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在重症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0-10-31刘曼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哮喘重症康复

刘曼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河南 商丘 476100)

哮喘为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数据显示,全球近3亿人受哮喘的影响且其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重症哮喘是指哮喘症状较为严重、病情波动较大、伴有慢性疾病并常发生急性加重且使用药物难以控制的哮喘。重症哮喘的发病因素包括鼻息肉、肥胖、吸烟、空气污染等,重症哮喘常伴有支气管扩张等合并症[1-2]。多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较浅,依从性差,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本研究探讨康复护理在重症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重症哮喘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本研究在经过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开展。患者及家属在了解本研究详情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14例,女21例;年龄47~77岁,平均(63.02±9.48)岁;病程2~11 a,平均(4.66±2.01)a;合并高脂血症9例,高血压13例,糖尿病3例,支气管扩张10例。观察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48~76岁,平均(62.36±9.55)岁;病程2~10 a,平均(4.65±2.03)a;合并高脂血症10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4例,支气管扩张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3]中有关重症哮喘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每年哮喘发作3次及以上。(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损伤患者;②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或沟通障碍疾病患者;③治疗依从性差,存在认知及语言功能障碍者。

1.3 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1)环境护理,即开窗通风,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2)氧疗护理,即协助患者佩戴面罩,吸氧流量维持在1~3 L·min-1,吸氧浓度以<40%为宜;(3)用药护理,即嘱咐患者按时服药并指导用法用量。干预3个月。

1.3.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健康宣导: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讲,回答患者对于哮喘、药物及医疗设备的疑问。(2)饮食护理:建议患者以清淡饮食为主,选取易消化食物,并在此基础上注意营养搭配,尽量避免大量高蛋白食物。(3)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疏导忧虑、紧张等负面情绪。(4)环境护理:维持病房整洁舒适,定时消毒并清理粉尘、毛屑。(5)加强护理:建议患者多饮水以稀释痰液,给予拍背以促进排痰,教导患者更佳的呼吸姿势,对情况较严重患者使用吸痰器,长期卧床休养患者使用护理垫或其他柔软性棉垫。(6)康复计划:协助患者共同完善康复计划,采取强度较小的体育锻炼以逐渐恢复体力,嘱咐患者循序渐进,避免因操之过急造成病情反复、加重。干预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4.1哮喘控制情况 使用哮喘控制测试表(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定哮喘控制水平,分值为0~25分,25分为优,20~24分为良,0~19分为差。

1.4.2生活质量 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价表对独立性、环境因素、生理健康、社会关系、心理健康5个维度进行评分,每项0~100分,分值与对应指标质量成正比。

1.4.3焦虑程度 分别在护理前及护理3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4]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该量表条目频度有1~4分表示没有、有时、经常、总是,分值越高,焦虑程度越重。

1.4.4肺功能 分别在护理前和护理后3个月后采用美能AS-507型检测仪检测患儿的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和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计算FEV1/FVC。

2 结果

2.1 哮喘控制水平观察组哮喘控制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哮喘控制水平比较[n(%)]

2.2 生活质量护理前,观察组独立性、环境因素、生理健康、社会关系、心理健康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独立性、环境因素、生理健康、社会关系、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独立性、环境因素、生理健康、社会关系、心理健康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2.3 SAS评分护理前,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均较护理前低,观察组S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2.4 肺功能护理前,两组PEF、FEV1、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PEF、FEV1、FEV1/FVC水平均比护理前高,观察组PEF、FEV1、FEV1/FVC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比较

3 讨论

哮喘属于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本质为气道慢性变态反应炎症,T淋巴细胞与肥大细胞等细胞均参与其中。哮喘的特点为发作频繁、病程长,是呼吸科危重疾病之一。重症哮喘不具备自行缓解的特点,且随着年龄增长病情愈发严重,可能引发不可逆气道缩窄及重建。

临床治疗哮喘的目的主要在于控制发作,尽可能减少发作次数,减轻发作后症状,以避免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措施主要是预防和用药治疗[5]。该病患者普遍易受病情反复的影响而产生焦躁、厌烦的心理,对治疗失去耐心,从而诱发并发症,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对重症哮喘患者进行及时、科学护理至关重要。传统护理措施从用药、环境、吸氧等方面进行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病情,但该护理措施较为固化,难以从患者角度考虑病情,导致护理效果不佳。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哮喘控制水平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SAS评分较对照组低,PEF、FEV1、FEV1/FVC水平均较对照组高。这表明对重症哮喘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较好,能够促进哮喘症状控制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负面情绪。康复护理是多角度、较全面的护理模式,能够从健康教育、用药、心理及运动等方面进行干预,使护理内容更加细致,能够更好地控制哮喘症状,且通过沟通不仅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也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对护理的顺利进行及护理质量的提升有积极的影响[6-7]。指导患者熟练掌握排痰技巧并进行有效排痰,可减轻因痰液滞留肺部而引发的感染,进一步改善肺功能。

综上所述,给予重症哮喘患者康复护理能够促进哮喘症状控制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使患者肺功能及负面情绪得到改善,利于预后的改善,具有较高临床推荐价值。

猜你喜欢

哮喘重症康复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重症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