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完善老年人学习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以天津市河北区老年教育为例

2020-11-17李玉存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远程老年人社区

李玉存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近年来,天津市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终身教育体系也不断完善。河北区形成了以“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社教办(河北区老年大学)为龙头,街老年学校、社区老年学校”组成的三级老年教育网络,社区学校蓬勃发展,但难以满足各层次老年人多元化教育需求。为了实现《天津市贯彻落实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 - 2020年)》“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以各种形式经常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40%以上”目的,亟待有效扩大以每个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的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完善老年人学习服务体系。

本论文探讨如何整合现有资源,建立以互联网+为技术依托,以活动为载体,以个体为学习点终端的、线下线上相结合的“社区四级办学网络”老年人学习服务体系(包括服务中心、服务人员、服务手段、服务内容与服务保障等方面),把各年龄段学习需求的老年人都纳入终身教育体系。

河北区老年大学以项目促发展,成立了项目组,明确分工,采用文献研究、调查、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开展项目研究。

通过问卷和访谈,切实掌握天津市河北区老年教育资源供需侧状况,“老年人教育需求”,了解老年人当前的学习状况,理清其学习动机、学习要求。根据城市老年人学习需求的主要内容、影响因素、基本特征、满足方式、个体差异和一般规律,全面探讨“整合教育资源”、制定“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完善老年人学习服务体系建设”的行动方案并实施。

一、 天津市河北区老年教育资源供需侧状况

天津市河北区常住人口74.57万,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13.23万,占总人口的17.74%,据调查河北区有教育需求的老年人从2010年20.3%,2016年猛增到51.4%,目前几乎每位老年人有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预测结果显示,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于 2039 年左右突破 30%,最终将于2100 年攀升至37.92%。

(一)天津市河北区老年教育资源分布

天津市河北区老年大学建有钢琴、电子琴、古筝、舞蹈、摄影、计算机、绘画、乐音房等功能教室;烘培、咖啡、茶艺、乐龄运动、花艺、VR等体验室。学校开设百余门课程, 139个教学班,在校学员3200余人。坚持立足第一课堂教学,广泛扩展第二课堂,致力推进第三课堂。有12个校外教育基地,民乐、萨克斯、朗诵、中华韵、戏剧社等5个社团,“老党员志愿者队”及专业特色8支志愿者队伍和“声影与保健”、“老党员”两个学习圈,占总人数10%以上,是“全国先进老年大学 ”、“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示范区”。

天津市河北区10个街道114个社区,有街属市民学校及社区老年学校,拥有学习团队167个,传统书画社、戏剧社、合唱团、舞蹈队、民乐队、柔力球队、花键队、太极队等占较大比例;还有古文社、女红编织社、剪纸社等传统文化类;法制教育站、食药科普等,梁启超故居——饮冰室书斋、李叔同故居、觉悟社、曹禺故居等坐落在河北区。各社区老年教育发展并不均衡,有的社区没有学习团队,而王串场街14个社区有31个学习团队。

从经费保障、师资队伍、目前远程学习的课程来源、最受学员喜欢的远程课程类型、目前使用的远程收视硬件设备、远程学习人数等实际情况,开展了“老年教育远程学习点状况和学习开展情况”摸底、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参加远程学习老人22646人,分散学习10991人,占比河北区老年人8.31%。经费主要政府拨款,只有14个社区学校具有多台计算机网络教室,39%学校有专职教师,58%有兼职教师,30%学校有专职辅导员。

调查后建立了101个“全国老年大学远程教育网”集体学习点。全网涵盖计算机、摄影、书画、音乐、器乐、养生舞蹈、国学、法律等各领域30万数字课程,学习点可凭登录名和密码免费播放,而“直播课程”对所有人免费收看。

(二)老年人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和影响因素

据调查结果:参与老年大学学习的,身体条件较好,要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女性较多,特别是声乐舞蹈93%以上是女性,而参加器乐、书画、保健、信息技术学习的男性较多些,达到20%~40%。70岁以上老人6.4%比例占极少数,相比较而言学习书法绘画、智能手机、中医保健的年长老人多一些。60岁以上参与老年大学学习的占河北区总人数的1.54%。

表1 2019年河北区老年大学学员情况调查表

受哈维格斯特(Havighurst,1961)提出的活动理论的影响,国内外老年教育理论主要形成了“社会参与”和“丰富老年人生活”两类体系现代老龄化理论。前者认为,参与的活动越多,生活满意度越高。而“超老化观感”(Lewin & Thomas,2000)研究者发现,老年人对积极独处的需要与快乐非常明显,而对社会活动及其它活动的参与变得非常精心选择。调查结果也得到了验证。参与社区老年学校各类线下老年教育活动的约占老年人数的20%,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无法参与线下学习:有老人喜欢独处、或因为照顾孙辈或长辈、或身体原因居家养病、或老年学校离家太远或开设的课程没有自己喜欢的。

性格、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家庭环境、知识结构都是影响学习方式的因素。分别找河北区老年大学、社区老年学校、居家老人上百人,就“学习动机、目前常用的社交软件?主要通过什么途径参与远程学习?对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远程教育等方面提出建议?”开展了访谈。

参与学习动机:大部分刚退休老年人主要是社会角色转换的需求,为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再就是完善自我,掌握知识技能服务社会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出现一系列问题,更多是健康长寿的需求,这也验证了心理学家荣格(Jung)的生命发展两阶段心理模型:老年期的差异、脆弱和依赖是不可逆转的,在生命的下半阶段,人们从专注他人到专注个体内在自我。

95%以上老人能熟练使用微信社交软件,还有较时尚的用支付宝、抖音等,而以往QQ软件只有不到20%人使用。

被访谈老人大都是通过电视老年栏目,微信公众号课程推荐,优酷、百度等搜索短视频参与远程学习,缺乏系统和规范性。

很多老人提出:多给予参加活动机会;方便找到优质的课程资源;想多了解老年人法律法规、河北区人文历史、中国非遗文化等知识。

(三)存在的问题和拟采取的措施

社区老年教育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衡、受众面窄等问题,师资队伍缺乏,远程学习网络平台分散、线上课程资源没有针对性,不便于个性化辅导。无论从“社会参与”还是“丰富老年人生活”,线下活动和传统面授教育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各层次老年人个性化需要。据调研结果,要着力打造以老年朋友擅长的微信新媒体为主的社区网络平台,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型的活动、课程学习资源体系,有效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实现老年学习、活动场所倍增的需求,让学习者突破时空限制,老年人广泛参与成为现实。

二、建立以个体为学习点终端“社区四级办学网络”老年人学习服务体系,有效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一)建立“河北区老年人学习服务中心”,有效整合各类老年教育资源

以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利用职业教育和养老专业的优势成立的“老年教育指导中心”、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与河北区老年教育协会合作,以河北区老年大学和百余所社区老年学校为基本单位构建老年教育活动网络 “钟声教育学院”为基础,由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社教办”牵头,“网络中心”作为技术指导,在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建立“河北区老年人学习服务中心”,进行制度建设、网络平台建设、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远程教育学习点建设、活动组织等指导。

⒈ 建设远程老年教育管理制度,是提升老年远程教育规范化水平的关键。推动老年教育远程工作规范运行、常态长效,要切实以“信息化、精准化、规范化”建设为引领,按照“布好点、定好人、选好课、教好学”的要求,围绕“建、用、管”等方面,建立《老年远程教育管理制度》,包括学习点建设、教师培训、活动信息报送、远程视频课程建设等。

⒉ 开发并整合各类远程学习网,建立河北区远程教育 “社区四级办学网络”学习支持服务平台。 “社区四级办学网络”一是能够提供更及时、更贴合的支持服务,二是能够更准确、更真实地反馈支持服务的效果。要让每位老年朋友有课程学习、有教师辅导、有活动参与。

(1)社区网络平台建设:整合老年教育优质网络资源,打造好与社区老年朋友互动的老年教育交流平台,提高老年教育的社会认知度和参与率。之一,建设家园终身学习网:由城市职业学院网络中心、河北区社区教育办公室设专人负责。之二,继续打造河北区老年大学品牌,基于QQ “指尖上的老年大学”:主要面向河北区老年大学学员,努力搭好老年大学教育成果网上展示平台,促进老年大学师生成果的展示、共享与交流。之三,“河北区老年大学小程序” 开发。基础框架设计,设有“校园概况、信息交流、活动概况、荐读、教学成果展示、媒体关注、微课堂、远程教育”等栏目。基于老年朋友逐渐由QQ转移“微信”,在基于QQ“指尖上的老年大学”基础上,增设“师资招聘”“微课堂”“远程教育”等板块。相比而言,教学成果展示、微课堂、远程教育等板块目录按照老年大学专业设置,逻辑清晰,用户体验度好。之四,重点打造河北区微信公众号“E家园城社区”:社区教育办公室(老年大学)主办,是覆盖河北区社区居民的网络平台,专设“老年教育”板块,提供优质“微课”资源;并提供社区教育大讲堂、文艺演出、竞赛展览、志愿者服务等社区活动资讯、招生招聘、老年教育成果展示等服务。

(2)整合其他平台优质网络资源:通过文章超链接、二维码、活动等,推介天津市终身学习网www.tjedu.cn;各省市自治区老年大学远程教育网等;全国老年大学协会远程教育学习网http://www.caua99.com(电脑端)、乐龄云课堂(手机端)。2020年2月新冠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河北区老年大学发挥作为“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示范区”的优势,免费为个人提供“用户名和密码”,建立了“个人学习点”。

⒊ 河北区“社区四级办学网络” 老年人学习服务体系建设中,“服务人员”是保障。以“功能整合、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工作思路,实现老年远程教育由区级老年大学到社区老年学校、社区老年居民的有效延伸,这里“服务人员”是关键,包括管理员、技术员、联络员、志愿者教师等,要多举措多渠道建立一支强劲而稳健的“服务人员”队伍。

(1)建构“老年人力资源信息体系”并纳入长远战略:突破老年教育人力资源壁垒,充分利用城市职业学院教师资源且具有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专业优势,提供师资、网络技术支持、社工等服务人员;老年大学学员反哺社区志愿者教师;免费为社区培训教师;网络平台开设招聘专栏等。河北区人文历史底蕴丰厚,具有大量的民间传统文化传承老人,如传统戏剧、葫芦画、剪纸艺术等;还有大量各行业专业特长突出的退休老人,如医疗保健、法制教育等。由社区文化专员开展所辖社区调研,上报进入教师资源库。

(2)服务队伍:在河北区老年人学习服务中心的指导下,组建由河北区老年大学远程教育负责人领导,以老年大学8只志愿者(班长)队伍、5只学习团队和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养老专业“社工”团队为主体“河北区老年大学通联员”微联盟,以“钟声教育学院”社区网络工作群为基础的“微联盟”,组成“社区四级办学网络” 老年人学习服务体系“联络队伍”。

由“河北区老年人学习服务中心”——“河北区社区教育工作群”、“河北区老年大学通联员”、“河北区社教之家”、 “河北区老年大学教学基地交流群”——“学习点工作群”、“班级群”、“学习团队群”——“个人”,形成了完善的“社区四级办学网络”老年人学习服务队伍,老年大学通联员很多是社区团队负责人或成员,保障了河北区社区教育办公室(河北区老年大学)、社区老年学校、社区团队、养老院等活动部署、远程教育网及直播课程推介、课程辅导等联络畅通。

从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远程教育网-天津终身学习网-河北区“E家园终身学习网”“E家园城社区/指尖上的老年大学”“老年大学小程序” 等,形成了从全国到地方老年人学习支持服务网络;而依托于“社区四级办学网络” 老年人学习服务体系,实现了老年人多形式参与老年教育活动:学习点可以根据学员需求,由街道、社区文化专员、学习团队负责人、志愿者辅导教师,开展某一课程远程教育集中教学;也可以进行“直播课程”、“个性化学习资源”推介,个人居家参加远程学习。

(二)微信公众号“E家园城社区”等网络平台的运营

⒈ 以提高老年朋友学习者“粘性”为前提,做好网络平台内容运营和维护。

(1)视频课程建设:每年开发6~8门“特色课程”和“微课”“精品课程”。为了满足不同文化层次多样化学习要求,同时引领河北区人文文化素养和科学水平的提高,视频课程建设以“普遍性、多样性、引领性、学习体验性”为原则,如开发老年生活的精神家园与灵魂支撑的《生命历程教育课程》。2019年开发《铜敲艺术》等7门课程,2020年开发《曾氏津派盘扣技法》等8门课程;面向河北区网络平台“E家园城社区”增设具有河北区区域文化特色的《社区教育大讲堂》直播课程并归入线上课程视频资源库。新冠疫情彰显了社区工作者的重要性。2010年5月28日,首讲《关于社区教育治理的几个问题》。

陆续展示学习团队“一次活动”:如王串场街水明里“银光艺术团”综合文化班“一节课”;聘请民间非遗传承人如天津市剪纸协会秘书长河北区王串场街居民董俊丽《剪纸艺术》讲座;聘请河北区各文化馆工作人员开设《河北区人文行走》讲座;专业教师讲座:如江都路街隆达新苑“柔力球队”国家级指导教练。

(2)改进“E家园城社区”架构,开通“指尖上的老年大学”。2020年2月,河北区老年大学积极应对疫情,对接“全国老年人协会远程教育网”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开通“指尖上的老年大学”。课程资源门类齐全,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各层次老年人需要。个人通过关注“E家园城社区”,实现了足不出户上老年大学的愿望。参与公众号“指尖上的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年人数上万,很多老年朋友还通过学习积分得到心仪的奖品,激发了老年朋友的学习热情。

(3)以活动吸引流量,以“开放、融合、共享”的工作理念,实现老年教育由区域老年大学向社区老人延伸,增加社区网络平台的个人学习点。除了线下活动报道,结合重大节日、重大事件,多策划、开展网上展示活动,为老年朋友们搭建线上交流平台。

以老年大学为龙头,与街道社区老年学校及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的产业如“建昌道街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线上“老龄化知识线上讲座”、线上活动及成果展示:开展建国70周年、活动周系列活动,文艺演出、志愿者活动等60余场次,参与活动的河北区社区老人达10万多,树立了 “终身养老观”和“学习养老”的“积极养老观”,构建全民行动的老年教育新格局。

建立活动资讯申报制度,要求各老年学校通联员真实、及时撰写活动资讯,网络平台管理员及时编辑、排版发布,以老年朋友们自己参与、关心的活动内容吸引流量,提高网络平台的注册人数。

疫情期间,在“E家园城社区”开设“同舟共济抗疫情征稿活动”、网络朗诵会、防疫和网络知识讲座等,上传文稿几百篇;开展了《河北区老年教育问卷调查》活动。注册人数增加了10倍,浏览人数几万人次。

⒉建立“区级远程教育示范点”,构建河北区老年远程教育全覆盖。经过调研,在河北区有条件的社区老年学校建立了10个“区级远程教育示范点”,以点带面,随着经费调拨逐渐实现全覆盖;根据志愿者活动、网上积分建立了60个“个人示范学习点”,发挥其示范作用,下沉到社区居民中宣传网络平台,建立更多个人学习点。

三、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与社会影响

“E家园城社区”等平台为老年人提供“网络知识大讲堂” “防疫微课堂”及“最新疫情动态”等“公共信息传播服务”,配合社区做好“社区信息建设”工作。老年专业“社工志愿者”,面向特殊群体老年人进行信息沟通、语言抚慰、心理疏导及生活服务。项目建设体现了“老年教育参与精细化社会治理”,推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疫情期间,利用“社区四级办学网络”老年人学习服务体系,向河北区老年朋友们进行了“全国老年大学远程教育网”直播课程及各网络个性化课程推介服务,关注“E家园城社区”上的“指尖上的老年大学”,实现 “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同时开展 “钉钉APP”等互联网知识培训,河北区老年大学的学员们除了利用线上资源辅助学习外,还全面开展了各种形式线上直播,三分之一课程如书画、萨克斯、中医保健等开展钉钉直播课堂,引领河北区老年教育进入“线下+线上”新模式,形成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远程老年人社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远程求助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远程诈骗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