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塞罕坝林场绿色产业发展之路

2020-10-30董常春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6期
关键词:塞罕坝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摘要:该文从打造生态旅游核心亮点、建设生态学自然基地、建设森林标志产品与特色经济林、建设现代化繁育基地与林苗一体化基地、积极开展森林碳汇等5个方面对塞罕坝林场绿色发展之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塞罕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塞罕坝;绿色产业;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 (2020) 16-0104-02

塞罕坝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之路,依托林场资源的独特性、优质性和原真性,打造塞罕坝生态旅游核心亮点,建设国际自然生态研学基地,以自然认知为核心,森林康养和越野运动为特色,做优生态旅游产业,做大林业产业,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1打造塞罕坝生态旅游核心亮点

充分利用塞罕坝国际知名度,借助京津冀蒙既有旅游黄金线,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自然观光游、生态文明科普游和森林康养休闲游。以“地球卫士奖”“国有林场建设标兵”、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造秀美山川示范教育基地、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等为载体,将塞罕坝机械林场作为面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成功范例、面向国民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先进生态理念的教育基地、面向游客弘扬塞罕坝精神的鲜活旗帜,在山水林草观光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和强化以塞罕坝精神为内涵的旅游产品设计和打造,充分展示塞罕坝机械林场艰苦创业过程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博览展示、青少年生态实践等生态科普宣教。

积极对接中央党校、河北省委党校、国家林草局管理干部学院等机构,力争成为现场教学基地,打造生态文明、红色现场教学示范点,编写弘扬塞罕坝精神教材,进行专门的课程安排,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教案,开发1日、2日、多日等研学线路,结合研学,大力开展深层次的宣传,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的引领作用。

2 建设国际自然生态研学基地

建设集“生态大讲堂、自然体验地、民俗森林游”为一体的国际自然生态研学基地,以自然认知为核心,森林康养和越野运动为特色,形成在弘扬塞罕坝精神的基础上的多样化、细致化的生态旅游特色产品。

2.1 建设生态宣教场馆 建设生态科普馆,内设展览厅、科技影院、参与式互动配套设施及图书、影像资料等。依托现有小礼堂建筑,建设红星纪念堂,打造红色主题文化礼堂。建设亲子自然艺术学苑,打造华北地区最特色的亲子自然教育课堂,开展叶脉化石制作、绘画写生泥塑陶艺、蜂蜡蜡烛、植物染手帕、手工造纸、自然笔记分享、树叶拓印等自然艺术创作学习体验。建设国家自然教育基地、造林成果展示园区、塞罕坝创业记忆地、自然认知基地等,建设园林式的教育培训、会务接待基地。

2.2 打造“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3大主题区展示塞罕坝机械林场艰苦创业过程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布置主题雕塑、室外展览、碑林、标识等内容,通过湿地栈道、森林栈道链接各主题区,串联森林、疏林灌草、沙漠、湿地景观建设特色鲜明的风景观光环。通过木栈道及其节点的场景化设计使人身临其境感受“塞罕坝精神”,开展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

2.3 打造塞罕坝森林生态文化创意基地 积极开发绿色、生态的旅游纪念品,开设绿色商店,专营各种绿色商品。整合森林文化、满蒙民俗文化和皇家文化等,融入纪念品创作之中。规划建造传统手工艺品加工集聚区,具体包括:一是可供游客DIY的项目设计,二是可供游客参观、购买的商品销售区域。在游客亲自动手、提供创意及发现自我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塞罕坝文创产品的附加值。

2.4 打造塞罕坝时尚森林氧吧 塞罕坝拥有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植物群落,产生大量的天然负离子,萜烯类物质单位释放量比一般城市环境高1000倍,对改善人的肺与心肌功能、消除疲劳、抗菌抗癌、美容护肤、促进新陈代谢等都有着很好的作用,被称为“森林杀菌素”和“森林维生素”。沐浴在空气清新的森林环境中,使人精神愉悦,活力充沛可在林间专门设置时尚森林氧吧区,建造林间木屋、时尚树屋帐篷吊床等设施,并围合成半开敞空间,形成露营区,为体验野外生活或躲避城市喧闹的游客提供了一个幽静场所和天然氧吧。

2.5 改造升级旅游景区 规划区及周边地区避暑旅游资源丰富,在积极促进区域合作发展的同时,需加强差异化特色发展,对木兰秋称景区、滦河源景区、神龙潭景区、七星湖一泰丰湖景区进行改造升级,加强自然认知、森林康养、民俗体验及旅游服务等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塞罕坝机械林场内村庄的建设发展,妥善解决安置村民生产生活,依托塞罕坝旅游资源和联营村满蒙文化底蕴,打造民族民俗示范村,开展民俗旅游。

2.6 完善基础设施 对塞军坝机械林场场部中心区进行更新改造,深度结合森林环保元素,融人蒙古族、满族文化元素,依托场部現有建筑风貌为基底,进行森林木屋建筑群典型装饰形态立面设计。通过店铺装饰、牌匾、景观雕塑等的设置,强化露天“生态博物馆”的环境氛围,营造出森林观光旅游氛围。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逐步治理搬迁塞罕坝机械林场内非生态功能的宾馆和度假村新建东部外环道路,全面优化内部道路,形成3级道路网络,打造场部东主入口及配套设施,新建污水、供暖、燃气设施。建设塞罕坝滨水公园,启动水景小品建设,增加撅尾巴河蓄水量,与人工湖水系联通,创造多样化休闲空间。

2.7 提升综合管理与配套服务能力 加强规划区综合管理能力,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激励体系,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和整体管理水平入手,规范餐饮服务业,完善旅游咨询与信息服务,加强旅游公共卫生与旅游安全体系建设,形成完善的旅游公共卫生防疫系统、灾害预防应急系统、紧急救援系统等。

3 建设森林标志广品与特色经济林

利用塞罕坝区域的生态优势,实施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积极发展经果林、花卉苗木、中草药、食用菌、特色养殖、森林蔬菜、木质工艺品等特色林产品,把小品种做成大产业。在大唤起林场红眼塔拉、第三乡林场翠花官建设山野菜种植基地,种植蕨菜、猴腿菇、金针菇、蒲公英、红梗、苦力芽、柳蒿哈喇海等山野菜。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及周边接坝地区,建设金莲花、北黄芪、北栒杞、益母草、柴胡、独活、桔梗、猪苓、白芍等中药材基地。在第三乡林场、北曼甸林场、御道口牧场管理区,建设菌类繁殖培育基地,培育白蘑、鸡爪蘑、黑木耳、猴头菇双孢菇、香菇、平菇、滑子菇及金针菇等。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可选择杜仲、山桐子、大果沙棘等树种。

4 建设现代化繁育基地与林苗一体化基地

建立现代化种苗繁育基地,对塞罕坝机械林场各分场的苗圃进行改造,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林苗一体化基地200hm2,在北曼甸林场新建珍稀物种培育基地,建立种质资源库和特种植物培育基地;在西部沙地建立樟子松良种母树林。建立组培中心,重点开展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和油松及其他优良树种规模化繁育推广应用大苗培育技术,提高良种使用率及育苗效率。运用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等技术,选育适合规划区的优良品系。开展水肥管理、光照控制、容器选择等设施育苗技术研究,推广可降解环境友好的育苗容器和微扦插技术,建立造林树种优良品系规模繁殖技术体系,实现苗木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在哈里哈、大唤起等接坝乡镇依托和盛集团带动苗木培育转型升级,推广林苗一体化发展模式,在三道河口内发展林业及园艺花卉苗木繁育基地。

5 积极开展森林碳汇

扩大国内国际合作,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造林再造林森林碳汇项目。结合生态治理与修复等工程,建立碳汇林基地,按照国际规则,聘请权威机构,对新造林、森林抚育形成的碳汇,实行事先、事后验证认定,形成可监测、可报告、可交易的国际上认可的碳汇额度,建造碳汇产业,在碳市场成熟时实行交易,实现森林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转换,创建林业资源零消耗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责编:张宏民)

作者简介;董常春(1970-),男,河北承德人,林业工程师,从事林业生产工作。 收稿日期:2020-06-18

猜你喜欢

塞罕坝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塞罕坝之歌
塞罕坝
塞罕坝点兵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