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对分课堂”:促进自主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020-11-02徐奕俊秦安兰

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徐奕俊 秦安兰

[摘 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和主动学习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包括课前学习、课堂讲授、课后内化吸收和课堂讨论4个环节,教育理念上强调依据不同教学时期学生自主能力水平不同,开展渐进式自主教育,其体现出教育理念的学习能力培养维度与自主学习能力维度具有一致性。“互联网+对分课堂”的教育实践表明该模式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互联网+对分课堂”是新型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本土混合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对分课堂;自主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20)05-0033-08

0 引言

在当前我国实施高等教育改革、加强一流本科教育的宏观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成为重中之重。2018年10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1]可见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现实教学实践中哪种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达成自主学习的目标?是否有适合中国教育现实的本土的教学模式来达成这个目标?“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很好地回应了以上问题。它是新型本土教学模式“对分课堂”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产物,该教学模式体现了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学生可以充分使用网络中丰富的学习资源来进行个性化学习。“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能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融合传统面对面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各自優势,依据不同的教学时期,根据学生自主能力的不同水平,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互联网+对分课堂”很好地回应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既符合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现实,又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 自主学习理论

自主学习理论自诞生之日至今,形成了不同取向的理论流派,如操作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社会认知主义等。其中,社会认知流派与其他流派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既不像建构主义那样过于注重个人因素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不像操作主义那样过于注重外部环境的重要性,却忽视内部因素对学习的影响。社会认知主义的优点在于它注重从多维视角来审视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注重学习主体的外部环境、内部心理和学习主体行为3个方面的因素,该流派的观点已经成为自主学习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2]。

1.1 自主学习框架体系

美国心理学家Zimmerman是社会认知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对自主学习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构了较为完善的自主学习理论[3]。该理论框架为人们从静态视角判断学习主体的自主学习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Zimmerman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3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这种学习就是自主的。在元认知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教学计划、组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活动。在动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把自己看成有能力、自我有效和自律的学习者。在行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选择、组织、创设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的环境[4]。Zimmerman进一步建构了系统的自主学习框架体系(见表1)[3]。

Zimmerman认为人们可以依据任务条件的标准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是否是自主学习,如果学生能选择参与,控制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和自己的行为,能控制外部环境和社会环境,那么就可以断定学生的学习是充分的自主学习。如果学生只能达到某一些条件,那么他的学习自主水平就下降了。从这个标准来看,Zimmerman把自主学习划分为3个方面:内在自主、行为自主和环境控制自主。内在自主包括选择参与、控制方法和控制时限,涉及学生的自定目标、自我效能感、价值观、归因、策略使用、放松、时间计划和管理等;行为自主包括自我监控、自我判断、行动控制、意志等;环境控制自主包括学习环境的选择和营造、选择榜样、寻求帮助等。

1.2 自主学习阶段

从发生学角度来看,自主学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Zimmerman提出了自主学习的循环阶段模型,认为自主学习包括3个阶段:事前思考阶段、执行阶段和自我反思阶段(见表2)[5]。该理论从动态发展的视角为在各个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参考。在事前思考阶段,学生要分析学习任务、设置学习目标、计划如何达成目标,同时这个阶段还包括激活学习动机信念、激活学习策略。在执行阶段,学生实际执行学习任务,同时他们需要管理自身的加工过程、使用自我控制的策略来管理自身的学习,完成事先规划好的任务。最后一个阶段是自我反思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评价他们的学习任务执行得如何,并对学业成败进行归因,这些归因有助于学生自我反馈。自我反思阶段又会促进下一步事前思考阶段的开启,从自主学习循环阶段模型来看,自主学习是一个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

自主学习的循环阶段理论提出后,得到了很多实证支持,如Kitsantas和Zimmerman对女大学生排球技能的学习进行了研究,发现自主学习可以预测擅长者与不擅长者之间90%的排球技能差异[6]。Cleary等人实证发现学生接受越多的自主学习阶段训练,他们的学习效果越好[7]。

1.3 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系

学习者在每个阶段都要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因而需要进一步明确自主学习者的能力体系,才能在各个学习阶段有所侧重地自我监控、自我指导,有的放矢。Sheerin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详细地刻画了自主学习者的能力体系[8]。他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包括:(1)制定学习目标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2)根据学习目标,评判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适宜性的能力;(3)选择学习材料与学习内容的能力;(4)选择或设计学习方式并执行相应的学习活动的能力;(5)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协商的能力;(6)对学习活动实施情况进行监控的能力;(7)调整态度、动机等情感因素的能力;(8)评估学习结果的能力。可见,在这个能力体系中,事前思考阶段主要需要培养能力(1)~(4),执行或意向控制阶段主要需要培养能力(5)~(7),自我反思阶段需要培养能力(8)。

2 “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

2.1 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是基于混合式学习而提出的。所谓混合式学习是指:“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应用契合特定学习风格的学习技术,对特定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9]

混合式教学模式概念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技术应用阶段、技术整合阶段、“互联网+”阶段[10]。随着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进入“基于移动通信设备、网络学习环境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情境”[11],进入“互联网+”阶段。该阶段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以学生为关注的重点。目前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主流[12]。之所以成为主流是因为混合式教学具有明显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如它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自主性与创造性[13]。

2.2 “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

1)“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诞生。“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是我国本土新兴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平台、互联网资源相互整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对分课堂(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简称PAD课堂,由我国学者张学新在2014年提出。所谓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时间维度上把课堂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3个环节[14]。讲授环节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精讲,解决课程的重点、难点,展示知识框架体系;内化吸收环节强调学生在课下通过自主学习将新知识内化于已有的知识框架体系内;讨论环节强调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对分课堂作为我国本土新兴的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应用过程中,该教学模式有了新的发展。2017年,郭树荣结合“互联网+”行动计划,建构了“互联网+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把面对面教学与网络教育结合起来,是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两者优势互补,因此可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主要阶段。该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课前自主学习、课堂讲授、课后内化吸收、课堂讨论4个阶段(见图1)[15]。与传统的对分课堂相比,该模式在教学阶段上增加了课前自主学习的环节,强调在学习中使用在线资源。

第一阶段为课前自主学习,教师在网络平台上提前发布下一次教学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平台接受任务,并通过使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如微课、练习题等,完成教学内容的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完成情况,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并总结出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下一个阶段课堂讲授提供基础。这个阶段充分发挥了网络资源和教学平台的优势,增加了课前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部分,是对传统对分课堂教学阶段的拓展。第二个阶段为课堂讲授,该阶段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程度,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面对面的教学。此阶段教师主要精讲章节知识框架、重点和难点。教师的精讲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在课前学习的相对碎片化的知识,建构起知识体系,并明确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第三阶段为课后学生内化吸收,学生不仅需要通过阅读课本来巩固知识,而且需要利用网络和教学平台,完成应用型的作业,把所习得的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以解决现实问题。在进行内化吸收时,学生会遇到很多疑问与困难,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展开互动答疑与讨论。第三阶段不仅能促使学生深度学习,深度理解与运用知识,而且还为第四阶段课堂面对面的讨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第四阶段为课堂讨论,教师与学生再次面对面,学生讨论上节课在网络教学平台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给予支持和指导。该阶段中,生生互动是主要形式,师生互动为补充。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生成新的思路、新的知识和新的思维。

在教学评价上,采用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和考核,强化学生在日常中对学习的主动参与和投入,弱化终结性评价。在教学评价上,改变传统教学“期末考试定成绩”的模式。

3“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教育理念与自主学习

3.1 基于不同教学阶段的自主学习

“互联网+对分课堂”在教育理念上认为教育的一个根本目的是促成从被教育者向学习者的转换,从被动学习者向主动学习者的转换,从他人教育到自我教育的转换[16]。“互联网+对分课堂”认为教学的不同时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同,教师的教学指导也应随之改变。

“互联网+对分课堂”充分考虑了时间发展因素和学生自主能力因素,基于两者的不同变化,提出教师应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见图2)。(1)在教学初期,由于学生自主能力较弱,教师应给予较多的自主学习指导。遵循知识学习指导和自主学习方法指导并重的原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支架式、抛锚式、随机通达式教学,通过指导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训练自主学习方法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如教师可以在学习目标制定、自我激励的信念、自我控制、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等方面给予及时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3阶段的8种能力。如果此时教师给予较少的指导,教学效果则较差。(2)在教学中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增强,教师通过适时、适量、高质的指导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该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教师的指导较之教学初期会有所减少,但在学生需要帮助时,教师仍需要给予适量的必要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设置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最近发展区”,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目标引领,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后期充分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在这个时期,如果教师没有很好地衡量指导的质与量,给予较少或较多指导和低质量的指导均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在教学后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教师只需要提供较少的自主学习引导就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该阶段学生已经具备自我认知、自我管理等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可以更多地自主学习课程知识,较少的指导反而会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这个阶段中教师的引导是侧重于自主学习能力精进层面。如果此时教师忽视学生的情况,给予了较多的指导,干扰学生的自主学习,反而教学效果较差。由此可见,“互联网+对分课堂”主张渐进式自主教育,即由教師教育、外部驱动的教育逐步走向自我驱动和自我激励的教育。该教学模式主张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充分考虑不同教学时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指导。从图2可以看出,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能力是此消彼长的状态,两者互补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2 基于权责对分的自主学习

“互联网+对分课堂”基于权责对分原则,认为教师与学生共同拥有对教学活动的控制权,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责任。“互联网+对分课堂”每个阶段均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控制的,体现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合作、学生渐进式发展。(1)在课前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和学生均拥有各自的控制权。教师拥有对教学资源和习题任务选择与网络发布的控制权,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网络资源,拥有对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的控制权,以完成自己的课前学习。(2)在课堂讲授阶段,教师拥有控制权,决定讲授的内容和方式。(3)在内化吸收阶段,学生的控制权主要体现为学生围绕相应的教学内容,自我管理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等,并在學习疑惑点处主动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发问。教师的控制权表现为可以决定回答那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4)在课堂讨论阶段,教师与学生均拥有自己的控制权。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自行决定如何交流。在全班互动过程中,教师拥有可以抽点任何学生的权力。在自由提问阶段,任何一名学生均有权力来表达自己学习上的困惑。这种权责对分的教育理念反映出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教”,还在于学生自主的“学”。

4“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流程与自主学习

4.1 课前学习阶段与事前思考相呼应

“互联网+对分课堂”4个阶段与Zimmerman的自主学习3个阶段相互呼应,图3是基于“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流程的学习能力维度与Sheerin自主学习能力维度的整合框架。课前学习阶段主要与事前思考阶段相对应,教师需要在该阶段提供教学资源、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达到对新知识的复制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分解学习任务,搭建学习框架[17],引导学生对学习任务开展分析,包括设置学习目标和制定策略性的学习计划。此外,还需要指导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自我激励的信念系统,包括设置合理的结果预期、挖掘内在的学习兴趣、建立系统的学习目标导向、提升学习自我效能。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基于学习目标的相关能力。

4.2 4个阶段均涉及执行或意向控制

“互联网+对分课堂”4个阶段都与自主学习的第二阶段中的执行、意向控制相呼应,因为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均需要自我控制与自我观察。在课前学习阶段,教师通过学习任务驱动教学,引导学生把注意焦点放置在任务上,鼓励学生使用具有个性化的学习策略,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记录与自我实验,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在课堂教授环节,教师通过知识讲授,引导学生把注意的焦点转移到教学重点、难点上,鼓励学生使用适宜的策略掌握章节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不断自我观察,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在内化吸收阶段,教师通过布置知识运用与创造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行阅读课本和查阅相关线上和线下资料,提升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过程监控的能力。在课堂讨论阶段,教师通过设置讨论主题和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把关注点指向讨论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观察了解自己与他人的互动情况,掌握互动的技巧和方法,在讨论过程中生成新的观点。

4.3课后内化吸收、课堂讨论阶段与自我反思相呼应

“互联网+对分课堂”课后内化吸收和课堂讨论阶段还与自主学习的“自我反思”阶段相互呼应。课后内化吸收阶段是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将其融入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中。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评价自己学习的效果,对学习进行合理归因。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自我学习满意度状况,分析自适应防御。在课堂讨论阶段,教师通过走动式教学聆听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鼓励学生在讨论后自我判断和自我反映,反思讨论表现,进行学习结果归因,评价学习满意度。

“互联网+对分课堂”基于唯能力理论提出教育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复制(模仿)、理解、运用、创造能力。在“互联网+对分课堂”的教学流程中,课前学习、课堂讲授、课后内化吸收、课堂讨论均能体现出以上4个层次能力的培养,这与Sheerin自主学习能力维度基本一致。从图3可以看出,“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流程可以从不同维度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课前学习阶段,学生需要制定和调整学习目的,根据目标来评判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适应性。通过课前学习,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调整目标使其更适合自己。而在课堂讲授、课后内化吸收和课堂讨论环节,均需要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的控制、自我管理和与他人合作,这些均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维度。此外,在课后内化吸收和课堂讨论阶段,还需要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具备评估自己学习结果的能力。这种反思能力是促进学生进行下一步学习的基础。

“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了网络学习和对分课堂学习的各自优势,实现了“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有机融合。郭树荣使用“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结果发现有83.4%的学生支持该模式,86.30%的学生认为与传统课堂相比,该模式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79.20%的学生对师生互动的满意度较高[15]。王艳芳和兰赛玉使用“互联网+对分课堂”模式进行《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通过教学实验前后测的对比,发现该模式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8]。左燕将“互联网+对分课堂”运用于会计课程中,发现该模式既能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19]。以上教学实践均表明“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结束语

“互联网+对分课堂”是中国本土新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流程均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相一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终身学习,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所指出的:“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20]这表明人们只有学会学习,成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不断地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教育只有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走出学校后才有可能不断发展并适应社会。“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探索,是适合中国教育现状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互联网+对分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深入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自主学习策略和促进自主学习的多元路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EB/OL].(2018-10-08)[2019-10-05].http://www.moe. 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 t20181017_351887.html.

2王芳芳,徐学福.自主学习的分层理论指导流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49-51.

3ZIMMERMAN B J.Dimension of academic self-regulationC//SCHUNK D H,ZIMMERMAN B J.Self-regulation of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issues and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Hillsdale, NJ, U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4: 8.

4ZIMMERMAN B J.Becoming a self-regulated learnerJ.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6,11(4):307-313.

5 ZIMMERMAN B J.Attaining self-regulation: a social cognitive perspectivC// BOEKAERTS M,PINTRICH P R, ZEIDNER M.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2000:13-39.

6 KITSANTAS A,ZIMMERMAN B J.Comparing self-regulatory processes among novice, non-expert, and expert volleyball players: a microanalytic studyJ.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2002,14(2):91-105.

7 CLEARY T J,ZIMMERMAN B J,KEATING T.Training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to self-regulate during basketball free throw practiceJ.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2006,77(2):251-262.

8 SHEERIN S.An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access and independent learningC//BENSON P,VOLLER P.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London: Longman,1997.

9 SINGH H,REED C.A white paper: achieving success with blended learningJ.Centra Software,2001(1):1-11.

10馮晓英,王瑞雪,吴怡君. 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13-24.

11 WASOH F.Exploring the roles of blended learning as an approach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C//VOPAVA J, DOUDA V, KRATOCHVIL R, et al.Proceedings of the 6th multidisciplinary academic conference 2016.Prague,Czech Republic: MAC Prague consulting Ltd, 2016:165-171.

12 孟彦莉.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培养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11(5):96-101.

13 何克抗. 从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 2004(3):5-10.

14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 2014(5):5-10.

15 郭树荣. 基于“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7(3):39-41.

16 张学新. 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 180.

17王怡, 房琳. 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探究J.教学研究, 2018, 41(7): 4-11.

18 王艳芳, 兰赛玉. “互联网+对分课堂”对提高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研究J. 全科护理, 2018,16(26):3307-3310.

19 左燕.基于“互联网+对分课堂”的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构建J. 当代教研论丛,2018(4):28.

2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7.

[责任编辑 马晓宁]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媒体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浅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