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创新视角下天津市中高职合理衔接的路径研究
——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2020-11-17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天津市办学协同

李 君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天津 300400)

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20条”明确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这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大喜事,意味着中国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前所未有的与世界职业教育在办学类型方面接轨。为了落实“职教20条”,需要建立“1+X”的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我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体现了与世界先进国家教育体系的对接。

中高职衔接教育已经实施多年,作为职业教育纵向衔接的一种形式,天津市作为全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市政府对职业教育的中高职衔接高度重视。自2005年起出台一系列重要举措,先后推行了中高职衔接“技能优胜晋升”模式、“五年一贯制”模式、“3+2或3+3”模式等,让在全市技能竞赛获奖的中职学生免试进入高职深造,让通过统一高考或天津市三二分段考试的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习。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天津市以海河教育园区为试点的中高职院校在办学条件、规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中高职院校综合实力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天津经济目前面临着新发展、新机遇、新挑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猛,对人才的需求激增,同时对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技能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天津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规模和阶段不同,必然导致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层次性和差异性,从而为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衔接并探索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契机。天津市中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发挥协同创新效应,加快建设和改革的步伐,进行办学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实现中高职合理衔接下一体化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中高职衔接中协同创新机理

纵观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情况,职业教育是有别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应与产业协同发展,同时根据产业需要构建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我国刚刚颁布的“职教二十条”中,首次将职业教育明确为一种办学类型,因此构建中、高、本、硕的纵向贯通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与世界接轨的标志。

在我国,中等和高等层次的职业教育是不同的办学层次,在学制和培养目标及规格方面有区别,通过实行中高职衔接,使两种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贯通,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中高职衔接的路径清晰且通畅,并在国家教育体制及制度方面加以固化。

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依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相应的等级制度,使职业教育做到了不同层级具有不同的技术技能要求,不存在中高职衔接的问题,这种职业教育制度和体制已从国家层面固化,成为支撑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相对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体系,我国职业教育分为中职和高职教育,以英联邦国家十级职业资格等级标准相对照,三级和四级相当于中职,五级和六级相当于高职。通常,我国中高职院校一般是分属不同的部门管辖下独立办学,天津市除个别高职院校内仍保留中职教育外,中高职院校均是独立的办学主体。

在现行的职业教育体制框架下,做好中高职衔接的关键是:各院校在创新过程中,既保持独立的办学主体地位,又形成中高职有效协同。在协同过程中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的有效衔接,中高职院校在形成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前提下,协同分工,发挥协同效应。

协同组织不同主体之间发挥协同创新效应应当遵循协同机理,即确定不同主体的协同序参量和控制参量。在协同组织中,不同主体要发挥协同作用所共同认可的关键性因素我们称之为序参量;在协同组织中,不同主体要发挥协同作用所需依附的外部条件和环境,我们称之为控制参量。两者在协同组织中通过交互作用产生协同功能。在中高职衔接的研究与实践中,院校间发挥协同作用的序参量是培养能够良好的服务于区域产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控制参量是院校间不同的办学条件、升学政策、生源特点、产业优势等。中高职的衔接应该充分发挥序参量和控制参量的协同效应,使其在交互作用下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突出一体化办学优势。

二、天津市电子商务类专业中高职办学的现状分析

天津市是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基地,许多中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同时中高职衔接的研究与实践起步很早,许多成果在国内位居领先地位。天津市电子商务行业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产业,依托环渤海地区优势,已形成电子商务产业集聚效应。随着天津市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完成,目前已建成滨海高新区、武清区、空港经济区等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子商务已成为各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职业教育应当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与产业提升同步,应当按照天津市电子商务规划和产业环境,在中高职教育链与产业链合理衔接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向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靠拢,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教学资源,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区域产业。根据资料查询和相关数据归纳,天津市中高职教育及其衔接情况如表1、表2、表3、表4所示。

表1 天津市电子商务类专业高职设置和办学规模情况表

表2 天津市电子商务类专业中职设置和办学规模情况表

表3 天津市电子商务类专业中高职衔接情况表

表4 电子商务类专业中高职专业课程设置表

从表1、表2 、表3、表4可以看出,以电子商务类专业为例,天津市中高职院校平均办学规模较高,电子商务类专业共有中职校14所,高职院校12所,每年毕业生中职1089人,高职1845人。2018年中职毕业生中进入高职段学习的458人,占比42%。近年来,天津市开办电子商务专业的中高职院校做了大量中高职衔接的工作,包括共育师资队伍。教师互派、集中教研、交流互访,共定课程标准;课程衔接、教材开发、资源利用等。经查询,近三年,以中高职合理衔接立项的局、各类学会级课题近三十项,其中70%已经结题,天津工业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以中高职合理衔接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重点之一。但是,通过以上调查数据也暴露出天津市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衔接也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中高职专业设置的对应度不高。在职业分析视域下,职业教育链应立足于产业链对接,因此专业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基础。目前,天津市中职学校开设电子商务类专业课程对应岗位较少,而高职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对应岗位相对较多,中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很少考虑中职向高职理论延伸和技能提升的要求,中高职院校根据自身规划和区域环境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普遍的,缺乏衔接导向,从而形成了中高职在“专业设置各自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衔接”的情况,从而导致了中高职专业衔接中的定位、职业面向和培养目标往往形成错位。

二是,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关联度不强。面对天津市重点发展的电商产业和发达的互联网环境以及低碳、环保、节能、绿色等经济新常态下对不同层次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无论是中职学校还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专业提升尚存在滞后性,专业设置在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等方面与天津市的产业结合不深,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职业教育链未完全形成,多数专业未按照产业链的特点形成专业群,从而使“两链”在人才供求的节点上处于不相对应的状态。

三是,核心课程设置衔接缺乏依据。中高职院校应在成熟的行业标准基础上,进行核心课程衔接设置,同时在国发“职教20条”中大力提倡的“1+X”证书制度下,中高职技能衔接设置上应体现分工合理、整合有效并相互承接,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和技能标准不一。调研结果显示:天津市中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类专业在中高课程衔接上流于形式,未完全参照相关行业标准,课程设置、标准、教学内容均没有发挥协同作用,内容交叉重复,教材不连贯,技能训练和专业资格证考取处在标准不一的状态。总体来说,高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未能体现技能标准的层次性与培养规格的差异性。

四是,教学管理缺少统一性。天津市中高职院校从隶属关系看,高职院校以行业办学为主,中职校则以地、市办学为主,中高职院校隶属关系不同导致各自独立办学,在中高职衔接中虽然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中做出了努力,但教学运行管理彼此不衔接,一体化功能不强。

三、中高职衔接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首先是认识缺失。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中能够得出,中高职教育是同等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两者有效衔接,发挥协同创新作用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而中高职院校在这一点上的认识缺失导致了相关教学要素衔接不畅,提高认识是搞好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基础。之二是依据不足。纵观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其共同的特点就是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等级制度,职业资格等级晋升的依据就是职业资格取证制度。而我国相关职业标准与职业资格等级制度薄弱,这也使得天津市中高职课程衔接缺乏依据。三是体制障碍。天津市的中高职办学体制没有形成统一的晋升格局,普遍存在各自独立办学,中高职间缺少平台进行必要的合作,中高职院校由于其各自利益点不同,导致教学资源流动不畅,从而使中高职不能有限衔接,实现一体化办学。四是课程错位。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通过分析天津市中高职目前办学情况,发现该专业核心课程存在重复开设,课程标准未体现明显的分层培养,课程内容尚有重叠,中高职对课程实施要素的顶层设计缺失导致课程衔接不合理,中高职院校同一专业各自构建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衔接的方向性、逻辑性不强。

四、主要建议

其一,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视角,认清做好中高职合理衔接的必要性。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是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国发“职教20条”中指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实现产教融合就需要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协同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现代产业正处在不断发展和产业升级中,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必然呈现不同层次,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将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以职业资格等级制度加以固化,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因此,应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从构建能够支撑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并与其同步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视角,审视做好中高职合理衔接的重要意义。

其二,根据产业发展要求,做好中高职教育(电子商务类专业)的合理布局。以天津市电子商务专业为例,中高职同属职业教育,其本质都是职业性,两者的合理衔接是满足天津市区域产业转型和发展的需要。面对中高职办学情况的不同和天津市独特的区域产业特点,应从职业教育服务于区域产业的层面,进行中高职合理衔接并协调发展,利用协同创新机理在专业对接产业过程中,做好中高职教育的合理布局。

其三,做好中高职衔接的规划和顶层设计。当前,天津市有关部门应对中高职衔接做出战略部署,尽快制定中高职衔接的规划,列明具体任务和工作进度。在此基础上,组建专门的中高职协同创新研究机构,对天津市中高职衔接做好顶层设计,从指导思想到遵循原则再到衔接方式等,搭建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体制框架。同时,对中高职衔接的政策支持、实施路径、实施方式、实施举措等方面分类进行研究。

其四,在“五统一”下,进行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基于协同创新机理,中高职院校为更好地满足区域产业需要,应在打通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做出创新,专业衔接应当以行业标准作为依据,以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为准绳,做到“五统一”:即统一配置教学资源,统一制定课程标准,统一开发教材,统一管理教学组织,统一安排实训教学。

其五,发展和培育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国发“职教20条”指出:“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并预计到2020年建成300个示范性职教集团。据统计目前天津市已设立的职教集团中,行业性职教集团占比8成。行业性职教集团有利于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打破原有体制约束,发挥序参量和控制参量在组织中的协同作用,提高协同组织效率,从而降低中高职院校隶属关系不统一等体制性障碍。

其六,在协同组织序参量与控制参量交互作用中实现一体化办学。中高职合理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对此,天津市电子商务类专业中高职教育应尽快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把握好协同创新组织中的序参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做好中高职合理衔接的各项工作;同时,各级政府应协助做好控制参量——为中高职衔接创造良好环境和支撑条件,各中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应尽快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做好中高职合理衔接下各教学要素的有效配置以及尽快适应招生、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全面提高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天津市办学协同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有趣的云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市津农果树研究所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