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阶段式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技术模式分析

2020-10-29朱守胜李书仁张喜军

河南科技 2020年26期
关键词:危险源交通运输应急管理

朱守胜 李书仁 张喜军

摘 要: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多样,安全隐患演变为事故需要经历三个重要阶段,即危险源(风险)阶段、隐患阶段、突发事件阶段。本文梳理了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构建三阶段式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技术模式,即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及应急管理。通过交通事故案例分析可知,三阶段式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技术模式能有效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率,减轻事故损失。

关键词:交通运输;危险源;隐患;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U2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0)26-0125-03

Abstract: Traffic safety accidents have various causes, and the evolution of potential safety hazards into accidents requires three important stages, namely hazard source (risk) stage, hidden danger stage and emergency stage. This paper sorted out the chang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and constructed a three-stage transportation safety management technology model, namely risk management, hidden danger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raffic accident case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three-stage transportation safety management technology mode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emergencies and reduce accident losses.

Keywords: transportation;hazard sources;hidden dangers;emergency management

近年来,交通运输领域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不管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还是交通运输企业,都面临较大的安全管理压力。交通运输领域安全事故大多具有一定的發生机理及发展过程。当前,人们要合理运用安全管理热点技术,研究和梳理事故发展过程,提升各阶段安全管理技术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有效预防事故,减轻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 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原因

事故的发生往往与能量转换密不可分,能量有很多表现形式,包括动能、势能、热能、化学能、电能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认为,事故及其造成的伤害或损坏通常都是由生产过程中失去控制的能量转换和(或)能量做功而造成的。不管是运输行业的交通事故,还是工程建设行业的坍塌、触电、火灾等事故,其发生机理均可用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进行描述及解释。

从事故发生根源上讲,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为存在危险源。危险源一般定义为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它们可以相互组合。按照事故发生致因理论,一般将危险源划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往往是一些物理实体,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和限制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如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等异常现象。

任何危险源都会伴随风险,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因此,要想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就必须进行风险管理,采取风险管控措施,防止能量意外释放,降低各类危险源的风险等级[1]。若风险管控措施不力或失效,存在能量意外释放的途径,即产生了隐患。隐患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个阶段必须通过排查工作消除隐患,阻止能量意外释放,以免发生突发事件。隐患未识别或未处置,极易造成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处置不当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综上所述,事故的发生根源在于危险源的存在,起因在于风险管控不力或失效、隐患未识别或未处置、应急处置不当。

2 三阶段式安全管理技术模式

2.1 模式构建

根据事故发生机理,环境中存在各类危险源,危险源中蕴藏着风险,一旦风险管控失效,就会演变为隐患,隐患未识别处置极易引发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不当就会导致安全事故。因此,风险及隐患是事故发生诱因,应急处置是影响事故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基于以上分析,可将防止事故发生及降低事故严重程度的安全管理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应急处置,这就是三阶段式安全管理技术模式,模式组织及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2.2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关键工作主要包括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分级及风险管控[2]。风险辨识是指确定风险辨识的范围,从辨识范围中的设施、场所、区域、操作及作业活动等方面着手,综合考虑能量的种类、危险物质性质、具体能量大小、意外释放强度及释放后的影响范围等因素,辨识风险点。风险评估是指针对辨识出的风险点,采取合适的风险评估方法,评估其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程度。风险分级是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按照风险可接受程度,采取合理的方法来划分风险等级。风险管控是指按照风险分级结果,根据风险大小及可接受水平,从管理手段及技术手段角度入手,针对性制定各种风险管控措施,有效地将风险等级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风险辨识的充分性及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

2.3 隐患排查治理

从风险与隐患的传递关系出发,假若所有风险均被充分辨识且采取了有效管控措施,那么在隐患排查治理阶段排查与治理的对象应为风险管控措施,若管控措施失效或无相关管控措施,即存在隐患。通常,隐患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规定的行为或状态,一类是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场所(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3]。在隐患排查和治理过程中,应重点围绕风险管控措施,分别从人、物、环、管等方面排查不安全因素,并进行相关规定的符合性排查。

2.4 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开展合理的应急处置工作,避免或减轻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应急管理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根据风险事件类型,建立贴合实际的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应急处置责任,优化应急处置措施,做好应急信息收集、应急资源储备、应急队伍配置等;二是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通过体制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指挥权和责任划分等问题;三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上下级应急联动、互联互通、协调顺畅、平战结合的运行机制;四是建立合理的应急奖惩机制,依法依规开展工作并落实奖惩措施[4-5]。

3 案例应用分析

下面以陕西省安康市京昆高速“8·10”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为例,分析三阶段式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技术模式的应用。2017年8月10日,陕西省安康市境内京昆高速公路秦岭1号隧道南口处发生一起大客车碰撞隧道洞口端墙的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亊敀,造成36人死亡、1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有3 533余万元。事故调查报告表明,事故直接原因为事故车辆驾驶人行经事故地点时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间接原因为事故现场路面视认效果不良、车辆座椅受沖击脱落及相关管理单位管理不到位。

这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及间接原因涉及人、物、环、管四个方面,下面从三阶段式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技术模式的角度分析此次事故。对于运动中的车辆而言,其具有一定动能,但隧道洞口端墙在某种情况下可使车辆动能骤减,动能意外释放。因此,对于运动中的车辆而言,洞口端墙可视为一危险源。风险管理阶段,如果准确地辨识洞口端墙这一危险源,同时采取警示驾驶人减速慢行、设置吸能装置、装设护栏等引导设置、加强日常管理等风险管控,就可能有效避免此类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后果;隐患排查整治阶段,如果排查出上述管控措施失效或无管控措施,及时整改,也能有效避免此类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后果;车辆碰撞隧道洞口端墙这一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一方面可及时救治伤者,降低伤亡人数,另一方面可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4 结语

三阶段式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技术模式能有效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率,减轻事故损失。风险管理阶段是三阶段式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技术模式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间要充分辨识和分析所有危险源,采取全面、有效的管控措施。隐患排查治理阶段,要重点围绕风险管控措施,分别从人、物、环、管等方面排查不安全因素,并进行相关规定的符合性排查,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风险。应急管理是事后补救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事故损失。

参考文献:

[1]孟现飞,丁恩杰,刘全龙,等.危险源概念的重新界定及与隐患关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4):55-59.

[2]徐叶鹏.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控及评价体系构建[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9(11):105-110

[3]赵波.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作业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9(14):138-139.

[4]高小平.“一案三制”: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框架:“沟通协作、科学应急”[C]//第三届(2009)中国突发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大会.2009.

[5]何磊.基于重大自然灾害的公路应急管理体系探讨[J].公路,2019(7):212-217.

猜你喜欢

危险源交通运输应急管理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公路交通运输节能降耗经济分析研究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策研究
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路径优化研究
化学工业园区中危险源分级模式浅析
如何控制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
构建以危险源控制为核心的施工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