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欣赏课的优化方案

2020-11-06陈丽仙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优化方案欣赏课学科核心素养

陈丽仙

【摘 要】美术作品中所表达出的艺术形象和色彩的组合能强烈地冲击人的视觉,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其非常丰富的内容展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美术鉴赏,和美术作品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艺术精神层次的领悟,并且有利于学生的创作。鉴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欣赏课的优化方案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欣赏课;优化方案

美术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而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拥有全新的发现。所以,美术欣赏是一个具有无限可能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在开展美术欣赏课时,可通过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使其能与相应的艺术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能力。对此,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并使其能对美好的艺术作品产生认同感,主动地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而让其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经过特别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思想模式、学科观点以及探索技巧等方面进行教育,以便使其养成优秀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鉴赏活动中,教师应该以学科核心素养作基石,改良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在课程中贯彻实践学科核心素养理念,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成果,教师需要在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时对之前的教学实践和学习内容进行改良。

二、小学美术欣赏课的简介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中的有关规定,依托学习活动的方法,义务教育中的美术课程可以细分为四个方向:造型、欣赏、设计和综合。而欣赏是学生经过学习,对艺术作品自然美等方面进行观摩,形成审美赏析、审美兴趣等方面的能力,运用知识、经验等来感知、体验美术作品,并且可以获得审美感受,通过对美术现象和作品的了解来进行的实践活动。欣赏强调人根据自身对美术作品的感触进行品评和鉴别。而美术鉴赏则以欣赏作为基础,进行更深层地延伸和扩展,最重要的是欣赏和评价。因此,美术教学的定位在小学时期就是单纯的欣赏,这个定位也与教师自身的授课水准和学生的接受程度是密切联系的。为了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现象等方面有一个客观的概述、认知和辨别,小学时期的欣赏课程要围绕某一主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产生一定审美趣味和辨别能力。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三个方向

(一)学生文化趣旨和审美目标

文化趣旨更像是小学生美术价值观的指南针,良好的文化趣旨培养可以让学生拥有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学生将自己良好的心态趣旨映射到学习中,各种事情都能顺利做好,更不要说美术创作。同时,审美情感的培养也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让学生明白美术创作兼容并蓄的特征。从欣赏的角度来说,作品只存在风格差别,而不一定要有优劣之分。所以,在美术审美培养中首要的因素就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价值观。

(二)文化发展的脉络和未来前进的方向

美术审美还需要让学生明白文化发展的脉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所谓的文化脉络就是寻根,美术从何而来,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时期,目前在哪个阶段探索。只有知道了这些,学生才能明白中外前辈们在美术创作中的峥嵘。过去的探索是为了如今的创新,而找到了文化的根,就能夯实基础,从而达到借鉴前人智慧的目的。这样会使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会出现偏差,让学生在美术创作时有所想、有所思,充分表达情感。

(三)美术的文化情境

有人说,美术是对生活的抽象二维化,笔者非常认可这個观点。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学生会了解到家乡的文化,如饮食文化、校园文化、历史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等。在生活中接触到这些文化,在这种文化情境中得到感悟、进行提炼,有利于学生对生活进行二次创作。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名家名作,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优化

(一)创设情境,品味艺术

教师在小学美术欣赏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教导和文化修养培养,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全方位进步,在让学生发展并彰显个性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美术教师要想让学生主动加入到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活动中,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要想发展自身的创作能力,还需要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在整体教学进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还需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热情,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在艺术鉴赏作品上反映出其真正的内心世界。

(二)因材施教,培养审美意识

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美,因为美本身就来自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忽略美,这样,教师在欣赏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表现美的时候会感觉引导非常困难。对此,教师要认识到,让学生学习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教师自己需要改变现有的教学观点,加深学习和了解,将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美术欣赏课的熏陶中发挥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然后,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课堂环境。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不应该只是单一地指导学生训练基础的画画方法,更应该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其进行实践。例如,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课堂外进行艺术作品赏析。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在美术鉴赏课程中建立起完整的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教师不能只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而是要以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作为主要参照标准。

(三)注重线下课堂的拓展

审美塑造的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的多见多闻。两耳不闻窗外事肯定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立足于本土现有的资源,盘活线上、线下,尽可能让学生开阔眼界。教师要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感,线下要多带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与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在生活中感受到文化的背景,让学生能融入生活,从生活中找到艺术创作的动力,让生活成为每一张作品的源泉。例如,在教授《四季歌》《生活中的暖色》时,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每年组织的春秋游会,带领学生到本地的风景名胜进行自然写生,在拥抱自然中,让学生体会风景的秀丽,同时用美好的风景刺激学生创作的欲望。这些风景在美术课堂上也确实有,但相较之下还是缺少许多灵气,在对审美能力的提升上,“活”的风景效果会更好。教师要营造浓烈的美术文化氛围。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文化氛围的营造就成了关键。教师在平时要多利用社会资源,带领学生前往充满美术资源的地方去增长见识。如平时要多带学生前往文创场所,让学生在美术馆感受艺术的熏陶,在文化创意园感受美术创作的魅力,在校内课余时间开展美术作品进校园的活动,让校园充满艺术的氛围。教师要通过广泛的校内外联动,促成资源的盘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文化生活的构建,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美术文化氛围。

五、结语

小学美术欣赏课在美术学习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但美术课的占时是很少的。美术课的欣赏教学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培养学生鉴赏、品鉴美术作品的能力,让学生在美术领域具有较高的素养,从而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耿伟.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分析[C].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2019.

[2]雷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研究[D].南宁:南宁师范大学,2019.

[3]葛蓉蓉.美术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手工教学思考[J].名师在线,2019(25).

[4]韩丽红,潘玉君.小学美术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04).

[5]袁莹.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策略[J].发展,2019(08).

猜你喜欢

优化方案欣赏课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全站仪在数字绘图中测量方法优化方案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探讨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湖北经济消费结构优化研究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路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