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数据中心建设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2020-10-29张瑞华

河南科技 2020年26期
关键词:改进策略数据中心信息化建设

张瑞华

摘 要: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信息的高效使用和互联互通就显得十分重要。要解决数据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数据来源多且分散、从生产到使用中间流程不清晰、数据孤岛众多、集成困难、数据质量差、完备性与准确性存疑等问题,人们需要从概念、规范、标准、技术、应用等多方面出发,打造数据中心。

关键词:数据中心;信息化建设;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0)26-0026-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efficient use and interconnection of information becomes very important.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ata use, such as multiple and scattered data sources, unclear processes from production to use, many data islands, integration difficulties, poor data quality, doubts about completeness and accuracy, etc., people need to start from concepts, norms, standards,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and other aspects to build a data center.

Keywords: data center;information construction;improvement strategy

信息化时代,高校越来越重视数据中心建设,这既是高校的重要发展任务,也是对信息化系统管理模式的重大挑战。因此,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数据中心建设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1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数据中心的重要性

1.1 有效规范高校业务流程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数据中心建设成为高校的重要发展任务,这对信息化系统管理模式构成重大挑战[1]。数据中心的优劣直接影响各个业务系统的作用发挥,因此有效规范高校业务流程及打通各个业务系统信息数据流是数据中心的核心任务。

1.2 有效打通高校数据孤岛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投入大量精力建设数据中心,主要是为了打通存在的数据孤岛,整合及利用学校各部门间的数据,实现数据的高度融合,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权威性和使用效率。

1.3 利用虚拟空间实现跨区域管理

現在,很多学校都由一个或多个新校区、分校区组成,数据中心能打破区域限制,实现多校区间的统一规范与管理。

1.4 为师生提供一站式服务

高校建立数据中心,将多个应用信息数据系统统一门户,完善教师的教学环境及学生的学习环境,让用户在使用时体验一站式服务。

1.5 影响信息化规范中硬件采购计划

学校各部门工作性质及职责不同,其所承担的业务种类不同,在数据中心建设前需要对建设中购买的相关硬件设备与已有的软硬件进行对接整合,统一标准和规划,实现多种形式资源的高度整合,进而最大限度地促进高校信息化建设。

1.6 促进源头数据的标准化

根据国家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发展特点,确立信息标准是高校数据中心建设的首要任务。另外,应选择统一标准的业务系统接口,严格遵守信息标准,以实现学校源头数据的标准化。

1.7 积累数据资产和数据财富

数据是学校的无形资产,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客观记录了学校的历史情况和现状,隐含着各层面的数据特点及学校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学校通过从数据中心积累的数据资产中获取有效信息,挖掘潜在规律,为内部管理、决策和外部考核提供科学支撑[2]。

2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数据中心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但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数据集成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数据中心体系。学校现有的系统为不同部门所用,通常与其他部门结构标准不同,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甚至出现数据混乱、管理混乱等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数据标准和规范,信息难以共享

由于学校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缺乏信息共享的标准和规范,各系统的数据定义、结构及使用规则不统一,造成无法交互和共享,如部门代码、教师工号、学生学号等,这也使得业务部门之间无法高效便捷地获取来源于其他部门的所需数据信息。

2.2 各业务系统结构不同,阻碍信息共享

信息化建设在高校发展迅速,为了满足不同部门的业务需求,学校建立了许多不同的应用系统,这些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但是,各系统建设方式不同,很难与其他部门的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共享,如教务、人事、招生就业、财务等系统,各业务系统往往独立开发或从不同厂家采购,所用数据库、运行环境等不一致,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采购的业务系统越来越多,各系统间信息交互的需求更强烈,异构系统的增加使得信息交互更加困难[3]。

2.3 数据冗余,权威数据源头不明

学校已有系统虽然能完成日常工作,但也仅限于提供简单的数据查询、数据统计和打印等操作型处理,而且只限于一个部门使用,无法实现数据交互共享、给管理者提供分析型数据供决策参考。各部门独立应用该部门的业务系统,造成同一数据在多处冗余存储,甚至出现数据不一致。因此,学校各业务系统针对相同数据的管理和应用不一,同一数据存在多个来源、多个管理者,造成权威数据源头不明,无法做到数据谁产生谁维护,最终导致数据管理混乱,影响上层应用[4]。

2.4 难以实现综合查询,无法有效利用全局信息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业务系统一般只满足该部门工作要求、解决当前问题或在局部应用。由于缺少长期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大量信息孤岛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无法互联互通,限制了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如想了解一个教师的详细信息,需要从人事、科研、教务等多个系统查询相应信息,查询结果零散,无法对查询后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基本的信息查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更不可能进行数据分析给决策层提供决策支持。

2.5 已有数据质量差,无法提供实时精准数据

相同数据存在于多个系统且由不同系统自主采集,无法做到不同系统同步更新数据,造成不同系统提供的同一数据不一致,数据质量差,用户无法从现有系统中获取真实、准确的全局信息。

2.6 历史数据缺失,无法支撐决策

由于不积累数据财富、大量历史数据缺失、现有数据质量差等原因,现有系统不能提供实时精准数据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那么,有了数据中心是否就能立马解决上述问题?其实不然,有学校已经建成了单纯的数据中心,但该数据中心数据标准制定不合理,与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互通仅停留在定期从业务系统向数据中心同步,积累的数据无法保证实时可用,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数据下发机制及各系统数据互通机制,中心库数据与业务系统自身数据两层皮,数据中心就成了陈旧数据的仓库,无法充分发挥应有作用。什么样的数据中心能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呢?

3 改进策略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高校需要建立一个动态的数据中心,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使其与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实时互通。数据中心负责核心数据的收集和存储,形成权威数据,各业务系统使用涉及其他业务系统的数据时,必须通过数据中心获取,数据中心形成了规范的业务系统数据上传和中心库数据下发的机制,保证了全校数据的统一性和唯一性,避免了业务系统之间的彼此割裂。最终实现大数据基础构建,便于大数据挖掘,便于实现业务系统的轻量化和碎片化开发。

3.1 数据指标体系的建立

入库的信息会直接影响数据中心的存储空间、运行速度、数据利用率等方面,构建动态数据库除了技术层面的支撑以外,更重要的是信息资源建设,因此首先要建立数据指标体系,确立入库信息资源。

完整的数据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三部分:基础数据、扩展数据和已有业务系统专用数据。基本数据主要指学校每年定期上报的数据,如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高基报表数据、教育系统相关统计年报等。每年填报这些数据时,需要各部门从各业务系统中导入导出,其间容易出现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数值不同、单位不同等问题,导致上报前反复修改,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为解决数据上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将基础数据纳入指标体系。其次是扩展数据,主要包括各类评价或排行榜指标,如“金平果”、广州日报等高职院校排行榜,每年定期发布相关排行榜(如综合、品牌等竞争力排行),这是学校找准位置、制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需要纳入指标体系中进行监控。最后是已有业务系统的专用数据,主要包括各业务部门需要不定期上报或申报的项目数据,如就业处报就业数据、基建处报基建相关数据等。

3.2 数据中心——数据标准的建立

数据中心的建立目标是整合多个部门的多个不同的业务系统,整合已有业务系统的前提是先制定数据标准和信息编码标准,数据类别不同,参考标准也不同,有一些数据需要参照国家标准,有一些需要由权威部门制定,因此制定时应以国家教育部信息标准为基础,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形成最终的标准。有了统一、规范、科学的标准,数据才能真正做到交互和共享。数据中心是一个动态的产物,需要长期建设、积累和更新,因此建立的统一标准不仅要兼顾已有业务系统数据库的特点,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样才能保障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转,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3.3 数据管理规则

3.3.1 数据入库规则。学校各个业务系统包含学校各个层面的数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需要进入数据中心,到底哪些数据需要入库才能真正让数据中心发挥为学校其他各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撑的作用呢?前期梳理的基础数据和扩展数据需要上报或定期更新,这部分数据需要入库以便于学校定期上报;其次是各业务系统间需要共享交互的数据,比如学工系统中学生的学籍信息,教务系统同样需要这一部分基础信息,因此不同业务部门需要的相同数据项都需要入库,这样才能做到各个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有选择性的数据入库不仅解决了“死数据”浪费存储空间的问题,也提高了数据中心运行效率及数据可靠性。

3.3.2 数据更新规则。数据更新规则主要包括三部分:更新时间、更新规则和更新来源。更新时间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如新生报到时,学生报到系统与财务系统中学费缴纳数据就需要实时更新;每年需要上报的基础数据(状态数据和高基报表)需要根据相应时间节点定期更新。因此,要根据不同情况确定数据更新频率。根据不同的更新频率、不同的业务需求,制定相应的更新规则及更新来源,如财务数据由财务部门按照自然年更新数据,数据中心管理部门同步更新此数据。另外,根据数据本身的特点及学校需要,制定数据备份及存储的规则。

3.3.3 数据使用规则。数据中心建设的目的是以服务为基础,方便师生查询、下载及应用数据。但是,不同的业务部门或不同人员需要查看及应用的数据不同,因此数据中心管理部门要根据不同业务需求制定相应的访问权限,最终让用户体验一站式查询、多维度分析及决策支持等服务。

3.3.4 数据管理办法。数据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产物,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软硬件的配合,硬件可以通过采购完成,但信息资源建设需要特定的部门规划设计以及专职工作人员维护,因此需要制定包括数据标准的规则、数据变更标准规则、数据入库及出库规则、数据保密及安全等在内一系列的管理办法,要求数据采集人员、新增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办法,以“谁生产,谁维护,谁负责”为原则,将数据维护的责任落实到每个责任人身上,从而提升数据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同时,应注意数据安全问题,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

4 结语

数据中心建设不仅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目前,其仍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数据中心安全如何保障、数据质量治理、海量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应用等。为了解决数据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人们需要从概念、规范、标准、技术和应用等多方面出发,打造数据中心。

参考文献:

[1]王康.浅谈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数据中心的作用[J].人间,2015(32):70.

[2]高勇.利用数据挖掘为高校资产管理提供决策支持[J].广东科技,2013(14):18.

[3]李丹,吴征.某军工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关键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3(22):243.

[4]张琳琳.高校数据中心的实现[D].济南:济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改进策略数据中心信息化建设
关于间接蒸发冷机组在数据中心中应用的节能分析
2018年数据中心支出创新高
2017第十届中国数据中心大会榜单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