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大学资助育人体系研究

2020-11-16晏梦勋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贵州大学扶志扶智

晏梦勋

【摘 要】 高校资助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2020年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扶贫、脱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的“最后一公里”。而高校资助是教育扶贫的最直接的手段,是解决学生上学困难问题的重要方式。本文从高校学生资助管理概况入手分析当前高校资助工作存在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标准模糊,精准化有待加强;资助育人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政策宣传力度不足;资助重物质资助,轻精神帮扶;资助过程中,引导、监管、保密机制不完善;勤工助学渠道窄,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等角度全面分析当前资助育人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而从社会环境、学校、资助育人工作队伍各层面,探究提升资助育人成效的路径,真正做到“三全育人”。

【关键词】 贵州大学;资助育人;扶智;扶志

【中图分类号】 E880.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0)05-0036-03

学生资助是教育扶贫的最直接的手段,是解决学生上学困难问题的重要方式,是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经途径。

一、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向贵州大学各学院共发放了100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1000份,基本平均分布于工科学院、理科学院和文科学院。其中,精准扶贫学生占40.5%,非精准扶贫学生占59.5%,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等级为困难、一般困难、特殊困难的学生比例基本一致,因此,此问卷具有参考价值。从问卷中可以分析出当前资助工作中所存在的以下问题。

(一)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标准模糊,精准化有待加强

我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教财厅[2016]6号)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18〕16号)等文件精神,通知各学院资助工作专员(一般为辅导员)开展认定工作,2019年以前需要家庭情况调查表(简称“家调表”),2019年根据相关规定,为减少学生负担,让数据多跑路,学生少跑路,因此无需提供家调表。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流程为学生自主申报、班级评议、认定工作组评议、学生网上申报、学校审批。

在学生自主申报过程中,存在学生故意将家庭收入拉低,虚报家庭情况的现象。而在班级评议的过程中,因认定标准模糊,一般由班级依据该生平时的表现进行评价,此评价主观因素较多,更受该生人际关系限制,一些学生家庭确实贫困,但因性格原因,平时与班上同学相处不多,导致班级评议结果与现实情况不符。学院评议时,更多依据学生申请表及班级评议表来进行判断,提供家调表时,也综合家调表进行考虑,但个别政府部门没有核实家庭情况或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导致家调表信息缺乏真实性,学院方面也无法一一核实。

另一方面,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区的收入水平有所差异,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会导致部分学生困难等级不符合现实情况。

(二)資助育人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政策宣传力度不足

问卷中,对于对国家资助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贵州大学资助体系的了解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近半数的学生对于政策不够了解。

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助工作负责人一般都是学院辅导员,辅导员负责学生学风、党团建设、心理健康、就业等各方面事务,对接的部门繁多,平时工作琐碎,在宣传和解读政策上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资助工作负责人流动性大,新人接手时往往自己都不了解资助政策,何谈向学生进行宣传解读;三是高校对资助工作负责人的培训力度不足,导致对政策的理解不够深入彻底。

(三)资助重物质资助,轻精神帮扶

目前国家资助政策主要包括“奖、助、贷、勤、免、补”,即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勤工俭学、贷款贷偿等,贵州大学资助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奖助学金、社会资助金、学费补偿、精准扶贫资助金、国家助学代偿、贷款贷偿,以上资助方式均偏物质资助,能够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在问卷中,96%的学生表示贵州大学的资助体系能够解决他们的困难,资助金大部分用于生活费、购买书籍和衣物,在“您认为贵州大学的资助政策偏向于物质还是精神资助”这一问题中,接受调查的学生56.9%表示均衡,39.9%表示偏向于物质资助,2.6%表示偏向于精神资助。这表明我们在精神帮扶上仍有待加强。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般会出现两种现象,一类贫困生性格好强、独立自主、自尊心强,另一类贫困生性格内向、自卑、敏感多疑,这都是源于他们长期处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影响下所产生的思想和心理上的问题。资助政策基本解决了他们的物质生活问题,但是心理和思想上的帮扶依然欠缺。问卷结果显示,受助学生绝大多数都心怀感激,部分学生同时会感到愧疚和自卑,极少数感到理所应当,这就是他们应得的。

(四)资助过程中,引导、监管、保密机制不完善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呈现出了功利化倾向,即资助对象欠缺感恩之心甚至挥霍自身所得到的经济援助。在资助过程中,没有相关软件可用于追踪受助金的用途,无法核实其用途,因此辅导员无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受助金,存在受助学生使用奖助学金购买奢侈品的现象。另外,在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和奖助学金评选过程中,需公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但在公示时保密机制不完善,身份证号、家庭具体信息等均公示挂网,这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心和隐私,导致学生心理上产生自卑、厌恶、抵触等消极情绪。

(五)勤工助学渠道窄,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

在问卷中,学生的经济来源98%来自父母、奖助学金以及外出兼职,勤工助学岗通常设置于各学院和各职能部门,各自进行招聘,但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多,岗位数量无法满足需求。招聘渠道方面,往往通过同学、老师之间互相推荐,职能部门与学生的接触少,部分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少,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导致部分学生有求职意愿但无法获得招聘信息,部分岗位有需求但无学生渠道。

二、贵州大学资助育人路径研究

针对问卷调查所反映的普遍问题,结合贵州大学实际情况,可从以下路径探究资助育人体系的提升方案。

(一)从社会层面来探究资助育人路径

1.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普及范围

政府和各地资助中心可通过制作宣传视频、宣传手册等方式,将资助政策更加全面细致地进行宣传,深入到贫困县、贫困村,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式深入解读国家资助政策,政策有更新时,应及时更新相关视频和手册资料。另外,加大号召力度,号召企事业单位参与到资助工作中,表彰积极推进资助工作的企事业单位,扩大资助规模和金额,进而扩大资助范围,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够获得资助,渡过难关。

2.加强监督,促进审核公平公正

在学生资助过程中会发生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实际家庭经济困难等级与政府部门审核的等级不符,具体表现为学生实际家庭经济情况并没有这么困难,但政府部门图省事或为利益、关系所左右,对该生作出建档立卡户等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审核结果。另外还存在一种极端,即学生实际家庭经济情况非常困难,但因政府相关部门没有熟人,审核结果为非建档立卡户。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这样的案例,归根结底,是因为政府相关部门工作松懈、不作为、组织纪律松散,因此需要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监督,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等级的审核,保证审核过程的公平和公正。

3.灵活运用大数据,全方位动态把握学生情况

针对信息瞒报、虚报、认定等级与实际情况不符等情况,开发一个更具有综合性的系统是很必要的,学校、当地相关部门、金融系统甚至医院都可以联网,通过大数据,将该生家庭的各方面进行全面呈现,当地相关部门核实的该生家庭情况、该生及直系亲属就医的情况、负债情况、受助金使用情况等,都可以一目了然,有利于更加全面地把握学生相关信息,更加准确地进行家庭经济困难等级审核,同时便于受助后监督,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受助金。

(二)从学校层面来探究资助育人路径

1.以“三全育人”为根本原则,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和提升

“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扶贫”更要“扶智”和“扶志”,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物质保障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同时,鼓励他们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充实校园生活,提升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文字写作能力、行动力等,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培养他们成为全方位发展的大学生。

2.健全完善资助制度,加强对受助学生的监管力度

目前存在学生为获得奖助学金,谎报家庭情况,或受助后将奖助学金用于奢侈品、物质攀比的现象,而资助制度中基本包括资助对象、资助条件和要求、资助金额、评审要求,偏向于资助工作开展的具体内容,但对于学生接受资助后的监管涉及较少,因此,在资助制度中应添加后续监管相关内容,通过自主汇报、班级同学反馈、银行流水等多途径对受助金的用途进行监督,对将受助金用于攀比或奢侈品等非正常途径的学生,取消其参评资格,对于谎报家庭困难情况的学生,收回受助金,并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

3.创新资助方式,注重“扶志”精神引导

目前的资助方式偏重于物质资助,通过奖助学金、学费减免、住宿费减免、临时困难补助、助学贷款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物质生活困难,同时,我校设置了勤工助学岗位,旨在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勤工助学,自力更生赚取生活费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但存在勤工助学岗位较少、招聘信息不畅通的情况。我们可将部分“无偿”资助转换为“有偿”资助,例如增加勤工助学岗、通过学生之家公众号或学生关注较多的渠道公布岗位招聘信息等,也可设置积分制办法,学生可将平时的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在积分平台进行积分,作为奖助学金评定的参考依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改善自身的不足和缺点,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4.加强资助育人工作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资助工作负责人一般为学院辅导员兼任,学院一般没有专职负责资助工作的人员,而辅导员事务繁多,且流动性相对较大,新接手的工作人员存在对资助工作业务不熟悉、对政策吃不透的情况,这就导致对学生解读资助政策时会产生误解或懈怠,因此,加强对资助工作负责人的业务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包括对政策的详细解读、对新政策的学习、对资助系统的操作、对学生的思想引领等等,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帮助学生。

(三)从资助工作负责人层面来探究资助育人路径

资助工作负责人是直接与学生对接的一线人员,也是奖助学金评定、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学费减免等工作的直接负责人,因此,资助工作负责人的业务能力和素养直接影响到评定工作是否公平、公正、公开、合规。

首先,资助工作负责人要主动学习相关政策,提高业务能力,深入理解资助政策,并为学生做好解读;其次,资助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和未来的人生发展,在公示时要注意对学生个人信息的保密工作,因此资助工作负责人要有仁爱之心、较强的责任心和优良的师德师风,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主动热心地帮助他们;三是要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建立专门的台账,资助工作者要试图深入受助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出影响受助学生心理的各种因素,在共情理论框架下,做到双方换位思考,站在受助学生的角度,对受助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引导他们从自卑、多疑、敏感等消极情绪走出来,树立信心;四是要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在校表现情况的动态掌握;五是要建立后期监督机制,通過班级班委、寝室成员等多途径,加强对受助金使用情况的监督,进行动态掌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2]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8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EB/OL].http://www.xszz.cee.edu.cn/index.php/shows/70/3716.html,2019-07-10.

[3]郑婷婷.新中国70年来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理念演进、成效审视与体系优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9(11):52-55.

[4]曹乾坤.“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36):58-59.

[5]买雨佳.共情理论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启示[J].高等教育,2019(10):196-197.

猜你喜欢

贵州大学扶志扶智
谢以家绘画作品欣赏
扶贫·扶志·扶智
档案见证贵州大学百年文脉
关于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关于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美丽中国:扶贫先扶“智”和“志”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助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百年贵大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