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用药规律研究

2020-11-13李亮韩斐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桑白皮平喘方剂

李亮,韩斐

小儿肺炎是以发热、咳嗽、痰鸣、气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并发症较多,可严重危及患儿的生命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肺炎列为儿科重症[1],1986年我国也将肺炎确定为儿科重点防治疾病之一。研究表明,肺炎是导致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目前,多项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抗生素用量,并具有远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患儿依从性良好等优势[3-5]。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用药规律,并挖掘小儿肺炎方剂的核心组合及潜在新方组合,以为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和遣方用药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研究类文献;(2)中医治疗小儿肺炎的个人经验总结文献;(3)中医治疗小儿肺炎的医案医话文献;(4)有明确小儿肺炎方剂组成的文献。排除标准:(1)采用中成药、针灸、推拿等治疗小儿肺炎的文献;(2)文献综述、实验研究等类型的文献;(3)方剂组成相同或极为相近的文献;(4)重复发表的文献。

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09—2019年。检索词为:“小儿肺炎”“肺炎喘嗽”“中医”“中药”,检索词为主题词结合自由词。

1.3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根据文献检索策略及其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首先阅读文献题目和摘要,初步剔除不符合标准和重复发表的文献,而后阅读全文,剔除方剂信息不完整和方剂组成相同或极为相近的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提取内容包括文献的题目、作者、发表年份、方剂名称和处方信息,并建立数据库。

1.4 数据预处理 根据《中药大辞典》[6]对方剂中涉及的中药名称进行统一的规范化处理,如将“双花”录为“金银花”,将“牛子”录为“牛蒡子”,将“云苓”录为“茯苓”,将“辛夷花”录为“辛夷”,将“平地木”录为“矮地茶”等。

1.5 统计学方法 将规范后的方剂信息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中的“方剂管理”模块,建立方剂数据库,利用“统计报表”模块分析小儿肺炎方剂中药物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数据分析”模块分析小儿肺炎方剂的组方规律、核心组合,并挖掘潜在新方组合及药物。

2 结果

2.1 四气、五味分析 初步检索文献1 001篇,根据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文献274篇,涉及小儿肺炎方剂294首,中药201味,其中寒性药使用频率最高,占43.50%,其次为温性药(占35.13%)、平性药(占17.97%);苦味药使用频率最高,占37.51%,其次为甘味药(占29.91%)和辛味药(占27.87%),见表1。

表1 小儿肺炎方剂中药物四气、五味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four properties and five tastes of Chinese drugs in prescriptions in treating pediatric pneumonia

2.2 药物归经分析 小儿肺炎方剂中药物归经分析结果显示,入肺经的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占32.87%,其次是入胃经、脾经,分别占15.35%、13.69%,见表2。

表2 小儿肺炎方剂中药物归经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channel tropism of Chinese drugs in prescriptions in treating pediatric pneumonia

2.3 用药频次及功效分类分析 小儿肺炎方剂中201味中药的累计使用频次为3 097次,其中累计使用频次≥50次的药物有18味,见表3;对小儿肺炎方剂中药物功效分类发现,使用最多的两类药物分别为化痰止咳平喘药(占33.71%)、清热药(占21.41%),其次为补虚药(占14.05%)、解表药(10.30%)、理气药(4.20%)。

2.4 组方规律分析 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数据分析”模块中的“组方规律”功能分析294首小儿肺炎方剂的组方规律(设置支持度个数为59,置信度为0.8),获得小儿肺炎方剂常用药物组合22组,配伍规则21组,见表4~5;小儿肺炎方剂核心药物10味,分别是麻黄、杏仁、桑白皮、半夏、陈皮、石膏、黄芩、鱼腥草、桔梗、甘草,核心药物间组合情况见图1。

2.5 核心组合及潜在新方分析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挖掘核心组合及潜在新方,获得小儿肺炎方剂核心组合28组,潜在新方组合14组,见表6~7。

表3 小儿肺炎方剂中常用药物使用频次(频次≥50次)Table 3 Usage frequency of commonly used Chinese drugs in prescriptions in treating pediatric pneumonia(usage frequency ≥ 50 times)

表4 小儿肺炎方剂中常用药物组合频次Table 4 Frequency of commonly used Chinese drugs combinations in prescriptions in treating pediatric pneumonia

3 讨论

图1 小儿肺炎方剂中核心药物组合网络展示Figure 1 Network display of core Chinese drugs combinations in 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pediatric pneumonia

表5 小儿肺炎方剂中常用药物配伍规则及置信度Table 5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confidence of commonly used Chinese drugs in prescriptions in treating pediatric pneumonia

表6 小儿肺炎方剂的核心组合Table 6 Core combinations in prescriptions in treating pediatric pneumonia

表7 小儿肺炎方剂的潜在新方组合Table 7 Core combinations of potential new prescriptions in prescriptions in treating pediatric pneumonia

在中医学中,小儿肺炎属“肺炎喘嗽”范畴,这一病名最早见于汪昂所著的《汤头歌诀》中[7],虽然直到清代才有肺炎喘嗽的命名,但中医古籍文献中却早有其临床症状及病因病机的相关记载,如《小儿药证直诀》中有“胸满短气,气急喘嗽上气”的描述,《幼幼新书》中有“咳嗽气粗者,儿脏腑虚……喉中如锯,气喘闷决”的论述等。现代医家普遍认为小儿肺炎是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卫外不固,感受外邪,或他脏病邪传变而来,其病位在肺,发病的根本原因为肺气郁闭,日久则肺主气功能失常,气滞与血瘀并见,病理因素主要责之于热、痰、毒、瘀,恢复期则以虚为主。

本研究对294首小儿肺炎方剂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从药物的四气、五味来看,寒(占43.50%)、苦(占37.51%)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分析原因为小儿体禀纯阳,病邪易从阳化热,故小儿肺炎发作期多属实证、热证,治疗也应以祛邪为主,而苦寒药物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化痰等功效;温(占35.13%)、甘(占29.91%)药物次之,分析原因为小儿肺脾常不足,病程迁延易伤及肺脾之气,耗损肺之阴液,故小儿肺炎缓解期多属气虚、阴虚,治疗也应以扶正为主,而甘温药物具有补肺健脾、益气养阴等功效;此外,辛味药使用频率较高,占27.87%,由于肺主气而朝百脉,肺之气机郁滞,久则血行不畅,瘀血阻络,故治疗上也应配合理气、活血之法,而辛味药能散能行,具有行气导滞、活血化瘀等功效。从药物归经来看,所用药物主入肺经,占32.87%,其次入胃经(占15.35%)、脾经(占13.69%),主要由于小儿肺炎病位在肺,病机为肺气郁闭,肺气宣降失常,肺气上逆则见咳喘。脾胃同居中焦,一升一降,是调节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且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若脾胃运纳失常,水液运化不利,则会成为生痰之源。而小儿肠胃脆薄,脾常不足,饥饱不能自知,易为乳食所伤,故治疗时除从肺入手外,还应重视脾胃的调理。从所用药物功效来看,使用最多的两类药物分别是化痰止咳平喘药和清热药,分别占总频次的33.71%和21.41%,痰、热闭阻于肺,使肺气郁闭,失于宣肃,是导致小儿肺炎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其发生以后,肺气失于宣降,水液运化无权,邪热闭阻于内,灼津炼液为痰,可见痰、热也是本病的病理产物,并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所以治疗上也应以清热化痰、宣肺开闭为主。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组方规律得到小儿肺炎方剂中常用药物组合22组,进一步分析得出配伍规则21组,其中置信度越大,表示“→”左侧药物出现的同时右侧药物出现的概率越高[8]。得到核心药物10味,分别是麻黄、杏仁、桑白皮、半夏、陈皮、石膏、黄芩、鱼腥草、桔梗、甘草,即麻杏石甘汤合定喘汤加减,方中麻黄可宣肺平喘,疏邪外出;石膏、黄芩、桑白皮、鱼腥草可清泄里热,泻肺平喘;杏仁、桔梗、半夏、陈皮可燥湿祛痰,止咳平喘。麻黄、桔梗与杏仁、半夏相伍,宣中有降,恢复肺气宣降功能;石膏、黄芩、桑白皮、鱼腥草与麻黄、杏仁、半夏、陈皮相配,寒温并举,可制约后者辛温之性;甘草可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于寒温宣降之间。全方宣降相因,寒温并用,共奏宣降肺气、清热化痰之效。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挖掘小儿肺炎方剂中核心组合及潜在新方,得到核心组合28组,潜在新方组合14组。从潜在新方的用药来看,主要为清热泻火、燥湿化痰、止咳平喘类药物。如潜在新方组合5适用于痰浊阻肺、邪气不盛者,方中紫菀、款冬花皆温而不热,润而不燥,均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之效,然紫菀祛痰作用较强,止咳作用稍弱,而款冬花则与之相反,二者常相须为用。百部甘苦微温,长于润肺止咳;白前辛甘微温,长于降气化痰,二药相伍润降结合,温而不燥,祛痰止咳之效尤增。荆芥辛温升散,气味轻扬,能够疏散透邪。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紫菀、款冬花皆有镇咳、平喘、祛痰的作用,二者合用能够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9-11]。潜在新方组合7适用于肺热炽盛、邪陷厥阴、热极生风者,方中青黛合海蛤壳即黛蛤散,其中青黛善清肝经郁火,兼可清肺化痰;海蛤壳化痰软坚,兼可清泄肺热,二药相伍,肝肺同治,火热得清,痰热可除。钩藤甘而微寒,可清肝热、平肝风;僵蚕辛咸性平,可祛风热、息内风,二药气味皆薄,配伍应用,并走于上,平肝息风之力益彰。夏枯草既能清泻肝火,又可平抑肝阳。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钩藤、僵蚕均具有抗炎、镇静、抗惊厥等作用[12]。潜在新方组合10适用于痰热内蕴而肺热炽盛者,方中黄芩苦寒,主入肺经,善清上焦肺火;桑白皮甘寒,善入肺,清肺热,泻伏火,下气平喘,二药相伍,清热平喘之效益增。前胡辛散苦降,宣肺热,降肺气,化痰浊,以宣散为主,与桑白皮一表一里,一宣一降,以利肺之清肃。茯苓甘淡性平,健脾渗湿,有痰热分消之意。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桑白皮具有较强的止咳、平喘、化痰作用[13]。潜在新方组合12适用于痰热胶结难解者,方中胆南星味苦性凉,可清热化痰、祛风止痉;海浮石咸能软坚,寒可清热,专入上焦,清泻肺热,化痰软坚;青礞石专入肝经,可坠痰下气、镇肝止痉,三药合用,善化胶固之顽痰。羚羊角可清肝火、息肝风,其解热毒之力尤强。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羚羊角除具有较强的解热作用外,还具有抗炎、镇痛、抗惊厥等作用[14]。潜在新方组合14适用于痰热闭肺者,方中麻黄可宣通肺气,止咳平喘;杏仁可止咳化痰,降气平喘,二药相伍,宣降相合,通调肺气,止咳平喘之力益雄。半夏辛温燥湿,善祛湿痰;茯苓健脾补中,淡利渗湿,二药相伍可增强祛痰之效。鱼腥草主入肺经,可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善治肺热咳喘。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鱼腥草具有抗炎、祛痰、止咳等作用[15]。潜在新方组合仅是通过分析药物之间潜在联系得出,其实际疗效和应用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得出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用药规律,明确了小儿肺炎病位在肺,病机为痰热,治疗应以苦寒、入肺经药物为主,因此治疗方剂以清热化痰、宣肺开闭为主。但本研究文献检索的数据库较为单一,纳入研究的方剂数量较少,且在分析用药规律时未考虑药物的不同炮制方法对结果产生的影响,导致本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倚。因此,在今后研究中可继续扩大文献检索范围,完善文献检索策略,并在建立方剂数据库时注意区分药物的不同炮制方法,以获得更准确的研究结果。

作者贡献:李亮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文献/资料收集与整理,撰写论文,并进行英文的修订;韩斐进行文章的可行性分析,论文的修订,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并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桑白皮平喘方剂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桑白皮炒制前后HPLC 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桑白皮清肺化痰又美发
桑白皮汤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
Network Pharmacology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Preventive Mechanism of Hunan Expert Group Recommended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on No.2 Prescription Against COVID-19
中药方剂,新冠肺炎患者的福音
何谓中医“七方”
金康宁合剂的药效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