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综合素养 打好人生底色

2020-11-06徐燕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综合素养高中教育

徐燕

【摘 要】知识传授不是教育唯一的目的,态度和品格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学校教育应重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良好行为举止的有效引导,培养学生个体终身受用的品格。

【关键词】综合素养;态度和品格;高中教育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举止和社会责任感是中职学校重要的教育目标,而这也正是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素养需要坚持不懈的严格要求与反复强化,需要教师本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合格人才”的原则,重视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举止的有效引导,从而真正帮助每一位学生打好人生底色。

一、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

(一)在互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学会学习是个体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主动地、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学习规律和影响学习活动的因素,再进行独立思考、主动学习,以成功完成学习任务,变学会为会学,促进知、情、意诸方面发展,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筛选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以此作为学生合作探究的项目内容,重构与整合知识点。在互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分析资料,集思广益,合力突破难点,通过团队合作观察与分析问题,相互辩论调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授之与渔”的方式,从各尽其责到各抒己见,既能有效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使学生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三)在沟通交流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意识

在如今的社会中,沟通很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时代在发展,学校教育也应充分体现时代性,开设有关沟通的选修课,密切联系社会,跟上时代的节奏,满足市场、企业、个人的需求,体现学校的创新精神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学习后能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了解沟通的方法,掌握沟通的技巧,提高沟通的质量,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

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行为素养

(一)用制度规范行为修养,落实行为习惯教育

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而一些不良行为举止在学生群体中往往会产生“破窗效应”。“无规矩不成方圆”,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举止,要从管理上做文章。学校需要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校规、班规。例如,上课、课间、请假、就餐、劳动、升旗、宿舍生活等都应有相应的纪律要求,各班主任可以据此建立德育量化考核卡,从而让教师的评价有原则,班干部的督查有依据,要根据标准管人、以标准育人,并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行为有红线,以标准做事。同时,要将德育量化考核卡与学生的评优挂钩。在强制管理的制度约束下,学生打架斗殴、吸烟、喝酒的现象会得到有力控制,久而久之,学生会慢慢地转变,各项规章制度将会内化成为学生良好的举止与行为习惯。

(二)营造良好行为习惯氛围,引领行为习惯教育

中职学生住校的较多,他们较早地离开了父母的庇护和管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就是他们的行动指南,教师对社会的认知和看法、做人做事的准则等也会成为学生的精神标杆。“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管理艺术和教育方法要想产生最大的效益,需要建立在真诚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每一个中职教师都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自身做起,营造良好行为习惯氛围,获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让学生知道教师的可敬与可亲,以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进而引领行为习惯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

(三)构建德育网格体系,保障行为习惯教育

培养学生的行为素养,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争取校内、校外各种教育资源的共同协作、互相配合,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发挥教育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具体来说,学校应发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素养的主阵地作用,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家庭则应发挥好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素养的第一课堂的作用,而社会则是考验学生行为素养的炼钢炉。因此,学校教育应改变唱独角戏的局面,联手家庭与社会形成“三教合一”,做到时时、处处、事事在育人。

三、多样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

(一)将社会责任感的意识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等有关责任感的名言警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只要运当得当,这些历史故事能成为教师实施道德教育的有力帮手,成为学生孕育责任心的“种子”,在灌输和引导的过程中让社会责任感在学生心中不断生根发芽,从而使学生牢记使命,主动作为。同时,中职学生渴望接触社会,渴望成功,教师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向师弟师妹们讲述就业成功的经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勇于奋斗的意识;也可以宣讲当代中国成功企业家的创业故事或发生在身边的励志故事,以激励学生拼搏进取、奉献社会。

(二)将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落实到公民教育中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可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既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本身的任务,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础工程。中职阶段是人生成长的特殊且重要的时期,学生正从懵懂少年向成人过渡,正是开展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时期。例如,近年来常听闻的有关人为破坏共享单车的新闻,其中不乏有中职学生的破坏行为存在,教师可将此作为反面案例,将公民教育与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教育意识,让他们看到自身社会责任意识的不足,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將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落实到实践活动中

在规定的教学课程之外,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发展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如艺术节、运动会、技能比赛等。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清扫公共基础设施,协助维护交通秩序,参与各种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意识。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实习,通过与一些企业、社会机构的联系,提供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企业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交际,学会穿着打扮,学会安全防卫,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的能力与风采,承担自己的责任。

四、结语

综上所述,素养重在一个“养”字,是学生成人和成才的关键。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各种活动,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素养,促进其综合发展,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娟.中职学生学习态度的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读与写杂志,2017(11).

[2]樊英.谈中学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

[3]薄祥亮.中职学校学生公约核心素养的养成[J].职教通讯,2016(32).

[4]韩玉,何秀丽.论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全人模式”——以微视频为例[J].教育与职业,2018(17).

猜你喜欢

综合素养高中教育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童诗”也精彩
依托小精灵生物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研究
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