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万吨级VLOC靠离巴西GIT港的操纵实践

2020-11-04林清海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珠江水运 2020年19期
关键词:锚地引航员锚泊

林清海 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1.引言

巴西GIT 港位于巴西东南部Septiba Bay(塞帕堤坝湾)湾口的Guaiba岛,距离里约热内卢约90公里,主要出口铁矿石,属于巴西淡水河谷的专属矿石码头,是巴西重要的铁矿石输出港口。本文根据笔者在30万吨级超大型矿砂船VLOC上的工作经历,查阅相关港口和水域资料,并结合笔者多次进出GIT港及靠离泊的操纵实践,总结出VLOC靠离巴西GIT港码头的参考方法。

2.巴西GIT港口简介

巴西GIT 港英文全称为“GUAIBA ISLAND TERMINAL”(经纬度:23°00' 47" S,044°02'00" W),GIT港分为南北2个泊位,18万吨级及以下的散货船南北泊位均可靠泊,VLOC只能右舷靠南边泊位。

GIT港的潮汐属于半日潮,可以参照里约热内卢主港潮汐,平均高潮高约1.1m,平均低潮高0.3m,平均潮差约0.8m,流速一般小于1.5节。港口泊位和内锚地涨潮流向NE,落潮流向SW;码头走向与流向基本平行,流压角小。当地盛行Ely~SE风,涌浪以SE~Sly为主。

GIT港的主航道长约12.6海里,航道水深约为22.50 m,海图标识底宽275 m,灯浮间宽约370 m,浮筒距离航道边缘约50 m。主航道两侧浮筒共20个,分为三个航段:(1)NO.1/2,NO.3/4,NO.5/6,NO.5A/6A,NO.7/8共10个浮筒组成;航道走向为(328.5º—148.5º)。(2)NO.7/8,NO.9/10,NO.12,NO.11/14共7个浮筒组成,进出港船舶沿着航道转弯地段顺红浮(右侧浮)不断调整航向,进口船舶转弯时,航向变化为(329º -350º -035º-052 º-069 º)。(3) NO.11/14,NO.13/16,NO.15,NO.17,NO.18共7个浮筒组成,航道走向为(249º—069º)。

3.VLOC船舶概况及操纵特性

30万吨级V LOC船舶概况:船长330 m,型宽57 m,型深28.6 m,夏季载重吨315228 t,夏季排水量353046.2 t,夏季满载吃水22.126 m,主机输出功率25200 KW,满载服务航速15.0节。

超大型船舶VLOC的操纵特性包括但不限于:巨大惯性促使船舶停止后启动难,一旦启动后又难于停止;较大的长宽比L/B和船宽吃水比B/d带来的良好旋回性;偏大的主尺度和偏低的舵面积比造成航向稳定性差、应舵性差,停车淌航能力差,当速度降至3-4节时基本上无舵效。

4.进口航线的安全航法

图1 GIT港南泊位靠泊示意图

船舶通常从大西洋驶近SEPTIBA 湾口时,可目视参照物如:“ILHA DA MARAMBAIA”岛(641m)位于湾口东侧,当船舶抵达引航站前4h通过VHF CH16/12与Septiba Pilot Station联系,确定引航员登轮计划和靠泊计划等。若没有靠泊计划,可在Septiba湾口外锚地抛锚候泊,外锚地水域比较宽阔,底质以泥底、泥沙底为主,适合抛锚。一般靠泊前2天代理会通知移到NO.3内锚地办理相关联检手续。进港时,引航员登船位置通常在NO.1-NO.3浮东侧,航速控制在5节左右,引水梯放置于下风舷离水面1.5 m。引航员登船后,从NO.5浮上线驶入主航道,过NO.14浮后下线驶进NO.3锚地,进入锚地前,注意控制合适的速度及避开其他锚泊船,严格执行提早减速,以利于抛锚操作,在逐渐消除VLOC巨大惯性动量带来操纵困难的同时,又要考虑好船舶低速航行状态下受风流综合影响导致的不利局面,可利用短暂用车和大舵角用舵操纵的方式控制好船位。逐渐调整艏向接近抛锚点,到抛锚点时操纵船舶使艏迎风流,采用深水抛锚法进行抛锚操纵。

图2 GIT港南泊位离泊示意图

5.靠泊的安全操纵

GIT港池长约1.1海里,宽0.5海里,GIT港码头走向:241º -061º,基本与流向平行,交角小;码头东西两端均有指示灯桩。南泊位一般是涨潮、流缓时靠泊,右舷靠泊。

靠泊的拖轮布置。引航员一般在NO.3锚地登船后,向船长核对船舶相关资料、了解船舶设备情况、交流引航方案。锚离底后船舶逐渐加速,并调整航向,右舷过NO.16浮进入航道,注意避开航道北侧13.2米浅点,航速控制在4-5节;5条拖轮协助靠泊,船舶艏艉正中巴拿马孔位置各带一条拖轮,船首NO.1舱左舷带一条拖轮,船尾NO.8舱左舷带一条拖轮;船中位置一条拖轮协助,不带拖缆。

掉头顶流靠泊。港池掉头区水域由NO.15、NO.17&18浮组成,导标为前后叠标位于航道西侧(前导标距离航道0.6海里,后导标距离前导标0.5海里),当船首平码头端部时,利用船尾拖船拖拽减速,航速控制在3节以下,在拖轮的协助下减速进入港池旋回区,倒车减速时一定要注意船首偏转,船舶掉头时应尽可能处于上风或上游位置,利用拖轮控制风流影响。5条拖轮协助在港池旋回区向右掉头,在整个掉头操纵过程中注意船身的前冲后缩,保持船身在航道内,船首注意与航道浮筒NO.17浮的距离,船尾注意与泊位的距离,及时报告前后位置距离。掉头完毕,进抵泊位外档,控制船舶与泊位之间的横距,几乎平行抵近泊位。在平行靠泊过程中,船艏艉拖轮控制船首、船尾,确保船身与泊位几乎平行,向码头靠拢速度处于可控状态;NO.1舱左拖轮、船中左拖轮和NO.8舱左拖轮平行顶推,控制船舶进速和靠拢速度。

缆绳的布置。靠泊时船舶缆绳一般各带“4(艏、尾缆)+3(横缆)+2(倒缆)”,按照习惯做法,先带倒缆后横缆最后头缆和尾缆,倒缆和横缆使用撇缆绳拉缆上缆桩,头缆和尾缆使用带缆艇传送缆绳。使用带缆艇传送缆绳时将缆绳放置离水面1m位置,待带缆艇系妥引缆后慢慢送出其余缆绳,防止砸伤带缆艇。

6.离泊的安全操纵

GIT港离泊时机没有太多限制,涨潮或落潮均可离泊,但要避开急流时间开航。港口规定吃水超过18.5m的船舶夜间不靠离码头。装货作业结束后,由代理与船长核实并签署有关货物作业文件等,按照开航时间做好开航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离泊的拖轮布置。5条拖轮协助离泊,船舶艏艉正中巴拿马孔位置各带一条拖轮,NO.1舱左位置带一条拖轮;NO.8舱左位置带一条拖轮;船中位置一条拖轮协助,不带拖缆。

解缆顺序。在解缆前,NO.1舱左、船中及NO.8舱左位置3条拖轮同时顶住船体,使船紧贴碰垫。由于船艏艉中间位置要带拖缆,引航员要求先解掉船首外档的2根艏缆和船尾外档的2根艉缆,待船艏艉中间各带1条拖轮后,接着解掉里档的2根艏缆和尾缆,其次解横缆,最后解倒缆。当船上缆绳全部清爽后,船艏艉、NO.1舱左及NO.8舱左位置4条拖轮同时起拖离开泊位。

船舶离港。船舶平行拉开码头后,当船舶离码头距离2倍船宽时,引航员操纵船舶微速进车,解掉NO.1舱左和NO.8舱左的拖轮缆绳,调整航向进入航道,注意与码头端部的横距;船舶在低速状态下,充分考虑风流压的影响,合理使用拖轮协助。等快到NO.16浮时船艏艉解拖;逐渐加车,航向249°,拖轮全部离开,调整船位使船舶航行在主航道的中央。NO.11/14-NO.7/8浮之间航道弯曲狭窄,航向由249º-232º-215º-170º-149º,船速6节左右,考虑到流压的影响,注意与浮筒的距离,该航段喊舵角控制转向,较少叫航向,注意监督好操舵。引航员一般在NO.5/6灯浮附近离船,需慢车,注意配足风流压差。当引航员离船后,继续沿着主航道航行,过NO.1/2浮后,注意避开航线东侧的23米浅点。

7.有关注意事项

(1)抵港前与代理联系是否需要锚泊,当需要在外锚地锚泊时,船长提前做好锚泊计划,选择好锚地。当需要移入NO.3内锚地锚泊时,由于锚地水深较浅及涌浪的影响(横摇比较明显),尽量选择锚地南侧靠近航道附近水深较深位置锚泊,保证有足够的富余水深。

(2)GIT码头附近最大流速可达2.0节以上,尤其在高潮前后2-3小时,靠泊时尽量避开强流时间。

(3)在港池掉头过程中,由于船舶惯性大,掉头完毕后须及时抑制偏转惯性;注意流水对船位的影响,合理运用好拖轮及车舵的配合,确保整个掉头过程中船位控制在港池中间,保证靠泊安全。

(4)30万吨级VLOC的速度控制比较关键,理论上维持舵效的航速为4-5节,本船实际维持舵效速度为4节左右。航速过低不一定安全,应根据当时风流压的情况而定,确保当时的航速能抵御风流压的影响。尽量控制在维持舵效的最小速度抵近泊位或锚位点,少用倒车、多用进车,根据风流压和本船的倒车冲程把握倒车时机,确保航行安全。

猜你喜欢

锚地引航员锚泊
长江江苏段港口锚地现状及发展建议
天津港船舶定线制与优化锚地规划的思考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六、七、八号锚地启用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六、七、八号锚地启用
日本引航员培训与考证体系研究与借鉴
关于引航员梯国际规范的使用研究
基于锚泊活动的海底管线埋深研究
FPSO组合运动对锚泊阻尼影响研究
不同类型锚泊方式对深水浮式平台的阻尼贡献比较计算
深水复合锚泊线动力特性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