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煎鱼看学科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2020-11-09黄春霞

考试周刊 2020年90期
关键词:煎鱼适度高中历史教学

摘 要:烹饪如教学,煎鱼要把握好“度”,教学亦是如此。学科素养下历史课堂教学要把握好“多”与“少”的度,处理好“收”与“放”的度,“难”与“简”的度,“给”与“要”的度,“动”与“静”的度,“内”与“外”的度,“他”与“己”的度,“中”与“外”的度,“知识”“能力”与“情感、价值观”的度,“知”与“行”的度。只有坚持适度原则,才能贯彻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教得精彩纷呈,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关键词:煎鱼;学科素养;高中历史教学;适度

一、 应把握好“多”与“少”的度

如在教授《美国国父华盛顿》这一课时,我共节选了12则史料,设置了16个主干问题。实际操作下来,出现以下几个问题:(1)史料太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2)问题太多,导致本课亮点不明,或者说埋没了亮点;(3)师生疲于奔命,为完成教学任务,导致教学效果与预期设置不符。所以在渗透历史学科素养时,不能重复设置问题,一节课史料的选取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根据教情和学情合理取舍,突出重难点,犹如“打蛇打七寸”。

二、 处理好“收”与“放”的度

(一)明确师生的关系或者角色是什么

有人说对学生“放手”,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到处是学生的声音,课堂氛围好,气氛活跃,这样的课就是好课。可是这样做的结果是,课堂变成了一盘散沙,最终的结果是把教师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完完全全变成了课堂纪律的维护者、监管者。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必然会冲淡教学的主题,把有组织、有目的、探求知识的课堂变成了类似于放牛羊的牧场,盲无目的、放任自流,造成教师收不住课堂。自己上课时感觉把学生调动得很积极、氛围好,而最终的学习效果却是一塌糊涂,甚至导致学生只记得搞笑的地方,对应该掌握的知识一无所知,能够培养的能力一无所有。这样的“放手”又有何用,多了又有何益?若“收”得太紧,又会变成教师一言堂,学生失去了参与和思考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中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但是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性不能被忽略,也就是要处理好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的关系。

(二)把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度

教师在课前分层布置任务,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或团队探究学习解决,教师不能代劳,教师只教给学生学法,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团队意识。学生在思考时,教师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和实践。

三、 处理好“难”与“简”的度

探究课一般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注意层层递进,有简入难。由于教师对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素养吃不透,把握不准的缘故,教师很难在知识的外延上、内涵上控制教学过程,所以在设置合作探究问题时,不能很好地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活动设计过于简单或复杂。设计简单时,学生轻易就找出了答案,就会产生骄傲自满情绪,渐渐会对参与活动失去兴趣;设计复杂时,学生自己解决不了,难免会垂头丧气,对以后的教学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不论是过于简单还是过于复杂的设计课堂活动,都使大部分学生闲置,限制了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不能使每个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也就谈不上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 处理好“给”与“要”的度

一般授课之前已经给学生布置了学习任务,有些学生积极完成,而有些学生消极怠工,缺乏学习动力。我强硬处理了一些学生,没想到他们的抵触情绪很大。看来老师强迫他们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把教师的“给”,变成学生“我要学习”,是我们研究的课题。问题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我觉得可以转变思路,采取多种策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如树立远大理想;参加各种竞赛、挑战强者、激起学习欲望;看到自己学习成果而受鼓励,从而增强自信;经受挫折,要有不甘失败和屈辱的精神等。

五、 处理好“动”与“静”的度

(一)如何处理好各种形式的活动与坐下来冷静思考的度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教师设计了许多形式的活动,如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编演历史剧、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成语接力赛、虚拟拍卖会等。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热鬧非凡。但是教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时没有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克罗齐在他的《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中说,没有思想、没有精神的历史不是真正的历史。所以,更应该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冷静并理性思考、勇于探究,拥有科学精神。

(二)处理好学生好动浮躁与静下心来学习的问题

在这里教师要传给学生正能量,将积极的情感传给学生,防止消极情绪的滋生,控制和约束学生自己的行动,控制不需要的想法和情绪、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健康生活学习。所以学生善于控制自己,是学习意志力培养的关键,即学会自我管理。

六、 处理好“内”与“外”的度

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必须控制好课堂这个“内”就行,但是却忽略了功夫在课外。例如:(1)课前要预习,完成教学案自主学习的部分。先浏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式;(2)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再次加深记忆,循环复习。(3)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增加知识储备;(4)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必要的课程资源,了解更多课外知识和学法。这都是必要的做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勿陷入只重视“内”或者“外”的绝对行为。

七、 处理好“他”与“己”的度

为了实践历史学科素养,我在网络上下载了名师的课件、教案、课堂实录、有机引进远程直播课,可是在使用时,由于难度大,不适合学生的学情,效果不理想。所以拿“别人”时,应该吸收其优点,结合本地教情学情为我所用。

八、 处理好“中”与“外”的度

例如通过《美国国父华盛顿》这节课,让学生了解到华盛顿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坚持民主、警惕专制,高超的政治智慧等伟大的精神。(1)必须提醒学生不要盲目崇拜美国和美国文化,而要增强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一个有理想、有作为、敢担当的公民,以自己的言行,不断改良中国政治文化的“土壤”。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个新事物,也是个好事物。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政治制度就完美无缺了,就不需要完善和发展了。”(2)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文化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3)对待中外文明应该坚持兼收并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九、 处理好“知识”“能力”与“情感、价值观”的度

在《美国国父华盛顿》这节课,主要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为了完成“知识”这个层面任务;第二、三环节主要是渗透历史学科素养,训练学生“能力”;第四个环节升华到“家国情怀”这个层面,也是贯穿本课主题的一部分,与导入部分遥相呼应。这四个环节,层层递进,不断升华。所以必需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应该层层递进,有简入难。(2)三者所占比例应该合理,勿偏重某点而忽略其他。有时候教師为了片面追求学生的成绩,往往忽略“家国情怀”这个层面的设计。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责任,“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教育需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教育培养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人”,更要培养成“君子”,既能独善其身,又能兼济天下,承担社会责任。

十、 处理好“知”与“行”的度,做到知行合一

(一)教师对于学科素养要做到“知行合一”

在教学中渗透学科素养,有些老师认为太费劲了,不用尝试实践新素养,等其他人做的成熟了,我们照着做就行了。自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出学科素养的要求后,学校就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对于理论,教师几乎已经掌握清楚,可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熟练运用,教师却做法不一。有人接受新观念,却不能创新新教法,教学依然回归到老的方式上;或者接受新观念,在实际教学中却不运用,以致出现“知”与“行”分离的现象。因此我认为,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确实要“会学”。面对新课程,历史教师要以“博”“精”作为自己提高自身素质,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为广博的文化知识,尤其是地理学和文学。其次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际教学中合理使用。把“会学与会教”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二)家国情怀、知识、能力,也要做到“知行合一”

任何事情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实现的,空谈误国。把爱国的情感,学到的知识、能力用到实处,会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技术进行实践创新,因为实干才能兴邦。举几个例子:26岁的吴迪,浙江大学光学电学院博士,他运用所学技术,解决嫦娥四号拍照镜头存在技术缺陷,为嫦娥四号中继星打造镜头,在月球背面拍摄地月合影;24岁的阿斯哈尔,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保定学院大三学生张研,志愿到新疆且末县支教。因为他们不想在自己最好的年纪里留下遗憾,他们相信无奋斗,不青春。

梁漱溟说,“饮食有节,动静得宜,气贵平和”,把饮食与人生说得通透。烹饪亦如教学,饮食亦如人生,做到“适度”,协调好各方关系,才能教的精彩,活的洒脱,借用毕淑敏一句话“有些东西,并不是越浓越好,要恰到好处。深深的话我们浅浅地说,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这是教学的智慧,也是人生的智慧。

参考文献:

[1]李志.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活力”教学模式探索[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6):67-68.

[2]陈宗梓.提高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67-68.

[3]姚丽君.如何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J].高考,2020(23):89.

作者简介:黄春霞,甘肃省庆阳市,甘肃省华池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煎鱼适度高中历史教学
防煎鱼时粘锅小窍门
厨房料理小妙招——防煎鱼时粘锅小窍门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教你几种煎鱼不粘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