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花一博物 一馆一世界

2020-11-06姜春英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环境创设幼儿教育

姜春英

【摘 要】近几年,我园充分利用园内空间和资源,立足幼儿兴趣和发展,创设了十五个不同的儿童博物馆。本文从主题性、互动型、有深度三方面,探析儿童博物馆环境创设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帮助幼儿真正参与环境创设,满足幼儿不断探索的需求,让学习自然发生。

【关键词】儿童博物馆;环境创设;幼儿教育

儿童博物馆是指在幼儿园内为儿童感知、欣赏和探究自然、社会、文化及科技而呈现物品及提供操作机会的场所,它既是幼儿的学习资源,又是课程教育的载体。本文将探析儿童博物馆环境创设的方法和策略,以供参考。

一、重在幼儿参与,创设主题性儿童博物馆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儿童博物馆的环境创设从生活中幼儿感兴趣且有教育价值的事物和现象着手,创设主题性儿童博物馆。一花一博物,一馆一世界,每一个馆里,都是幼儿自主探索的世界。

(一)参与性,让环境更有价值

幼儿园要用幼儿的眼光和期待选择儿童博物馆的藏品,如生活材料、自然材料、玩具汽车、仿真恐龙等。在收集和布展环节中,幼儿可以全程参与,成为环境创设的小主人。例如,在种子博物馆收集种子时,可以将幼儿分成几个项目小组,让有的小组去寻找和购买,有的小组用各种工具“挖掘”水果种子,有的小组到自然角和种植园采集……在收集后,幼儿可以给种子晾晒、分类、装瓶、做标签、布展……一花一博物,在博物世界里,处处都蕴含着课程的探究价值,可以使幼儿在参与中获得持续发展。

(二)主题性,让环境更具整体感

鲜明的主题氛围会让幼儿沉浸在博物馆中,产生系列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汽车博物馆中,废旧面包车不仅凸显了汽车博物馆的主题,更成为幼儿开展汽车美容的载体。幼儿可以看到各种汽车玩具有序停放在停车场。“忙碌的街头”,交错复杂的马路情境,不仅巧妙地呈现了幼儿作品,更是将各种常见交通标记蕴含其中,吸引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众多的汽车标识悬挂在半空中,幼儿伸手即可翻取,在问答游戏中增加幼儿对汽车品牌的认识。陈列不同汽车零件的区域,成为动手组装的天地。博物馆中所有的环境都融为一体,吸引了幼儿主动参与。

二、挖掘探索兴趣,创设互动型的儿童博物馆环境

格雷夫斯提出,“幼儿最好的学习状况是当他们与人、材料、事件和想法做直接互动的时候,通过投入和回想这些直接的经验,幼儿开始建构知识并认识他们周遭的世界。”因此,儿童博物馆里需要创设一个开放、互动式的学习场所,为幼儿提供探索、表征、支持和发现的学习环境。

(一)互动性,让学习自然发生

我园鼓励幼儿直接与展品互动,通过观察、触摸和使用等方式进行探究,持续调动其积极性,实现有效互动。例如,在恐龙博物馆中,原始森林情境中陈列着各种恐龙。幼儿可将其进行分类,给不同种类的恐龙寻找“家”,还可借助恐龙影子开展“对对碰”游戏,进行统计、比数量等。馆内还创设了沙池,幼儿可以在其中挖掘恐龙,寻找恐龙蛋;另一边则提供了各种半成品材料,幼儿可以自主创设恐龙的家。在这里,幼儿广泛关注、深入观察、静心欣赏、积极探究;在这里,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呈现,让探究无处不在,让学习自然发生。

(二)丰富性,让互动灵活多样

一座儿童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不同形式的呈现让藏品拥有更多元的视角和更多的互动形式。首先,藏品呈现应平面和立体相结合,平面的如照片、图片,立体的如实物、标本,从而让幼儿全面了解藏品。其次,创设不同的情境,吸引幼儿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例如,在古物件博物馆中,不仅有平面照片、小人书等,还有实物,如纺车、黑白电视机、收音机、铜钱等。幼儿可对其进行欣赏、把玩和互动。馆中还创设了古代场景,幼儿置身其中,操作游戏材料,表演一场古装剧,玩一场角色游戏,不亦乐乎。

三、追随主题发展,创设有深度的儿童博物馆环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儿童博物馆中,环境追随主题活动的开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引发幼儿的深入学习。

(一)计划呈现,追随主题活动的生成

儿童每一种独到的见解都应该被尊重。我园根据主题活动的发展进度和幼儿兴趣,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整藏品内容,呈现幼儿学习过程和阶段性作品,实现主题推进与博物馆环境的有机结合。例如,在线绳博物馆中,幼儿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线绳,接着将收集到的线绳进行分类、布展,然后制作标签和展板,再用线绳作品进行展览……幼儿在“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拓展能力,积极推进线绳博物馆的环境创设和活动开展。

(二)材料提供,助推不同幼儿的发展

博物馆中操作材料内在的指引性和材料的层次性、多元化,是推动幼儿深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木头博物馆中的锯子、榔头、尺子等,会自然引发幼儿对锯、敲、钻等动作的学习;冷饮棒、树枝、圆木片、松果等自然材料,会促进幼儿自主地加工和创造,助推幼儿富有层次的发展。而为了促进幼儿的深入学习,我园又创设了“订单”游戏情境,增加了“维修”服务。幼儿根据班级提供的“订单”以及需要维修的破损物件,选择需要制作或者维修的物品,进行设计、制作。独特的材料和情境,可以帮助幼儿主动学习、深入探索与合作交往。另外,材料还应具有内在的指引性,如提供步骤图示,培养幼儿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将其他幼儿的活动记录呈现馆中,作为环境创设的一部分,能让幼儿了解同伴的活动情况,为自己的操作提供线索和引发更深的思考。

(三)成果展示,感受自主探究的乐趣

在环境创设中,幼儿不仅是使用者,更是设计者和维护者。在兒童博物馆中,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深度观察、追踪、记录与呈现,博物馆中每一项内容均是幼儿观察、发现、制作和记录的成果。例如,喜欢蚂蚁的幼儿,可以制作蚂蚁标本,拍摄蚂蚁活动的照片,创作蚂蚁主题的艺术作品;喜欢飞机的幼儿,可以用各种材料制作形状和功能不同的飞机;喜欢恐龙的幼儿,可以陈列各种恐龙。幼儿的兴趣往往是持续的,会持续开展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探索,在过程中产生的作品也非常丰富。当这些作品呈现出来后,幼儿会感受到成功和自信,激发持续探究的激情。

(四)拓展资源,走向有深度的馆内探索

一个精心设计的幼儿园,其环境本身就是一个资源丰富的自然博物馆,它拓展了儿童博物馆资源,将馆内的探索活动延伸到大自然,推向更深处。在园所环境改造中,我园开辟了更多的自然资源,如广阔的草坪、丰富的植物、流动的小溪等,提供了尽可能丰富的课程资源。在这里,幼儿参与种植、管理、收获及观察,探索植物的种类和生长,深入认识花朵,跟随季节变化追踪观察、记录和研究某一朵花的生长变化,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将博物馆的探索活动纵深发展。

四、结语

一花一博物,一馆一世界。任何一种幼儿感兴趣和有发展价值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一所儿童博物馆,给予幼儿一整片探索的世界,让他们努力去创造。

参考文献:

[1]褚晓瑜.有效利用园所空间,创设宝宝博物馆环境[J].幼儿100(教师版),2017(01).

[2]周婧景.博物馆儿童教育与儿童博物馆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5(01).

[3]范文嘉.幼儿博物馆环境创设探析[J].山西教育(教学),2018(12).

[4]褚晓瑜.有效利用园所空间,创设宝宝博物馆环境[J].幼儿100(教师版),2017(01).

[5]白婷.情境创设下的博物馆儿童教育分析[J].人文之友,2019(18).

[6]宋宜,王艺澄.儿童主题博物馆的创设与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15(09).

猜你喜欢

环境创设幼儿教育
幼儿园形象识别系统与环境创设整合的探讨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