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转型探讨

2020-11-17张力苏冰

记者观察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电视新闻受众

文 张力 苏冰

一、媒体融合时代的挑战

(一)信息传播媒介发生了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的传播媒介越来越多样,信息使用者已经从电视和纸媒上大批量地转移到互联网PC端以及手机移动端。各种新闻网站和内容APP上线,使得受众使用信息的场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内容呈现的方式也更加丰富,过去单一的新闻播报、新闻采访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各种内容平台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和受众人群,采用大数据的方式,充分地实现内容和消息的分流,做到精准推送,提高了传播效率。为了增强用户粘性,内容的展示形式与受众的互动性日益增强,短视频、短消息、音频解说、直播……都适应了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内容偏好。

(二)受众影响了制作内容的方向

在大数据的影响下,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基本上都在努力做着精准推送。用户对一个内容的喜好,从用户和内容的互动行为中显示出来,在内容上的停留时间,对内容进行点赞、评论、转发都影响着一个内容推送的范围。只要是用户喜爱的作品,在通过系统的层层推荐后,产生的影响力难以估量。也正因为如此,用户才是决定一个内容好坏的主体。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媒体已经从一个传播的主导地位,逐步回归到了服务的位置。也因为推荐机制的差别以及受众群体的不尽相同,过往在传统媒体的传播经验可能不一定适用于新媒体,对内容的制作产生了更多的要求,到底采用怎样的技术和展示手段更容易触达到目标人群是一个亟待去研究和探索的领域。

(三)电视新闻受到冲击

传统的电视新闻有其自身的优势,就算现在,电视仍然还是一个相对主流的传播渠道。相较于网络媒体,新闻媒体有权威性和专业性,更能得到民众的认可,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有时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分辨筛选。也是因为媒体融合的趋势,电视新闻的优势正在逐渐下降,就是因为使用者的变化,目前大部分社会的年轻人都是网络的重度依赖者,电视的传播地位在下降,大部分看电视的人群集中在中老年。无论是哪一部分人群,都不能放弃。为了积极主动做好媒体融合,需要培养出既可以制作传统电视新闻内容,又能够运用新媒体渠道的专业的全面型人才。

二、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策略

(一)以受众为主

电视新闻记者转型一定要“以受众为主”。判断内容好坏的尺子已经交到了受众手中,受众满意的关心的内容才有传播能力和价值,越是受众认可的作品传播的速度越快,影响力越大。某些时候,因为内容制作技术问题,可能会出现好内容没人看,坏内容被疯传的情况,这种跟风的舆论势头不好。为了避免好内容没人看,要尽量摒弃陈旧的新闻腔调,做到亲近受众,贴近实际,摆正姿态,将新闻的传播做到更人性化,朴实并且符合大众心理的内容更有利于传播。在思想上进行转变,关注受众喜好的方向,从受众需要的角度制作内容。

(二)顺应新兴传播方式

在制作内容的时候,做到多平台和多形式的融合,掌握好各种机构和渠道的传播机制,互相引流,互补融合。好的内容一定要有好的展示技术去进行包装,相同的一句话一定要用新颖的有创造力的方式表达。在内容创作之前,就应当去进行数据调查,观察不同平台用户的偏好和使用习惯,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平台先入手,逐渐做到各个平台之间融合运营。

(三)增强自身专业素养

互联网传播迅速且量多,但是质量参差不齐。为了凸显出新闻记者的优势,一定要增强自身的专业性。媒体的融合只是传播形式的进化,是为了更好地传播出优质内容,新闻记者的本职工作是生产“内容”。好的内容才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传统的优秀新闻媒体人也应该在这个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引领大众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和发展,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正直客观。

三、结语

媒体融合时代,以电视新闻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都面对着很大的挑战,电视新闻媒体将被取代的说法甚嚣尘上。电视新闻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和不可撼动的社会影响力。笔者相信机遇和挑战总是并存,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新闻记者只有顺势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做出更多有深度,有公信力,有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报道。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电视新闻受众
试析夹叙夹议在电视新闻述评中的运用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新媒体传播以及受众参与式文化发展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公 示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融媒体下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我是新闻记者
公示
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