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物理学教学如何与体育训练相结合

2020-11-09张云梅

考试周刊 2020年90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结合物理

摘 要:随着中国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对高中阶段体育生在文化课学习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学科必须与其他学科更好地结合起来,这对学生在体育训练中掌握动作要领是十分有利的,这在物理学科中体现得尤其明显。文章首先概述了目前中国高中体育生的物理学习现状,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实现物理教学与体育训练相结合,互相起到促进作用,这不仅有利于体育特长加强自己的体育素养,也有利于他们物理学科素质的提升,进而在高考中占据优势地位。

关键词:物理;教学;体育训练;结合

一、 引言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特长生往往以体能训练为核心展开学习,文化课的学习处于辅助地位,文章认为各科教学知识和体育训练必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把体育训练与物理学习结合起来,更促进体育特长生提高自己的文化课素质,并让体育特长生在把物理知识运用于体育训练之中,并把自己的物理兴趣激发出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进而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 高中体育生物理学习基本现状分析

通常来说,高中体育生群体体质比较发达,思维比较活跃,尤其是在运动方面具备优秀的特质。但是在物理学习中是薄弱环节,在物理课堂上经常出现思维不集中、学习成绩滞后的情况,在物理课学习中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如果对他们要求过于严格,那么他们不仅会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严重的还会出现抵触情绪,与此相反,体育训练与抽象的物理规律相比,显得更加直观和易于模仿,因此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由于物理基础较差,又导致了他们在物理学习中缺乏自信心,造成物理學习总体效率处于较低的水平,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对物理学习更加忽视,甚至采取了放弃的态度,造成在物理学科知识方面处于较低的水平。

三、 物理教学中结合体育训练内容的原则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和个性化

体育特长生是高中学生中的一个独特的群体,从个体上来说他们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不同学生在物理基础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针对体育特长生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手段多样性是必然的选择。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他们的学习起点必然也是不同的,而且也取得了不同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把物理学科与体育训练相结合,再具体教学中“因人施教”,进而把物理运用于体育训练中的个性化与多样化体现出来。

(二)坚持课程评价导向性和综合化

部分体育特长生的性格是比较豪爽的,在物理教学与体育训练的结合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性格特点,鼓励他们在物理学习中充分运用运动场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引导他们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循序渐进地将物理学原理运用于体育训练之中。在两者结合共同进步的过程中,可建立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尤其是对于那些物理学习较差,但体育训练表现良好的学生来说,适当的奖励是非常必要的。与此同时,如果课堂时间充裕,教师可以专门针对物理基础差的学生,倾听他们的想法,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物理规律对于体育训练能够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进而充分运用物理学原理在体育训练之中。

四、 物理学教学与体育训练的结合的意见和建议

(一)杠杆原理在体育训练中的运用

高中生都知道,动力臂、阻力臂、阻力点、动力点及支点是形成杠杆的必要条件,所以,物理学意义上的杠杆在人体内也可以体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骨杠杆。人体杠杆存在平衡杠杆、省力杠杆和速度杠杆三种类型,而且速度杠杆是人体中最主要的杠杆。由于速度杠杆的阻力臂远远大于动力臂,因此使用起来比较费力,但是其能够保证人体手与脚的运动幅度和速度处于最高的水平。例如,下推铅球这样的体育项目中,为了实现运动幅度及速度达到最高的水平,则在最后出手动作上,要把上臂尽可能地舒展开来,这样阻力臂就可以实现最大化,肩关节可以被看作是杠杆的支点,着力点是肩部肌肉附着点,阻力点是人体上肢及运动器材重量的合力点,这样一个速度杠杆就形成了。同样的原理,在棒球和羽毛球项目中,尽可能地抓住地底端都是为了实现阻力臂的有效增加,进而把杠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保证获得最大的速度。

(二)物理运动学在体育训练中的运用

在物理运动学中,角速度和转动半径会对线速度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由上可知,阻力臂越长则转动半径越大,运动员就可以获得更大的线速度。在杠杆原理的指导下,整个人体都可以被看作一个杠杆,人体以关节为轴转动来做出各种动作。大家都知道,跳远与投掷都是在追求远度,也就是投掷和跳跃的距离越远越好,在可以借助物理学中的斜抛公式,认真分析可以得出,角度、初速和重力加速度都会对飞行远距离产生影响,其中又以初速度起到最关键的作用,这是因为跳和投的距离和初速度的平方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便是初速度有了很小的提升,则平方计算以后就可以得到更远的距离,有鉴于此,在体育训练中,特别是在跳远等追求远度的项目中,教师都会把提高初速度作为关键的训练目标。除此之外,在投掷类体育项目中,投掷角度也是一个影响距离的关键因素,如果把握好了好的出手角,这在体育运动中被称之为跳角,在借助三角函数公式,可以计算出,当投掷角度达到45度的时候,是投掷的好角度,这样斜抛的物体就会飞跃最远的距离,但是具体的体育训练中,因为考虑到空气阻力以及地斜角的影响,所以

一般会选择38-42度的出手角。需要特别引起关注的是,不同运动项目的地斜角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是他们选择不同出手角的根本原因,比如说链球可以选择42度的出手角,跳远可以选择20度左右的起跳角,随着运动竞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运用物理规律加强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掌握运动学的远离,进而在体育训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物理动力学在体育训练中的运用

按照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合外力与加速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运动中的物体质量越轻,就会获得越大的加速度,在体育训练中,运动器材的质量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如果运动者想获得更大的力量,其加速度必须得到进一步的增加,这在跳远、跳高方面体现得尤其明显,前期助跑的速度是其踏跳力量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在投掷运动的体育教学中,如果想获得更远的远度,前期运动获得加速度是其成功的关键。牛顿第三运动定律认为,如果作用和反作用力在两个物体之间持平,这二力处于较远的方向,并在两个物体上产生作用。在投掷活动中,助跑可以获得更大的初速度,并在运动器材掷出瞬间爆发出来,就可以投掷出更远的距离。在跳高项目中,在器材掷出的同时可以其用力蹬地,这样就会获得更多的反作用力,由此保证会投掷出更远的距离,具脚蹬地后,运动器材获得了从地面的反作用力,进而获得了更快的加速度,并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如果在器械出手的时候,其脚不在地面之上,则蹬地后获得的力量无法传给运动器材,最终没有把反作用力利用起来造成失败。

(四)力平衡、合成与分解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可以结合杠铃项目来分析物理学中力的运用,仔细观察可知,体育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杠铃的时候,要求学生双手尽量离开杠铃中心,杠铃在举起的时候,如果杠铃的重力方向与学生的两边手臂举力的合力方向一致,说明双臂获得了同样大小的作用力,这样杠铃的平衡才会有了可靠的保障,若不然,就会无法举起杠铃造成失败。

(五)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体育训练中的运用

在高中物理与体育训练结合的过程中,能量守恒定律是最常见的物理学原理,在此体育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或教练要求学生尽量追求最高初速度,按照机械能守恒定律,运动员需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以获得最大的重力势能,以撑竿跳为例进行分析,在撑竿跳运动中,前期助跑是为了获得重力势能,因此在助跑必须获得最大的加速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重力势能。从起跳到掉落垫子上,这一段时间撑杆和运动者的机械能总量是不变的。在运动员离开地面后,出现了两个变化,第一,运动员方向出现了改变,即从水平运动转变为上下运动,第二,机械能形式出现了变化,在运动者撑杆上升过程中,其速度出现了降低的趋势,可以看到撑杆会出现弯曲的现象,这是因为运动员助跑中获得的能量转移到撑杆上并转变为弹性势能。在这种情况下,其自身的重力势能也就形成了,而且重力势能和之前的动能是相等的。

(六)牛顿定律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再把牛顿运动定律与体育长跑训练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在体育长跑训练中,体育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尽可能注重匀速运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合外力是正相关的关系,与物体质量之间是反比例的关系,物体合外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是一致的。因此,如果要获得跑步的加速度,就需要运动员自身提供加速度需要的外合力,这样极易消耗学生的体力,对于长时间坚持奔跑是十分不利的。此外,分析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可知,物体运动对地面施加力的反作用就会产生摩擦力,这是推动物体向前运动的动力,所以,在体育长跑训练中,运动员向前奔跑是由摩擦力来推动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认为,物体运动会产生惯性,可以在长跑训练中充分利用这种惯性,有利于学生匀速前进,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体力,通过理解与借助牛顿定律,

就可以在体育训练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 总结

由上可知,物理教学是可以与体育训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教师要对体育特长生在各种体育项目中的特殊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且要通过体育训练激发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兴趣。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充分与物理学知识和定律相结合。改变体育特长生物理学习比较滞后的现状,从而保证能够为高校输送综合型的高素质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恩春,早有丽.体校物理教学与体育训练相结合[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3):57.

[2]陈宗超.浅谈如何提高高一体育特长生物理学习兴趣:高一物理课堂教学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16).

[3]钱锋.物理学原理在体育运动中的應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20):55-56.

[4]沈永生.浅谈体育运动学校的物理教学[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2(9):88.

[5]李秋坚.浅谈寓物理学于体育教学训练之中[J].体育师友,2010(3):8.

作者简介:张云梅,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体育运动学校。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结合物理
只因是物理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处处留心皆物理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