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哺乳期母猪猪瘟抗体变化及仔猪母源抗体水平和免疫效果研究

2020-11-12南文金黄健强吴静波胡鸿惠陈细浩彭国良

韶关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母源哺乳猪瘟

南文金,黄健强,吴静波,胡鸿惠,钟 澜,陈细浩,彭国良*

(1.韶关学院 广东省粤北生猪养殖废弃物减量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 韶关 512005;2. 韶关市畜牧研究所,广东 韶关 512005)

猪瘟是一种猪烈性传染病,该病在我国属于一类动物疫病,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猪瘟由猪瘟病毒属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猪瘟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只感染家猪和野猪,不感染其他动物和人[1].该病毒在世界多地有流行,欧美国家通过净化该病使之在家猪群中发生率很低,呈偶尔散发.在欧洲国家和地区,该病主要流行在野猪群中,并对其国内家猪构成严重威胁[2-3],因此,对该病的防治极为重视.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科学家就研制出了猪瘟C毒株弱毒疫苗,该疫苗被公认为是效果最好的猪瘟疫苗,为世界养猪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很多国家利用该疫苗消灭了猪瘟病毒.我国猪瘟主要通过免疫疫苗进行防控,该病为强制免疫疾病,高密度的疫苗接种使得猪瘟防控在我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中国兽药监察所2011—2018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病在我国猪群中的阳性带毒率从9.26%下降到0.7%[4],已经具备净化猪瘟的条件.虽然该病在猪群中带毒率很低,但在养猪生产中不容忽视,马振乾对2015—2017年采自全国各地的3 000余份发病猪样品进行猪瘟病毒核酸进行检测,结果不同年份发病猪样品核酸阳性率为12.8%~16.4%[5],邹敏等研究也证明在发病猪样品猪瘟病毒核酸检出率还比较高[6].因此,养猪生产中一旦猪瘟疫苗免疫失败,造成的危害极大.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直接影响到猪瘟防控成效,不同学者的对各地区猪瘟免疫效果检测报道表明,我国猪群中种猪免疫效果相对较好,但商品猪群免疫效果不理想,部分猪场甚至出现免疫失败,特别是保育猪群的抗体水平一直比较低,成为高风险群体[7-8].随着集约化养猪发展,如何通过监测抗体水平进行猪瘟免疫程序优化,使猪群整体抗体水平高,抗体离散度小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某猪场基本生产流程和现有免疫程序为基础,通过对哺乳期母猪抗体水平变化和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检测,对该猪场免疫效果进行科学评价,为猪场猪瘟免疫程序科学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血清样品

2018年6—9月采集自广东某规模化猪场,存栏基础母猪1 200头.根据试验方案分别采集相应的母猪和仔猪血液.

1.1.2 猪瘟抗体检测试剂盒和主要仪器

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爱德士元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酶标仪为美国Thermo公司MULTISKAN GO型号全波长酶标仪.

1.2 方法

1.2.1 母猪哺乳期猪瘟抗体变化

选择同期分娩母猪40头,分别在分娩当天和仔猪断奶当天耳静脉采血,实验室常规方法制备血清,血清-25 ℃保存.

1.2.2 母猪分娩日抗体和仔猪28日龄母源抗体关系

选择同期分娩13头母猪,分娩日猪瘟抗体阻断率在37.39%~91.37%间,25日龄断奶,28日龄每窝仔猪随机选择4头仔猪前腔静脉采血检测猪瘟母源抗体水平,仔猪打耳号标记.

1.2.3 母源抗体对仔猪免疫效果影响

根据1.1.2试验检测的28日龄窝仔猪猪瘟抗体平均阻断率高低,选择母源抗体水平不同的6窝仔猪,猪瘟母源抗体平均阻断率分别为37.39%、56.58%、67.67%、73.69%、86.26%和91.25%,每头母猪所产仔猪随机选择4头(和1.1.2试验同样编号仔猪).分别在仔猪35日龄、42日龄、56日龄、70日龄、84日龄和105日龄前腔静脉采血分离血清.仔猪猪瘟疫苗免疫程序为28日龄和56日龄进行猪瘟疫苗首免和二免,免疫剂量1头份,疫苗某公司生产的猪瘟细胞苗.

1.2.4 抗体检测方法和数据分析

实验室常规方法制备血清,-25℃保存血清,为减低检测批次间误差,将试验采集的母猪血清和仔猪血清分为两个批次集中检测,所有血清检测都用美国IDEXX公司生产的同一个试剂盒进行检测及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母猪哺乳期猪瘟抗体的变化

对40头同期分娩母猪哺乳前后猪瘟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一个哺乳期内,猪瘟抗体平均阻断率由68.57%下降到60.98%,平均下降幅度为12.47%,哺乳前抗体离散度为30.06%,断奶后抗体离散度为39.44%.经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哺乳期抗体下降幅度个体间差异明显,下降幅度在0.31%~63.75%,但出现了3头母猪(9号、23号和26号)哺乳后抗体水平升高.从图1可知,分娩当天母猪抗体水平越高,哺乳期抗体水平下降幅度越小,分娩当天母猪抗体阻断率高于70%的23头母猪中,抗体阻断率下降幅度超过10%的占8.7%(2/23),而分娩当天母猪抗体阻断率低于70%的17头母猪中,有58.82%(10/17)的抗体下降幅度超过10%.

2.2 母猪分娩日抗体和28日龄仔猪母源抗体的关系

对13头母猪所产仔猪28日龄猪瘟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见图2. 28日龄窝仔猪平均母源抗体水平和母猪分娩日抗体水平呈正相关.当母猪分娩日抗体阻断率高于85%时,28日龄窝仔猪平均抗体阻断率大于60%,母猪抗体阻断率在70%~85%间的,仔猪抗体阻断率在40%~50%间,母猪抗体阻断率低于70%,仔猪抗体阻断率都低于40%.

图1 母猪哺乳期猪瘟抗体的水平变化

图2 母猪分娩日猪瘟抗体水平和28日龄窝的平均抗体水平

2.3 母源抗体水平对仔猪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对28日龄母源抗体水平不同的6窝仔猪首免和二免后的抗体水平进行监测,结果如图3所示.发现在28日龄首免后6窝仔猪母源抗体迅速下降,当首免日母源抗体阻断率低于45%的,仔猪母源抗体在首免后14日,即42日龄时,猪瘟抗体水平下降到最低,56日龄二免后抗体持续上升,二免疫后14天,即仔猪70日龄,窝平均抗体阻断率达都为阳性(阻断率>40%),至105日龄时,平均抗体阻断率超过60%.28日龄母源抗体超过60%的两窝仔猪首免后至56日龄,即首免后28天,抗体水平都呈下降趋势,56日龄二免后抗体水平上升,但维持时间较短,70日龄后抗体水平就明显开始下降,至105日龄,窝仔猪平均抗体阻断率处于阳性临界值.

图3 母源抗体水平和免疫后抗体的水平变化

3 讨论

3.1 母猪哺乳期猪瘟抗体水平的变化

在规模化猪场,母猪猪瘟疫苗免疫程序主要有两种,一种称为“普免”,即每年对所有经产母猪进行2~4次猪瘟疫苗免疫,另一种称为跟胎免疫,即在母猪哺乳结束时对母猪进行猪瘟疫苗接种.本试验选择的猪场经产母猪采用的跟胎免疫猪瘟疫苗方式,仔猪断奶时母猪接种2头份猪瘟细胞苗,从图1检测数据可知,该猪场母猪分娩当天,即哺乳前母猪猪瘟抗体阳性率(抗体阻断率>40%)虽然达到90%(36/40),但抗体水平不高,平均阻断率为68.57%,抗体不均匀,离散度为30.06%,哺乳前母猪猪瘟抗体检测数据反应了该猪场母猪免疫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通过追溯发现,抗体阴性母猪主要为出现返情和流产母猪,没有正常受胎和分娩后没有进行猪瘟疫苗补免,导致再次怀孕分娩时距离上次接种疫苗时间过长,抗体水平较低,此外,本试验选择的40头分娩母猪中由6头为头胎母猪,这部分母猪在分娩时候猪瘟抗体水平也相对较低,这可能是导致平均抗体水平较低,抗体离散度较大主要原因.

试验中一个哺乳期结束后数据统计表明,对于哺乳前抗体水平较高的母猪,经过哺乳后抗体下降幅度较小,绝大多数哺乳前抗体阻断率超过70%的母猪,抗体阻断率下降幅度不超过10%,但哺乳前抗体阻断率低于70%的母猪,哺乳对抗体影响较大,有超过50%的哺乳前抗体阻断率低于70% 的母猪哺乳结束后抗体下降幅度超过10%.从试验获得的数据可知,不论是哺乳前母猪抗体水平高还是低,哺乳后抗体下降幅度都存在个体间差异,经过对每窝仔猪数量进行统计(文中为列举数据),这种个体间差异和母猪哺乳仔猪数量没有明显关系,其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另外,在检测的40头母猪中,出现3头母猪(编号为9号、23号和26号)断奶时猪瘟抗体阻断率上升(阻断率分别上升9.7%,1.55%和25.4%),在排除了采血时血液严重溶血影响检测结果后,分析认为该猪场可能存在猪瘟隐形感染情况,特别是在没有免疫猪瘟疫苗情况下,抗体水平率突然大幅度升高的26号母猪.

通过研究哺乳对母猪抗体水平影响对猪场选择适合的免疫程序具有参考意义.哺乳对母猪猪瘟抗体影响的公开研究报道较少,因条件所限,本试验跟踪检测的母猪数量也有限,仅为一个猪场的数据,只是依据该试验猪场的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进行了初步研究,这种变化和母猪胎次、免疫程序、疫苗类型、免疫剂量以及不同公司商品化疫苗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系统开展研究.

3.2 母猪哺乳前猪瘟抗体水平和28日龄仔猪母猪抗体间的关系

大量研究报道证明,新生仔猪母源抗体水平在吃初乳后1~2天即达到高峰,在1周后开始下降[9],为减少多次采血对新生仔猪造成的应急影响,所以本试验没有进行断奶前仔猪母源抗体消长检测,而是根据该试验猪场生产流程和免疫程序,在仔猪28日龄首次免疫猪瘟疫苗时间开始进行抗体检测跟踪(该猪场采用的25日龄断奶,仔猪30日龄转群).从图2的检测数据分析可知,母猪哺乳前抗体水平和28日龄仔猪母源抗体呈正相关,当母猪哺乳前抗体阻断率高于70%时,28日龄母源抗体还为阳性,当母猪哺乳前抗体阻断率低于70%时,28日龄仔猪母源抗体都为阴性.陈果亮在开展母猪哺乳前抗体和35日龄仔猪母源抗体水平关系时也有类似结果,当母猪抗体阻断率高于70%时,35日龄仔猪母源抗体还为阳性[9],但本试验中,仔猪采用28日龄首免猪瘟疫苗,没有检测35日龄仔猪母源抗体.试验中仔猪个体间数据分析表明,即使是同一窝仔猪28日龄母源抗体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

仔猪在首免猪瘟疫苗前主要依靠母源抗体提供保护,但仔猪母源抗体水平会影响疫苗免疫效果[10],首免日龄应选择的母源抗体下降到阳性临界值,即阻断率40%~50%时进行猪瘟疫苗首免[11].通过试验选择猪场采用的猪瘟28日龄首次免疫猪瘟疫苗时母源抗体检测结果可知,母猪哺乳前抗体对仔猪28日龄母源影响明显,这和陈果量报道的母猪哺乳前抗体水平和35日龄仔猪母源抗体影响结果相一致[9],因此,猪场要取得理想猪瘟抗体免疫效果,首先要对母猪猪瘟免疫程序进行优化,使得母猪抗体阳性率高,均匀性好,离散率低,才能有利于仔猪免疫程序的设计和提高免疫效果.

3.3 母源抗体水平对仔猪免疫效果的影响

本研究中采用该猪场现有商品猪群猪瘟免疫程序,即28日龄和56日龄进行猪瘟疫苗首免和二免,免疫剂量为1头份传代细胞苗,选择的6窝仔猪28日龄首次免疫猪瘟疫苗当天母源抗体处于不同水平,其中,抗体阻断率低于30%(阴性)仔猪1窝,抗体阻断率30%~40%仔猪2窝,抗体阻断率40%~50%(阳性,低抗体)仔猪1窝,抗体阻断率大于60%和70%各仔猪各1窝.从图3抗体变化图可知,不论28日龄母源抗体处于阳性还是阴性,免疫猪瘟疫苗后,在首免后7天和14天母源抗体都迅速下降,从首免后14天,即仔猪42日龄后,母源抗体低于50%的4窝仔猪猪瘟抗体水平出现上升,到56日龄二免时抗体阻断率还没有达到阳性值水平,二免后抗体水平迅速上升,二免后2周,仔猪70日龄猪瘟抗体阻断率都达到阳性值,且抗体水平持续上升,至105日龄试验结束,抗体阻断率都超过60%,部分超过70%.而母源抗体平均阻断率超过60%的两窝仔猪,首免后母源抗体迅速下降,至56日龄二面时抗体阻断率低于30%,二免后抗体水平迅速上升,二免后2周,抗体阻断率在50%左右,但抗体维持时间较短,至84日龄已经开始下降,105日龄时抗体阻断率下降到阳性临界值附近.

研究认为,猪瘟疫苗接种后中和抗体效价>32时,对猪瘟病毒攻击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12],而病毒中和试验操作复杂,试验要求高,并不适合临床中大规模检测评估. IDEXX 公司的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的猪瘟病毒E2蛋白抗体水平和中和抗体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当中和抗体效价为1∶32时相当于该试剂盒阻断率为50%[9],所以,在养猪生产中,抗体阻断率高于50%被用来评估猪场免疫合格与否临界值.从该猪场检测数据看,该猪场存在的主要风险是母猪猪瘟抗体水平离散度高,导致仔猪猪瘟疫苗首免时母源抗体水平高低不均匀.

本文研究结果也再次证明,规模化养猪猪场要想把猪瘟发生风险降低,必须根据母源抗体消长确定合理的首免疫时间,而要达到母源抗体消长较为一致,首先要做好母猪群的科学免疫,使母猪群猪瘟抗体不但合格率达到较高水平,抗体均匀度也要较为一致,才有利于商品猪群的科学免疫.

猜你喜欢

母源哺乳猪瘟
会哺乳的树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平躺,一个错误的哺乳姿势
非洲猪瘟来袭,这些问题一定要知道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一例外购猪猪瘟暴发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