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价值与策略分析

2020-11-06孙雅茹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游戏

孙雅茹

【摘 要】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的启蒙阶段,其教育方式对幼儿教育的最终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幼儿天生喜欢游戏活动,幼儿的学习主要通过游戏活动,因此,幼儿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学前教育;游戏;教育价值与策略

幼儿一般是指3~6岁的儿童,因为年龄阶段的特点,自我控制力差,可塑性强。而游戏活动集教育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往往更能吸引幼儿。因此,这一阶段的教育应该以游戏活动为主,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通过游戏的方式将知识和经验传递给幼儿,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与成长。

一、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价值

(一)游戏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和组织者。幼儿教师应该为幼儿开创适合的游戏场地和游戏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将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不仅能学到知识,还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开展一些自主性的游戏。例如,在“三原色叠加”活动中,教师可以给每位幼儿发放一个装有水的瓶子和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块,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幼儿分别把不同颜色的颜料块投到水中,让幼儿自主发现,不同颜色的颜料溶解到水里会变成不同的颜色,而不同的颜色叠加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这样的游戏活动方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能促进幼儿的同伴意识

幼儿不是孤立的个体,在生活中必然会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往。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有许多游戏需要幼儿共同完成,需要幼儿共同探讨游戏规则,自发地和其他幼儿交换玩具和感受,这样就建立了同伴关系。幼儿在与同伴的互动中,能了解他人,懂得分享,学会与人合作。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规范,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树立同伴意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例如,在幼儿园的“小医院”游戏活动中,会有爸爸、妈妈、小朋友、收银员、护士、医生等角色,幼儿会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模仿,和同伴互相商量,扮演各自的角色,為角色着想,急角色所急,全身心地融入游戏活动中。

(三)游戏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幼儿的世界天马行空,是我们成人无法想象的。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不能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当有些幼儿采取其他的方式来完成游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游戏方式时,教师不能对幼儿的游戏方式盲目地否定,这样做会伤害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而是应该对幼儿的创新给予鼓励。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不仅需要动手,还需要勤于思考。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注意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心理,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最大限度地发展幼儿的创造性。例如,在舞蹈活动中,教师可以播放有优美旋律的音乐,让幼儿随着音乐舞蹈,而不是规定幼儿的动作,让其进行机械地进行表演。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试着不给幼儿限定主题和材料,让幼儿随着自己的想象去绘画。这样的活动方式能让幼儿感到身心愉快,并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四)游戏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阶段是幼儿的心理和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身体方面,几乎每种游戏活动都需要幼儿身体的参与,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骨骼、器官、肌肉的新陈代谢。教师应该根据幼儿身体不同的成熟程度,为其选择不同的游戏活动,使幼儿的身体得到健康发展。在心理方面,游戏是幼儿放松精神的一种方式。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身心放松,没有拘束地自发活动,尽情地表现自己,甚至还能宣泄情绪上的不满。例如,幼儿在玩积木游戏时,有时会把搭成的物体用力推倒;在玩橡皮泥时,会使劲地捏、搓、揉,这些都是幼儿进行宣泄的表现。由此可见,游戏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

二、幼儿游戏活动的设置策略

(一)为幼儿提供安全、自然的游戏空间

安全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基础。如果游戏环境是不安全的,幼儿的游戏就不能很好地进行。在进行游戏活动之前,教师应该注意游戏器材的清洁,检查游戏器材的安全性。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应该选择无味、无毒,没有安全隐患的物品。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有很多跑、跳、追的动作,因此,布置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场地时首先要考虑到安全因素,游戏的地面需要采用柔软的材料,很多带有棱角的物体需要用海绵把棱角的位置包起来,避免幼儿在游戏中受伤。幼儿园应该在保障游戏环境安全的前提下,为幼儿提供自然的游戏环境。幼儿在自然的游戏环境中游戏,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增强免疫力。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自然的材料来引导幼儿进行游戏。自然的材料不仅能为幼儿提供大量的信息和刺激,还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根据不同的幼儿设置不同的游戏活动

幼儿的个性发展速度是不同的,有时集中教学满足不了个别幼儿的发展。幼儿教师应采取小组活动或自主活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抓住幼儿成长的关键期,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年龄特征进行教育,为其创设适合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开发幼儿的潜能,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例如,有的幼儿非常外向开朗,喜欢刺激的游戏,注意力不集中。对这类的幼儿,如果教师让他们进行一些安静的活动,反而会影响游戏的进行,达不到想要的游戏效果。有的幼儿喜欢进行相对安静的游戏活动,如果让其进行运动量大、刺激的活动,幼儿同样会不喜欢游戏活动,感到厌烦。因此,幼儿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应该既有动态的活动,又有静态的活动。例如,在黑猫警长的游戏活动中,应该引导好动的幼儿扮演黑猫警长或大灰狼这种运动量大的角色,引导安静的幼儿扮演兔妈妈、兔爸爸、客人等角色。

(三)在游戏活动中突出游戏的情境性

幼儿的年龄小,一般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阶段,因此,幼儿的游戏活动离不开具体形象的事物。幼儿教师如果在游戏活动中增加游戏的情境性,往往会更加吸引幼儿融入游戏活动中,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游戏效果。在游戏活动中,一定环境的设置,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达到一定的游戏目的。在进行情境性游戏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幼儿园的资源,充分利用生活场景、音乐、多媒体等形式。

情境性游戏离不开具体的道具。幼儿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充足的道具。例如,在“娃娃家”的游戏活动中,可以为幼儿提供锅、碗、洗衣机、衣服、抹布等物品。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刷碗、洗衣服等,能感受到妈妈平时的辛苦,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在“理发店”的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应该模拟真实的理发店,制作一些理发需要用的道具,这样可以提高幼儿游戏兴趣,增强幼儿与人交往和社会沟通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在幼儿的成长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阶段和个性特征,开展不同的游戏活动,科学地指导幼儿进行游戏,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丽红.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及应用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19(09).

[2]保利军.幼儿游戏的教学价值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教育教法探讨与实践,2016(11).

[3]闵晓黎.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现路径[J].成才之路,2015(26).

[4]邱文婷.探析幼儿教育中游戏的教育作用与价值[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游戏
游戏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