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当代中国网络流行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

2020-11-06徐瑞晗

参花(下)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语码转换社会语言学

摘要: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网络语言在使用过程中,伴随着语码转换现象。其中一些是在不同语言间转换,例如“cp粉”(英汉转换),“小鸟伏特加”(俄汉转换),“卡哇伊”(日汉转换);另外一些则发生在同种语言中,如普通话与方言之间,像“雨女无瓜”“鳅滑”等词。本研究通过收集当代网络流行语,以文本分析方式来对这些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类、归纳,分析其产生的动机及社会功能。一方面,丰富此类研究以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引起人们对这些社会现象的关注,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使网民更好地享受互联网世界。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 语码转换 当代中国网络流行语

一、引言

如今的社会,信息高速传播,互联网必不可少。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极大地影响社会、影响我们,包括我们的语言。网络语言因此诞生,它是人们在网络世界中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在标准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方言,可以用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等组合来表示。本文的研究重点正是这些包含语码转换的组合。

“语码指人们用于交际的语言、方言、语体或语类”(苏婧,2020),而“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变体的现象,被称作语码转换”(覃乃川,2016),它可以用单词、短语及句子等形式表达。

本研究将收集到的语料概括为两类(中外语言结合;普通话和其他汉语方言结合),着重分析典型案例,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动机和社会功能。这项研究主要有两方面的研究意义。一是由于研究角度和语料的特别结合,能从另一角度丰富此类研究,提供更多语码转换研究的细节。二是表明网络流行语与社会有关,通过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引起大众注意,反思社会问题,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管理,以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

二、文献综述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语码转换,需要研究语码转换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内部关系,强调语码转换的社会或会话组织信息。阿尔弗雷多·德尔加多·戈麦斯(2020)对马可福音中出现的外来词和语码转换进行分析,探索其社会和文学功能。苏婧(2020)通过对体育解说的实例分析,研究了这一现象的影响因素,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重新分析了语码转换现象,总结了语码转换顺应动机和社会文化意义。覃乃川(2016)通过收集近年来包含语码转换的网络语言,对网络语言的不同语码转换进行分类归纳,并分析了它们的动机。李欢欢(2018)以微信聊天记录为语料来研究对话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同时她探索了男女语码转换的使用是否存在差异。因此,对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在网络流行语中发生的现象,还不够全面。人们对网络流行语的功能和影响以及网络环境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当代中国网络流行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分析

这部分是本研究的核心,主要包括三小部分:一是当代中国网络流行语中语码转换现象分类;二是当代中国网络流行语中语码转换现象产生的動机;三是当代中国网络流行语中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

(一)当代中国网络流行语中语码转换现象分类

本文将网络流行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中外语言组合的语码转换现象;二是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组合的语码转换现象。具体请看下例:

类型1:

(1)瑞思拜。例:“厉害呀大哥,瑞思拜。”它来源于英语单词中“respect”的发音,是尊重和崇拜的意思,可以用来表示某些行为非常帅气、酷炫。这个词在说唱歌手中流行广泛,现在已逐渐成为偶像崇拜者的词汇。随着微博的普及,“respect”一词也被本地化为瑞思拜和瑞思白。

(2)Duck不必。例:“Duck不必,鸭鸭惶恐。”这个词语与成语“大可不必”谐音同义,是“不必要”的意思。这个词与鸭子有关,源于李佳琦在直播间的小插曲。

(3)打call。例:“为爱豆疯狂打call。”(此处“爱豆”与英语单词“ idol”谐音,并且含义相同)。“打call”起源于日本的应援文化,指的是现场观众跟随音乐的节奏与表演者互动的一种自发行为。后来,它从实际情况中的动作行为扩展到网络媒体上的语言行为,这意味着“支持”“掌声”等。

(4)来battle。例:“不服来battle啊。”Battle的意思是“争斗”的意思,最早始于嘻哈文化,通常用于说唱、嘻哈等。说唱歌手之间,舞者之间经常会有这种较量。

(5)Pick。例:“你pick哪位小哥哥?”它的意思是“选择,投票”的意思。该词在粉丝中使用率很大。起初,该词源于一些娱乐节目,按照节目要求,观众对自己喜爱的偶像或团队进行投票支持,现在这个词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6)C位。例:“她推了一把前面的人,顺利站到了C位。”该词起初源自“DOTA”和“League of Legends”之类的游戏领域,代表“Carry”或“Center”,意思是核心位置。因为它在游戏中被广泛使用,网友们逐渐将它转移应用到生活中。当一个人处于团队的核心位置时,人们称他为“C位”。

(7)朋克养生。例:“现在的年轻人都是朋克养生。”朋克是英语单词“punk”的中文发音,punk是一种摇滚音乐,在这里代表疯狂、极端。“朋克养生”指的是现在大多数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一方面想要放纵随意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想要保持健康,所以他们总是做一些荒谬的事情,例如熬夜后敷面膜以预防脸上长痘。

(8)迷惑行为大赏。例:“人间迷惑行为大赏。”大赏在日语中是大奖的意思。“迷惑行为大赏”就是指某些行为很让人疑惑,疑惑到可以拿奖的程度。网友们经常是用这个词来调侃一些行为。

类型2:

(1)康康。“来让我康康”。“康”这个词经常用作形容词,起源于闽南语,原意是“好”的意思。例如,“生活好康”在闽南语中表示生活很好。 但是现在在网络中,“康康”是“看看”的萌化说法,它主要表达“看一下”的意思。 例如,“让我康康”的意思是“让我看看”。

(2)杠杠的。例:“这衣服质量杠杠的。”它的意思是“好”的意思,属于中国东北方言。 通常把它用作形容词,用来形容质量、品质良好。

(3)雨女无瓜。例:“这件事雨女无瓜,别多管闲事。”这个词和普通话中“与你无关”同义,字面意思是“和你没关系”的意思。网友们多用该词来以不那么生硬的语气来表明立场。

(4)这条街(gai)最靓的仔。例:“别怀疑,你就是这条街最靓的仔。”这句话起源于粤语,意思是指人群中最酷、最帅的人,是一种比较幽默的说法。

(5)铁憨憨。例:“他笑起来好像个铁憨憨。”铁憨憨相当于“傻瓜”的意思,又有一些可爱的感情色彩。尽管该词起初来自陕西的方言,但现在在微博中已被广泛使用。这是一个带着可爱感情的贬义词,用来形容愚蠢、呆傻的人。

(6)鳅滑。例:“这东西鳅滑鳅滑的,抓不住啊。”它来自浙江地区,属于“吴方言”。 顾名思义,它的意思是“像泥鳅一样滑”,这是一种非常生动易懂的描述。

(二)当代中国网络流行语中语码转换现象产生的动机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看,网络用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是为了帮助网友更加高效快捷地交流。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人们更纯粹地交流,无须受外形表情、肢体动作、口音等因素的干扰,与现实生活中的接触交流有很大的不同。

通过这些示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网络流行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的产生主要有四个动机:第一,语码转换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这也是网络语言词汇的驱动力。这种现象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沟通。第二,互联网具有及时性的特点,网民更倾向于使这一特点达到极致,所以会使用外形简洁,但内容丰富的词汇进行即时交流。第三,有些网络流行语的语码转换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有幽默调侃、避免尴尬的作用,所以网民都热衷于这些表达方式。第四,社会生活与语言是密切相关的,语言可以明确地反映一些社会变化或文化影响。

(三)当代中国网络流行语中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网络中的人际交往上。通过这些例子,可以发现某些词汇趋于生动欢快,某些词汇则趋于讽刺调侃,具有隐含意义。因此,网络流行语中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调节社交距离的功能;二是展示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功能;三是委婉语功能;四是填补词汇空缺功能。

1.调节社交距离的功能

语言除了具有表达想法或指代事物的基本功能外,还表示谈话者之间關系的亲疏程度。在“瑞思拜”“让我康康”之类的示例中,这些词的使用往往会显示出说话者想要缩短与听话者之间的距离倾向。但是在“雨女无瓜”,“来battle”之类的例子中,这些词的使用往往表示疏远的意向,会增加两者之间的距离。

2.展示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功能

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社会群体,所以他们拥有的社会身份也是不同的。在“ C位”“ cp粉”等示例中,这些词的使用表示,说话者一方面将自己作为偶像崇拜者的身份展示出来。另一方面,说话者倾向于引起听话者的共鸣,试探听话者的身份,并确定是否具有共同立场。

3.委婉语功能

人都喜欢美好之词,同样就会有不喜欢的词汇。当不被接受的词汇出现时,谈话者双方就会切换到另一种语言来避免这些情况,从而使交流更加自然和容易接受。在示例“铁憨憨”中,就是以可爱的方式指代愚蠢的人,具有委婉语的功能。

4.填补词汇空缺功能

每一种语言都有独特魅力,与文化息息相关。所以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可以包括其他语言中所有的指代名称。在“朋克养生”例子中,“朋克”属于外来文化,所以借此以调侃的方式来表现当今社会中年轻人的一种生活状态。

四、结语

语码转换是一种社会行为,离不开社会因素的约束。本文基于与社会紧密相关的网络流行语,系统地分析了网络语言中的两种主要语码转换类型,包括中外语言的转换和普通话与其他汉语方言间的转换。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语码转换理论,总结并分析了网络交际中语码转换的动机和功能。旨在通过分析语码转换,丰富此类研究,使网络语言达到交流的最终目的,以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同时为语言规范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欢欢.社会语言学视角下WeChat交际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8(02):73-77.

[2]李素真.语码转换的成因及其社会功能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06):90-91.

[3]覃乃川.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当代网络语言的语码转换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03):40-41.

[4]苏婧.社会语言学视角的体育解说语码转换动机探析[J].现代交际,2020(08):86+85.

(作者简介:徐瑞晗,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语码转换社会语言学
高校内语码转换研究
顺应模式指导下的教师语码转换在词汇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言研究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苹果品牌广告语翻译研究
多元文化语境中语言变体的社会语言学意义
华语电影中汉英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
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
英语语音国别变体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浅论顺应论视角下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语码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