22类领域主题约2324万条结构化数据可查,在大数据应用方面正式迈出了为公众服务的一大步。到2022年,无锡将基本实现全市5G网络全覆盖,5G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应用,为智慧城市建设助力。

二、烈士档案建设的內容与意义

1.烈士档案的定义

根据《烈士评定(批准)档案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烈士档案是烈士评定(批准)工作中形成的,以烈士个人为单位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3]。烈士档案是民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义上涵盖了评定档案、批准档案以及相关事迹的资料等,一般由特定单位或者组织,特别是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负责保存,具体形式包括文字、图表、声像、遗物等。

2.烈士档案建设的内容

根据《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服务管理指引》的相关规定,其教育宣传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相关资料的收集以及整理;烈士遗物以及烈士事迹的梳理;设置专项展示空间,强化其教育和宣传作用。特别是针对移动式文物,需要安排专门的文物库房,建立并完善分级建档制度,确保相关资料或者物品不被损害;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对烈士资料和物品进行展示,对烈士事迹进行宣讲,最大限度地弘扬烈士优良传统和大无畏的精神。根据指引的相关规定,烈士档案建设工作分为烈士档案的管理工作和烈士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两方面。烈士档案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收集、鉴定、建档以及保管四个步骤;烈士档案的开发利用则包括了研究、展示、教育、宣传等。

3.烈士档案建设的意义

一是英烈褒扬工作的基础与根本。烈士档案是重要的党史资源,不仅承载了烈士及其家属的荣誉,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对于弘扬和传承烈士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至关重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烈士档案建设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烈士档案建设工作是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建设的重要内容,用好用足用活烈士档案,是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褒扬先烈教育后人”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使命。

二是对抗历史虚无主义的最有力武器。最近几年,部分别有居心的人试图以“批判反思”等名义对烈士进行丑化、贬损,社会影响十分恶劣,并引发各方面的强烈谴责,抵制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已经势在必行。烈士档案是烈士事迹的载体,也是记录烈士光辉一生的历史凭证,充分显示了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不但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政治遗产,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4]。以档案的形式弘扬英烈精神对于抵抗历史虚无主义至关重要。

三、无锡市烈士档案智慧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1.无锡市烈士档案建设现状

目前,无锡市的烈士档案主要保存地是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还有少量档案分散保存在文化部门、档案史志部门、博物馆、烈士故居等,有些口述、影像资料还散存在媒体部门。无锡市共计有38处烈士纪念设施,其中,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于1987年建立起烈士档案及基本的烈士档案管理制度。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园内保存了286位烈士的档案,烈士的珍贵遗物(实物)420余件,其中照(底)片占67%,实物原件占33%,同时每年进行烈士资料征集补充。以烈士牺牲的时间为顺序对烈士档案进行编号,一人一档。档案有专门的档案柜存放,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防蛀防霉剂等。近年来,无锡市烈士陵园积极探索烈士档案数字化工作,采用电子扫描、录音录像等技术,对烈士档案进行备份,形成烈士档案实体形式和数字化复制件“双套制”保存。

在烈士档案的开发利用方面,烈士档案陈列是烈士档案宣教的主要手段。目前无锡全市烈士档案陈列馆面积总计6283平方米,其中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陈列馆面积为1280平方米,展出烈士档案图片(照片)470张,实物146件。江阴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馆面积为2200平方米,宜兴市烈士陵园陈列馆面积为1200平方米。除此之外,绝大多数烈士纪念设施没有烈士档案陈列室。各陈列馆都以文字展示、图片展示、实物展示、人工讲解的传统方式为主,声光电等智能化的展示手段较少。

近年来,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依托园内烈士档案资源,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丰富完善教育内容,创新打造原创社会教育品牌“红色记忆之旅”,至今已成功运作12年。以“红色记忆之旅”教育活动品牌为中心,无锡市委宣传部、文明办为项目运作平台,通过“一个品牌两个大平台多方联合”的形式,开展“红色档案宣讲”“红色共建”“红色志愿者”“红色送温暖”“为烈士寻亲”等一系列主题活动,“红色记忆之旅”品牌获第二届无锡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品牌”荣誉称号,成为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一园一品”的精品项目。

2020年6月,无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革命烈士陵园、梁溪区惠山街道党工委三方签订了“1+1+ 1>3红色朋友圈”“讲好红色故事传递红色力量——‘红色档案在身边”项目,培育出一支社区“红色档案”宣讲员队伍,将烈士档案宣传送进全市各个社区。

2.烈士档案智慧化建设的问题

(1)顶层支持与统一规划尚不健全

国家尚未在顶层设计方面为智慧档案馆的发展提供支持,相关的规划和设计工作缺乏必要指引,烈士档案的智慧化建设更是缓慢。受工作理念和资金的局限,各地区烈士档案部门尚未建立统一标准的烈士档案建档规划和工作机制,档案工作停留在零散和无序的材料征集层面。烈士档案保管部门分散,各自为政,部门或区域联动工作机制尚为空白,资源整合机制十分薄弱,造成烈士档案重复收集现象严重,管理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烈士档案的充分开发利用,阻碍了烈士档案智慧化建设步伐。

(2)智慧城市发展与烈士档案建设水平不相匹配

目前,无锡的烈士档案在建设过程中仅仅停留在数字化存档层面,无论是档案管理还是开发利用,都跟不上无锡市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无法满足人民群众了解烈士事迹、传承红色精神的文化需求。如无锡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中虽然有2324万条结构化数据可查,但在档案史志板块,烈士档案仍是空白。

(3)人才缺乏制约着烈士档案智慧化建设

烈士档案智慧化建设目前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专业人才缺乏,智慧档案馆作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其本身是一种新生事物,其技术应用依然处于摸索当中,可以参照的案例相对不足,而兼具烈士档案管理经验和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不利于烈士档案智慧化建设。二是高层次档案管理人才不足。智慧档案馆的管理涉及多方面知识,而目前的人才培养不到位,现有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尤其是对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掌握不足,难以满足烈士档案智慧化建设的运作要求[5]。

四、烈士档案智慧化建设的优化思路与对策建议

1.优化政府顶层设计

根据美国智库在2017年发布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报告,在制约城市智慧化进程的5个核心因素中,只有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够作为关键性解决措施,揭示了政府顶层设计和支持对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重大影响。烈士档案智慧化建设属于智慧城市的一个具体化的子项目,它的成败同样取决于政府部门支持与否。国家对烈士档案智慧化的顶层支持不仅要求相关行政部门对这项工作做出积极肯定回应,还要求政府从宏观层面就其发展做出指导,并给予一定程度的资金援助和政策倾斜。2019年5月,国家档案局首次参与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电子政务分论坛,举办了档案信息化论坛,同年7月中国档案学会举办了第一届智慧档案解决方案展。这些会议、论坛、展览的举办,有助于深入探讨档案智慧化建设、广泛传播智慧档案理念,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增强档案智慧化建设的社会影响力。

政府部门在管理层面应将支持引导与督促两者并重,不断推进烈士档案智慧化建设相关规则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目前,我国已经设立了21项关于城市智慧化建设的指标,涉及定义内涵、物联网设施、安全维护、公众反馈等多个方面。同样地,烈士档案智慧化建设的标准也可以从两方面制定:在建立初期用以指明建设方向、把控建设质量的标准,例如顶层规划指引、平台质量要求、技术规范、系统数据维护标准等;另一类标准应用于后期智慧档案馆的运行发展阶段,例如资金预算控制标准、资金运用风险防控标准、技术设备使用指导、技术引进与系统更新要求、档案数据安全保障要求、服务质量反馈标准等。

2.探索智能技术与烈士档案建设的深度融合

第一,从保障烈士档案实体安全角度出发,运用物联网技术、3D技术打造图形化虚拟库房管理系统,有效保护烈士档案实体不因反复多次利用而受损,提高烈士档案的安全性。同时,可通过身份识别认证技术对阅览用戶进行甄别、归类,并据此设置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达到约束用户行为、保障烈士档案信息安全的目的。

第二,加强烈士纪念设施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管理人员对新技术的识别运用能力,或是购买烈士档案智慧化建设第三方技术服务,以提高管理效率、增强运用效果,更好地为烈士档案智慧管理赋能。

第三,为了高效评估烈士档案馆智慧化管理效果,可收集并分析各个烈士纪念设施处烈士档案馆的日常运行数据。即使目前智慧档案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档案馆的建设和运行也不应该被分割。烈士档案智慧化建设是一项长期项目,需要以长期视角评估其投入产出效果。应从烈士档案馆的功能出发,从管理效率和服务效率来综合评估其建设效果,相关数据信息在日常运行中能够通过智慧化技术进行收集。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评估烈士档案馆与智能技术的匹配程度,以及在档案管理、人员服务等方面的运行效果,形成反馈。

3.创新烈士档案开发利用方式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烈士档案管理向智慧化转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一方面,为海量的档案数据构建出一个无限的存储空间,档案信息的可获取性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凭借强大的算法以及信息快速搜集、发布的功能,满足公众的实时在线浏览需求,同时提供多样化、针对性强的检索方式,使查询档案信息的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快捷[6]。对烈士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智慧化处理后,烈士档案网站、云平台、数据库等将作为信息交换的媒介,为有需求的公众提供“一站式检索阅览”服务。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深入,“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频和客户端)逐渐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信息获取、发布和共享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开设既体现烈士档案价值和特色,又符合公众信息获取偏好的栏目;同时对部分烈士档案信息内容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增设补充说明、点评讨论、分享转载等功能,以实现烈士事迹的二次传播,增强信息的交互性,在受众中引起情感共鸣。烈士档案管理部门也应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主动推送烈士档案信息的服务意识,加速档案的流通,使烈士档案在管理部门和受众之间得到共同开发,使档案中承载的烈士精神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精神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

注释与参考文献

[1]贝文馨.“智慧城市”核心内涵研究——以上海“智慧城市”建设为中心[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孙凡茜.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的商业模式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 2016.

[3]李欣.《烈士评定(批准)档案管理办法》条文释义[J].中国民政,2017(2): 44-46.

[4]张惠玲,王天娲.发挥烈士档案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的思考[J].档案与建设, 2017(5):91-92.

[5]马凌.试论扬州智慧烈士档案馆建设[J].办公室业务,2017(7):83+85.

[6]陈勇,廖琼,崔葳.智慧城市背景下我国智慧档案馆建设研究[J].中国档案研究,2018(1): 237-249.

[7]刘芳.智慧城市环境下智慧型档案馆建设初探[J].建材发展导向(上), 2019(10):117.

[8]闫莉.智慧城市对档案馆档案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中文信息,2019(9): 75.

[9]赵旌含.智慧城市环境下综合档案馆网站建设的SWOT分析[J].办公自动化,2019(7):21-22,31.

[10]夏红兵.智慧城市建设下的中小型高校档案馆(室)数字档案工作探索[J].产業与科技论坛,2019(4):280-282.

[11]商惠晴.论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区县级档案馆的发展方向[J].山东档案, 2018(4):43-44.

[12]杨剑云,刘俊恒.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档案馆运行模式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8(5):74.

[13]齐祥宇.面向智慧城市的云数字档案馆建设[J].中国科技纵横,2018(4): 46+48.

猜你喜欢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
智慧城市与广电网络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对我省的启示
基于利益相关方共赢的智慧城市聚合发展模式研究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
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创新探究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