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以来国内档案资源共享研究综述

2020-11-20杨静裴佳勇管清潆

档案与建设 2020年9期
关键词:信息资源共享档案资源档案

杨静 裴佳勇 管清潆

摘要:文章基于新世纪以来国内档案资源共享的文献分析,将现有研究成果分为档案资源共享的内涵与主客体,共享的理论及技术环境,共享的问题、实现及效益等四大主题。对此,文章提出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进跨学科视角研究,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强化档案资源共享实证分析及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以解决该领域中现有的不成熟之处。

关键词:档案;档案资源;信息资源共享;档案资源共享

分类号:G273

A Review of Chinese Archives Resource Sharing since the New Century

Yang Jing1,2, Pei Jiayong2, Guan Qinying2(1. Schoo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2.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Yancheng Teacher University, Yancheng, Jiangsu, 224000)

Abstract: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of domestic archive resource sharing since the new century,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re divided into four themes: the connotation of archive resource sharing,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archive resource sharing, the theory and technical environment of archive resource sharing, and the problems, realization and benefits of archive resource sharing. The theory of archives resource sharing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in the stage of steady development but not yet mature, so the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 should be strengthened. Promote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research;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top-level design; Research on strengthening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archive resource shar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

Keywords:Archives;ArchivesResources;InformationResourceSharing;ArchivesResourceShar? ing

檔案资源共享是信息化时代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服务的重要议题,是档案实践工作中持续数十年的热点话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已步入共享经济时代,近年来,有关区域档案资源共享、档案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的呼声此起彼伏,档案资源需要通过共享解决信息孤岛问题,通过共享实现与其他资源的互联互通,突破时空限制,便捷获取档案资源的需求愈发迫切。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我国档案资源共享的现有理论研究情况进行探析,希冀能对今后的研究发展有所启示。

经文献调研,目前已有相关综述4篇。现有综述为该主题研究勾勒出宏观框架,但同时存在两点不足:一是侧重宏观分析,主题研究不够深入;二是选取论文时间截至2013年,距今已有7年,无法反映档案资源共享研究的最新进展。因此,文章拟通过全面梳理我国档案资源共享相关文献,对研究主题进行归类分析,并对该领域研究进行展望。

1数据来源、统计方法与统计结果

1.1数据来源

鉴于我国档案领域从21世纪初才首次明确提出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因此笔者以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文献来源,主要选取新世纪以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将最新数据检索日期更新为2020年9月20日,分别以篇名=(“档案”OR“档案馆”)AND“共享”为检索式进行精确检索,共得到中文期刊论文1149篇,硕博士论文44篇。笔者将期刊来源限定为北大核心和CSSCI,剔除如“档案学教学资源共享”等与本主题不相关的文献,同时补充了一些主题=“档案AND共享”的代表性文献,最终选取290篇期刊文献和35篇硕博士论文作为分析样本。

1.2统计方法与统计结果

笔者主要借助Excel、EndNote及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等软件作为数据分析处理工具,采用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方式分析国内档案资源共享理论的研究现状。

图1为1149篇中文期刊论文的年度分布可视化图表,反映了档案资源共享研究总体趋势,可看出国内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具有阶段性特征。从2000年开始,相关研究成果基本呈缓慢增长态势;到2008年出现该主题研究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8年)的颁布不无关系。随着《全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现场会文件的通知》(201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016年)、《工商总局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的通知》(2018年)等政策相继出台,“长三角民生档案区域共享”等各地区民生档案资源共享政策逐步实施,学界研究成果数量显著增加,并自2011年至今逐渐形成研究热潮,成为近年来学界的热点话题。

鉴于学者在研究中表述的不统一性,文章统一表述为“档案资源共享”。文章主题分析的逻辑框架为档案资源共享的内涵解读,解决档案资源共享是什么的问题;档案资源共享的主客体研究,解决谁来开展档案资源共享以及共享的档案资源的特征等问题;档案资源共享的理论及技术环境研究,解决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开展档案资源共享的问题;档案资源共享的问题、实现及效益问题,解决档案资源共享存在的障碍、如何实现及产生什么影响的问题。

2档案资源共享研究主题分布

2.1档案资源共享的内涵解读

目前,关于档案资源共享内涵专门性探讨的文献仅有1篇,作者从共享主体、共享客体和共享目的三方面对其内涵进行分析,但并未给档案资源共享下明确定义[1]。其余关于档案资源的内涵皆仅在文中简单提及。刘冬梅等[2]认为,档案信息共享是指档案馆在特定范围内,通过建立在档案馆与档案馆之间以及档案馆与关联机构之间的互惠、协调关系,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共同整合和合理利用信息资源,以提升档案信息资源价值和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全部活动。邢华洁[3]指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将记载人类历史、传承人类文明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与整合,构建互联网上的档案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并通过档案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最大范围的共享。李亚东[4]指出,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就是通过网络实现档案信息传输以达到资源共享目的。

综上,学界对档案资源共享的内涵尚未达成共识,也缺乏对档案资源共享内涵的系统解读,表现为一是对“共享”缺乏深入认识,流于字面解释;二是定义表述不够全面,对实施主体、共享目的、共享基点等问题并无涉及[5]。档案资源共享的概念应能综合反映环境、主体、方式、客体、目的等要素,且能揭示档案资源共享区别于其他资源共享的本质特征。笔者认为,档案资源共享的涵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档案资源共享仅指档案资源与档案资源的共享,可定义为档案资源贡献者之间在遵循安全原则和互惠原则等前提下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可共享的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借助网络最终实现共享主体互惠、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便捷用户利用,从而推动档案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全过程管理活动。广义的档案资源共享还可以包括档案资源与其他信息资源融合的共享方式、共享方向及向社会共享档案资源等。本研究在重點关注狭义领域的档案资源共享的同时对其他形式的共享也有涉及。

2.2档案资源共享的主体及客体研究

(1)档案资源共享的主体研究

档案资源共享的主体包括共享的发起主体与服务对象。发起主体通常是资源贡献者、参与者以及实际的操作者和维护者。共享必定要在两个以上不同的主体间进行,能进行共享就必须有可用资源,因而共享发起主体必须是拥有这些资源的个人或机构[6]。档案资源共享的主体范围可分为内部共享、区域性(联盟式)共享与网络化共享。现有研究主要以档案资源的馆际内部共享与区域共享研究为主。档案馆馆际共享主要研究档案馆之间如何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刘娜[7]对44个省级档案馆进行调研,从资源平台、技术平台、政策平台、管理平台四个方面提出要构建省级档案馆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档案资源区域性共享主要研究如何实现某区域范围内的档案资源共享。可以是以某个地区为范围,以综合档案馆为基础,统一标准联合建设,共享开发利用各系统、行业和部门中的档案信息资源的模式[8],也可以是某几个地区基于共同业务需求联合打造。如马仁杰等[9]提出长三角地区基于联盟区块链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吕元智[10]指出,“区域化”共享是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化”共享发展的必然。吴佳琪[11]认为,逐步实现区域内横向的跨行业系统共享,可为跨地区的国家范围内共享工作奠定基础。还有部分学者探究了文化联盟视角下的包括档案资源在内的信息资源共享,就档案馆与图书馆、情报机构等其他信息机构资源共享展开研究,此类共享实质是基于相似的文化属性,希望通过共享各自资源结为共享联盟,实现共赢目标。赵生辉、朱学芳[12]从信息共享空间的视角提出推进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张革联[13]提出,图书馆和档案馆可基于知识管理开展资源共享并提出具体实施路径。学者们基于国外先进经验的介绍,希望可构建出我国图情档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

关于档案资源共享系统服务对象的研究主要聚焦用户权限划分。张照余[14]认为,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在广域范围内的有序共享,须从网络环境出发开展用户研究,划定用户范围、制定完善的用户管理机制等。笔者认为,档案资源共享网络中用户本身及用户的需求值得探讨,并且应该放在重要位置,然而现有的对档案用户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应在未来研究中加以重视。

(2)档案资源共享的客体研究

关于档案资源共享客体的专门性研究不多,主要围绕可共享档案资源的类型和范围、共享档案资源的独特属性等方面。作为网络共享客体的档案信息,在内容、性质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特点和共享规则,须在合理控制的前提下分门别类地提供利用。张照余[15]曾对档案内容的限制与划分有过较为完备的论述,指出实现档案内容划控和权限控制要将档案信息、用户主体、共享深度和共享条件(用户验证等级)等要素进行细粒度类分;易卓君[16]认为,共享档案资源的产权属性、相异程度、信息安全风险等因素都将成为影响档案资源共享的重要因素。刘畅[17]对档案馆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进行比较研究,希望能借鉴图书馆共享理论为档案资源共享提供启示。

2.3档案资源共享的理论及技术环境

(1)理论环境

学者在档案资源共享的研究中引入跨学科理论,更多是将档案资源作为信息资源的一个门类,从信息资源所具有的共性推导档案资源的特征。

信息共享空间是从空间视角探寻档案资源共享服务的方式创新,强调动态化机制和系统观念。基于盛行于国内外图书馆学界的信息共享空间“以用户为中心”“协同合作”和“一站式服务”核心内涵的启示,档案资源共享与信息共享空间从内在因素和外在驱动上都存在共性,可为档案资源共享提供目标、机制及策略上的启示[18]。胡杰和张照余[19]认为,档案馆可引入信息共享空间理念,将动态、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引入档案信息服务中,为档案信息服务模式创新、档案资源社会共享提供借鉴。

档案资源共享生态系统可看作是由档案资源共享的主客体、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共享技术、信息资源共享环境四个信息生态因子及形成信息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关系的信息生态链两部分组成[20]。改善信息生态系统能有效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质量和力度,增强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动力,夯实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拓宽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范围,基于信息生态系统视角为档案共享主体、共享资源、内外关系协调等方面提供启示[21]。

档案资源共享中的知识管理研究主要表现在以知识管理理念为档案资源共享实现和提供个性化服务提供借鉴[22]。从信息资源规划和知识管理的视角,提出基于跨平台信息资源融合共享的档案实体分类思路与方法。此外,数字档案共享的知识服务以知识管理理念为指导,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对数字档案资源进行知识捕获、组织、重组与开发,通过信息的析取和重组形成符合需要的数字档案资源[23]。

立足传播学的视角,学者主要围绕档案资源共享的传播通道进行研究。蔡盈芳等[24]提出从信息传播平台方面实现政务档案资源共享与利用的具体策略。杨红[25]指出,农村档案资源共享工程的实现要选择与当地实际相衔接的资源传播渠道和共享模式。李倩[26]从媒体融合视角出发,分析了媒体融合背景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服务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笔者认为,不同学科理论的引入为档案资源共享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丰富了研究内容、拓宽了研究视野,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但跨学科研究不宜生搬硬套,仍要结合档案资源共享实践工作进行考察分析。

(2)技术环境

我国学者集中关注“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环境下档案资源共享的模式构建或功能设计。

“区块链”和“云计算”技术为促进档案数据存储方式的转型,满足日益增长的档案数据保护与共享需求提供可能。马仁杰等[27]从去中心化程度、维护与信任机制、合约机制、安全性四个方面分析了区块链与档案资源共享的契合度。聂云霞等[28]提出引入第三方区块链机构系统搭建存储平台,保障政务档案信息的分布式存储、不可篡改、可追溯。

“云计算”技术是目前档案资源共享技术问题研究中的热点。目前相关探讨主要包括档案资源“云共享”的含义、意义、优势、可行性与必要性、云服务平台构建模型等方面。云计算环境下,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旨在构建全国性、区域性“云服务”平台,利用“云存储”保存档案,借助“云模式”节约成本[29]。档案信息资源“云共享”的意义和优势在于节约成本、统一平台、安全高效,基于云计算的档案共享平台的开发建设可采用瀑布模型,从计划、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实施与维护等七个阶段依次展开[30]。

近年来,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开展档案资源共享建设引起了学者的研究兴趣。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大数据时代政务、医疗、会计等领域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对策;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与设计,如卞咸杰[31-34]对大数据背景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前端框架、数据处理、平台性能优化、数据交互服务、平台目标定位与实现进行了系列论证;基于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探究档案资源共享的新路径。我国学者对档案数据的关注由来已久,有关档案数据的研究主要涉及档案数据安全问题、配套管理问题、档案开放与数据平台建设问题、数据共享与服务问题[35]。数据开放的环境为档案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搭建桥梁,数据开放的存储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易于获取。

综上,学者既探讨了档案资源共享实现的理论环境,又密切关注新兴前沿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竞相迸发,如何推动前沿技术在档案资源共享中的应用及在此过程中如何加强对相关要素的管理应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2.4档案资源共享的问题、实现及效益

(1)档案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学者主要分析了档案资源共享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经笔者归纳,主要问题有档案资源共享意识淡薄、缺乏顶层设计和标准化建设、共享基础设施薄弱、共享体系不健全、资金支持不足、人才匮乏、存在共享安全隐患等。

其中,档案资源共享的安全与伦理问题研究显得尤为突出,是与其他信息资源共享相比更需关注的方面。安全问题指档案信息資源在存储、传输、共享、利用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安全风险问题,现有研究主要涉及档案资源共享的安全原则、档案信息安全风险、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措施、档案监控权等方面。学者主要从技术保障和法规制度两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伦理问题研究包括档案资源共享的边界问题、隐私保护、著作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档案共享过程中的保密问题、档案信息控制权、档案信息内容划控与权限控制等。当前,由于信息法制建设滞后、数据建设标准不统一、道德相对主义盛行等原因,档案信息失真、侵犯隐私权和知识产权等问题较为突出,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推进带来了障碍。学者对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思考,致力于打消档案部门及公众对档案资源开放共享的疑虑。对于资源共享的信任问题,需加强档案行政部门的档案监控权,也需健全法律制度、制定数字档案技术标准、构建数字信息安全体系等[36];对于资源共享中的隐私保护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提出了以保护档案数据库敏感元组及属性为核心的隐私信息匿名化保护方案,对我国档案信息隐私保护具有指导作用[37];对于档案信息内容划控问题,张照余[38]提出通过档案内容划控与权限控制区别不同类别用户的共享权限,为档案资源共享中的隐私与敏感信息保护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启示。

(2)档案资源共享的实现策略

宏观上建构档案资源共享机制。

笔者总结归纳了现有研究中档案资源共享的建设机制,如表1所示。学者指出,居于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没有科学的顶层设计,档案资源共享建设就缺乏统一规划与指导,无法实现更大范围的共建共享。其次,注重培育多维度的档案资源共享的服务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从私有财产到资源共享的观念改变,从共建共享理念的培养到多元化共建共享理念的塑造,对于档案资源共享的顺利开展非常重要。此外,还要注重档案资源共享合作协调机制与体系构建机制等的建设。

中观上探索不同类型档案资源共享的具体策略。

近年来,档案资源共享客体涉及类型越来越丰富,国内学者对不同类型的档案资源共享策略进行了探讨。笔者发现,针对政务档案、高校档案和农村档案资源共享建设的探讨最多,其次是民生档案和企业档案。政务档案资源共享多是基于电子政务环境或政府信息公开背景下的研究成果。电子政务的开展及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为政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保障,需探索更先进的服务理念及模式[39]。该主题的相关研究已相对成熟,有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何振与蒋冠于2004—2005年以6篇系列论文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提出国家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构想。陈永生[40]认为,档案馆应积极整合馆系统内及各种政府信息,为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这可通过建立电子档案整合共享平台或建设档案(文件)中心两种方式来实现。电子政务的建设对完善、优质、便捷的政务档案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对政府部门档案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实现档案资源的社会性共享,能满足电子政务发展对集成化优质档案资源的需求。

高校档案资源共享的成果较多,涉及高校档案资源共享的价值、障碍及对策、管理机制、区域性高校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高校档案资源共享实践工作存在受“自我封闭”观念束缚、各高校档案部门缺乏统一领导和横向联系、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不足等问题。学者指出,高校档案资源共享可以走校内共享到区域共享、最后向社会共享之路[41];关于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横向可通过高校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合作,纵向可通过建立高校档案工作联盟,创建高校之间档案信息交流合作平台,联合开发高校优质档案信息资源等[42]。

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研究的成果与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和农村档案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密切相关。湖北宜都市基于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践经验,提出建立包括农村改革档案、农业科技档案、农村特色档案在内的档案信息共享资源体系[43]。以北京、浙江等地为代表的农村档案资源共建共享纷纷展开,学者对农村档案共享平台展开了探讨。

民生档案资源共享研究大都以某地区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提出资源共享的实现方案。孙如凤[44]基于南京市4个民生档案资源共享的案例提出区域民生档案资源共享的路径和措施。企业档案资源共享的研究成果均来自某(集团)企业实践领域的经验总结,如王彩虹[45]以广州地铁集团公司为例,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物理整合与逻辑整合、共享主体和共享措施进行了探讨。

还有少数学者基于会计、医疗健康、信用、环保、海洋、水文、房产、城建等领域档案共享问题进行探讨。可见,学者已意识到专业领域档案资源共享建设的必要性,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结合所从事的业务工作及实践经验,通过案例分析,论述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但不足在于,部分专门领域档案资源共享的研究人员以实践工作者为主体,研究力量薄弱且主要是对实践工作进行概括,缺乏理论深度。

微观上开展档案资源共享的模式及共享平台研究。

关于档案资源共享模式的研究,各学者基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技术背景以及时代特征提出了不同的模式。朱松涛[46]认为,基于价值网的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包括定制化生产模式、组织结构与共享平台的管理模式、数字化集成管理模式、协调合作模式等。张发林等[47]提出了用Web技术实现档案资源共享的模式,利用Internet/ Intranet技术设计和研制一套查询多种平台档案信息的管理系统。吴加琪和陈晓玲[48]介绍了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本模式包括集中型、层次型和网络型3种。关于档案资源共享平台构建问题,学者从理论和技术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主要包括为什么要构建档案资源共享平台,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包含的内容以及如何构建等方面。如卞咸杰[49]从解决跨平台问题的微软WCF技术入手,提出共享平台技术框架模型、服务平台用户需求模型和服務平台系统试验平台的构建。综合分析各学者相关研究,其实质大多是对保障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的支撑技术方面的探讨。这些技术致力于实现档案资源存储、数据交换、平台共享、安全保障等功能。如“数据关联技术”有利于实现数字档案资源的语义关联和开放共享;“WCF技术”可用于跨平台功能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Web技术”为关联不同数据库,为用户提供统一查询界面提供可能等。

(3)档案资源共享的效益问题

档案资源共享的效益问题是关系档案资源共享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前提。一方面,档案部门进行档案资源共享的出发点是互惠互利的,如果共享投入不均衡,就会产生矛盾,影响共享的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缺乏一定的效益也会使共享工作逐渐丧失发展动力。聂二辉[50]对档案资源共享发出者、承受者、媒介等利益相关方的功能和影响进行了探析,以期更有效地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黄小忠[51]认为,为了高校档案部门信息共享的投入与收益能达到均衡点,区域高校档案共享的协调机构应负责协调各高校档案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参与部门间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张照余[52]认为,应从个体效益、整体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考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益问题。

3研究总结

如今,档案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研究数量逐年稳步增长,研究主题分布广泛,但多数研究主题还缺乏系统成熟的理论成果,可以认为是进入了稳步发展但尚未成熟的阶段。当前,档案资源共享建设类型多样,资源共享力度不断加大,区域合作势头正旺,民生档案资源共享需求强烈,档案资源共享的多主体、跨系统、多元化合作成为趋势。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针对档案资源共享领域现有研究不足,后续研究应关注如下方面:

3.1档案资源共享基础理论研究待加强

当前,学界对档案资源共享虽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对于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则较为薄弱,研究力量不足,研究主体分散。理论认知的不足将导致实践工作的困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档案资源共享实践工作向纵深发展。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档案资源共享概念的界定尚不明确。科学的概念界定是研究的基点,目前仅有少数学者对档案资源共享的概念进行了浅层分析,缺乏对概念的科学性论证及内涵的深入剖析。

其次,档案资源共享的客体研究尚未得到足够关注。如档案资源共享范围界定、档案资源共享风险控制机制、共享档案资源的鉴定标准等。以档案资源共享范围界定为例,档案资源共享与图书等其它类型资源共享的差异在于保密性,这一属性导致档案资源共享在实践中面临观念、技术、法规、制度等多重维度的束缚。对此,应思考如何有效处理档案资源开放与共享的问题、如何平衡共享与利用权限的关系、如何处理档案资源共享与保密的关系等。现如今,如何科学处理公众日益增长的档案资源利用需求与档案资源适度保密的矛盾,正是当前档案资源共享实践面临的突出问题。

3.2亟待开拓跨领域、跨学科合作视角

国内档案资源共享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多出自高校档案学专业师生,缺乏与信息技术人才及实践领域档案工作者的合作。高校研究人员受限于技术知识的薄弱,对档案资源共享技术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专业技术人员虽精通技术但缺乏档案学基础知识,实践领域的档案工作者有丰富实践经验却缺乏理论根基,各主体间各有利弊,因而需要一个桥梁实现优势互补。档案学者可加强与信息技术人员、档案实践工作者的科研合作,在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科研攻关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进对该领域的研究。当前档案资源共享得以实现的关键技术研究已经得到突破,未来技术方面的研究重点应放在两点:一是对技术发展保持密切关注,加强对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模式对档案资源共享的影响及如何在档案资源共享中合理应用的研究;二是加强实践调研,推动理论层面的技术研究在实践中得以应用。

3.3需加强对档案资源共享的顶层设计的研究

从学界研究来看,何振等学者就国家档案资源的整合共享发表过系列研究成果,但成果距今已有数十年时间,无法反映最新实践进展。部分学者对档案资源共享的建设机制、保障机制、协作机制等展开研究,但大多基于微观视角,缺乏宏观设计。档案资源共享实践工作尚处于各地自行探索的阶段,这种自下而上的建设策略在初期是可取的,有利于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推广先进做法。但若想进一步推进必然离不开完善的顶层设计研究。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环境的影响和冲击下,档案机构如何强化自身系统内部的资源共享,如何在共享中破除“搭便车”“信息寻租”等现象,如何提升档案资源共享的内外部动力,如何与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建立有效的协作共建机制,都属于档案资源共享顶层设计的重点研究范畴。此外,在大数据环境下,随着各地数据管理局(中心)等数据管理部门的建立,如何有效地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和数据部门数据之间的共享、如何明确档案资源与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关系等也是未来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3.4应深化对档案资源共享评价机制的研究

现有研究缺乏對档案资源共享评价体系构建的深入探讨,所涉及文献对于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方法、层次划分、评价主体、评价指标等均未有研究。科学、合理、实用的评价监督体系对于档案资源共享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将利于主管部门评估各地档案资源共享实践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工作环节的薄弱之处,指导各地更有效地推进工作,促进档案资源共享的长远健康发展。

*本文系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规划基金项目“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的研究”(项目编号:16YJA87-0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与参考文献

[1][5][6][16]易卓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内涵简析[J].档案与建设,2010(7):11-13+10.

[2]刘冬梅,余维健,安小米等.干部档案信息共享条件及实现方式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7(5): 76-81.

[3]邢华洁.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1.

[4]李亚东.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模式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7]刘娜.中国省级档案馆档案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

[8][11]吴加琪.构建区域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思考[J].北京档案,2014(8):24-27.

[9][27]马仁杰,沙洲.基于联盟区块链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档案学研究,2019(1): 61-68.

[10]吕元智.档案信息资源区域共享服务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2(5):35-38.

[12]赵生辉,朱学芳.图书、档案、博物信息共享空间的理论模型与建设思路初探[J].图书馆论坛,2014(10):15-23.

[13]张革联.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档案馆资源共享路径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7):68-70+79.

[14]张照余.基于共享网络的档案用户研究:用户分类、特点与管理原则[J].浙江档案,2008(9):26-28.

[15]张照余.网络共享中档案信息的内容划控与权限控制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9(2):62 -65.

[17]刘畅.档案馆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比较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4.

[18]张林华,冯厚娟.信息共享空间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启示[J].档案学通讯,2010(6): 30-33.

[19]胡杰,张照余.从信息共享空间看档案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J].浙江档案,2016(9):7-9.

[20]李思艺.服务型政府理念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分析.档案与建设,2019(4):18-22.

[21]张东华,姚红叶.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J].档案,2011(1):7-9.

[22]颜丙通.基于跨平台信息资源融合共享的档案实体分类探析[J].档案与建设,2019(3): 33-36.

[23]陈伟斌.基于用户体验的数字档案共享服务研究[J].档案管理,2019(2):43-44.

[24]蔡盈芳,李子林.大数据环境下政务档案信息共享与利用研究:框架设计[J].浙江档案, 2019(1):10-13.

[25]杨红.“农村档案资源共享工程”的传播渠道和共建途径[J].中国档案,2010(2):52- 53.

[26]李倩.媒体融合视域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9.

[28]聂云霞,何金梅,肖坤.基于区块链的政务档案信息共享策略[J].浙江档案,2019(6): 31-33.

[29]程结晶.云技术中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档案,2013(1):38-41.

[30]陈霄.基于云计算的宁波市民生档案共享应用平台开发初探[J].浙江档案,2016(9):54-55.

[31]卞咸杰.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性能优化的研究[J].档案管理, 2016(6):17-20.

[32]卞咸杰.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数据交互服务的研究[J].浙江档案,2018(11): 17-19.

[33]卞咸杰.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前端框架的构建[J].档案与建设,2017(10):11- 15.

[34]卞咸杰.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的目标定位与实现[J].档案管理,2020(5): 75-76.

[35]马海群.档案数据开放的发展路径及政策框架构建研究[J].档案学通讯, 2017(3): 50-56.

[36]张建梅.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共享中的信任问题研究[J].浙江档案,2019(7):28-30.

[37]王兰成.档案信息共享隐私保护策略研究[J].中国档案,2014(11):52-53.

[38]张照余.网络共享中档案信息的内容划控与权限控制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9(2):62-65.

[39]张林华,张小娟.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基于“开放存取”理念的思考[J].档案学研究,2009(4): 38-41.

[40]陈永生.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研究——从国家档案馆的角度[J].档案学研究,2010(1):46- 51.

[41]卞咸杰,卞钰.试析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轨迹[J].档案管理,2018(3):61-62.

[42]曹勤民.从“独享”走向“共享”——论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社会价值的实现路径[J].档案学通讯,2012(5):49-52.

[43]实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J].中国档案,2012(4):40-41.

[44]孙如凤.区域民生档案资源共享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7.

[45]王彩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研究——以广州地铁集团公司为例[J].档案学研究, 2015(5):98-101.

[46]朱松涛.基于价值网的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47]张发林,钟一文,徐建荣.用Web技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J].档案学研究, 2000(3):56-58.

[48]吴加琪,陈晓玲.智慧城市背景下区域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J].档案管理,2015(1):33-35.

[49]卞咸杰.基于WCF技术的跨平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研究[J].档案管理,2016(4):37-41.

[50]聂二辉.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共享过程中的利益相关方探析[J].北京档案,2015(7):27-28.

[51]黄小忠.建设区域性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机制和途径研究[J].山西档案,2015(4): 77-80.

[52]张照余.构建档案共享网络的效益与利益机制研究[J].檔案学研究,2011(3):54-58.

猜你喜欢

信息资源共享档案资源档案
以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探究
高校校史馆建设中档案馆藏资源的作用与开发利用
浅谈档案资源的功能与合理利用
浅谈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现状及对策
论数据挖掘技术在高职院校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应用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