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2020-11-06陶霞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陶霞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为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初中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个学科都进行了教学改革。美术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所以在初中阶段,美术教师进行美术学科教学改革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基于初中美术教学经验,对目前的美术教学改革形式提出了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在初中阶段,学生有很多不同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应该在多个方面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学习。学习美术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些能力也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该具备的。同时,初中阶段的美术课教学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方向,美术教学也缓解了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压力。

一、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

在素质教育的视域下,为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教学。对学科中所涉及的美术基础知识,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形式教授给学生。初中生的学习科目多,学习压力大,而对美术这一类非书面型学科,学校的课时安排会比较少,通常一周只有一节美术课。但美术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并且教师还要拿出部分课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自己的美术作品,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做好备课工作,对教学内容和课程环节的设置做一个统筹的安排。因为美术课不进行书面考试,所以,美术教师在课程的安排上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美术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方向和实际需要选择教学的内容,也可以把教材上的基础知识进行分类规整,高效率地传授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维持学生的课堂秩序,加强师生互动。例如,在向学生介绍了一个美术作品之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对这幅作品的感受和评价,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和课堂参与感,并且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也培养了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二、开展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学生有比较良好的审美意识是培养学生艺术能力的基础。初中阶段学生的心智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想象空间比较大,因此,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美感有待增强,也比较容易在这个年龄阶段树立起来。而且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审美容易往非主流的方向发展,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开展审美教学。在传统审美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用的方法就是以作品鉴赏的形式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联想,从而理解和体会作品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但这对初中生而言往往是困难的。所以,初中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充分的耐心,对学生进行引导时,要做他们的“脑洞”开发者。

教师可以让学生把作品的色彩搭配、画面布局、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经历等多个方面结合起来,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感悟。很多学生会觉得心里有一定的想法但很难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或者只能感觉出作品很美但说不出有什么感受,这就是很多学生“审美无能”的体现。面对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把心里的感受说出来,逐渐培养学生感知美并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处于一个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阶段,这一阶段对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面地、积极地引导。在这一阶段,学生都比较敏感,如果受到了好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好,反之就会越来越差,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传播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师应该在无形的课堂引导中给予学生正面的心理暗示,传播艺术的真善美。对同一个美术作品,由于每个人的出发点和对美的感知是不同的,所以每个学生的看法也是有一定差异的,因此,教师应该对这种现象给予一定的包容和理解。另外,学生在初中阶段面临的压力比较大,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观点是被人肯定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信。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初中生来说,兴趣的引导是他们学习的重要动力。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对学生自身的艺术素养提升以及审美能力提高来说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内容。结合这一实际,教师应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都适用于美术教学,也不是所有的都适合初中生。教师应该立足于美术教学实际以及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来灵活选择相对应的教学形式。传统美术教学模式是单一的,所呈现给学生的教学内容也是枯燥无味的,这使得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不大。但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为教师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开展新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鼓励学生之间自主探究、相互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发掘学生的天赋和潜力。如果教师站在专业的角度上发现某一位学生在美术方面有一定的潜力,会给这位学生更多的人生选择并且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给予积极的关注,帮助学生制订长远发展的计划。只有在教师的科学指引下,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因此,针对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课程改革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去探索帮助学生有效提升自己的价值、强化自身综合素养的最有效的路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美术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课堂互动,帮助学生了解基础的美术知识和美术发展历史,通过直观的作品展示,让学生结合作品背景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做出分析,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思维和艺术鉴赏能力。初中美术教师可以通过美术教学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陶冶情操,洗涤心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改革,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并且让他们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术的魅力。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