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嘌醇与非布司他对慢性肾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比较

2020-10-31郑祥中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黄嘌呤布司肾衰竭

郑祥中

(商丘市梁园区中医医院 肾内科,河南 商丘 476000)

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导致肾脏明显萎缩,无法维持其基本功能。高尿酸血症是慢性肾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水平的升高是肾功能减退的常见表现。高尿酸血症患者随着血尿酸的升高可出现痛风性关节炎,损伤胰腺B细胞进而诱发或加重糖尿病病情,也可沉积于肾脏,最终形成尿毒症[1]。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通过降低血尿酸水平以减轻对肾功能的损害,但不同药物存在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异。因此,选择合理高效的药物控制患者病情,对减轻器官损伤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针对慢性肾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分别采用别嘌醇和非布司他治疗,进一步分析不同药物治疗后血尿酸、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等变化,旨在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商丘市梁园区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肾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别嘌醇组与非布司他组,各35例。别嘌醇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1~78岁,平均(60.82±3.71)岁;病程10~36个月,平均(20.01±6.17)个月;体质量57~82 kg,平均(64.75±3.36)kg。非布司他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0~79岁,平均(60.72±3.83)岁;病程11~36个月,平均(19.83±6.05)个月;体质量56~80 kg,平均(65.12±3.14)kg。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内科学(第8版)》[3]中慢性肾衰竭相关诊断标准且合并高尿酸血症,男性空腹血尿酸水平>420 μmol·L-1,女性空腹血尿酸水平>360 μmol·L-1;②伴有不同程度的肾衰竭;③患者入院治疗前2周内未服用影响本研究的相关药物。(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造血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者;②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③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④对于本次药物存在禁忌或有过敏史的患者;⑤肝肾功能存在异常的患者;⑥先天性心脏病者;⑦存在泌尿系结石者。

1.3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纠正电解质紊乱、调节酸碱平衡、改变饮食结构等治疗。别嘌醇组患者口服别嘌醇(北京市燕京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432),初始剂量为每次50 mg,每日2次,根据患者血尿酸水平调整剂量,但每日剂量不得大于600 mg,治疗时间持续2个月。非布司他组患者口服非布司他(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81),每次40 mg,每日1次,可根据效果增加剂量,但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80 mg,治疗时间持续2个月。

1.4 观察指标

1.4.1疗效 治疗2个月后,根据血尿酸水平评估治疗效果。评估标准:显效,即血尿酸较治疗前降低至正常水平,或降低≥25%;有效,即血尿酸较治疗前基本降低至正常水平,或降低≥15%;无效,即血尿酸较治疗前无改变,或降低<15%。将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

1.4.2肾功能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时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3 mL,以3 500 r·min-1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重庆润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渝械注准20192220175,型号为RC-680)检测血尿酸、血肌酐水平,采用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爱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湘械注准20182400090,型号为AVE-752)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采用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

1.4.3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关节痛、皮疹、肝功能异常。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后,别嘌醇组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14例;治疗后,非布司他组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3例。非布司他组治疗总有效率[91.43%(32/35)]较别嘌醇组[60.00%(21/35)]高(χ2=9.401,P=0.002)。

2.2 肾功能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尿酸、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尿酸、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非布司他组血尿酸、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低于别嘌醇组(P<0.05);治疗后,两组肾小球滤过率较治疗前升高,非布司他组肾小球滤过率高于别嘌醇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

2.3 不良反应别嘌醇组发生皮疹2例,恶心2例,关节痛1例,肝功能异常1例;非布司他组发生皮疹1例,恶心1例,关节痛1例。非布司他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57%(3/35)]与别嘌醇组[17.14%(6/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0,P=0.475)。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脏排泄尿酸减少,进而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而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又会进一步激活血小板,增加血液黏度,从而加重肾损害,以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药物降低血尿酸水平及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对患者肾功能的恢复及症状的缓解具有重要意义[4]。

别嘌醇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能够使次嘌呤和黄嘌呤无法转化为尿酸,进而降低血尿酸的水平,减少尿酸盐沉着于骨、关节和肾脏,降低对肾功能的损害[5]。但由于该药可造成皮肤严重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不高,无法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非布司他为非嘌呤类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通过和黄嘌呤氧化酶的钼蝶呤活性位点有效结合,进而孤立氧化还原状态的钼辅因子,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与底物相结合,以此降低血尿酸水平,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恢复肾功能。本研究显示,治疗2个月后,非布司他组总有效率较别嘌醇组高,非布司他组血尿酸、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较别嘌醇组低,肾小球滤过率较别嘌醇组高,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提示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保护肾功能。非布司他可对氧化型以及还原型黄嘌呤氧化酶进行抑制,加上黄嘌呤氧化酶复合物相对稳定,更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该药通过肝脏代谢排出体外,进一步减轻肾脏负担,可有效减轻肾小球内压,改善微循环,有效降低对肾功能的损害,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非布司他能够快速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释放沉积的尿酸盐,增加肾脏供血量,降低血液黏度,减少尿蛋白,有利于改善肾脏循环,保护肾功能,且不良反应未见增加[6]。

综上所述,与使用别嘌醇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效果比较,使用非布司他治疗后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恢复患者的肾功能。

猜你喜欢

黄嘌呤布司肾衰竭
不同剂量非布司他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慢性肾衰竭处方规律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非布司他的上市情况和新剂型研究进展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Cys C、β2-MG、MCP-1及ANG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聚L-精氨酸修饰柔性石墨烯平面电极对黄嘌呤的选择性检测
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规律的分析
黄嘌呤和尿酸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研究
高效液相法测定母液中的3—甲基黄嘌呤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