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2020-11-06金涛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初中

金涛

【摘 要】本文对我国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旨在真正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只是喜欢玩乐和打闹而已,不会做出什么违法乱纪的行为和事情,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没有学习兴趣,甚至还会有排斥情绪,若教师采用带有强制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容易起到事与愿违的效果。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实际生活的深度融合,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增强初中生的守法行为和法律意识。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但实际上,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依旧采用“说教式”的授课方式,在课堂上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一股脑地传授给学生,没有重视学生是否能真正理解所传授的知识内容。由于初中生还没有经历过社会生活,无法将违法乱纪与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联系,甚至有些学生已经做过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但本身却没有很明确的法律认知。尤其是随着网络游戏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这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没有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也就无法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较为滞后,无法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且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保障个人合法权益。

二、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重要作用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教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内容,但由于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有些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实现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结合教学知识联想到实际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同时,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实际生活的相互融合,有助于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处于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与质量,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治课程基础理论知识,也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还能帮助运用已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并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与思想道德素质。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比较不服管教,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也不重视。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由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对大量且复杂的理论教学并不是很感兴趣,很多学生并没有集中注意力倾听教师的讲解,甚至还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或昏昏欲睡,这些都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首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采用实际生活中较为普遍的事例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课《中学时代》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发表个人在进入中学阶段的感想和体会,组织学生模拟自己刚进入中学的场景和画面:有的学生感到很茫然,不知道进入中学阶段该怎样学习知识;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初中就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需要不断学习和努力;有的学生则是想到进入初中后生活会产生新的变化,学习难度和压力会变大,但也会认识到更多优秀的同学。模拟演练能让学生想起进入初中后的雄心壮志,同时还能让学生依据模拟场景加深对教材知识内容的印象,且有效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二)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师应当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創新与改进,并且依据课程、教学需求和市场最新动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尤其需要及时掌握时事热点和法律新闻的最新动态,才能依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导入法律事件的具体实例。加强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师可以结合现代技术,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法律保障生活》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并锻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法律知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实践能力。教师首先可以将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并收集和归纳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法律事件或新闻,然后运用现代技术,将教材知识和法律新闻事件制作成课件或短视频,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初中阶段的学生毕竟对多媒体设备比较感兴趣,在视频上展示社会上比较常见的无证驾驶等多种不法现象,能激发学生的感触,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法律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需要遵守法律法律和校纪校规,从而不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合理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感悟

很多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都是采取“说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甚至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将教材内容照葫芦画瓢地传授给学生,完全忽视了理论的实践性,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心思分散和昏昏欲睡的情况,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很多学生都没有听进去,也就无法产生感同身受的体会,进而无法有效保障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亲身体会和感悟道德与法律的正义性。

例如,在讲解《网上交友新时空》时,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安排和明确学生的角色分工,并布置好扮演场景,然后由两名学生扮演放学后走在回家路上的学生,乙学生扮演网吧的网管。当乙学生努力劝说两名同学进入网吧玩游戏、看电视时,其中一名学生没有听取劝说直接回家了,而另一名学生则听取了网管的劝说并进入了网吧,沉迷于网络游戏世界,在网上随意与人交友,最终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的现象。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学生,针对学生角色扮演的具体表现,并对活动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进行思考与谈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面对诱惑的时候要坚持住本心,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网络交友,不能因为沉溺于游戏而耽误学习。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形式,有助于让学生亲身感悟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中蕴含的道理,并有效提升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言,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也就是俗称的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性格相对较为叛逆,无法认真倾听教师和家长的教导与说教,甚至部分学生还存有与教师及家长作对的心思。因此,需要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1]张凤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C].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2019.

[2]孙艳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08).

[3]杨伦峰.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7(31).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初中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