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戏曲演员的创造力对戏曲传承的意义

2020-11-09沙作颖

人文天下 2020年18期
关键词:剧种流派艺术风格

沙作颖

戏曲艺术起源至今,历经百代,其形式也在不断演变。长期以来,戏曲演员坚持传承和创造,使戏曲艺术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戏曲演员始终遵循着“以表演为中心”的创作规律,而这一规律也意味着戏曲演员必须具备创新与创造的能力。创造力作为戏曲演员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对于剧目的成败甚至戏曲艺术的兴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越剧演员袁雪芬在《谈戏曲演员的创造性》一文中所说:“戏曲是具有高度综合性的艺术,它要求一个演员进行多方面的创造。诚然,在戏曲艺术的创作集体中,编、导、音、美的重要作用应当充分肯定,但是,他们的创作要通过演员的再创造来体现,所以他们不是也不可能来替代演员本身的创造。”

继承与创新是永恒的话题,戏曲艺术的发展与传承离不开这一对辩证关系。所有的经典之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各部门在以演员为中心的基础上创造而成。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力是创新的必要条件。合理、科学地运用新思想、新方法,一定会有新的创造力和新的成就。

一、有利于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

演员的创造力体现在多方面,“我要做”和“要我做”有着本质的区别。“我要做”是主动思考与研究,这样创造出的作品才更具意义与灵性;相反,“要我做”就是被动前行,其创作内容往往没有生命力。

以京剧为例,四大名旦各有千秋,“通天教主”王瑶卿曾用四个字概括了“四大名旦”的艺术特色:梅兰芳的“象”,尚小云的“棒”,程砚秋的“唱”,荀慧生的“浪”。梅派雍容华贵、端庄大气,尚派高亢激越、矫健婀娜,程派深沉婉转、厚重含蓄,荀派柔媚动人、生动活泼。以上风格的形成,是演员日积月累的积淀,是他们对每一出剧目、每一句唱腔、每一个身段细致琢磨与推敲的成果。耐人回味的声腔具有鲜明的特点,是艺术家个性的彰显。“戏乃细也”,只有“细”了,才能成就风格乃至锻造经典,被历史所认可。正因为“细”,所以才能不绝于耳,久演不衰,这也是一些剧目流传百年甚至千年的缘故。然而,经典在流传中又会产生流变,很多艺术家在演出中都会对剧目有所发展,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版本,这也是精品和经典形成的过程,不断地变化,最终使剧目更加趋于完善。

演员表演风格的确立,需要一整套完备的体系,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气韵,这种气韵的形成,是由不同因素造就而成的。个人经历的不同、知识背景的差异、文化层次的多样、师承流派的区别、领悟能力的强弱等,这些差别造就了形形色色的演员,而演员必须在共性之中寻求自己的个性,才能活学活用、有所发展。

赵景勃主编的《戏曲角色创造教程》中有这样一段表述:“艺术创造力从演员意识来说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练功意识,是把平常练的功拿到舞台上展示,达到技美之境,所突出的是技术美;第二个层次是演戏意识,用技巧表现人物,达到情美之境所突出的是人物美;第三个层次是独创意识,演戏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达到艺美之境的最高境界,所突出的是风格美。达到艺美之境的演员,如梅兰芳先生,给观众最强烈的印象不只是他演的杨贵妃、虞姬、赵艳容等几个人物,而是整个‘梅派的艺术风格。演员意识要逐步从低级上升到高级。” 由此可见,风格的逐步显现以至最终形成是开宗立派的前提条件。演员的创造是进阶式的,风格美是在经过多年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具备了人物美之后的飞跃。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讲的“整个梅派的艺术风格”,应当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前文也提到,风格不仅仅局限于演员对于角色的塑造,而是集体(所有参与创作的人员)在以演员为中心的情况下,所有创造成果的显现。

二、有利于新流派的产生

表演风格的确立有利于流派的形成。以京剧演员的“守旧”为例,马连良先生演出时多用“车、马、人”的图案,周信芳先生则擅长用“麒麟”。另外,唱腔、服装、表演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有着较大区别。过去讲究“听”戏,有些老戏迷坐在台下闭着眼睛,从演员的行腔中获得美的享受。不论是“金三爷”的洪钟大吕,还是“言三排”的婉转悠扬,都充分印证了鲜明的艺术个性存在于一颦一笑、一字一腔。流派的差异是从呼吸方法开始的,鲜明的个性是形成风格的前提,而风格的系统性确立是流派产生的主要因素。

胡之凤在《戏曲演员创造角色论》一书中说:“艺术的活力在于创造,流派也是创造出来的。凡流派创始人和有成就的艺术家,无不都是卓越的革新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使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新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广大观众所承认。一个演员对观众有吸引力,正是由于他们在艺术上的独创性。没有创造,就没有戏曲艺术的今天。所以,对流派的继承与发展要有正确的认识,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 无疑,唯有创造才能使艺术具有活力,创造的主体是人,演员便是承担起这一重任的不二人选。这里强调了演员创造力的强弱关乎大局,小则关乎一出剧目的成败,大则关乎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流派是艺术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流派的多样化是艺术繁荣昌盛的标志之一。流派对戏曲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流派是戏曲艺术的重要载体,表演风格的确立有益于流派的繁荣。戏曲艺术传承至今,依靠的就是流派的力量。每一个流派都有其特色剧目,这些剧目大多成为经典之作,也成了流派传人所必须学习的范本。各流派独特的韵味和风格,是艺术家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一种“定式”。

三、有利于剧种的繁荣和戏曲艺术的发展

梨园界对于剧目有着“唐三千、宋八百”的说法,这些丰富的剧目,是我们丰厚的历史遗产。戏曲艺术的薪火相传正是依靠一出出剧目的传承与传播才流传至今。“出人、出戏、出成果”是戏曲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演员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与展现,关系到剧目质量的优劣。但时至今日,在台上可以呈现和演出的剧目也相对减少。

个人创造力的激活与发挥,是流派产生的必要因素,流派的繁荣是戏曲艺术兴旺的标志,因此,演员是一个剧种兴衰的重要因素之一。戏曲是对所有剧种的总称,每个剧种是戏曲的一个分子,而剧种的分子是流派,流派又是以演员作为其主体对象的。可以说,流派、剧种、戏曲的繁荣不仅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一层层递进的结果。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需要兴旺的剧种,剧种需要兴盛的流派,流派需要系统完备的艺术风格作为支撑,艺术风格的建立需要以表演为中心的演员创造力的发挥。

繁荣是建立在多数量、高质量的基础上的,是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结果。戏曲的繁荣发展需要两个方面,即精于继承和善于创造。正如朱文相在《戏曲表导演论集》中提出的:“所谓‘精于继承就是前辈们一再告诫的是‘捏碎了我变成你,而不是捏碎了你变成我。亦即择善而从,适我者取。所谓‘善于创造,我认为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观点,恰恰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即善于对旧的材料进行新的综合。对于艺术家来说,可贵者胆,所要者识,运当则通神。郑板桥有云:‘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我想戏曲演员的‘承与‘创,至少體现在三方面:表演技艺的承与创、新旧剧目的承与创和艺术风格的承与创。”承与创的三个方面,都是以演员的创造力为前提的。这三方面也是一个递进的关系,从技艺到剧目,再到艺术风格,最后到达的是流派与剧种,由此,最终达到推动戏曲艺术的传承并繁荣发展的目的。

传统戏需要再创造,新编古代题材戏和现代戏更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传承”应当是两个概念:“传”是师傅的行为,自上而下;“承”是学生的行动,自下而上。“承”是有扬弃的继承,而不是概念模糊、似是而非的行为。如果学生不积极发挥创造力,就会越“承”越少。倘若是“五祖传六祖,越传越糊涂”,那么,戏曲艺术难以走过新世纪。因此,戏曲的传承和创新重在有好的创造,而好的创造在于演员创造力的激活与发挥。

[责任编辑:祝莉莉]

猜你喜欢

剧种流派艺术风格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小剧种大舞台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秦腔流派”传承班汇报演出举行
浅析现代动漫艺术及其主要流派
扬剧老生表演艺术浅识
豫剧马派唱腔艺术特征与其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探讨
ABriefHistoryofLinguisticsbefore18thCent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