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四力”,当好新时代新闻传播者

2020-11-17赵红

记者观察 2020年18期
关键词:笔杆子脚力笔力

文 赵红

一、增强“脚力”,夯实根基

“脚力”是新闻工作的根基,是新闻从业者的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工作第一线……”,这既是新闻从业者的“行为准则”,也是新闻前辈的谆谆教诲。记得SOS儿童村落户新疆乌鲁木齐时,本人接连数日,深入每个家庭,与妈妈们交谈,同孩子们玩耍,用心观察,用情记录,用脑思考,数易其稿,精心打磨,写出通讯《SOS,那七个未婚的母亲》,描绘了人间大爱,揭开了SOS儿童村神秘的“面纱”,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多年后,往日的场景依旧浮现脑海,爱和感动依旧在心中流淌。这次采写的成功,再次证明“‘脚力’是写出好作品的不二法宝”,再次证明“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二、锻炼“眼力”,明辨是非

“眼力”是“脚力”的延伸,眼和脚必须如影随形,从那些“习以为常”的人和事中发现新闻,从那些特殊时刻、特殊地点中捕捉新闻。例如,当一位公司老总高调地宣称“出资组建团队寻虎”,国内外媒体纷纷关注,新闻越炒越热之时,笔者经多方调查发现:该公司去年拖欠员工工资至今未发放,前任老总由于犯诈骗罪而入狱。于是,便将这两件事情公之于众。一时间,媒体迅速“倒戈”,社会各界强烈质疑:公司是否有充裕的资金组织这次行动?最后,“寻虎”一事不了了之,以“闹剧”收场。由此可见,增强“眼力”是新闻传播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慧眼如炬是新闻传播者必须掌握的本领。

三、充实“脑力”,缜密思维

要想“脑力”发达,必须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既要有敏于发现的眼睛,又要有深刻洞察的头脑,在时代浪潮中保持定力,具备高超的判断力,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则《一家9口过年探亲滞留湖北,吃光亲家3头猪》的新闻刷屏网络,没多久,笔者审稿时也遇到一篇内容相似的稿件,只不过地点换成了新疆阿克苏。看完稿子,笔者分析:此稿再从滞留吃光东西着笔,只是炒冷饭,新闻价值不大。其实,此稿不同于之前的热点新闻,重点是讲滞留期间探亲者为了避免家里被吃光,而在当地相关人员的热心帮助下,去冷藏库打工,挣上了钱,这既是新闻点,更是正能量。于是,笔者结合自己所在媒体的特点和新闻写作的规律,重新起了《一家8口探亲滞留近两月 没有坐吃山空反倒挣了一万八》的标题,很好地传播了主流价值,也获得了理想的阅读量。这次的“双丰收”是对笔者没有盲目跟风,坚守新闻规律,追求主流媒体价值观的“嘉奖”。

四、践行“笔力”,提高素养

融媒体时代,“笔力”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由昔日的“笔杆子”演变为现在的“口头、笔头、镜头”和各类新媒体传输终端。“笔力”换新颜,新闻传播者的时代重任也在“加码”——融媒体时代,如何调动各种资源,整合各方力量,做好舆论引导,讲好中国故事?笔者认为,从传统媒体走出来的“笔杆子”,既要保留、发扬传统媒体的优势,也要不断学习、掌握互联网的表达方式,找到不断发展的路径;既要“玩”得转文字,也要写得出优质的文案、脚本,跟上媒体前进的步伐。以新华社稿件《光的温度》为例,便是文字、视频记者通力合作的成果。在这篇佳作中,既有文稿,又有视频,还有图片,发布于多个平台,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求——穿透文字,可以浮想联翩;观看场景,可以感受爱和奉献。此稿的成功又一次说明: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素养、通力合作,“笔杆子”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佳作,才能逐浪融媒体时代。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四力”是新时代新闻传播者前行的灯塔,是新时代新闻传播者自我综合素养提升的“指南针”。投身于融媒体奔腾不息的时代洪流,唯有把殷殷期盼落到具体行动中,让“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真正动起来,才能逐步成长为守正创新、奋发有为的新时代新闻传播者,才能不断谱写新时代新闻传播事业新篇章。

猜你喜欢

笔杆子脚力笔力
大型主题报道中新闻工作者如何践行“四力”
提升“四力”,让舆论监督更有力
试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宣传思想干部
提升“四力”,做好新时代新闻报道
书画用笔的“笔力”论
谈风骨
笔杆子为什么歇不得
不一样的“笔杆子”
加点笔力,你的书法会更美
——齐鲁书社《中国书法笔力详解》介绍
不做“笔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