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脾胃病中医有何方法

2020-11-10卢伟

康颐 2020年15期
关键词:胃病脾胃功能

卢伟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5.051

脾胃病主要包括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肝硬化等。由于此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因此,近几年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现代社会中胃病发病率原因进行分析,其中发现,脾胃病产生主要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日常压力增大,长期精神状态高度紧张等有关。精神状态高度紧张会引发神经功能紊乱,产生各类腹泻、腹痛等脾胃病症状。由于日常生活节奏不规律也会导致胃病产生,日常应注重稳定情绪,保持规律生活,可适当结合中医疗法,为患者实现经济有效的临床治疗,帮助患者实现脾胃病症状改善。

1  脾胃病产生的精神原因探讨

1.1情绪紧张,引发胃病

脾胃病形成各类原因中已经明确的原因有自身免疫、饮食、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物理化学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从脾胃病的精神因素可看出,胃病不仅为生理疾病,与心理因素同样相关。主要表现为当情绪过于紧张、焦虑、恐惧、愤怒及忧郁等状态时大脑皮层为对于神经调节的控制会降低,使得患者运动功能及胃肠道分泌紊乱,进而引发各类疾病,人在紧张及愤怒时会导致胃液分泌量提高,过量胃液中的胃酸会对其胃黏膜产生破坏,引发损伤性病变。同时,在恐惧与忧虑情绪中会减少胃部血流量,使胃酸分泌抑制,影响胃肠运动功能,部分患者长时间停留在胃内的残留食物会与胃液进行混合对患者胃黏膜产生一定损伤,容易引发各类胃病,伴随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工作压力逐渐提升,心理压力引发胃病的概率逐渐提高。

1.2经常加班,不注重休息,工作压力较大

现代人群由于工作精神压力较大导致胃病患者逐渐增多。同时,由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都市上班族存在较多繁重的工作,劳动强度大,竞争压力大的特点,同时,由于精神高度紧张会引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降低其胃肠蠕动速度,使患者产生胃黏膜血液供应降低,胃黏膜、胃酸产生变化。精神因素致胃病的概率在年轻人中占比较大,因此,工作压力为引发胃病的主要原因。

1.3工作节奏快,传统进餐时间被打乱,日常吃饭不规律

现阶段,年轻人通常不注重用餐时间,饮食无法有效控制,容易引发胃蠕动功能紊乱,出现迷走神经功能亢进,对胃液分泌产生促进作用,使胃病发生。伴随患者工作时间延长,饮食量增加,部分人群晚上加班到深夜后会大量进食,使其胃消化功能受到影响,诱发各类胃病。同时,长期精神紧张会亢进大脑皮层受到植物神经系统影响产生变化,引发胃黏膜血管收缩,使其胃酸分泌以及血液供应发生变化,进而产生胃病。

2  中医治疗方法

《内经》中提出胃气为人根本,在中医当中,脾胃病一般为脾虚引发。因此,应利用健脾益气方法,帮助患者实现温肝健脾疗法实现有效干预,明代医学家提出脾胃宜利而恶,因此,此句话为根据脾胃的病理特征及生理特征,为实现脾胃治疗的高度概括。脾胃病治疗重点需要放在疏通气机,促进脾胃升降功能恢复进而实施有效治疗。

2.1理气疗法

五行学中,存在脾肝相克关系,生理上能够实现互相调节,病理上会存在互相影响。脾胃升降运化功能与肝胆疏泄存在特异性协调。因此,肝胆之气均会影响脾胃功能。临床上肝气横逆、肝气郁结属于脾胃病发病的重要机制,同时从脾胃的生理特点中可看出胃宜降则、脾宜升则健,患者中满腹胀、清气不升,会产生呕吐、嗳气、便秘等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舒肝理气调节。可为患者实施和胃调气处方:川速子10g、白蒺藜10g、炒栀子6g、醋柴胡10g、法半夏10g、黄芩10g、瓜茭20g、广郁金10g、旋覆花10g、枳壳10g、代精石20g、白芍20g、槟榔10g、夏枯草10g、吴荣英6g、广郁金10g、姜黄6g,每日一剂,用水煎分服,分3次服用。

2.2滋补方法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饮食结构发生较大改变。,饮酒过量、高蛋白等均脾胃病致病的重要原因,同时,脾胃病早期一般為痰湿、气滞、水潴、积食等病症导致,一般为实证转化,因此,治疗过程中应实现虚实辩证。滋补方法药物不能滥用。如患者存在脾胃虚弱不宜应用蛮补方法,如进补不当,会引发患者产生腹泻,补品药物一般为滋腻甘润,容易引发患者滞脾留邪。可利用处方:煅瓦楞子20g、川楠子10g、炒麦芽10g、枳壳10g、海螺蛸15g、陈皮10g、生地黄15g、白芍20g、瓜葵20g、黄芩10g、黄连6g、北沙参15g、法半夏10g、茯签10g、太子参15g、延胡索10g、郁李仁10g、吴茱萸6g,每日一剂,用水煎分服,分3次服用。

2.3降逆和中

患者久病多虚,因此,虚弱者会因虚致实,脾虚会导致水湿不利,因此,其中可见水湿留滞,脾虚一般为气运不畅而引发,气滞水湿会进一步引发脾主运化的生理环境丧失,因此导致脾病由虚转实进行更替,最终会转换为虚实相间。一旦患者产生脾虚会影响胃部的受纳,使胃病演变,患者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疼痛、呕吐、呃逆、嗳气、饱胀等这些均为滞的现象,因此,在胃中需要实现降逆和中,才能有效满足疾病治疗需要。可利用处方:黄芪15g、茯苓g、枳壳10、代赭石15g、旋覆花15g、白芍10g、苍术10g、木香10g、甘草10g、吴茱萸4g、干姜6g。每日1剂,水煎分服。

3  结论

总而言之,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脾胃并产生不仅与饮食不节、内伤疲劳、先天机体结构有关,同时还受情绪因素影响。在中医中即为“情志”,情志会导致疾病产生、进展及转归,因此,日常生活中应注重情绪调节,同时,在患者脾胃病治疗过程中,需要首先了解患者的患病类型后实施针对性辨证治疗,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注重升降,避免产生过度进补的情况,同时,需要升降有序、补中有通、气机调整等则更有利于疾病治疗,本次对于中医组方治疗脾胃病的相关方法进行阐述,为脾胃病治疗提供参考方向。

猜你喜欢

胃病脾胃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小陷胸汤加味与三联疗法联合在脾胃湿热证Hp相关性胃病中的应用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中医专家谈养胃之道
我有特异功能
胃病多久才算老胃病
黄精治乏力
功能关系面面观
浅谈《格致余论》中顾护脾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