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免费到收费:双边信息产品平台的版本划分策略研究

2020-11-15潘见独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低质量效用定价

潘见独,李 慧,顾 锋

(1.上海交通大学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52;2.上海外国语大学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上海 201620)

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银行卡、网络购物平台、打车软件等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平台早已深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具有双边特征的平台中,很大一部分是提供信息产品的平台。例如,网易云音乐、QQ音乐、爱奇艺、优酷等在线音乐视频平台,苹果和微软的操作系统,ps4、xbox360等游戏主机平台等等。这些市场的一边是下游消费者,例如直播平台的观众、视频/音乐的观众/听众,软件/应用的用户等等;而另一边是上游客户,例如投放广告的广告商和软件/游戏开发商、唱片/电影公司等信息内容的提供者,虽然平台双边用户在产业链顺序上构成上下游,但并不构成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纵向关系,而是由平台协调构成双边市场。信息产品是指能够数字化的产品[1-2],包括信息服务(搜索引擎、知识付费、文献服务、咨询服务等)和信息商品(出版物、音像产品、新闻、软件)等。信息产品的生产分为创作阶段和复制阶段。创作阶段需要大量投入,而在复制阶段则仅需很低的投入即可完成同类产品的制作,固定成本构成了信息产品成本的主要部分,而边际成本则近乎为零;同时信息产品为非竞争性消费品,可以同时为多人消费而无价值或效用的损耗[3]。信息产品还是比较典型的经验产品,需要消费者消费之后才能得知其内容并进行评价,消费后的价值评价主要体现于消费者对其的主观评价。信息产品的复制成本极低,价值受消费者主观评价的影响,因此对信息产品的定价多采用需求定价而非成本定价[4-5]。

对于信息产品,平台采取的纵向差异化策略通常是进行版本划分[6],即将同样的信息产品划分为多个质量上有所差异的版本,并收取不同费用。主流版本划分方法包括:①基于功能的版本划分,例如软件供应商对同一软件提供缺少部分功能的免费试用版/开源版和功能完整的付费版以供消费者选择;②基于性能的版本划分,例如数字音乐平台针对同一首作品提供免费收听的低音质版本和需要付费的高音质版本;③基于时间的版本划分,例如视频平台的付费会员可以提前数个星期观看最新的电视剧、综艺等内容。版本划分策略产生的产品质量差异主要被下游的消费者感知,同时下游消费者往往在意消费过程中感知到的上游用户数量,而非平台上游用户的真实数量,例如音乐平台用户在意能搜索到的歌曲和使用平台过程中接收到的广告量,而不会在意平台上游具体有多少唱片公司和广告商,而平台上游用户的主要关注点还是消费者规模,因此平台的盈利往往倾向上游市场,在下游市场采取低定价甚至免费定价以抢占下游规模,从而引入更多付费上游用户实现盈利[7]。

由于信息产品复制传播的边际成本和版本划分的成本极低,又是经验型消费品,平台倾向于免费提供低质量版本产品,确保态度谨慎或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接入平台,迅速抢占下游规模。与此同时,平台提供高质量产品吸引对质量敏感的消费者进行付费。各大门户网站提供的免费邮箱和付费VIP邮箱,音乐平台上同时存在的免费低音质歌曲和付费高音质歌曲,免费的PDF阅读软件Adobe Reader和付费升级的PDF编辑软件Adobe Acrobat等,都是这种策略的现实应用场景。相比于单一质量产品,纵向差异产品能否给平台带来更高的收益?在纵向差异策略的实施中,如何确定产品版本划分的具体质量和定价?免费提供低质量产品是平台导向最优利润的一种正常经营状态,还是平台发展的特定时期采取的特殊策略?本文尝试基于双边市场视角下,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

1 文献综述

与本文相关的理论包括信息产品、双边市场理论、纵向差异化竞争等几大板块。关于双边市场的定义主要存在两种论述,一种是ROCHET和TIROLE[8]提出的“价格结构非中性”概念,即假设平台运营商向双边的用户分别定价收费,当平台向两边用户索取的价格总水平不变时,如果任一方价格的变化都会对平台的总需求和交易量产生直接影响,则这个平台市场就被称为双边市场。另一种定义以EVANS[9]、ARMSTRONG[10]、CAILLAUD 和 JULIAN[11]为代表,认为双边市场的核心特征是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ARMSTRONG[10]根据双边市场特征,从网络外部性角度定义了双边市场:“两组参与者需要通过中间平台进行交易,并且一边用户使用平台进行交易所获得的收益或效用会随着另一边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双边市场定价策略的研究中,CALLIAUD 和JULLIEN[11]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们的研究指出平台企业应该对一边的用户先进行免费甚至补贴,通过对另一边用户制订高价来补偿对该边用户提供免费或补贴所造成的亏损,完成“分而治之(divide-conquer)”的定价策略。随后,ANDERSON 和JULLIEN[12]对吸引广告商付费进行盈利的双边媒体市场中的双寡头竞争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了媒体内容收费/免费、消费者单归属/多归属、消费者/广告商偏好同质/异质、消费者偏好可见/不可见等多种条件下,平台相应的最佳产品定价和产品质量。

SHAKED 和SUTTON[13]进行了纵向差异化市场竞争的奠基性研究,指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双寡头竞争最终会趋向于质量差异化竞争,此时均衡条件下价格竞争程度降低,双寡头的总收益提高,这种质量差异化竞争被定义为纵向差异。GABSZEWICZ和WAUTHY[14]较早地将纵向差异竞争引入双边市场理论,建立了一个双寡头平台互相竞争的多归属双边市场模型,指出在消费者存在产品偏好时,应在一个平台提供免费产品,对另一个平台产品进行收费以实现最优利润,此时的均衡解与合谋情形类似,并运用Hotelling模型,研究了一个能自由选择横向差异竞争或纵向差异竞争的双寡头双边市场,指出模型中的两类消费者群体的质量偏好越相近,则双寡头的均衡价格越低[15]。随后他们继续进行双边市场中双寡头纵向差异竞争的研究,分析了产品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且消费者对其的偏好不同的情况下,双寡头间是否存在均衡策略以及具体的均衡定价和均衡用户规模[16]。CHEN和ZHU[17]对双边市场中的单寡头企业的定价和网络规模分配策略进行研究,指出在双边用户行为存在质量偏好的情况下,同一定价策略可能导向不同的网络规模,因此企业需要制定乐观/悲观的两套定价策略,乐观定价策略下,企业最优利润较大;企业的最优网络规模分配策略下,企业各决策变量与乐观定价策略下相同。

对于信息产品的纵向差异化问题,VARIAN[2]进行了奠基性研究,其指出信息产品具有很大的生产成本和近乎为零的复制成本,不同于传统商品以成本为导向定价,应以价值为导向,信息产品的卖家通过将产品划分为不同质量的版本,提供纵向差异化产品施行质量歧视,并对不同版本实施不同的收费策略,让消费者根据自身的效用自行选择,这种策略被定义为版本划分策略(versioning strategies),其后对信息产品质量差异策略的研究延续这一思路,并对如何调整产品版本的质量和定价,尤其是免费产品的作用进行了一系列讨论。EISENMANN等[18]研究了软件产业的纵向差异竞争,发现垄断企业会提供功能相似的纵向差异产品,对低端产品进行免费定价,以此来减少竞争者的市场份额,并激发自家用户对高版本产品的需求。GOPAL等[19]通过对数字音乐平台的实证研究发现,降低数字音乐视听产品的成本和质量可以提高数字音乐平台的在线收听收入,还增加了平台的音乐下载收入。PEITZ和WAELBROECK[20]通过模型分析得出数字音乐的免费下载版本可以为音乐平台带来更多的收入,因为免费产品提高了用户选择音乐时的兴趣匹配度。程贵孙[21]研究了垄断媒体同时提供有广告和无广告产品时的最优收费模式问题,发现媒体订阅量给广告商带来的网络效应强度和媒体内容产品质量参数所形成的广告商与消费者之间的“相对价值比效应指数”,将影响垄断媒体对定价模式的选择。WEI和NAULT[22]构建了一个二阶段模型并进行定量分析,指出由于信息产品是一种经验性产品,因此平台应当提供信息产品的质量差异版本,利用低质量版本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再运用版本升级策略引导不同质量偏好的消费者进行不同程度的版本升级,达到最优利润。CHELLAPPA和MEHRAB[23]对版本划分理论的常用假设条件进行调整并构建模型,对垄断性信息产品平台的用户数量和最优利润进行研究,发现在消费者使用产品的成本不为零时,信息产品的边际成本和消费者的使用成本对平台的版本控制策略有同向影响;在高质量版本研发需要额外成本的假设下,即使平台各方都是完全信息,供给市场的各版本质量降低,但平台的市场占有率和定价不受影响。

从现有文献来看,在双边市场视角下研究信息产品版本划分的文献较少。研究信息产品质量差异的文献,着重讨论如何使用版本划分策略,吸引消费者入场后再引导不同质量偏好的消费者去消费不同版本的产品以达到下游最大利润,忽视了由于信息产品平台的双边性质,平台下游规模对上游用户的效用存在影响,让出部分下游利润可能使平台达到更大的总利润。而从双边市场理论出发的研究,往往从交叉网络外部性和价格结构出发,得出对市场的下游用户采取免费定价保证下游规模,再利用交叉网络外部性吸引另一方用户付费可以实现最优盈利的结论,忽视了利用消费者的质量偏好差异进行下游收费,在保证下游规模的同时提高下游收入这一可能性。本文尝试结合两类研究,分析双边市场视角下,信息产品平台如何运用质量差异产品,在保证下游消费者规模的前提下,区分下游消费者的质量偏好差异并实施相应定价,提高下游收入,进而找到平台的最优策略,达到最优利润。

2 模型思路和基本假设

考虑在垄断市场中,平台A提供质量为v的信息产品。平台上有3类用户——信息内容提供方(以下简称为内容方)、广告商和消费者。假设消费者数量规模标准化为1,消费者对信息产品质量的偏好度为θ,θ在[0,1]区间均匀分布;广告商和内容方的数量规模均标准化为1,且在线性城市[0,1]间均匀分布;广告商投放广告的意愿由γ来表示,γ在[0,1]之间均匀分布;内容方提供内容的意愿为ω,ω在[0,1]之间均匀分布。

根据相关文献[2,23],信息产品的成本集中在制作阶段,平台得到质量最高的初始“旗舰”版产品后,通过降低或删除部分功能进行版本划分所需的成本极低,复制产品的边际成本极低。由此,假设信息产品的生产成本为固定成本,且复制的边际成本和版本划分的额外成本为0,平台得到的初始“旗舰”产品质量为Z,可供平台选择的版本质量范围为v ∈[0,]Z ,为使计算结果有意义,由3.1 节和3.2 节得到Z >b1qs- b2qa。平台在该范围内将拥有的同类信息产品划分为不同质量的版本,并收取相应费用,由于是同一产品的不同版本,消费者根据自身效用选择不进行消费或在平台上消费一单位的某版本产品。

作为双边市场平台,平台用户之间存在交叉网络外部性,为使表达简洁,下文将交叉网络外部性称为网络外部性。平台A上每增加1个消费者,带给广告商的效用,既消费者对广告商的网络外部性强度系数为ba;类似地,消费者对内容方的网络外部性强度系数为bs。对消费者而言,每增加一单位信息产品带来的效用,即信息产品对消费者的网络外部性强度系数为b1;类似地,广告对消费者的网络外部性强度为b2。网络外部性系数为外生变量,在[0,1]区间取值。

平台与内容方的协议定价为ps,广告收费为pa,对消费者收费为p。对广告商而言,平台下游规模,即消费者数量qb通过网络外部性ba带来正效用,广告商效用为Ua= γ × ba× qb- pa。对内容方而言,信息产品的固定生产成本为cs,平台和内容方之间的协议定价为ps,内容方效用为Us= ω × bs× qb+ ps- cs。消费者搜索并消费产品的过程中,信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带来正效用,接收到的广告带来负效用,因此消费者效用可以表示为:U = θ × v + b1× qs- b2× qa- p,其中,qs和qa分别表示消费者在使用平台的过程中接触到的信息内容数量与广告数量,而非平台上游客户的实际数量[7],b1qs- b2qa为排除产品质量和价格的影响后,消费者通过交叉网络外部性得到的效用,大部分情况下平台本身的使用体验不应使消费者反感,因此假设该效用为正,则b1qs- b2qa>0。

3 模型分析

信息产品平台A的决策过程为三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由于质量一般为长期决策,价格一般为短期决策,因此在第一阶段,平台选择提供单一质量产品或是提供两种质量差异产品,以及产品的具体质量;在第二阶段平台制订对消费者、广告商、内容提供商等双边用户的定价;在第三阶段平台双边的用户根据自身效用选择是否加入平台或消费产品。

3.1 提供单一质量产品时的平台策略

本节对平台选择提供单一质量产品时的最优利润和对应条件进行分析。信息产品平台A提供单一版本质量为v,定价为p1的产品,向广告商收取广告费pa1,平台A与内容提供商的协议定价为ps1,由此得到平台A的利润函数。

其中,θ1为消费者选择不消费产品或接入平台消费1单位产品的效用无差异点,处在区间[0,θ1]的消费者接入平台消费产品的效用小于0,因此选择不接入平台;处在区间[θ1,1]的消费者在平台消费1单位产品的效用大于0,因此选择接入平台消费1单位产品,如图1所示。

类似地,γ1、ω1分别为广告商和内容提供商愿意接入平台的效用无差异点,处在区间[γ1,1]的广告商选择在平台投放广告;处在区间[ω1,1]的内容提供方选择向平台提供音乐内容。根据效用相等原则,求出此时接入平台的消费者、广告商、内容提供方的效用无差异点表达式。

图1 单一产品时消费者的需求分布Fig. 1 Demand distribution of consumer for single product

将式(2)中得到的消费者、广告商、内容方加入平台的无差异点表达式代入平台利润函数式(1),并通过一阶条件得到平台A的均衡定价。

将式(3)中的定价代入式(2),得到均衡效用无差异点表达式。

为使式(4)中的均衡效用无差异点为内点解,需满足约束条件θ1∈ (0,1),γ1∈ (0,1),ω1∈ (0,1)。0 <θ1*< 1意味着v > b1qs- b2qa,0 < ω1*< 1意味着cs< bsqb1,因此内点解条件平台向内容方收取接入费。将式(4)、式(3)代入式(1),内点解条件下平台A的利润函数为

随后分析角点解时的情况,当cs≥bsqb时,ω1*= 1,没有内容方愿意付费接入平台,因此最优策略应在cs<qbbs范围内。而当0 ≤v ≤b1qs- b2qa时,有θ2*= 0,可知此时所有消费者选择接入平台,即qb2= 1。此时的平台利润函数为π2= p2+(1- γ2)pa-(1- ω2)ps。对平台利润函数进行一阶条件分析,可得均衡定价和用户数量分别为

代入平台A的利润函数,得到

对内点解条件下和角点解条件下的利润函数进行比较,得到

因此,平台的最优策略在内点解范围内。由于内点解范围内平台利润随产品质量递增,得到如下命题。

命题1 平台提供单一产品时,选择提供质量为Z 的产品,最优利润为π1*=

3.2 提供两种质量差异版本产品时的策略

本节对平台选择提供两种质量差异产品时的最优利润和对应条件进行分析,并和提供单一质量产品时的最优利润进行比较,得到平台最优策略。信息产品平台A将信息产品划分为高质量vh的版本和低质量vl版本,对消费者收取对应费用pl和ph,每一个消费者根据自身效用选择在平台消费一个单位某版本产品或不消费产品,消费者效用为Ui= θi3vi+ b1qs- b2qa- pi3,i ∈ {l,h}。此时平台A利润为

其中,pa3和ps3分别是消费者对广告商的收费和对内容方的协议定价。θhl3为消费者选择消费高质量产品或低质量产品的效用无差异点,θl3为消费者选择不接入平台或消费低质量产品的效用无差异点,θh3为消费者选择不接入平台或消费高音质歌曲的效用无差异点,处在区间[0,θi]的消费者接入平台消费产品的效用小于0,选择不接入平台,处在区间[θi,θhi]的消费者从低质量产品得到的效用为正且高于从高质量产品得到的效用,因此选择在平台消费1单位低质量产品,处在区间[θhi,1]的消费者从高质量产品得到的效用为正且高于从低质量产品得到的效用,因此选择在平台消费1单位高质量产品,如图2所示。

类似地,γ3、ω3分别为广告商、内容方愿意接入平台的无差异点,处于区间[γ3,1]的广告商选择在平台投放广告,处于区间[ω3,1]的内容方选择向平台提供信息产品。

根据3.1节中的计算方法,通过效用函数,求出用户的效用无差异点和均衡价格表达式代入式(8)求一阶条件,得到最优均衡价格。

图2 两种产品时消费者的需求分析Fig. 2 Demand distribution of consumer for two products

此时,平台上游客户和下游消费者的均衡效用无差异点为

下游消费者总规模为

只提供单一质量产品时,平台的最优策略在内点解范围内,因此平台的质量选择范围同样在(b1qs-bq,Z],可将质量为v和v的产品代入式(5),得到平台提供单一质量为v或v产品时的总利润π*和π*2alhlhlh以及消费者数量c*和c*。

lh

将平台提供单一产品时与提供质量差异产品时的利润和下游规模比较,得到

由式(13)得到如下命题。

命题2 内点解条件下,与提供单一产品相比,平台新增一种更高质量的产品,可以提高利润;新增一种更低质量的产品,可以提高消费者数量和利润。

对式(14)求一阶条件,将得到的均衡价格和无差异点代入平台利润函数(14),得到

在式(15)中观察均衡利润和产品质量的关系,得到

由式(16)可以得知,在角点解条件下,均衡利润随产品质量递增,vl =

比较式(17)和式(18)中内点解条件和角点解条件下平台最优利润的相对大小,得到

因此,提供两种质量差异产品时,平台最优策略存在于角点解范围内,得到如下命题。

命题3 提供两种质量差异产品时,平台最优策略为选择提供质量为b1qs- b2qa的低质量产品和质量为Z的高质量产品,最优利润为

由式(19)可知,提供质量差异产品时,角点解条件下平台最优利润大于内点解条件下的最优利润。由命题1和命题2可知,提供质量差异产品时,内点解条件下的最优利润大于提供单一产品时最优利润,由此得到如下命题。

命题4 与提供单一产品相比,平台提供两种质量差异产品可以提高最优利润。

角点解条件0 ≤vl≤b1qs- b2qa下,平台完全覆盖下游市场,由式(9)可知由于消费者质量偏好的存在,平台的产品质量和产品定价为同向变化,因此均衡条件下平台选择的低质量产品质量vl4*= b1qs-b2qa,是平台在保证完全覆盖下游的前提下,能取到的最大质量,产品的最优定价pl4*= b1qs- b2qa也为相应的最大定价。由均衡利润对产品质量的一阶条件可知,在低质量产品确定的前提下,提高高质量版本产品质量,增大版本间质量差异可以增加平台利润,因此均衡条件下高质量版本产品的质量为Z,相应定与平台下游整体吸引力的相对大小的另一个角点解条件cs<bsqb,平台下游规模为1时,愿意接入平台的内容方数量达到最大;同时,由式(9)可知,下游规模为1时平台达到对广告商和内容方的最大定价。综上所述,均衡条件下平台通过控制纵向差异产品的质量,达到最优用户规模和定价,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现实场景中,双边信息产品平台在运用质量差异产品时,往往对低质量版本产品采取免费定价,对免费提供低质量产品时平台以及平台用户的具体策略和收益情况进行研究,为表述方便,下文将平台免费提供低质量产品时的策略称为免费策略,将命题3中平台达到最优利润时的策略称为最优策略。平台免费提供低质量产品时,消费低质量产品的消费者效用Ul= θlvl+ b1qs- b2qa- pl>0,因此θl*= 0,平台利cs+ bs(1- bscs+ cs2)- b1qs+ b2qa+ Z)]。

命题5 平台提供两种质量差异产品时,免费提供低质量版本产品可以使平台在上下游市场达到最优规模,但是由于下游定价降低,导致最优利润降低。

对最优策略下的低质量产品均衡价格pl*= b1qs- b2qa进一步观察,如前文所述,qs和qa分别为消费者在使用平台消费产品的过程中,接触到的信息内容数量与广告数量,b1和b2为1单位的信息产品和广告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可能被平台的搜索匹配技术、插入广告的方式、频度等影响。b1qs- b2qa为排除产品质量和价格因素后,消费者在使用平台过程中通过网络外部性得到的效用,由于这部分效用与产品的质量和定价无关,是消费者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感受到的效用,因此b1qs- b2qa可以认为是由平台的搜索匹配技术、信息内容数量、广告插入的频度、方式和数量等和其他外生因素一同构成的平台基础质量。在平台发展初期,由于上游的信息产品、信息内容和广告商等数量较少,除去产品质量和定价因素外,平台本身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即平台基础质量b1qs- b2qa较小,免费策略能使平台达到最优的上下游规模,相比于最优策略,平台损失的利润Δπ = b1qs- b2qa较小。随着平台的发展,消费者能接触到的信息内容数量往往随内容方数量增加一同线性增加,收到的广告数量在到达上限后却往往不再随广告主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例如在线视频的开头广告、免费软件的开机弹窗广告新闻,音乐App的开屏广告等,通常是固定的时长或频度,不会无限制的增加。因此,随着平台发展,消费者因内容增加带来的效用增量往往大于广告数量增加带来的效用减量,即Δb1qs-Δb2qa>0,保持免费策略使得平台的损益Δπ = b1qs- b2qa持续增大。综上所述,在发展初期,平台免费提供低质量产品的策略接近最优策略,但是对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平台而言,平台基础质量b1qs- b2qa提高,对消费者来说,无论是否消费产品或消费何种产品,都从使用平台搜索信息产品或内容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效用,此时平台应当尝试对低质量产品进行收费。

4 结论与启示

如何运用版本划分策略提供质量差异化产品,从下游免费过渡到下游部分收费甚至下游全部收费,是双边信息产品平台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平台的现行做法大多为免费提供产品的低质量版本,同时对产品高质量版本进行收费。本文结合了双边市场理论与信息产品版本划分理论的理论框架,以垄断市场中的信息产品平台A为例,通过建模定量分析平台纵向差异策略的决策过程,考察了平台是否有必要提供质量差异产品,以及平台如何运用消费者的质量偏好,决定各产品的具体质量和定价,确保双边用户规模并达到最优利润等问题。研究表明,对平台A而言,相比于提供信息产品的单一版本,对该产品进行版本划分,同时提供存在质量差异的两种版本可以增加平台最优利润;提供产品的两种纵向差异版本时,免费提供低质量版本的现行策略并非最优,平台通过定量调整低质量版本的质量和定价,使其与平台基础质量相匹配,可以获得更大利润;在确定低质量版本产品基础上,增大版本间的质量差异,可以提高平台的最优利润,因此平台选择提供最高质量的“旗舰版”产品作为高质量版本。最终,平台的最优决策为提供“旗舰版”的高版本产品和与平台基础质量相匹配的低版本产品,相应定价为产品质量与平台质量的均值。

本文将平台A达到最优利润时的策略与现行的免费提供低质量版本产品的策略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对双边信息产品平台如何实施版本划分策略,从下游免费过渡到下游收费带来了一些经营管理层面的启示。现实场景中,平台在发展初期,选择提供收费的高质量版本产品和免费的低质量产品,可以保证平台达到最优的用户规模和上游利润,但为了维持潜在的高质量版本消费者不被免费的低质量版本产品分流,平台必须相应降低高质量版本价格,因此与最优策略相比,平台在下游损失了部分利润,这部分损失的利润与平台基础质量成正比。随着平台发展,平台上游的信息内容数量增多,基础质量上升。消费者在使用平台的过程中得到的效用增加,免费策略相较于最优策略,损失的利润也随之增加。此时,平台应将低版本产品的定价相应提高,保证低版本产品定价与平台基础质量相匹配,将消费者从平台基础质量中得到的效用剩余转化为自身利润,从而在保证双边用户规模维持最优的前提下,提高下游收入,达到最优利润。

本文沿用信息产品中的常用假设,如版本的划分不需要额外成本,信息产品的开发成本为固定成本或沉没成本等,而现实中虽然划分信息产品的版本几乎不需要花费,但是针对不同版本的营销宣传,售后服务等成本不容忽视,开发高质量版本产品的成本也是影响平台策略的因素之一。这些是有待讨论的内容,相关研究将随后展开。

猜你喜欢

低质量效用定价
30万元的MPV搅局者来了!传祺M8宗师系列为什么定价贵?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低效用地潜力分析
低质量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授权对经济秩序的影响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利用Fabozzi定价模型对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定价的实证分析
基于分层Copula的CDS定价研究
低质量的婚姻不如高质量的单身,是真的吗?(一)
破解学前教育低质量现象
纳米硫酸钡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阈值随机共振及其在低质量浓度气体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