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DT在床旁血糖检测管理中的应用与评价

2020-11-19王凤玲WANGFengling王丹WANGDan徐国兵XUGuobing王国洪WANGGuohong胡晓婷HUXiaoting张红ZHANGHong薛冬XUEDong

医院管理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血糖仪检验科科室

□王凤玲 WANG Feng-ling 王丹 WANG Dan 徐国兵 XU Guo-bing 王国洪 WANG Guo-hong 胡晓婷 HU Xiao-ting张红 ZHANG Hong 薛冬 XUE Dong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 in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bedside blood glucose test. Methods The whol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the management model for bedside blood glucose test based on MDT model were elaborated. Results After establishing the management model,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personnel authorization, equipment access,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critical valu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clusion MDT model promo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management model for bedside blood glucose test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quality.

床旁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即在病人旁边进行的、采用便携式仪器并具有操作简单和能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检测方式[1]。床旁检验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快速便捷的疾病诊断与治疗监测起了重要作用[2]。床旁血糖检测涉及检验技术、设备及试剂、信息系统、人员授权等多个方面。我国三级甲等医院床旁血糖监测应用与管理现状调查显示,大多数医院在监测应用和数据管理方面与2010年原卫生部发布的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中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3]。多学科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是针对特定疾病,不同专业的专家在特定时间共同讨论患者诊治方向,为患者制定最适宜、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诊治效果[4]。我院将MDT模式引入管理领域,建立了床旁血糖监测管理模式。本文对其实施过程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北京市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用于床旁血糖检测的便携式血糖仪。

2.研究方法。建立床旁血糖检测MDT管理模式,成立工作小组,设定管理目标,多部门共同协作,依托MDT管理平台,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达成加强床旁血糖检测临床应用管理的既定目标。

3.建立质量管理模式的依据。以《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209号)(以下简称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即时检测质量和能力的要求》(GB/T29790-2013)[5]和便携式血糖仪产品说明书为床旁血糖检测管理模式建立的依据。

4.效果评价指标

4.1 每日室内质控开展率。每日室内质控开展率=每日室内质控实际开展天数/每日室内质控应开展天数×100%。

4.2 便携式血糖仪比对合格率。便携式血糖仪比对合格率=比对合格的便携式血糖仪台数/参加比对的便携式血糖仪台数×100%。

床旁血糖检测管理现状

床旁血糖检测管理现状:(1)无明确的组织结构,多个部门参与管理,职责不清;(2)无规范的床旁检验管理制度,床旁血糖检测无章可循;(3)操作人员为临床护士,未经规范培训和全院统一授权;(4)便携式血糖仪无准入标准,不能与医院信息系统联网;(5)无规范的室内质控标准及质控流程;(6)缺乏日常监管措施。

床旁血糖监测管理模式实施过程

2018年3月医院启动了运用MDT模式建立床旁血糖监测管理模式专项工作,经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2019年3月项目完成。

1. MDT组织形式。(1)成立工作小组。由医疗副院长任组长,医务处、检验科、护理部、医工处、信息部等主要负责人员为组员,各临床科室护士长为联络人;(2)明确工作小组及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小组负责受理医院开展床旁检验项目的申请,负责床旁检验操作人员的授权,监督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医务处负责统筹管理、检验科负责技术指导、临床护士为操作主体、医工处负责设备保障、信息部负责信息支持;(3)工作小组的组织原则。参与人员基于平等、民主的原则参与讨论,依据本专业特点及管理经验,开展多部门协作活动;(4)工作小组的工作形式。医务处牵头组织小组会议,内容包括:汇报阶段性工作成果,讨论工作难点问题,布置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并推动各项会议决策的落实,当遇到难点和节点问题时,再次组织小组会议。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依托MDT平台建立床旁血糖检测质量管理模式。主要内容详见表1。

表1 床旁血糖检测质量管理及分工

2.1 制定《床旁检验项目管理制度》。由医务处拟稿,工作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提请医疗协调会和院务会审议通过,全院下发《床旁检验项目管理制度》。

2.2 操作人员授权管理。检验科、护理部和医工处提供培训课件,信息部制作授权人员条形码,医务处组织培训、考核与授权,审核参加培训且考核合格人员名单,授予操作便携式血糖仪的资质。

2.3 设备准入管理。经专家论证,确定了床旁检验设备的准入标准,包括符合国家的规范要求,通过设备准确性和精确度检测,与医院信息系统兼容等。此举措使便携式血糖仪全部符合医院的准入标准,并统一为一个品牌,为建立床旁血糖信息管理系统创造了条件。

2.4 建立床旁血糖信息管理系统。医院将便携式血糖仪与医院信息系统联网,实现了数据实时上传和动态监测。床旁血糖信息管理系统能提供血糖数据分析报告,实时动态追踪质控状况,自动生成质控报告,对室内质控和患者血糖监测实施全面信息化管理。该系统建立了设备、试剂、操作人员、患者身份相互关联,与血糖结果自动匹配,保证床旁血糖检测全过程可追溯。

2.5 搭建检测质量控制体系。室内质控是各实验室为了监测和评价本室工作质量,以决定常规检验报告能否发出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查和控制手段。医院大力推行每日室内质控,这势必增加试纸成本和临床工作量,科室难以接受,推进阻力很大。为了攻克难题,通过MDT平台推出了系列措施,由院方承担质控成本,消除科室的顾虑;开展全员培训,提高了临床质控意识;室内质控失控处理流程标准化。随着措施逐一落地,每日室内质控开展率迅速提升。医院参加国家和北京市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开展院内比对及每日室内质控建立了床旁血糖检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2.6 危急值管理。(1)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床旁血糖检测危急值由检测科室发出,而常规检验危急值由检验科发出,两个危急值报告和处理流程不同。鉴于此,制定了床旁血糖检测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2)危急值范围:根据床旁血糖检测特点调整了危急值范围,区别于生化血糖,以期涵盖床旁血糖检测所有危急情况。

2.7 规范检验结果记录形式。检验结果自动回传至体温单及《单项护理监测指标记录表》中,永久保存在患者的病历中。

2.8 建立监督反馈机制。制定便携式血糖仪质控指标,每月汇总分析,形成质控报告。医务处联合检验科每月到科室督导检查,对失控值处理不规范的科室进行重点指导,提高室内质控质量。

效果评价

1.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相关工作比较。表2显示管理模式实施后,在制度建设、人员及设备准入、信息系统开发、室内质控、危急值管理、废弃物处理、监督管理等方面有了明显改善。

表2 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相关情况

2.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每日室内质控开展率。表3显示管理模式实施前(2018年9月)、实施中(2018年12月)、实施后(2019年3月)每日室内质控开展率逐步提高。

表3 每日室内质控开展率

3.管理模式实施前后,便携式血糖仪比对合格率比较。比对:每年医疗机构对便携式血糖仪与本医疗机构实验室生化仪进行比对。选取5份静脉全血样本,分为低中高不同血糖浓度,生化分析仪和便携式血糖仪同时分别对5份样本血糖进行检测,将便携式血糖仪检测结果与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判断标准:血糖浓度<5.5mmol/L时,检测结果差异在±0.83mmol/L范围内;当血糖浓度≥5.5mmol/L时,检测结果差异在±15%范围内。有4份样本检测结果达到上述要求,说明该便携式血糖仪比对合格[2]。表4显示,管理模式实施前(2018年上半年)、实施中(2018年下半年)、实施后(2019年上半年)便携式血糖仪比对合格率逐步提高。

表4 便携式血糖仪比对合格率

讨论

医院通过多学科协作组的建设和发展,为患者综合治疗搭建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了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发展[6],成为国家首批肿瘤(消化系统)多学科诊疗的试点医院和国内多学科诊疗的标杆医院,并将MDT引入管理领域,提出“MDT+管理”的理念。按照国家管理规范要求,借助“MDT+管理”的理念,建立完善的床旁血糖监测管理模式,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指导临床正确决策,确保患者安全。

1. MDT管理模式促进床旁血糖监测管理模式的建立。以《床旁检验项目管理制度》为指导性文件,以工作小组为组织形式,搭建MDT管理平台,建立了床旁血糖监测管理模式,使操作人员授权、机器准入与信息联网、每日室内质控、危急值管理及监督管理等各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床旁血糖监测管理逐步规范化和科学化。

2. MDT管理模式促进床旁血糖监测管理难点问题的解决。以往当床旁血糖监测遇到问题时,各部门互相推诿,问题难以解决。质量管理推进缓慢,工作局面难以打开。MDT管理模式打破了科室之间的壁垒,大家彼此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凝聚成合力,解决管理的难点问题。(1)医院制定的《床旁检验项目管理项目》达到床旁血糖监测管理的国家要求,符合医院现有条件;(2)医务处、护理部、检验科和信息部无缝链接,完成便携式血糖仪操作人员授权;(3)医工处联合信息部第一时间到现场排除设备及网络故障;(4)各科室便携式血糖仪与医院信息系统全面联网,实现数据实时上传,取消手工录入;(5)从理念、流程及落实等各方面,克服一切阻力,实现每日室内质控;(6)医务处联合检验科全面加强质量监督管理。依托MDT管理平台,逐一解决管理瓶颈问题,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床旁血糖监测管理全面铺开。

3. MDT管理模式促进床旁血糖监测管理持续改进。临床科室从2018年9月开始开展便携式血糖仪每日室内质控,初期仅有2个科室开展,到2019年1月全部科室开展了此项工作。2018年9月每日室内质控开展率仅为19.14%,2018年12月上升至93.31%,2019年3月达到97.76%。便携式血糖仪比对合格率亦不断提升。从质控指标数据分析显示,MDT管理模式促进了床旁血糖监测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MDT管理模式适用于复杂的项目。项目涉及专业领域多,参与部门多,工作交织在一起,职责不清,工作内容难以部门或专业进行划分。实践表明MDT管理模式适用于床旁血糖监测管理,运用MDT建立床旁血糖监测管理模式,全面提升了床旁血糖监测管理水平,提高了MDT管理团队组织绩效,达到MDT管理团队共赢。今后如何使MDT整合到提供服务和管理的日常实践中,乃至推进整个组织文化的变革,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毫无疑问,MDT管理模式为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及提升解决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猜你喜欢

血糖仪检验科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爱紧张的猫大夫
血糖仪的发展史
自测血糖靠谱不
血糖仪的教训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自测血糖靠谱不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