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推动党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0-11-09黎江

桂海论丛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习近平

黎江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对党校工作高度重视,对新时代推动党校(行政学院)工作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办党校、办什么样的党校、怎样办党校这个根本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颁发《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明确了机构改革后党校(行政学院)的基本定位、基本任务、教育目标、领导体制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是新时代推动党校(行政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规章,对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建设,切实肩负起党赋予党校(行政学院)新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文章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中共贺州市委党校的办学实际,提出了推动党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习近平;党校办学;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D26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0)05-0015-05

一、习近平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是新时代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对党校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19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颁发《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明确了机构改革后党校(行政学院)的基本定位、基本任务、教育目标、领导体制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是推动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规章,对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建设,切实肩负起党赋予党校(行政学院)新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党校正确办学政治方向,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党校工作的政治责任感、现实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

(一)习近平关于党校工作职责使命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党校,办好党校,是我们党不断巩固、加强和提高自己的需要,也是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和发展的需要。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新形势下党校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为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新时代党校工作职责使命,提高政治站位,立足党的辉煌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充分认识党校事业在兴党强国中发挥的重大作用,自觉肩负起做好新时代党校工作的歷史重任。

(二)习近平关于党校的科学定位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校的科学定位,必须发挥好党校教育的自身优势,努力突出三个特色”[1],即突出服务大局特色、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特色、突出思想库特色。领导干部进党校,最重要的是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学员到党校学习,关键要在四个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收获和进步,即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廉洁从政意识。为此,我们要坚持党校办学的特色,把党校(行政学院)办成党员领导干部提升政治素质、增强执政本领的红色学府,办成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宣传阐释方面走在前列的思想理论高地,办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社科研究殿堂,办成党委和政府的高水平智库。

(三)习近平关于党校姓党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校姓党,是办好党校、保证党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障。党校姓党是对党校性质、地位和作用的科学定位。为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党校姓党这个根本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旗帜为旗帜,把“党校姓党”的原则要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管理各项工作中去,渗透到党校人的思想深处,转变为党校人的深刻理念,转化为党校人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四)习近平关于从严治校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校是党校姓党原则用以治校的具体体现,是对党校校风、校纪、校规的根本要求。加强党校建设,必须坚持从严治校的方针,严格党校的管理。”[1]为此,我们要坚持把加强学风校风建设作为改进党校工作和树立党校良好形象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党性教育和党校校风校纪教育,严格规章制度,严肃培训纪律,坚持制度管人管事,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

(五)习近平关于质量立校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质量立校,把高标准办学作为党校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办学质量是党校发挥干部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基础。各级党校要把质量立校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体现在每年的各项工作中,科学谋划,不断深化和细化,切实解决好办学质量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此,我们要久久为功、务求实效,使教学科研、基础设施、人才队伍、管理服务、学风校风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把党校建设成为办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具有吸引力的学校。

二、坚持五大原则,牢牢把握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的正确方向

(一)坚持党校姓党原则,旗帜鲜明讲政治。党校只有姓党,才能更好地完成党赋予的光荣使命,才能达到兴办党校的初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一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模范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扎实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构建党校姓党的长效机制。在用学术讲政治、科研咨政、理论宣讲、课题交流活动中,建立完善体现党校姓党的各项制度,做到严格把关,严格监督,从制度和机制层面把党校姓党的原则落到实处。三要强化党性教育,筑牢思想根基。增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拒腐防变教育,促使学员、教员始终保持清醒政治头脑和高尚道德情操,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四是坚持党校科学定位,履行党校职责使命。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责主业,认真履行党校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的作用,竭力为党的事业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二)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要应用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实事,就是要求从点滴入手、从具体事做起,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空谈。求实效,就是要求雷厉风行、狠抓落实,不抓则已、抓则必成,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不好大喜功、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2]因此,党校在教学改革中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端正学风,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加强学习研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开展调查研究,丰富实践经验,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三)坚持质量立校原则,增强党校发展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质量兴则党校兴,质量高则党校强。坚持质量立校,着力抓好教学科研质量,全面提高党校工作水平。实现质量立校,应着重抓好办学水平的提高。近年来中共贺州市委党校狠抓教学质量提升,一是创新教学布局,助推“全力东融”。通过革命传统教育、警示教育、社会实践与调研等多种形式,围绕“将贺州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目标,坚持理论教育和市情结合,设计开发专题党课,把地方特色培训资源转化为特色课程体系。二是改革培训模式,打造特色课堂。实施“融入大湾区建设,提升专业化能力”干部培训工程。在中青班实施“市内教学+异地教学+挂职锻炼”教学模式。以“寿城讲堂”“东融讲坛”为平台,精心打造特色课堂。三是抓好党员轮训,强化理论武装。采取分级负责,分层实施,分领域、全覆盖推进的方式,全面实施“党员进党校”三年计划,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心走实。

(四)坚持改革创新原则,提升党校办学效能。改革创新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不竭动力,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保持生机活力的必由之路。一是创新“用学术讲政治”教学管理机制。深入推进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改革,完善讲学和课堂政治纪律承诺制度,实施教学专题招标立项、集体备课、课前试讲和教学评估等制度,推动用学术讲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二是创新“行动学习”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健全行动学习法、决策咨询进主体班长效机制,建构“行动学习+课题项目+科研咨政”教研咨一体化模式。三是构建“理论研究+科研咨政”科研咨询新机制。构建“1+N”即“理论研讨+学术沙龙”的理论研究阐释模式,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四是创新“聚合资源、协同发展”市县统筹机制。构建领导协调、工作推进、督办检查等机制,以共建师资库、教学专题库以及课题研究为抓手,推进教研协同发展、市县协作联动,共建共享现场教学基地。

(五)坚持从严治校原則,树立良好学风校风。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是党校(行政学院)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一要狠抓作风纪律建设。加强校风学风建设,集中开展“强作风严纪律”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整治会风会纪,进一步促进党校学风、校风明显改进,大力弘扬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塑造党校的良好形象,并积极促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二要狠抓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压实抓好党建主体责任,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开展“支部建设加强年”活动,探索机关党员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党员“党性体检”,实施市县(区)党校“党建联盟”系列活动,健全机关党建与业务中心工作融合机制。三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制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抓好党员干部个人廉政档案建档工作,组织开展廉政谈话活动和廉政风险点排查分析工作,积极开展廉政警示教育,举办廉政党课,推进廉政教育常态化、经常化。

三、大力实施六大工程,提升地方党校办学质量

(一)实施教学大创新工程。一是开展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坚持用学术讲政治的党校教学改革方向,制订用学术讲政治改革方案。做好教学新专题招标立项工作,注重打造精品课程,组织开展全市党校系统精品课评选,推荐教师参加广西党校系统精品课评选活动,办好“两广四市”教学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二是大力推广运用行动学习。依托行动学习研究中心,成立贺州市行动学习研究会,加强集体备课,打造促进师团队,开展行动学习培训项目,打造全区行动学习先进标杆。三要突出东融办学特色。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到贺州调研提出了“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力东融、加快发展”的要求[3]。我们要紧紧围绕“全力东融”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发挥党校智库作用。聚焦“全力东融”,实施“融入大湾区建设,提升专业化能力”干部培训工程三年计划,赴深圳和广州举办引进人才能力提升、工业产业东融、农业产业东融等专题培训班;扎实办好“寿城讲堂”和东融讲坛;实施大湾区“周末名师”工程,柔性引进发达地区人才到贺州讲学。

(二)实施社会大培训工程。实施社会培训工程关键在抓资源整合。一要抓好市内教学培训资源整合。以市委党校为主体,将市内的党性教育与党建业务、应急管理、心理辅导与急救知识、团青年培训(团校)、廉政教育基地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集聚合力抓培训,分工协作促提高,形成多块牌子、一个班子、一套人马、一个机构的大培训工作格局。二要抓好社会办班培训整合。立足“全力东融”和贺州培训资源,切实发挥好市委党校作为全市党员干部和社会人才培训“总基地”的作用,在办好主体班的基础上,拓宽培训领域,使党校的社会培训成为展示贺州高质量发展的形象窗口,促进全力东融的交流平台,培养优秀人才的孵化基地。三要抓好人才培训网络建设。坚持把培训主办单位由党政群机关向各级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拓展,培训对象由党政干部向专业人才、社会人才延伸,为各类专业人才量体裁衣,建立大培训网络,科学设置课程。四要完善社会培训机制体制。严格实行办班申报审批制度,规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培训办班审批、收费、管理等规定,合理规范培训收费、用活党校培训资源。

(三)实施实训大基地工程。完善实训大基地工程,坚持全市一盘棋,构建现场教学基地网络。一要统筹力量抓好现场教学基地体系建设。重点打造钟山英家党性教育培训中心、黄姚统战教育培训基地、黄姚北莱乡村振兴培训基地等一批现场教学科研基地,不断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二要建立完善教学科研基地。针对钟山英家、昭平、富川、平桂等不同基地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课程和培训现场考察线路,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培训资源。三要抓好资源共建共享。统筹抓好全市党校系统师资培训、教研活动、教学管理、现场观摩、现身说法等内容,实现教学科研基地、师资共建共享。

(四)实施评聘大师资工程。一要充实专职教师队伍。集中评聘一批兼职教师,授予兼职教师证书,运用大数据建立大师资信息库,切实提高师资水平。二要以聘为手段,加强专兼职教师交流合作。开展客座教授或讲师评选工作。与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合作,制定客座教授或讲师管理办法,选聘贺州市内外部分政治素质过硬的党政干部或专业人士担任党校客座教授或讲师。选聘工作采取一年一聘,围绕党史党章、党性修养、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园区东融发展等专题,不断充实壮大贺州市党校师资力量。三要加强培训提升和完善管理体制。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通力合作、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打造精品课程,提高党校教师队伍合力。继续抓好领导干部上讲台授课,确保领导干部授课占到20%以上。四要继续实施“培训者培训工程”和师傅带徒弟式“教师帮带”工程,举办贺州市党校系统师资培训班和贺州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者专题培训班,提升教师队伍能力水平。

(五)实施联动大体制工程。一要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确定调研课题,通过整合资源,集体攻坚、联合公关,提升课题研究质量。二要以协同发展为抓手,整合系统内外科研咨政资源和培训班学员力量,深入开展各类课题合作研究。三要完善科研课题资助办法。以平台建设为载体,积极探索建立贺州市全力东融高端智库联盟,扩大东融论坛影响力和知名度,搭建全力东融高端智库交流平台。四要统筹市县资源,推动市县联合办学,加强业务指导,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培训大网络,构建大党校培训新格局。

(六)实施评估大考核工程。对县区党校工作年度考评和办学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建立完善党校评估机制。建立规范、科学、公正、公平的县级党校发展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全市各县级党委加快县级党校发展的积极性,形成全市各级党委抓党校建设的局面。坚持客观公正原则,注重评价指标的规范性和严格性;坚持量化评价原则,客观描述各县级党校履职及发展的真实情况;坚持激励引导原则,评价考核既要符合当前贺州市县级党校发展的客观实际水平,又要能够引导县级党校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争先进位、跨越发展。

四、着力强化五项保障,夯实新时代党校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强化基础建设。要加强党校(行政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养、经费保障、现场教学基地建设等投入力度。贺州市委高度重视党校建设,采取市区联建模式,整合资源投入3.6亿元建设新校园。同时,抓好市县党校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研究制定智慧校园建设三年规划,提升应用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升党校办学质量水平。

(二)强化人才队伍。“致治之道,首重人才”。一要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坚决把政治标准放在人才队伍建设的首位,把政治合格作为第一标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抓好教学科研、行政后勤两支队伍的能力建设。二要争取组织部门支持和帮助党校做好优秀干部、人才选调工作,为党校输送和引进人才提供条件。三要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实践锻炼。支持和促进党校人员外派挂职交流,推进年轻干部和教师人才到基层锻炼,到一线历练,为党校教师挂职锻炼、进行社会调查提供必要帮助。四要建立完善人才发展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具有党校特色的师资准入和退出机制、师资考核评价体系、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办法,有序推行教师竞聘上岗,确保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三)强化制度建设。一要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坚持制度管人管事,按照“坚持、完善、充实、废止”的要求,对不适应现实和形势发展需要的制度及时修改完善;对不需要的制度及时废止。二要强化制度执行落实。着力做好创新工作机制,坚持刚性与柔性相配合,約束与激励相结合,纪律与教育相协调,推进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对工作作风不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严肃追究责任。三要构建良好工作运行机制。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确保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努力建构权责明晰、结构合理、分工协作、运行顺畅的运行机制。

(四)强化责任体系。党校(行政学院)办得好不好,党委的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关键。一要强化党委领导责任,强化各级党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主体地位,强化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二要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每年要专题研究党校工作,解决党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要将党校工作纳入党委党的建设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列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述职内容等,强化党委办党校管党校责任,推动新时代党校建设高质量发展。

(五)强化督促指导。一要建立完善县级党校(行政学院)考评指导办法,定期不定期加强督促指导县区党校业务。完善党校分校机制,建立完善市级党校干部兼任县级党校分校副校长工作职责。指导县级党校工作过程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夯实科研基础,加强队伍建设,加大信息化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后勤保障能力,积极争创一流党校。二要实行校委领导责任制,制定业务指导工作制度、深入基层党校开展调查研究制度,完善工作交流、现场观摩、评估督导、评优表彰、挂钩扶持等制度,为业务指导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三要发挥市县党校党建联盟的作用。创新大党校思维,积极探索市县区域统筹、工作融合、多方联动的党校发展新路子,依托市县党校党建联盟,畅通互帮互促渠道,破解发展难题,实现互联互动、共建共享,推动教学研一体化,有效提升党校建设整体效应。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 / OL]. https://www. ccps. gov. cn / xxsxk / xldxgz / 201812/t20181223_126876_1.shtml.

[2]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EB/OL]. http://www.ccps.gov.cn/xxsxk/xldxgz/201812/t2018 1223_126889_4.shtml.

[3]鹿心社在贺州调研时强调: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力“东融”加快发展[EB/OL].http://www.gxhzxw. com/html/226/2018-06-07/content-35111.html?security_verify_data=313932302c31303830.

责任编辑莫仲宁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