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关于高中历史导学案的设计

2020-11-17孙尚丹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历史设计

孙尚丹

摘 要:导学案是师生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分析与掌握的有效手段,值得高中历史教师高度重视与广泛运用。怎样有效利用导学案已成为当前高中历史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分析高中历史导学案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导学案 高中历史 设计

高中历史导学案设计应注重两点:自主学习和引导教学。在具体学习中彰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高效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辅以适当的引导,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增强师生互动。

一、设计高中历史“导学案”的意义

在新课改背景下,导学案已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手段。导学案以知识整理为重点,以复习巩固为着力点,思考是其特色。实践证明,导学案的应用可以有效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从原本的指挥者、主导者、管理者变成推动者、引导者以及组织者,完成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状态的转变。导学案以其针对性的知识整理和规划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提供了线路和渠道,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性变得更加清晰明确。導学案可以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整理,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有积极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导学案就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记录,为学生复习和巩固提供完整资料,促使学生自我总结与反思,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设计高中历史“导学案”的现状

1.教案化

许多教师把教学方案和学习方案混为一谈。在高中历史“导学案”设计时,不应把老旧的教学思想掺杂到新的理念中。教学方案是以老师为核心,强调“教”,学习方案以学生为核心,体现“学”。两者之间性质不同,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方案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是设计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堂。

2.习题化

部分教师为了敷衍上级审查,让学案变成习题,将导学案设计要求中的“知识问题化”理解成是“知识习题化”,说明教师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久而久之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设计高中历史“导学案”的方法

1.立足于学生的能力目标,设计历史导学案

高中历史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首先应结合新《课标》的实际要求,立足于三维目标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规划,彰显学生课堂主体位置。高考考试大纲和新《课标》都要求对学生基本历史知识学习程度考查;对学生的学习潜力以及学科素养进行考查,对在科学历史观的指导下采用学科方法以及学科思维对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进行考查。

三维目标为导学案设计的基础和切入点,师生活动和导学案活动都要通过目标实现来达成,是衡量一堂课教学好坏的标准。每节课的导学案设计都要围绕能力和知识、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以及过程和方法这三个目标。

所以,导学案的设计应让学生在实现基层知识梳理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学习心理与知识水平对自主研究问题进行深入设计,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所设计的导学案满足学生学习情况。

2.立足于学生学科素养,设计历史导学案

所谓历史学科素养指的是学生运用掌握的技能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学科素养都是在材料阅读中、问题分析中、问题解答中渐渐养成的,是在问题研究时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中渐渐形成的。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着重把握高考命题,即一点四面,其中包含立德树人、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传统文化、创新能力。这便要求高中生具备宽阔的阅读面,将知识学活,能够独立思考,重视历史学科素养提升。高考命题历经了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素养立意这三个阶段。在《教育新理念》一书中,袁振国先生提到,若是一门学科无法形成独特的科学方法,便不能被叫作科学。学生在学习一门科学时,若是无法了解这门科学的方法,便不能对这些零散的知识进行掌握。

而高中历史学科独特的科学方式是什么?每位高中历史教师可以自问,历史学科所具备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基于此,在导学案设计中融入史料要特别注重现实,从现实与历史的连接处找出入手点,选取与课程内容息息相关的史料,可以对新《课标》的观点以及教材的理论进行验证的史料,通过利用生动性较强的材料营造新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研究并得出结论,渐渐形成论从史出的观点。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受课本限制,促使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问题分析以及优化能力,学生在分析史料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历史学科素养,为其之后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立足于社会现实,设计历史导学案

学者克罗齐曾言道,所有历史均是当代史。学者卡尔说过,历史为过去与现实无休止的对话,不管是学者克罗齐还是学者卡尔都强调了历史对于现实的功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内容的时代性以及基础性,要把历史和实际生活、社会发展有机集合起来,将历史学科存在的史鉴功能充分发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过去的历史在书本上,当代的历史在我们身边,更有助于提升学生探究欲,在历史课上积极发言、主动研究,切实彰显课堂主体地位。

在实际教学中,导学案设计环节,通常都是在课后研究与预习延伸中进行补充的,学生应查阅有关资料,掌握国家的时事政治,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构成系统的观点。在实际整理中,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能够得到切实锻炼,提高历史意识,获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掌握世界与中国的发展方向,提高洞察能力、责任感以及使命感。在导学案的设计背景下,学生通过学习研究,把实际生活与历史有机结合,多研究,勤观察,加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优化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设计高中历史“导学案”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历史导学案设计应注重其启发功能,教师在利用导学案教学时应给学生预留充足的空间与时间,为学生提供研究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条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做到口说、手做、脑想、眼看、耳听,进而获取新的知识点,增强能力。高中历史导学案的应用应准确定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定位,将学和导切实贯彻到教学当中,不要将课堂变成教师的天下,“一言堂”和“放羊式”教学均不可取。应理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关系,做好教与学的分工,学生可以自己学的内容自己学,而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则由教师进行引导,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完全彰显。教师应注重课堂生成性资源,不受学案制约,应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充分肯定,且灵活处理其中问题。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科学设计导学案,既能保证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又能提升学生历史成绩。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给予导学案以高度重视,通过立足于学生的能力目标,设计历史导学案;立足于学生学科素养培养,设计历史导学案;立足于学生社会现实关注,设计历史导学案,来实现既定教学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累积更多历史知识,为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林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中历史高效学习模式初探》,《甘肃教育》2017年第23期。

[2] 谢梅《小议高中历史导学案对自主学习的促进作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年第18期。

[3] 蔡振达《再谈讲授法在高中历史自主高效课堂的应用》,《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年第26期。

[4] 左泉《高中历史“导学案”在开发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贵州教育》2017年第7期。

[5] 于波《高中历史“导学案”中探究问题设计技巧》,《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6] 王婧《以导学案为载体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主张》,《教书育人》2014年第13期。

[7] 费秀芬《初中历史“导学案”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6期。

[8] 王旎《情境化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设计—以七年级下册“渴望和平之中东”教学为例》,《教育观察》2019年第25期。

[9] 任小刚《导学案应用中学生“问题意识”欠缺的应对策略》,《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导学案高中历史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