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阻率成像技术在不良地质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12崔爱珍高丙山

天津建设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测线电阻率土层

崔爱珍, 高丙山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华北分公司,天津 300452)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密度越来越大,单一建筑对周边环境及安全影响逐渐加大,尤其在土方开挖阶段,不良地质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电阻率成像探测法采用FlashRES-UNIVERSAL 系统,多通道、多电极、全波形的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大量的数据通过反演形成电阻率分布图像,充分反映地下不同土层的差异[1~2]。近年来,电阻率法在城市建设中有较多应用,如场地勘察、堤防隐患探测、煤矿采空区、人防工程等,通过引入电阻率成像探测法对工程周边先期排查,及时处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对周边的安全隐患消除,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1 工程概况

天津小白楼中心商务区某工程包括一幢56 层写字楼,建筑高度313 m,建筑面积约123 635 m2;一幢65层酒店式公寓,结构高220 m,建筑面积约80 000 m2;两幢塔楼间为4 层商业裙房,高24 m;地下5 层,主要为车库、机电配套用房;基坑呈矩形,东西向长约93 m,南北向长约153 m,周长约490 m,基坑占地面积约14 500 m2。工程场地北靠马场道,南倚合肥道,东邻南昌路,西邻九江路,是天津市核心商务区,周边环境复杂。见图1。

图1 工程平面

场地表层为人工填土,其上层为杂填土,成分复杂、土质不均、结构松散,工程性质差;下层为素填土,呈松散~软塑~可塑状态,中~高压缩性,结构性质差、不均匀;厚度5~7 m。

人工填土以下土层沉积地质年代及海陆变迁规律性明显,为黏土、粉质黏土、黏土、粉砂。土层水平向较为均匀、工程性质变化不大;竖向各土层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差异性较大。

受基底构造、地层岩性和地形、地貌、气象以及海进、海退等综合因素影响,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场地埋深58.00 m 范围内可划分为一个潜水含水层和两个承压含水层。

2 电阻率成像探测不良地质分析

在基坑开挖前南侧基坑影响范围内的一幢6 层住宅倾斜率已达4.37‰,超过建筑房屋倾斜预警值3‰;另工程在进行第一步土方开挖期间,南侧区域出现地面塌陷、塌槽现象,从施工对周边环境安全考虑,需探明场地南侧是否存在不良地质土体及其深度范围。

2.1 电阻率成像探测技术

电阻率成像法主要以岩(矿)石的导电性差异为基础,研究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地中传导电流的分布规律[3],通过地层的电性差异进行电性分层,尤其含水层的反应较为敏惑,推断地下具有不同电阻率的地质体赋存情况。该方法具有采集信息量丰富、分辨率高、多解性弱以及全自动、快速采集的特点,为高精度、小目标的浅层勘探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2 不良地质探测分析

为确定场地不良土体的范围,判断场地不良土层是否影响周边建筑物、道路、管线等,结合现场情况,在基坑南侧探测3 个断面,探测范围为距基坑边3~12 m 位置,分别位于基坑边、围墙边、南侧合肥道边,共布置5条互相平行的电法测线。见图2。

图2 电法测线布置

土层电阻率受土层含水量影响较大,含水量越高,电阻率值越低。土层失水呈现高阻异常,含水呈现低阻异常。探测结果见图3。

图3 联合成像结果与测线L1对比

由图3 可以看出:测线L1 存在大范围低阻异常,为富水区,最深部位达10 m,与场地塌陷区域重合;同时断面存在局部高阻异常,为缺水区;测线L2、L3 断面距基坑较远,L2 测线范围内高阻异常多于低阻异常,该范围缺水面积较大;测线L3 水平坐标60~90 m,存在低阻异常区,另该断面浅部高阻异常与L1 高阻异常对应为缺水区;测线L4、L5 电阻率整体升高,未见明显低阻异常,L5 范围低阻异常不明显,位置与L3异常区对应。

整体来看,测线L1~L3 电阻率成像剖面的异常区域较大,形态大致相同,低阻异常区域土层被水充填,高阻异常区域缺水,其中距地下连续墙较近的测线L1 的富水区范围较大,远离地下连续墙剖面方向电阻率值成逐渐上升趋势,土层含水量逐渐降低。按照探测结果分析,靠近地下连续墙的富水区土层在基坑开挖后易发生流失,影响周边道路、管线、建筑物安全,同时考虑到基坑南侧居民楼倾斜已达到报警值,对基坑变形控制提出更严格要求,针对基坑南侧异常区域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3 不良土体处置

根据探测结果显示,邻近基坑外侧3~9 m范围存在不良土体、有空洞。在城市核心区域土体多采用旋喷加固、搅拌加固、注浆加固的方法。受场地空间限制旋喷加固和搅拌加固有很大的局限性;对周边道路复杂、管线多、老化严重等施工条件,注浆加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本项目实施土体加固时,基坑已开始第一道支撑施工,基坑距场地围挡只有6 m,施工空间非常有限,搅拌类、旋喷类受设备施工操作面影响无法实施;另场地围墙紧靠城市主干道人行道,道路下方管线较为密集,管线老化严重且距需处理位置只有3 m,采取注浆加固存在较大风险。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以下处理措施:

1)针对工程基坑南侧存在不良土体采用搅拌+注浆组合加固方案;

2)采用搅拌类加固工艺将需加固范围进行围蔽形成封闭隔离墙,同时根据不良土体厚度分层将加固范围进行隔离分仓;

3)搅拌围蔽隔离墙深度比加固土体厚度深3~5 m,需充分将加固范围与周边环境进行隔离截断,控制注浆加固浆液的流通路径,尽可能减少固对周边管线、道路、建筑物的影响。见图4。

图4 不良土体加固

4 结语

经过对地层注浆加固,增加土体的强度、刚度和抗渗性,保证基坑南侧土体的稳定。加固实施后南侧道路、管线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防止地表塌陷的进一步扩大,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基础底板施工完成后道路最大沉降只有29 mm。南侧居民楼在基础施工完成倾斜率为4.62‰,基坑开挖期间只变化0.25‰,建筑物最大沉降7.55 mm,墙体未发现裂缝。

通过采用电阻率成像法探测地下不良土层,确定不良土层的深度和范围,针对不良土层存在的问题,采取围蔽注浆加固的措施消除不良土层对基坑的安全隐患,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后期类似工程对于不良土体的风险预控提供了一种处理方法。

猜你喜欢

测线电阻率土层
基于目标探测的侧扫声呐测线布设优化方法研究∗
土钉喷锚在不同土层的支护应用及效果分析
基于反函数原理的可控源大地电磁法全场域视电阻率定义
掺杂半导体硅材料电阻率测量的光电效应和热效应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
阻尼条电阻率对同步电动机稳定性的影响
分层均匀结构地电阻率影响系数一个重要特性普适性的证明
大疆精灵4RTK参数设置对航测绘效率影响的分析
土层 村与人 下
土层——伊当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