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分析

2020-11-06胡晓燕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胡晓燕

【摘 要】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外界的理解、认识以及处理等所表现出来的品质。为此,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对小学数学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此构建完善的多元化评价方法,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在小学教育阶段是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上全面审视小学数学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并向实践教学方向发展,以此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

数学核心素养一般情况下包括创新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以及空间概念等。由此可以看出,数学核心素养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息息相关。如果依据传统教育模式,单纯输入理论知识,会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较为被动,很难提升学生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会使学生思维无法得到有效发展。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期间,教师应当从宏观基础之上实施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整体综合素养的提升[1]。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期间需要具备推理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这也是学生生活能力的基础。此外,核心素养不但要求学生具备理论知识,还要求其掌握数学综合能力。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发展思维判断能力,这也是学生处理以及理解数学现象所需的技能。所以,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的过程中,需要用数学思维看待周边事物,提升自身的辨别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新教学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逐渐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但较多教师在教学期间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无法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还会使数学教学现状很难得到改善。此外,数学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有较大关联性,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2]。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与生活相结合,但传统教学模式很难与学生实际生活融合,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致使学生无法对数学知识深入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部分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机械化,没有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甚至一些学生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所以,面对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教师需要紧跟新课程理念,更新教学模式。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回归生活

由于数学较为抽象,一些认知能力稍差的学生无法对重点知识产生全面理解,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则会增加学生的乏味感。为此,教师在教学期间需要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进行充分考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点以富有情趣化、情境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重难点知识[3]。

例如,在学生学习《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提问:同学们,在大家的生活中,肯定接触过圆形的事物,哪些事物是圆的呢?在学生回答期间,教师将学生回答的内容写到黑板上,再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类,如硬币、碗、车轮、被子等。教师将准备好的一个硬币放到讲桌上,讓学生对硬币进行测量,使用棉线绕硬币一周,再测量棉线的长度,最后让学生在表格中填写硬币的周长,从而使学生在测量与填写的过程中,学会周长的测量方法。最后教师再问学生:硬币的半径是多少呢?让学生主动思考圆半径的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再引入圆半径计算公式,学生会自主思考周长以及半径之间的关系。采用此种方法,能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习圆的周长与半径计算方法,既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又达成了教学目的。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情感体验

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观念,紧跟现代教学步伐,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数学内容,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情境化、趣味化。这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丰富学生情感体验[4]。

例如,在讲解《丰富的图形世界》一课之前,教师可以使用智能手机,从不同角度将校园中的建筑物拍摄下来,制作成课件,再融入教学知识点,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将课件呈现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能了解校园全貌。在此期间,教师切入教学内容,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此章节,认识各种各样的图形,以此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类比教学法。类比教学法在数学中有教好的应用,是理解公式、概念以及定理的重要方法,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在教授《分式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类比教学方法,将分数以及分式之间的性质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分数与分式之间的区别。分数性质是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同一数字,所得结果不变。分式性质与分数性质类似,并且约分方法也相同。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教师再导入本章所学内容,不但能降低教学难度,还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数学建模方法。该方法也是数学中较为重要的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证明类题型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下面一道题: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角A是直角,AB与AC相等,D是BC中一点,求证:BD+DC=2AD2.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知如何下手,教师可以通过将原图形旋转的方法重新构建三角形模型,让学生明白解题思路。

(四)完善实践活动

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通过实践活动达到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机会,让其学习与应用数学思维方法。在进行实践教学期间,教师需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实践活动的设计。

例如,在学生学习《数据收集》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并且确保学生全程参与数据收集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收集具体数据,同时通过真实的数据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5]。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查全班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动手自主设计与规划数据收集流程,引导学生先设计调查问卷,把每位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记录下来,最后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数据总结出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

(五)开展合作学习

由于小学生注意力很难持续集中,教师可以开展合作学习方法,提升学生专注力,让其表达自我。合作学习方法可使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表达思想,加深对知识点的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需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其合作意识,同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

例如,在讲解《比一比》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了解“比”的概念,再提出问题:同学们,假如小明有3个香蕉,小王有5个香蕉,小蓝有8个苹果,那么谁的香蕉多啊?教师再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在谈论完毕后,让小组代表回答结果。在讨论期间,学生可较快、灵活地掌握数量关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基础上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水平,采用现代教学模式开展数学实践教学,这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教师还应从学生学习特点以及学习能力角度出发,选择适合学生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如回归生活、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情感体验、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完善实践活动等,在增加学生理论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培养核心素养,以此达成教学目标,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海萍.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上),2018(03).

[2]侯真真.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8(26).

[3]张隆虎.尝试分享导学——核心素养观照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8(11).

[4]蒋世美.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进展:教学与科研,2019(02).

[5]周震.重视“生本”意识渗透学科素养——面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J].新课程(教研版),2019(07).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