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道自然, 顺畅之美

2020-11-03李博宁

天工 2020年1期
关键词:一方水土木料木雕

文 李博宁

《大唐遗歆》

《长眉罗汉》

谈及什么是美,人们总是有着许多不同的词语来形容它,但总的来说都是一念,美是一种让人心生愉悦的东西。艺术活动是创造美的活动,艺术家是创造美的人。每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一位欣赏美的高士,更是一位创造美的大师。王烈平是一位木雕艺术家,在他的眼中,木雕之美,因其素材的自然状态而生,换句话说,正是木料的自然美,为木雕艺术提供了无尽的灵感。

王烈平生于中国雕刻之乡福建惠安,在雕刻艺术的沃土长大的他受到雕刻艺术的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被雕刻艺术所吸引,并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这门技艺的发展和传承。他子承父业,20 岁起便在父亲王庆忠的手把手教导之下,开始学习南派木雕技艺。在潜心学习雕刻技艺的岁月里,王烈平不仅广泛学习前人佳作,更在设计之中总结经验,加入了自己独特的构思,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

美有很多种,王烈平最爱的,是自然造化之中形成的那一种。在他的眼中,木料本身的形状、色泽、纹理,都是卓然天成的美,若是不顾这些原本就存在的美,生硬地把人的理念强加进去,难免有暴殄天物之嫌。如何将木料原本就有的天然之美巧加利用,王烈平在常年的创作中积累了一套独特的方法。其灵感,我想大抵出自中华文化当中的道家思想。

在中国传承千年的道家讲求无为而治,所谓无为而治,便是顺应事物本身的发展趋势,不强加外力的干预,认为其自然发展的结果便是最好的。王烈平深然之,他的创作特色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根据木料的本身特点进行设计,顺应其形状和纹理,不滥施刀斧,只在关键之处施以画龙点睛之笔。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既保留了木料自然天成之美感,又包涵了人文艺术之内涵,将自然与人文巧妙融合,成就了一番别出心裁的趣味。

总览王烈平的作品,让人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顺畅”的美感。这种“顺畅”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就像那一泻千尺的瀑布,或是那奔流不停地大河。从始至终,没有中断,没有阻隔,一气呵成。在中国文化中,“顺”一直都是一种良好的祝愿。不管是逢年过节时“事事顺心”的祝福,还是远路出行一帆风顺的祈愿。在中国人的思想里,顺畅而不受到阻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人们喜欢顺,喜欢不受阻碍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事情顺了,心情顺了,便能给人以愉悦的感受,由此看来,这种“顺”便在无形中带来了美。

木料的自然纹理,是表现这种“顺畅”之美最好的素材。王烈平在创作之中,对木料的纹理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利用。在他的手中,原本蜿蜒绮丽的木纹,变成了种种不同的意象。它们化作长裙,衬托出贵妃的花容月貌;它们化作长眉,表现出罗汉的长生不老;它们连接起老夫妻的衣襟,便有和和美美、夫唱妇随之幸福;它们沟通了师徒的长袍,佛法奥秘便在偈语真言中得到传承。木料的自然纹理,在王烈平手中也表现出一种纽带的作用,不仅顺其自然,而且连接万物。既能表现有型的衣着服饰,又能表现无形的事物间的联系。这种设计特色让王烈平的作品在“顺畅”之美之外,又拥有很强的整体感。

一朵花虽然娇艳,但失去了枝干供给的养分,很快便会枯萎。为了观赏娇艳的鲜花而将其从枝干上采摘下来,插在瓶里,握在手中,是对花之美的破坏。美的事物,要在其所应处的整体之中,方能长久存在。王烈平善用木料本身的特点来处理整体结构与部分美感之间的关系。如他的作品《乡村的早晨》,其核心部分便是那几间瓦房、两棵古树、两位浣衣的农妇。但这朴实的乡村之美,正是由于环绕着这一部分的外围结构才显得别具一格。外面围绕的木料保持了树枝原有的形状,作为山村之景的背景,如同山峰,又好似缥缈的云气。让村庄犹如世外桃源,宁静而安详。山和云包裹住了村庄,因此村庄超然世外,村庄点缀了山和云,所以山和云有了人文美感。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在这里表现得是那么和谐与自然。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生成一方素材,一方水土也成就一方艺术。这自然天成的木料,在王烈平的巧手之中,注入了无尽的人文底蕴,承载了自然和人共同创造的真美。王烈平带着他对南派木雕艺术的领悟,带着他所独具特色的“顺畅”名片,在木雕界创出了自己响亮的名头。面对荣誉和称赞,他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在传承和发展木雕技艺的道路上,继续低着头努力向前。我想“顺畅”当为对他的最美好祝愿,愿他在未来的艺术人生中,顺顺利利,大步向前。

《乡村的早晨》

《夫唱妇随》

《浩然正气》

《一脉相承》

猜你喜欢

一方水土木料木雕
鲁班妻子的发明
骆驼草(新韵)
管仲选才
木雕鱼
一方水土养一方好茶 方山紫雾茶
一方水土养一方好茶 方山紫雾茶
快捷方便的跑道划法
最出色的不足
木雕创作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