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观察

2020-11-01贾星星

康颐 2020年11期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贾星星

【摘要】目的:对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进行观察。方法:105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病患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5例,A1、A2、C组分别给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三种抗病毒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三种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 2个疗程的治疗, A组总有效率为88.6%, B组总有效率为91.2%, C组总有效率为94.1%,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乙 型肝炎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来说,拉米夫定、替诺福韦、阿德福韦酯三种抗病毒药物都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艾滋病病毒感染;抗病毒治疗

【中图分类号】R512.91;R51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24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快,艾滋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也有部分患者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据相关统计,2020年1-5月,我国艾滋病病例数为39349例,死亡人数为11595人;2019年,我国艾滋病病例数为71204例,死亡人数为20999人。近15%的艾滋病患者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HIV感染将增加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1]。本文主要对三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HIV感染的抗病毒药物的疗效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9年05月-2020年05月所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病患力选择10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A2 组和C组,每组35例。A组中,男13例,女22例,年龄21-56岁,病程为1~5年; B组中,男14例,女21例,年龄22~57岁,病程1~6年;C组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20~54岁,病程1~7年。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I、A2和C组分别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治疗。A组:饭前或饭后口服拉米夫定(福建广生堂药业有限公司,国家药品标准H20113025),0.1g/次,1次/d;B组:饭前或饭后口服阿德福韦酯(天津医药研究院制药有限公司,国家药品标准H20050803),10mg/次,C组: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正大天青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药品标准H20100019),0.5mg/次,1次/d,一疗程3周,共2个疗程。

1.3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体征明显改善;有效:该疾病临床症状和患者体征有所改善;無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2.1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A组总有效率为88.6%, B组总有效率为91.2%, C组总有效率为94.1%,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三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A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眩晕等不良反应,B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眩晕等不良反应,C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眩晕等不良反应。A组、B组、C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6.2%、9.3%、6.2%,三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病,主要由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这种病毒是一种可以攻击人类免疫系统的病毒。它能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使人体失去免疫功能。艾滋病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口腔、生殖器、肛门等粘膜组织传播,也可通过血液、精液、牛奶等携带病毒传播。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为乙型肝炎。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检测出乙型肝炎病毒呈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肝痛等症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快,艾滋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HIV感染者中,许多患者同时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HIV感染将加速HIV感染的进程,增加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临床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HIV感染的主要方法是抗病毒药物治疗。使用的主要抗病毒药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替诺福韦等。拉米夫定是一种核苷抗病毒药物。在体外和实验感染的动物中对乙型肝炎病毒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它能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细胞和正常细胞中代谢拉米夫定三磷酸。盐,并混入病毒DNA链,阻断病毒DNA的合成。同时,还能使血清转氨酶降至正常。长期应用可明显改善肝坏死的炎症改变,减少或阻止肝纤维化的进展。因此,它可以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病毒感染。在患者临床治疗期间。阿德福韦酯是腺苷一磷酸的无环核苷类似物,可在细胞激酶作用下磷酸化为活性代谢物,即阿德福韦二磷酸[3]。此外,还可降低YMDD突变患者血清HBV-DNA滴度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并在体内转化为阿德福韦发挥抗病毒作用。因此,它适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HIV感染的患者。恩替卡韦是一种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对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有抑制作用。它具有起效快、耐药性低、对乙型肝炎病毒的耐药性强等特点。它是目前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通过本文的研究,A组、B组和C组分别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A组总有效率88.6%,B组总有效率91.2%,C组总有效率94.1%。三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拉米夫定、替诺福韦、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HIV感染的临床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曹立君,陈晓红,宋波,王福祥.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方案选择与疗效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9,53(03):299-301.

[2]罗敬福,陈冰,杨夙昕,刘海生,胡永生,赖志红,廖娟萍.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13):146-147.

猜你喜欢

慢性乙型肝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临床观察
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健脾化湿祛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残留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患者常见易患因素分析
两种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中医四步免疫化纤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老年患者的肾脏毒性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因耐药变异特征分析
乙肝表面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不同阶段的变化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指数在肝纤维化分级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