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素市场扭曲如何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企业加成率分布的视角

2020-11-17

社会观察 2020年3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要素效率

就目前来看,中国的市场化进程未能紧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时代步伐,尤其是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远远落后于产品市场的市场化步伐,导致中国的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市场化进程突出地表现出“非对称”现象(盛仕斌和徐海,1999;黄益平,2009)。与之相对应的经济问题表现为虽然中国最终产品的市场机制一直运行良好,可是基于生产要素市场的信息不完全,资本、劳动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名义价格不能完全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因此会影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全部要素主体的福利水平。另外,行业间加成率的分布和企业间议价能力的差异是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表现(Robinson,1934;钱学锋等,2015;Lu和Yu,2015)。那么,要素市场扭曲造成低效率配置资源的方式对企业间议价能力有怎样的影响?究竟是缩小了还是拉大了企业间的加成率差距?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深入思考可以精准解释中国生产要素市场扭曲造成的经济后果,基于此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当前,已有大量学者分别从资本市场扭曲、劳动力市场扭曲以及政策和投入品质量差异等视角,就要素价格扭曲的经济效应问题进行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不过,鲜有文献关注要素市场扭曲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基于此,本文采用中国工业微观企业数据,从成本加成率分布的视角,围绕要素市场扭曲与行业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分析。

文献和机制梳理

当要素市场处于扭曲状态时,生产要素的价格结构就不能准确反映资源的相对丰裕程度。Hsieh 和 Klenow(2009)指出,若中国的资本和劳动力按照美国的水平进行重新配置,那么中国制造业的加总全要素生产率(TFP)能提高30%到50%。当然,要素价格扭曲不仅仅存在于不同企业之间,表现为生产要素边际报酬较高的企业由于受到调整成本的约束,无法将生产能力扩张至期望水平,也没有将边际报酬较低的企业彻底挤出市场(杨光等,2015)。其还存在于企业内部,表现为要素的边际回报和边际成本不相匹配。已有众多学者从经济发展的不同角度论证了中国要素市场扭曲的经济效应。张杰等(2011)发现,要素市场扭曲会削弱或抑制中国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研发和创新的积极性,阻碍了中国创新战略的实施;张杰等(2011)从对外贸易的角度研究发现,要素市场市场化进程的相对滞后虽然提高了中国本土企业的出口意愿,但同时降低了企业的出口利润,说明要素市场扭曲已严重阻碍了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此外,还有一些研究集中从生产效率的角度分析了要素市场扭曲的资源配置效率。其中,罗德明等(2012)在垄断竞争的理论框架下引入中间产品生产商,内生化企业进入或退出市场的选择决策,从理论上证明了要素市场扭曲会通过资源错配降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结论。此外,赵自芳和史晋川(2006)、李德山和邓翔(2018)等也得到类似的结论。进一步地,毛其淋(2013)发现尽管要素市场扭曲降低了中国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但是贸易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矫正要素市场扭曲的这种不利影响。

不过上述文献基本都是从生产的角度进行研究,鲜有文献考察要素市场扭曲对定价行为的影响,而要素市场扭曲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技术,也会改变企业的定价行为。企业的成本加成率是企业将产品价格维持在边际生产成本之上的能力,而同一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加成率的差异可以反映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所以,与其他文献不同,本文将从制造业企业加成率分布的特点出发,重点考察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企业间加成定价行为差异的作用,并详细研究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与特点,以对要素市场扭曲的资源配置效应进行更为深入地探究。实际上,企业加成率分布的特点直接反映了要素资源的配置状态。当行业的加成率分布完全均匀时,即当市场上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所有企业的成本加成率完全相同时,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优;如果行业的加成率分布趋于离散,则意味着加成率较低的企业占用了过多的要素资源进行生产,使得加成率较高的企业不能以最优的要素规模进行生产,从而降低了行业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Lerner,1934;Epifani 和 Gancia,2011)。因此,对要素市场扭曲与企业间加成率差异或加成率分布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于全面理解要素市场扭曲的资源配置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要素市场扭曲会通过多种方式影响企业加成率的分布。首先,地方保护所形成的要素市场分割阻碍了要素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动,会削弱市场机制对工业行业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戴魁早和刘友金,2016)。与个别政府官员有紧密联系的企业往往能够获得寻租机会,能够以低于市场一般价格的要素成本掌握稀缺的社会资源,进而获得寻租利润或超额经济利润;与之相反,其他企业往往需要支付较高的要素成本价格,或者更难获得要素资源,在市场博弈中没有话语权或定价权,仅能以较低的加成率获得资源。这将整体上导致两种不同类型企业间加成率的差距不断扩大,使得市场呈现出比较离散的企业加成率分布特点。另外,企业进入或者退出市场的战略选择会受到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的显著影响,因此会改变企业加成率的分布状况。Midrigan 和Xu(2014)认为,以资本市场为典型代表的要素市场由于信息不完全可能会导致企业做出非理性的进入或退出市场的行为决策,而且更广泛意义上的要素扭曲将会导致更严重的效率损失。这是因为,当要素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时,往往低效率的企业却能够基于要素资源的垄断地位轻易进入市场,此时这些企业生产效率低下也能够获得相当份额的定价权;但真正拥有较高生产效率的企业会因为不易获取要素资源而无法获得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或者即便能够暂时进入市场,其后由于资源约束而只能拥有非常低的加成率,可能最终会迫于压力选择退出市场。最终,效率低下的企业却能够仅仅凭借资源优势就轻松地进入市场或长期占据资源市场,造成竞争性的市场选择机制根本无法正常运行,最终会改变甚至扭曲企业加成率分布,使得市场低效率甚至无效率运行。

鉴于此,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加成率分布的视角,考察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微观作用机制。本文可能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1)本文从加成率分布的角度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间加成定价能力差异的影响,为理解要素市场扭曲的经济效应,尤其是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2)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进行了计量检验,构建了比较准确的要素市场扭曲指数、加成率指数及其分布指数,并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检验,保证了计量检验过程的准确性、稳健性;(3)本文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提高了企业加成率分布的泰尔指数,不利于中国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分位数检验表明,要素市场扭曲降低了低加成率企业的定价能力,同时提高了高加成率企业的加成率水平。分样本检验的结果还表明,要素市场扭曲对扩展边际的影响明显大于对集约边际的作用,而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加成率分布的影响还受到企业所有制和地区分布的制约。本文的结论对于准确理解中国要素市场扭曲的经济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模型构建、指标与数据说明

模型构建上,为了准确识别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加成率分布的影响,本文借鉴 Lu 和 Yu(2015)等研究,构建成本加成率分布指数,即泰尔指数计量模型。

指标构建上,首先,要素市场扭曲方面,借鉴 Hsieh和 Klenow(2009)、施炳展和冼国明(2012)以及罗知等(2018)的做法,通过计算资本和劳动要素的价格扭曲程度来度量不同企业面临的要素市场扭曲情况;接着,企业层面成本加成率的测算方面,本文借鉴De Loecker Warzynski(2004)的计算方法估计企业的成本加成率;最后,成本加成率分布方面,本文选取泰尔指数法测度中国制造业成本加成率的分布情况(Atkin等,2015;许家云和毛其淋,2016)。

其他控制变量的解释和说明如下:

(1)开放程度(export)。由于中国市场化程度的不完全,充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对不同企业加成定价能力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Lu和Yu(2015)发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贸易自由化缩小了中国制造业行业内的市场竞争,并降低了企业间的成本加成率差异。因此,本文也引入了行业-地区层面的出口强度,采用出口额与销售产值的比值来度量。

(2)人民币汇率(RE)。人民币汇率变动会通过价格竞争效应和规模效应影响中国出口企业的加成率及其分布。借鉴Baggs等(2009)的方法,我们可以计算得到每个地区的行业层面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标,并使用其对数形式进行计量估计。该数值越高,表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

(3)要素密集度(kl)。在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运行过程中,其呈现出如下特征:首先,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但存在要素市场结构不合理、资源跨区域流动受限制,因而表现出相对较慢的经济增长趋势;其次,前期相对贫乏的资本要素在贸易顺差、优惠政策的吸引等因素影响下高速积累。因此,目前中国存在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不协调发展问题,更进一步会导致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间发生要素资源的重新配置。所以,下文将纳入要素密集度指标,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和吸纳就业人数比值取对数值来量化该指标。

(4)技术水平(pro)。技术水平对行业加成率分布具有重要影响(Acemoglu,2010)。本文采用每个地区的行业劳动生产效率度量,即人均工业增加值的对数值。

(5)竞争程度(hhi)。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市场结构是决定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间定价能力差异的关键。一般而言,行业的竞争程度越低,企业间的成本加成率差异可能越大。因此,本文引入行业竞争程度指标,用每个地区三位码行业赫芬达尔指数表示,hhi越大意味着行业垄断程度越高。

(6)工资水平(wage)。本文将平均工资水平纳入研究范畴,通过对地区-行业层面的工资总额与就业总人数之比取对数值来度量该指标。

本文主要数据来源于1998—2007年国家统计局的工业企业数据库。首先,仅保留制造业企业的数据;其次,按照Yu(2015)、Brandt等(2012)以及李淑云和李平(2018)等常用的做法,对数据代码进行了调整:第一,统一了1998—2007年三位行业代码;第二,以法人代码为基础识别企业单位,采用序贯识别法对每个企业截面进行了重新编码;第三,剔除异常样本,包括删除流动资产大于总资产、总固定资产大于总资产、固定资产净值大于总资产、企业编码缺失、企业成立时间有误等有违“通用会计准则”的企业样本。

要素市场扭曲与资源配置效率:异质性检验

扩展边际与集约边际方面。已有研究表明,市场扭曲对集约边际和广义边际的影响是有差异的(Midrigan 和Xu,2014)。基于此,本文把行业内企业划分为持续存在企业(即集约边际,指在样本期间内持续存在的企业)和新进入或退出企业(即扩展边际,指在样本期间内新进入或退出市场的企业),使用新的行业样本分别进行检验。

针对不同国有化水平的估计。作为一个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出现了多种所有制类型的微观主体,如集体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商企业、港澳台资企业等,这些具有不同所有制特点的企业的市场地位差异明显,对要素市场扭曲的反应也可能不尽相同。本文用各地区国有制造业企业销售收入比重、从业人员比重和投资额比重的算术平均值来反映地区的国有化水平,然后按照所有地区国有化水平的中位数值将样本划分为高国有化地区和低国有化地区,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方法分别进行了检验。

针对不同地区的估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严重的区域不平衡性,东部沿海地区凭借明显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等,经济发展较早且市场化进程推进较快。因此,本文把样本划分为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分别考察了这两个地区的要素市场扭曲对当地制造业加成率分布的影响。

针对不同要素密集度的估计。本文根据行业要素密集度的不同将样本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然后分别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对不同行业制造业加成率分布的影响。

结论

第一,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提高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加成率泰尔指数,拉大了制造企业间加成定价能力的差异,从加成率分布的角度证明了要素市场扭曲显著降低了中国制造业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并且上述影响在长期更为显著。第二,分位数检验的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对行业资源配置的消极影响主要是因为要素市场扭曲降低了较低加成率企业的定价能力,但同时又提高了较高加成率企业的定价能力,从而拉大了企业之间加成定价能力的差距。第三,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1)相对于持续存在的企业而言,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提高了新进入或退出企业加成率分布的离散程度,即表明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制造业加成率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广义边际的作用,对集约边际的影响有限;(2)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加成率之间差异的影响还依赖于企业所在地区的国有化水平,与国有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相比,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拉大了低国有化水平地区企业之间加成定价能力的差距;(3)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要素市场扭曲对当地企业加成率分布的影响更突出;(4)要素市场扭曲显著降低了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但是其对技术密集型行业中企业加成率分布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本文还采用工具变量法控制了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保证了估计结果的稳健性。

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增长的新时期,继续深化国内要素市场改革仍然任重道远。本文的研究结果从制造业企业加成率分布特点出发,对要素市场扭曲的资源配置效应进行了全面考察,结果表明中国要素市场的扭曲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要素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因素。因此,各级政府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应该将要素市场进一步改革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在推进要素市场发展过程中,中西部地区尤其要重视要素市场改革对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意义(张诚和张文菲,2019)。政府需要不断健全要素市场的制度规范,推动要素价格改革,使要素价格成为市场配置资源的信号。同时,各地政府应该充分利用竞争机制实现要素资源在企业间的合理配置,便利非国有企业的要素资源获取。在技术创新方面,鼓励企业研发创新,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化、高知识化和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目前,不断深入推进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不仅能够助力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更是关乎未来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全社会整体福利的改善,因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要素效率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