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政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0-11-06刘迎春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初中政治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刘迎春

【摘 要】政治学科具有培养学生正向思想道德观念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正处于心理成长关键且敏感时期的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更应充分发挥政治学科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愈加重视。本文研究了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策略,希望为关注此问题的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政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传统教学模式更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而缺少对不同学科特点的整体把握,这导致部分教师对一些具有思想引领作用或者生活关联作用的学科仅停留在表面化的知识传授阶段。政治学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是一门需要学生贴近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去亲身感受的学科。所以,初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和理念,从学生个性入手,采取兴趣教学法,关注生活元素的融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关注学科知识向道德素养、生活体验、价值观念等层面的跃迁,塑造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中政治学科教学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目标,旨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本身就与政治学科的教学目的相契合。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最初提出是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并将核心素养内容概括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以及公共参与四个方面。而针对初中阶段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可以从外显、内隐与社会三个层面进行总结,其中包括学习能力、思想价值、健康生活、精神面貌等多方面内容。

首先在外显层面。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而初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态度,激发出对学习浓厚的兴趣,使其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最终养成具有满足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并具备有效运用知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其次在内隐层面。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在对学生思维品质和情感价值观念方面的积极影响。这其中的文化基础的提升就充分展现出对学生文化底蕴和科学精神两方面素养的塑造,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带来文化素养与审美情趣的综合提升。而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思维的整体发展,可以让学生具备多角度、多元化且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具备质疑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实现科学认知、分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最后从社会层面来看。学生在政治学科的学习中可以获得政治核心素养,为最终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同时,学生还可以形成使用所学政治学科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并在个体素养的积累中形成合力,以个体核心素养组成社会整体素养,赋予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精神动力[1]。

二、初中政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涵养学生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天然具有权威性,所以,初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修养,完备的思想政治专业知识以及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才能营造良好的政治教学氛围,涵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育人者先育己”是一个简单且深刻的道理。教师只有在深刻把握政治教材的基础上,有效联系生活实际,才能切实解决学生思想意识上的问题,塑造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该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学科的教研工作,通过教研培训凝聚育人合力,实现初中政治教学内容由浅及深的渗透,涵养学生的人文底蕴。例如,在教授“宪法”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就要在自身全面梳理宪法知识的基础上,基于核心素养理念进行教育目标的深度设计,紧密围绕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白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增强其宪法意识。同时,教师要设定“理解监督权力形式的必要性”“理解宪法监督制度”“树立尊重宪法意识”“学会运用宪法”“了解新时期宪法内容的修改意义”等多维目标,全面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科学精神[2]。

(二)强化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长期的传统教育模式导致学生都认为政治学科是一门需要死记硬背的学科,而核心素养里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所以,初中政治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政治知识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其次,教师要选择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特定年龄以及性格特点的教学方法,基于生活实际进行政治内容的渗透。最后,要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与质疑的能力,要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就能逐步改变对教材知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并转变为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认知的梳理和整合。

(三)创设有效情境教学,促使学生有效感知健康生活素养

我国古代先贤孔子被尊称为万世师表,其儒家巨作《论语》中写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对兴趣教学法的应用要基于对学生阶段性格特点的充分把握。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心理成长的特殊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个体意识逐渐觉醒,喜欢自我个性的展示,对不感兴趣的事物有着天然的抵触心理,同时他们还会表现出对新鲜事物的强烈探索欲望。所以,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法可以创设出一种可探索的情境,激發学生的探索欲望。

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兴趣教学方法,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基于思想政治类的故事创设情境。这既可以更好地渗透学习方法,又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正向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素养。例如,在教授初中人教版政治教材七年级下册《珍惜无价自尊》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展示法国著名将军“尊严比生命更重要”的故事,或者展示项羽不肯过乌江“无言面见江东父老”的故事,最后基于对这两个古今中外故事的对比,分析尊严与生命的不同意义,感受尊严于个人、国家之间的不同意义。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这个层面的基础上引出我国近代时期谭嗣同、彭湃、刘胡兰、董存瑞等一大批为民族之命运献出宝贵生命的先辈事迹,让学生基于国家层面的理解对尊严进行升华,这既有利于培养个人自尊,也能让其形成民族尊严。而这些故事的展示过程,如果只依靠教师口述,其吸引力和趣味性就会大打折扣。只有在故事情境的创设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其切实体会自尊与尊严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形式,从而感受自尊的重要意义[3]。

(四)联系生活时事热点,塑造学生责任与担当素养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必然要从日常教学的生活化教育理论渗透着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以生活实际为出发点,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应该对生活教育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了解,并根据学生与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化学习氛围。教师要做到生活元素的有效渗透,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认知,强化对知识内容的印象。例如,在教授“活出生命精彩”等内容时,教师可以有效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让学生更好的感知知识内容。“街上看到老人摔倒要不要扶”是近些年网络热议的话题,教师就可以列举类似热点问题,让学生有效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教学过程一方面可以强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属性,营造优质的生活化教学氛围;另一方面,学生在主动表达的过程中,能深化对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法治意识和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4]。

三、结语

我国在多次的政治课程改革中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但初中生对政治课程的消极学习态度和情绪依然存在,初中政治学科的整体教学效果欠佳,不利于起到引导学生思想观念的作用。所以,初中政治学科必然要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下进行大胆地革新,严格遵循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行方式、手段的创新,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准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全面提升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多元素养,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家添.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政治教学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

[2]韩永丽.浅谈初中政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36).

[3]吴宁.情境 活动 生活——论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政治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式[J].名师在线,2018(20).

[4]贺加贝.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以初中政治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

猜你喜欢

初中政治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导学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