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御窑瓷器的设计文化及其表征

2020-11-16张鑫慧

艺术大观 2020年26期
关键词:表征文化价值

张鑫慧

摘 要:我国拥有数千年的文明历史,诞生了多种文化艺术,瓷器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和汗水的产物,对世界瓷器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御窑瓷器作为中国陶瓷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其设计文化及其表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为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御窑瓷器的基本情况,其次分析了御窑瓷器的设计文化特征,最后对御窑瓷器设计表征进行了讨论,希望可以促进中国瓷器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御窑瓷器;设计文化;表征;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6-00-02

明清时期,我国的生产制造水平很高,为瓷器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条件,将瓷器生产推向上顶峰,御窑瓷器获得了快速发展,瓷器的设计文化及其表征也愈加凸显。尤其是景德镇御窑生产的瓷器,具有很高的御窑文化价值,并且一直流传至今,在国际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为此本文主要以明代洪武景德镇御窑瓷器为例,探究其设计文化及其表征。

一、御窑瓷器介绍

“御窑瓷器”顾名思义就是官窑生产出来的瓷器,御窑是官窑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仅在明清两代存在,是当朝政府在景德镇建立的专门负责生产御用瓷器的机构。景德镇御窑在明代洪武二年正式建立,命名为“御器厂”,并在清代康熙年间改为“景德镇御窑厂”。御窑瓷器是专供宫廷使用的瓷器,生产过程不计成本,注重质量,在瓷器底部通常会印有“官窑”铭。洪武景德镇御窑生产的御窑瓷器从颜色上划分,可以分为颜色釉和彩瓷两大类别,颜色釉又可以分为白白釉、红釉、黑釉、青白釉以及酱釉等[1]。彩瓷则可以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种类别。

二、御窑瓷器设计文化特征

(一)瓷器的制作工艺

从御窑瓷器的用途来看,其具有强烈的宫廷文化特征,是专门供宫廷和皇室成员使用的瓷器,因此其在制作工艺上一定是十分注意品质的,讲究的是精益求精,可以说代表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瓷器生产工艺。所以,在区别御窑瓷器和一般瓷器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瓷器的生产工艺去判断其是否属于御窑瓷器,这也是辨别御窑瓷器最为简单的一种方法。另外,在分析御窑瓷器的设计文化特征時,还可以通过查看瓷器的材料以及全貌,对瓷器的可能来源进行一个初步的判断,然后再以此查看瓷器的题款、器型、胎釉以及纹饰等,去做出最终的鉴别,并确定御窑瓷器的生产年代,并结合相关史学资料和文献记载去分析和解读御窑瓷器的设计文化特征[2]。

(二)瓷器题款

观察瓷器题款是鉴别御窑瓷器的一种重要手段,并且有助于人们分析御窑瓷器的设计文化。在洪武景德镇御窑瓷器上,没有发现纪年款,但是瓷器上确实真实存在题款的。洪武景德镇御窑瓷器上的题款沿用了元代瓷器题款的方式和字样。元代景德镇瓷器窑生产的瓷器会在上面留下“枢府”字样的题款,同时还有“太禧”“福”“福禄”“福寿”“寿”以及“良”几种常见的题款字样,都属于吉祥字铭。例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洪武御窑瓷器,就可以见到一个题款写有“春寿”的梅瓶,使用了纂字体题在了梅瓶的肩部位置[3]。正因为“春寿”两字题款的存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业内的人士都将该梅瓶认定为元代青花瓶,后来被正式更正为明代洪武景德镇瓷器。

(三)瓷器器型

明代洪武景德镇御窑瓷器的器型与元代枢府瓷器的器型存在很多共同点,继承了元代瓷器的古朴、敦厚的器型风格,但是,明代洪武景德镇御窑瓷器也一直在追求创新,力求突破古朴和敦厚风格的限制,凸显出御窑瓷器的独有文化价值。从明代洪武景德镇御窑瓷器的器型上看,大多数器型是大型瓷器,器型比较规整,比例得当。御窑瓷器中的大型瓷器主要有瓶、罐、盏托以及盘、碗等,整体造型比较敦厚,器型风格保留了元代瓷器的样式。大型瓷器多数为圆口卷沿,部分也存在花口卷沿,瓷器底部均是细砂底,并使用白色或者红色的护胎釉涂刷。底足大多是平直状,内墙采用斜削方式,呈现为坡状。

明代洪武景德镇御窑瓷器中的小型器物主要有玉壶春瓶、盘、碗以及高足杯等器型,瓷器的整体造型十分匀称,外形俊秀,质量比元代瓷器要轻一些。玉壶春瓶、执壶以及口径为20cm的碗等瓷器底部都是釉底,其他的器型底部则使用了细砂底。瓷器底足的足跟大多数情况为平销,中心位置没有尖钉状的凸起。

(四)瓷器胎釉

洪武景德镇御窑瓷器的胎釉主要有青花、釉里红、彩色等几种表现形式,整体的胎体都是十分坚实、厚重的,这点与元代的瓷器十分相似。但是,御窑瓷器在胎料的选择上,则与元代的瓷器有很大的不同,元代瓷器制造过程中使用的胎料是一种以瓷石和高岭土为主的复合型土料,属于二元配方。而洪武景德镇御窑瓷器制造过程中选择的胎料则比较单纯,并且更加精细,主要是高岭土,也叫麻仓土。使用高倍放大镜观察瓷器表面的胎料形态,可以看到明显区别。御窑瓷器在肉眼观察下显得更加细腻和润滑。另外,在御窑瓷器的釉料配比上,元明两代的瓷器也存在很大不同,洪武景德镇御窑瓷器的釉料中使用釉果的比例下降,釉会则增加了很多,所以洪武景德镇御窑瓷器的釉色多为鸭蛋青色,表面光亮。

(五)瓷器纹饰

明代洪武景德镇御窑瓷器的纹饰主要有颜色釉、青花、釉里红三种类别,其中釉里红瓷器数量最多,青花瓷数量最少。御窑瓷器纹饰虽然承袭了一些元代的设计文化及表征,但是瓷器的层次感较强,部分平涂、部分勾连留白,同时创造出一种“一笔点划”的纹饰类型,增添了御窑瓷器的设计文化价值,对后世瓷器设计产生巨大影响。主要特征为多见圆弧形线条,线条粗细变化比较显著。总体上看,明代洪武瓷器的纹饰特点是笔法相对轻缓、轻柔,纹饰布局开阔,并且更加贴近现实,但是纹饰题材远远没有元代瓷器那么丰富。另外,在区分元青花和明青花时,可以通过观察龙纹的方式去鉴别年代,元青花的龙纹体型较长、均匀,动感强,头部扁长,龙眼虽小但是神采十足。而明青花则不具备这些龙纹特征,并且青花发色都不够理想,多数为蓝中偏灰、发暗,或者漆黑[4]。

三、御窑瓷器设计表征

(一)彩色釉

洪武景德镇御窑瓷器中的彩色釉,从颜色上划分主要有红釉、黑釉以及蓝釉等多种,但是由于史料记载不全,在具体的分期上无法明确,既沿用了一些元代瓷器的设计表征,也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凸显自己的特点。彩色釉的器型在设计上主要为碗、高足杯和盘,设计表征为规整,胎质比较敦厚,细砂底。在瓷器的底部可见明显的纹饰,足段稍厚,但是足跟平切。并且高足杯的杯柄是采用胎接还是釉接,可以作为区别元瓷器和明瓷器的主要依据。彩色釉的纹饰在器物内壁上,多数为龙纹、如意云头纹等[5]。

(二)彩瓷

彩瓷是一种带有彩绘装饰的瓷器,有釉下彩和釉上彩两种类型。其中釉下彩是在瓷器基本成型后使用彩色料进行绘饰的,然后再将绘饰后的瓷器重新送入窑中进行高温烧制,并一次成型。可以分为青花和釉里红两种,并且以青花为主。器型包括折沿盘、碗、执壶、直口杯、罐为主,发色不均,并常见黑色小星点,不规则的分布在彩瓷的纹饰中。而釉上彩则是在已经烧成型的瓷器上进行绘饰,在经过低温烧结制成成品瓷器。主要有红彩和红绿菜两种。器型主要包括盘和梅瓶,着色剂主要使用铁红或者铜红,虽然均为釉上红彩,但是却存在本质差别。

(三)装饰工艺

洪武景德镇御窑瓷器的装饰工艺可以分为模印、贴塑、刻花、锥花以及墨书五种不同类型。模印就是使用刻有纹饰的模具在没有干透的瓷器坯上印上花纹,在进行烧制。贴塑就是将印有人物、动物等央视的泥片直接贴塑在成型的瓷器坯体上,一同进行高温烧制。刻花需要制造者使用刻花刀具在没有干透的瓷器坯体上进行花纹篆刻,然后再进行施釉或者烧制。锥刻则需要使用锥状刀具在瓷器表面划出纹饰,再进行颜色加工,并高温烧制成型[6]。墨书的装饰工艺指的是使用笔墨在瓷器表面或者底部书写文字、符号等,作为一种标记使用。从已经出土的御窑瓷器来看,贴塑工艺的使用较少,模印装饰主要见于瓷器内壁,刻花和锥花的区别在于线条粗细,刻花的线条较粗,深浅不一,变化比较多,效果丰富。

四、结束语

总之,御窑瓷器的设计文化及其表征的研究对于后世了解瓷器发展历程起到重要作用,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进行瓷器的分类和分期,更好的澄清历代瓷器研究工作中的疑问,为人们研究明代御窑瓷器提供必要支持,加强御窑瓷器的深入分析,为今后瓷器的设计和制造奠定良好基础。

參考文献:

[1]曾宝栋.明代早期景德镇官窑和民窑青花瓷试析[J].收藏与投资,2017(04):10-12.

[2]吕成龙.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御窑瓷器概述[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9(01):93-107.

[3]冯绍华,冯琳磬.明末景德镇民间青花瓷的历史及其艺术特征的相关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8,217(02):90-96.

[4]盛玫.从龙纹演变看明晚期御窑瓷器特点[J].收藏家,2019,268(02):13-19.

[5]刘榴.明清景德镇官窑瓷器之植物纹赏析[J].文物天地,2018,326(08):92-95.

[6]王莹,沈玲.明清时期陶瓷官窑文化价值探讨[J].大众文艺,2018(18):103.

猜你喜欢

表征文化价值
“定篇”及其课堂教学有效性表征
单亲家庭儿童自卑心理的表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中国传统义利观下的市场经济主体探讨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铁锰双组分氧化物催化剂低温催化还原性能表征研究
对化学语言及其教学的再认识
当前心育课无效教学的表征及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