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团体动力理论在课堂管理中的运用

2020-11-18司沛宇

关键词:课堂管理

司沛宇

摘 要:团体动力理论将团体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运用团体动力的觉察来加强课堂管理。由于课堂的复杂性,针对人格型、行为型、情绪型三类课堂问题行为,教师运用团体动力理论,通过基于团体特点制定课堂规则;根据团体心理创设教学环境;采取灵活有趣的教学策略;合理运用团体影响力,以更好地实施课堂管理,促进教学有效开展。

关键词:团体动力;课堂管理;课堂问题行为

一、团体动力理论概述

团体动力理论由勒温提出,将团体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在整体的程度上探索团体的行为和过程,运用团体动力的觉察来加强课堂管理。

(一)团体本质

就整体动力观而言,团体具有整体性强的特点,整体中任意部分的变动均将引起其他部分变动。

(二)团体动力

“团体动力”即团体能创造出的且强烈影响其成员行为的一种心理势力。在电影中,班德莉娅热爱学习而且喜欢克拉克老师,但是受到团体动力的影响,为了融入团体,不得不随波逐流隐藏起自己的老师的喜爱,在群体起哄时默默收起了桌面上的书本。

(三)团体目标

团体目标包括团体内各成员对团体所持有的期望,目标的建立有利于调动成员积极性。在电影中,克拉克老师制定了共同的班级目标:敢于追梦,勇于冒险。正是这个目标激励他和孩子们一起努力,也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团体规范

由团体内部制定的团体规范,是成员均需遵守的纪律和条约,在促进团体效能方面有重要作用。克拉克老师通过制定班规,并且明确了违反班规会受到惩罚,建立起了团体规范。

二、课堂管理概述

(一)课堂管理的概念

本文中所定义的课堂管理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对教学环节、教学秩序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所必需采取的管理,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遵循的。但规则和管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课堂管理的现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改进管理方式方法和策略。

(二)课堂管理的必要性

对课堂进行管理主要是由于课堂的复杂性,课堂的复杂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的多元性和个别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在遗传素质、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学习需求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而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也就不同。尤其是当教师进行集体教学形式时,这种“同步性的教学”,必然引起学生不同的心理反應和行为表现。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推进,教师就需要对不同学生具有个别差异性的表现进行协调,而这就需要进行课堂管理。

2. 课堂活动的多维性和交叠性。课堂教学是由许多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并不是按单一线索依次出现的,而是按多重线索交叠出现的。也就是说,在同一时刻存在多种教学活动,如:讲授、板书、组织讨论、播放课件、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等等。进行课堂管理,有利于促进具有多维性和交叠性的诸多课堂活动的协调与配合。

3. 课堂事件的紧急性和不可预测性。课堂上的许多事件都是突发的,紧急的,如:学生出现究发行为、突然停电、外面传来噪声等等。这些事件不仅出现和发展的速度快,而且具有不可预测性。这些事件一且出现,必然会对课堂教学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及时、果断而机智地处理这些意外事件。

4. 课堂生活的公开性。课堂生活的公开性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行为对于在该教室的所有人而言都是公开的。学生是如何表现的、教师是如何反应的,都被其他人看在眼里。如果某一不当行为没有得到正确处理就可能在其他学生身上重复出现。课堂生活的这种公开性增加了教师处理学生异常行为的难度。它要求教师对问题行为的处理必须是合理、公正。适当的。

三、团体动力理论在课堂管理中的运用

(一)课堂问题行为

1. 类型

(1)人格型问题行为。这类行为带有神经质特征,常常表现为退缩行为,比如班德莉娅,她上课认真听讲,但不敢回答问题,害怕老师。针对这种现象,克拉克通过鼓励赞扬,逐渐使她建立起信心。

(2)行为型问题行为。这类行为具有对抗性、攻击性或破坏性等特征,在电影中体现的尤为明显。针对这种行为,克拉克采取“低姿态课堂管理”。首先是预料,基于判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行为采取预防措施。他在上语法课时预料到孩子们不会有兴趣听讲因此采取了喝巧克力奶的形式,当学生坚持15秒认真听讲他就喝掉一瓶巧克力奶。其次是阻止,当不良课堂行为出现时教师采取干预措施。上课时有同学说话克拉克就马上走近他,带着特定表情与其进行目光接触并且故意大声说话。最后是反应,即教师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阻止严重的问题行为。当莎美卡上课再次扰乱课堂秩序时,他强制要求她看着自己,并且强烈晃动她的桌子,对她的不良行为予以警告。

(3)情绪型问题行为。这类行为主要是指由于过度紧张、焦虑和情绪多变而导致的问题行为,在电影中体现在距离考试仅剩一周时孩子们失去信心。针对这种行为,克拉克为孩子们准备了蛋糕邀请他们一起点燃蜡烛。点亮蜡烛时孩子们的信心也被点亮。

2. 成因。根据团体动力理论,教师应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诊断性思考,了解问题行为背后的动机,从团体和个人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行为的成因,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1)对教师不满。对教师不满往往与刻板印象相关。因为克拉克班上的学生是大家眼中的差生,他们自然而然认为老师不会喜欢他们,他们对教师的不满是源于过去不愉快的经历造成的刻板印象。

(2)寻求关注。尽管班上的学生看似不在意老师,但其实也渴望在团体中得到他人的关注,他们的问题行为其实也是为了引起老师的关注。

(3)从众心理。个体处于团体中,会受到团体行为和情感倾向的影响。因为班上的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习抱有敌意,所以影响了班德莉娅,她不得不随波逐流隐藏起自己对学习的渴望。

(二)团体动力理论的运用

1. 基于团体特点制定课堂规则。由团体内部制定的团体规范是团体成员均需遵守的纪律和条约。团体动力理论重视团体的作用,因此应该通过师生合作协商的方式来制定课堂规则。克拉克老师针对班上的学生缺少规则意识、散漫自由的特点,制定课堂规则,明确团体规范,并且让学生体会到了违反规则受到惩罚的痛苦。在一次吃午饭时,克拉克老师要求孩子们排队去餐厅吃饭。但是莎美卡拒绝排队。克拉克老师强调“我们是一家人”的规则,只要有一个人不排队,我们就不能吃饭。同学们纷纷劝莎美卡照做。此时的莎美卡受到团体动力的影响,被迫服从于团体规范。由此可知,团体规范在稳定团体生活、协调和促进团体效能发挥方面有重要作用。

2. 根据团体心理创设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在电影中体现更明显的是心理环境创设。克拉克班上的孩子大多是受到忽视的差生,克拉克尊重关爱他们,把他们当自己的家人,鼓励他们,让他们建立起信心。第一,建立科学民主的课堂管理制度,建立民主的课堂管理制度。第二,建立平等融洽的人际关系。克拉克反复强调要互相尊重,孩子们要称呼他为先生。第三,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克拉克讓孩子们把班级当做家,把自己当做家庭的主人。

3. 采取灵活有趣的教学策略。根据团体动力理论,一旦个别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就很容易蔓延到整个班级。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组织教学,安排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克拉克班上的同学大多存在行为型问题行为,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在课程上。他在上历史课时,发现学生无法记住美国历史,对历史也缺少兴趣,于是采用rap形式进行教学,反戴帽子,走出夸张的舞步,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记住了知识,也创造了有序的教学秩序,促进了课堂管理。

此外,幽默的话语和行为在教学管理中也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幽默的话语和行为,让学生察觉到行为失当,从而调控自己的问题行为。克拉克老师在上课时,胡里奥坐在桌子上,不听讲。他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述金博士的演讲,讲到“咻”的一声,有人打开了消防栓时,动手摘掉了胡里奥的帽子。胡里奥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因此主动纠正了行为。幽默在管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方面能够起到独特而巧妙的作用,以一种轻松愉悦却又暗含提示的方式使学生主动自我控制。但教师的这种幽默绝不能是冷嘲热讽,否则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4. 合理运用团体影响力。团体动力能够影响团体成员的行为,人在团体中所表现的行为可能和个人独处时不一样。团体具有整体性强的特点,尽管团体行动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团体内部各成员来完成,但是,团体对个体始终具有巨大的支配力量。

有些时候,当个别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时,其他同学无动于衷,甚至起哄支持,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集体连坐”策略,即整个集体将根据集体中个别成员的行为进行奖励或者惩罚。在排队吃午饭时,针对莎美卡的插队行为,克拉克采取了“连坐”措施。因为她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导致全体学生都不能吃午饭。最终莎美卡迫于团体压力,承认了自己插队。

参考文献:

[1]王玉玲. 普通小学超常学生课堂扰乱行为干预[J]. 教学与管理,2019(17):16-18.

[2]杨溶溶. 小学英语新手与熟手型教师应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策略的比较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2019.

[3]朱鑫钰. 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探究[J]. 现代交际,2019(16):171-172+170.

[4]唐欢丽.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原因分析及对策[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64.

[5]关永亮. 小学生不良课堂行为的原因与对策[J]. 基础教育研究,2019(12):88-89.

[6]吴军其,操令瑜. 基于团体动力理论的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管理[J]. 教学与管理,2019(22):5-8.

[7]ClassroomInteractions:TeachersandStudentsPerceptions[J]. MariaS. Poulou. ResearchinEducation.2009(1).

[8]OrchestratingClassroomInteractioninaCommunityofInquiry:ModesofTeacherParticipation[J]. TheJournalofClassroomInteraction.2001(2/1).

[9]Twentythousandhours:Editorintroduction[J]. BarryJ. Fraser. LearningEnvironmentsResearch.2001(1).

猜你喜欢

课堂管理
独立学院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研究
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之策略
巧用心理学营造信息技术教学的好课堂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初中英语课堂管理问题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