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
——石斑鱼健康养殖技术

2020-10-29

农家之友 2020年6期
关键词:石斑鱼筛分鱼体

国内石斑鱼养殖主要模式有海上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及工厂化养殖。本技术中网箱养殖技术模式围绕石斑鱼网箱养殖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源头上解决近岸海水养殖小网箱自身污染严重,病害多,产品质量低等主要问题,倡导健康养殖,生产无公害、安全、优质石斑鱼产品。该技术已在广东、海南等部分养殖地区进行推广试验,效果显著。该技术中工厂化养殖技术模式通过减小受自然气候影响的程度,提高了可控性,可以把养殖风险降到最低,是一种高效、集约化的健康养殖模式。

工厂化养殖模式的效益:室内工厂化养殖摸式的建立使石斑鱼不仅能安全越冬甚至实现周年生长,年有效生长期延长了2~3个月以上,平均成活率提高20%~30%;养殖密度较普通池塘养殖提高5倍以上;养殖风险降低,综合效益提高20%以上。

网箱养殖模式

一、环境要求:网箱养殖除了需要选择水质良好、天然饵料丰富的水域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应着重考虑水流、水深、底质、网箱离岸距离、风浪、风向及交通条件等,其基本要求为:①水质清新,海水盐度相对较稳定,溶解氧在5毫克/千毫升以上。②水流畅通但风浪不大,最好在西北方位有高地作屏障,箱内流速在0.3~0.5米/秒。③养殖区水位在大潮线下水深5米以上,使网底不与海底相触,底质最好为砂质底。④选择未污染或污染较轻、自净能力较强海区养殖。⑤海陆交通应方便,便于苗种和饲料及产品的运输。

二、环境管理:养殖过程中,加强网箱区环境的日常保护:①网箱上的人粪尿等生活污水、废弃物、残饵、垃圾、病死鱼、油污等应收集上岸进行无害化处理。②换洗网箱应在彩条布箱内消毒后冲洗,并把冲洗网箱的污水进行收集和处理。③网箱外围要有防油污设施。

三、苗种放养:(1)苗种选择:应选择活力强,鱼体较长,体色偏黑、鱼体完整无损伤,体表与鱼鳃内部无任何病害和寄生虫感染的苗种。要使用原种或经选育的生长快、个体大的石斑鱼亲鱼。(2)放养密度:网箱养殖的石斑鱼鱼种放养密度一般每立方米水体3~5公斤苗种,即3×3×3米的网箱放养100 公斤苗种(2~3厘米长的苗种2000尾)。根据鱼体的大小及时进行筛分。若体长超过20 厘米,3×3×3米的网箱放养300~500尾。(3)定期筛分:石斑鱼自相残食现象非常严重,必须定期筛分,保持同一水体内石斑鱼鱼体规格的一致。8厘米前,5~7 天筛分一次;8~15厘米时,7~10天筛分一次;体长达到15厘米以上时,需根据苗种规格悬殊情况调整筛分次数和间隔时间。(4)饵料投喂:石斑鱼投喂的主要是鲜度较高的小杂鱼,亦可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鱼苗期先喂鱼糜,逐渐驯化人工配合饲料。若单喂冰鲜小杂鱼,需要额外添加多维多矿。石斑鱼不吃沉底的食物,在水温25℃的环境条件下,石斑鱼的消化速度约为20~24小时。投饵与否及投饲量主要考虑水温及其变化况。摄食度以七八分饱为宜,一般每次投喂量占体重的3%~5%。投喂采取“慢—快—慢”的方式。

四、日常养殖管理:网箱养殖的日常管理要做好“五勤一细”,即勤观察、勤检查、勤检测、勤洗网和勤防病。每天早、晚对网箱进行巡查,检查网箱是否存在破损,重点检测饲料台网有无破损,特别是台风过后;观察鱼体摄食及活动情况是否正常,有无游泳较弱的鱼;有无残饵,做好相关养殖记录。

内湾一般1个月换一次网较佳。换网时需防止养殖鱼卷入网角内造成擦伤和饲料,操作需细致。网衣清洗可使用高压水枪喷洗、淡水浸泡、暴晒等方法进行。每天做好日常记录,记录水温、pH、盐度、饲料投喂、药物使用、天气变化以及鱼病防治等情况,每隔半个月或一个月测定鱼体的体长、体重,以掌握其生长速度及规律等情况,以便合理确定饲料的投喂量;同时检测鱼体是否有病害发生。特别注意,在天气闷热、阴雨天气,需及时开启增氧机或鼓风机,防止因缺氧造成的浮头和泛箱现象。

五、病害的防控:石斑鱼的主要疾病有病毒性、细菌性、寄生性、及饵料引起其疾病。防治鱼病,应以防为主。(1)苗种检疫:①苗种的调运或投放前要进行检验、检疫,防止病原体带入。②有病的苗种应在原地进行治疗、处理,完全痊愈并杀灭了传染性病原后才能调运与投放,从源头上切断病原传播。(2)病害防治综合措施:①推广使用鱼类疫苗,以减少养殖用药。②选购抗病力强的苗种。③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病、死鱼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丢弃入海,以防疫病传播。④鱼种先消毒,后投放。

六、收获:石斑鱼市场需求的最佳规格为0.5~1公斤。根据养殖规格或市场行情确定起捕时间,有条件的可以采取捕大留小,分批收获。为保障商品鱼质量安全,起捕时应做到:(1)确认施用的药物已过休药期。(2)因施用过某种药物与饲料,而对商品鱼质量安全可能造成影响时,对有关指标进行检测。(3)捕鱼前停饵1天;活鱼运输的要停饵3天。(4)活鱼运输时,要检查是否存在“应激反应”。(5)选用质量安全有保障的厂家生产的保鲜用冰。(6)起捕网箱及保鲜箱要做好标志与记录,以便溯源。

工厂化养殖模式

养殖池建造:池子建于取水方便的陆基上,每口池15~60每平方米,有效养殖水深1~2米;正方形,四角呈弧形或圆形水泥池,池底斜度3%~5%,中间排污。

进排水及增氧:沙滤水养殖,池子上方切向进水;池底四个位置安装纳米微孔曝气管,利用水流、气流推动池水转动,有利排污;养殖水温控制在18℃~30℃;为提高养殖密度,可添加纯氧,养殖池溶解氧浓度保持在4毫克/千毫升以上。

养殖池顶棚构造:冬季采用PE太阳能中空采光板或透明塑料膜加温、保温,节能减排;夏季加盖遮阴网,保持合适水温。

水质管理:每天100%换水一次,排水同时推刷池底,清除鱼池的残饵及粪便,换水后保持流水状态,日流水量在4~6倍,保持水质清新。

苗种投放:生产所需苗种应来自持有《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苗种繁育场,苗种肉眼观察体色正常,有光泽,活力好,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镜检无寄生虫;放养苗种规格应为全长12厘米以上;放苗前池子用50~100ppm的漂泊粉消毒,苗种放养密度50~100尾/每平方米,根据鱼体大小差异情况定期分选,逐渐调低养殖密度,达商品规格(500~750克/尾)时,养殖密度控制10~20公斤/每平方米。

饲料投喂及日常管理:养殖全程采用全价配合饲料或自制软颗粒饲料,根据鱼体大小、不同水温及鱼体健康状况调整投喂量,根据不同石斑鱼品种,投饵频率为0.5~2次/日。

病害防治:每日投饵时仔细观察鱼的活力摄食状况,发现异常时应取样镜检皮肤及鳃部是否有病原生物寄生;定期(每周)镜检鱼体皮肤及鳃部一次;定期(15天左右)全池泼洒硫酸铜或含氯消毒剂消毒水体,预防寄生虫及细菌性疾病发生。

食品安全:饲料及药物使用应符合NY 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规定,不得检出国家规定的禁用渔用。

适宜区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方沿海地区。

猜你喜欢

石斑鱼筛分鱼体
玉钢烧结整粒筛分系统设备改造
疫情+年底结账,石斑鱼价格应声下跌,春节前或涨一波
昆钢2500m3高炉槽下筛分管理技术进步
三维鱼体参数化建模
淡水鱼水平往复振动头尾定向输送方法
4种石斑鱼肌肉中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迫切关注!因流通受阻,9成石斑鱼养殖户正愁卖鱼难,诉求和担心日增
淡水鱼腹背定向装置设计及试验
基于GB/T 15854食品搅碎器性能测试中筛子使用方法的研究
鱼冷冻之前要去掉内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