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语电影中汉英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

2016-06-13洪娟

科技视界 2016年13期
关键词:语码转换电影

洪娟

【摘 要】电影是传播多种信息的主要媒介之一,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华语电影中常出现汉英语码转换的现象。本文用语言顺应论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电影中的汉英语码转换主要是为了实现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个方面的顺应。

【关键词】语码转换;电影;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心理动机

【Abstract】Movie constitutes the major media to transmit multifold information.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Chinese-English code switching become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movies. Adaption theory is employed to analyze this phenomenon and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code switching in the movies aims to realize the adaption to linguistic reality, social conventions and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s.

【Key words】Code-switching; Movie; Linguistic reality; Social convention;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0 引言

语码转换指的是说话人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情况。20世纪50年代,Weinreich和Haugen将语码转换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归入语言学研究领域。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学家们从社会语言学、句法、心理语言学、会话分析和语用学等多维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随着英语的日益普及,汉英语码转换现象频繁出现在国内各类新闻媒体和文艺作品中,如广告、报刊、小说、歌曲等。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和于国栋的语码转换顺应性模式为理论依据,来分析华语电影中出现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

1 语码转换顺应性模式

语言学家Verschueren在1999年出版的《语用学的新解》一书中提出了语言顺应理论。他认为基于外部和内部的原因,说话人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会不断地进行语言的选择,这种选择包括语言形式和语言策略。人类之所以可以进行语言选择,是由于人类的自然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这三个本质特征。语言的变异性为语言的选择提供各种可能性,商讨性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对语言选择进行指导,而顺应性指的是人类可以从所有的语言可能性中做出商讨性的语言选择,从而成功地完成交际[1]。于国栋在Verschueren的顺应论的基础上,提出用顺应性理论模式来研究语码转换现象。他认为,语码转换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顺应语言现实(linguistic reality) 、社会规约(social conventions)和心理动机(mental motivation)。基于纯粹的语言因素(如语言规约或语义特征)而选择语码转换是对语言现实的顺应;因社会文化、风俗习惯或行为方式等进行语码转换是对社会规约的顺应;对心理动机的顺应包含的内容很广也很复杂,交际者的心理动机在很多情况下会影响到其语言行为。在任何一种顺应之下,语码转换都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

2 华语电影中的语码转换研究

电影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和艺术表现形式,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华语电影中时常出现汉英语码转换的现象,这种现象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兴趣。本文以华语电影中的台词为语料,研究语码转换是如何从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个方面来顺应语境的变化的。

2.1 语言层面

汉英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语音、词汇和语言结构,文化和思维方式也有所差异,因此,英语中存在的词汇或概念,在汉语中可能没有非常契合或对应的表达方式。这既是源于中英两国社会生活的不同,也是源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不同[2]。电影中的人物为了准确传达信息或是交流方便,经常选择在语言或语言变体间进行转换。

例1 郑微:靠,冤家路窄!

黎维娟:她的名字很奇怪,叫阮莞,是布依族同胞,旁边那个是她恩爱的小男友,…而且他俩还都特喜欢Suede。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在这个例子中,Suede是一支英国摇滚乐队,黎维娟为了表达方便,直接进行了语码转换。类似的例子在电影中还有很多,比如在《泰囧》中,王宝说的“我要做一次SPA”,“手机植入病毒,GPS跟踪”,“一场泰拳PK赛”等话语中都出现了这一类的语码转换。SPA是旅游休闲中常见的一项活动,指通过按摩、涂抹保养品让人身心感到放松愉悦;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PK在汉语中有挑战、比试、淘汰等多种意思。电影中,为了简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说话者顺应了语言现实,采用语码转换进行交流。

2.2 社会层面

语言使用者在交流过程中,需要遵循某个文化中特定的风俗习惯、道德价值、宗教信仰以及行为准则等,否则交流可能会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有时说起一些违反社会规约的禁忌话题或话语,会破坏个人形象。这时电影中的说话人出于对这种社会规约的顺应,会选择恰当的交流方式,语码转换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例2 孟晓骏:你有病啊?在读书呢,你嚷嚷什么呀?

王阳: 拉你的屎吧!

孟晓骏: Idiot!

王阳:Asshole!

(《中国合伙人》)

孟晓骏读书时被王阳打扰了,于是从宿舍的窗口探出头来骂他。两个人都是燕京大学的高才生,根据社会规约,像他们这样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不应该在公众场合下用脏话骂人的。这时候,两人都选择了语码转换,用英语“idiot”,“asshole”表达自己的不满,避免在校园里丢脸。

2.3 心理层面

心理层面上的顺应一般是指电影中的人物出于各种心理动机,如引用、强调、避免尴尬、营造幽默气氛、炫耀语言能力等而采取的语码转换行为[3]。这种对心理动机的顺应能促进交谈的顺利进行。

(1)表示引用

例3 孟晓骏:那是因为你不够自信。自信是美国文化对个人最基本的要求。

学生:我根本就没有自信,我害怕被拒。

孟晓骏:Courage is resistance to fear. Mastery of fear,not absence of fear.

(《中国合伙人》)

新梦想的一个学生向孟晓骏咨询美国签证的事宜,她苦恼地说自己总是因为害怕被拒而表现得不够自信。孟晓骏直接引用了马克吐温的名句“勇气是抵御恐惧,把握恐惧,而不是没有恐惧”来鼓励她。这个学生领会到了孟晓骏的意思,并且在后面的情节中小小地展现了一下自己的“勇气”作为回报。

(2)避免尴尬

例4 成东青(翻字典):我能不能…

孟晓骏:Sorry.

成东青:It…it doesnt matter.

(《中国合伙人》)

成东青翻看孟晓骏的英语字典,很想借回去学习,但是正好看到扉页上写着“孟晓骏之书,从不外借”,顿时尴尬得愣住了。孟晓骏说“sorry”委婉地拒绝了成东青还没来得及说出的想法,成东青只好改用英语回答“It doesnt matter”,缓解尴尬的气氛。

(3)表示委婉

例5 孟晓骏:老师,您去过美国吗?您是从书本里看来的美国吧?

王阳:对啊,老师,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老师:你们两个是哪个系的?

孟晓骏:所谓的America Dream,就是在梦想面前,人人机会均等。全世界只有美国能够做到。

老师:年轻人,你毕竟too young, too naive。

孟晓骏:我一定会去美国。I will find out for myself.

(《中国合伙人》)

在《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中,学生时代的孟晓骏是一位怀揣热情和梦想,一心向往美国的青年。他在大学课堂上听到老师说起美国的种族歧视,很不服气地站起来对老师的说法提出质疑,王阳也在一旁帮腔。在全班同学面前,老师善意地对年轻气盛的学生进行了批评,如果直接用汉语会显得语气过于严厉,因此老师改用英语“too young, too naive”来缓和语气,委婉地对两位学生进行了批评。

(4)表示强调

例6 黄四郎:你看看这位师爷,就是装糊涂的高手!把dollar说成刀。dollar,是什么?

师爷:美元!US dollar!

黄四郎:你看你看,装糊涂的天才啊!

(《让子弹飞》)

dollar是美元的意思,发音和汉语中的“刀”近似,在黄四郎一开始说起dollar时,师爷假装糊涂,故意把dollar曲解成“刀”的意思,后来当他以为黄四郎和张麻子已经谈妥了交易,黄四郎再问他“dollar”是什么,他这才兴奋地说是美元,并且还用英语再强调一遍,借此来表达他此刻自以为很快就能大赚一笔的狂喜。

(5)炫耀语言能力

例7 玉墨:Adopt all of us? You would not be able to cope.

其他妓女:不要以为就你们会说洋文。(多人附和)是啊,就是嘛!

(《金陵十三钗》)

John是美国人,南京沦陷时,他和教堂里的学生、玉墨等女子一起在教堂避难。女学生们起初很看不起这些秦淮河上的女子,当玉墨用英语回答John的调侃时,大家都感到非常惊讶。玉墨此时由南京方言转换成英语,是一种对语言能力的炫耀,表示自己听得懂对方的话,连她的同伴也跟着洋洋得意起来。

(6)话题转换

例8 王素芬:看什么看啊你!你不会找警察啊?你不会打电话啊?你不会报警啊你?!

唐晓莲(全程插不上话):我…

朱辽:Shut up!你谁啊你?烦死了都!

唐晓莲:她是老板娘。

(《夜店》)

老板娘王素芬因为打错了何三水的彩票,造成他没有办法兑奖。何三水冲动之下劫持了超市,把老板娘、收银员唐晓莲和碰巧来超市的朱辽一起绑起来关在超市的小KTV包间里。王素芬喋喋不休地责怪唐晓莲没有成功报警,朱辽实在受不了了就大声呵斥她闭嘴。此处朱辽用了英语表达制止了老板娘的抱怨,将话题转换到让“劫匪”轮胎去找老板娘要钱。

在电影中,有时这三种顺应现象并非都是独立的。在一些语码转换现象中,有些顺应是两者甚至三者同时存在的[4]。

3 结论

华语电影中出现的汉英语码转换,主要是为了实现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这种语码转换方式能够实现各种不同的语用功能,还能对电影人物的塑造起到一定的作用,从而为电影剧本创作者提供了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J].当代语言学,2004(1).

[2]李艳.从语用顺应论角度谈语码转换现象[J].广州大学学报,2010(7).

[3]梅枚.国产电影汉英语码转换研究(2010-2013)[D].西南财经大学,2014.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语码转换电影
顺应模式指导下的教师语码转换在词汇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浅论顺应论视角下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语码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