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荔枝改良记

2020-10-29刘光琳

农家之友 2020年6期
关键词:品种改良灵山荔枝

本刊记者 刘光琳

说到荔枝,就想到苏轼那首关于荔枝的词:“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广西作为岭南地区,也是我国荔枝主产区,近年来,全区大力推行荔枝生态栽培和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培育了一大批绿色、生态、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建立和扩大水果保鲜及深加工,进一步完善水果市场体系建设,通过实施“特色果业提升行动”和重点产业优先发展战略,把广西荔枝逐步培育成“种植生产、分级处理、贮藏保鲜、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较完整的支柱产业链。

根据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全国荔枝优势区域布局,广西将荔枝产区划为“桂南早熟优势区”和“桂东南中熟优势区”2个优势区划带。近年来,为了让传统产业适应新形式,广西在品种改良、绿色防控、加工和保鲜等方面下足功夫,打造优质的广西水果。广西荔枝产业通过品改+技改突破生产、技术瓶颈,调整品种结构,丰富荔枝品种;积极开发荔枝深加工产品,延长荔枝产业链;搭乘“互联网快车”开拓荔枝销售渠道,使广西荔枝产业快速发展。2019年广西荔枝园面积244万亩,荔枝产量58万吨,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品种有:妃子笑、黑叶、桂味、鸡嘴荔、灵山香荔、禾荔、江口荔等三十多个品种,上市时间4月下旬至7月中旬。2020年是荔枝的产量大年,荔枝产量预计80万吨左右。

品改:高接换种 “老树”结新果

“我家种植了15亩荔枝,已高接换种‘桂味’约10亩,今年收入预计4万多元。” 6月22日,在2020荔枝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培训会上,桂平市麻垌镇大上村贫困户黄荣说。

广西荔枝的主产地在钦州、玉林、贵港、梧州。目前灵山、钦北、浦北、北流、桂平是广西荔枝主产大县。广西传统荔枝品种是黑叶及禾荔,尤其是北流、桂平及钦北区,外地很多消费者最开始接触的就是这些品种。传统生产上应用的栽培品种有20 多个,但黑叶、禾荔2个中晚熟品种约占荔枝种植面积的70 %。近年来,广西荔枝生产进入了“瓶颈期”,品种结构不合理、成熟期过于集中、导致价格低迷,丰产不丰收等问题凸显,广西荔枝品种改良迫在眉睫。

据了解,高接换种是一种提高荔枝产量、品质或产期上具更大优势和差异化的技术,采用该技术可以改接更为适宜当地种植的荔枝品种,以此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高接换种也是目前最高效的改良品种的手段,考虑到广西荔枝栽培面积已经足够大,可通过高接换种达到快速成形,实现荔枝优质丰产。

改良品种调整结构,提高品种延长果期。

技术员指导荔枝新品种及荔枝品种改良试验。

因此,为了确保荔枝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高接换种就成了广西荔枝品种改良的主要模式。广西在荔枝品种布局规划上注重早、中、晚熟品种的搭配,选育审定(登记)了一批荔枝优良新品种:钦州红荔、贵妃红、草莓荔、桂糯、桂早荔、英山红、北通红、紫荔、桂荔1号、桂荔2号等本地品种,也从区外引进仙进奉、井岗红糯、岭丰糯、观音绿、凤山红灯笼等20多个荔枝新品种,进行高接换种试验。

为此,自治区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与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良种繁育岗位、广西荔枝龙眼创新团队,分别在灵山和北流等地举办广西荔枝新品种专家鉴评会及荔枝品种结构调整培训班,鼓励果农采取高位嫁接的方式进行品种改良,推荐井冈红、观音绿、仙进奉、岭丰糯、红绣球、桂味等有可能成为市场新宠的荔枝品种,作为广西荔枝品种结构调整的优良品种。

在灵山荔枝新品种引进示范园里,由22个荔枝新品种进行高接换种的果园,已有18个品种挂果。其中,仙进奉、井岗红糯、岭丰糯、观音绿、无核荔、贵妃红、脆绿等新品种取得较好的试验效果。这些品种通过区试筛选示范已逐步成为广西荔枝高接换种所应用的品种,也成为广西荔枝品种结构调整的优良品种,很受市场的欢迎。

“皮厚,不做任何处理,能够保持一个星期颜色不变。”在荔枝新品种现场观摩会上,100多名与会人员参观了荔枝新品种高接换种示范基地。北流果农苏兴松表示,2015年,他从广东引进仙进奉品种,并将1000多株禾荔高接换种,2018年就成功挂果有一万多公斤的产量。

据介绍,仙进奉品种为荔枝中的“白富美”,属于晚熟品种,果皮鲜红,皮厚且韧,耐贮藏;果肉厚,有蜜香味,清甜。在众多荔枝品种收尾之际,仙进奉荔枝都开始采摘,在今年荔枝丰产的情况下,该品种的地头收购价为30~40元/公斤。

此外,“桂味”品种也深受消费者喜爱。今年,黄荣家高接换种的“桂味”荔枝挂果1700多公斤,早早被全部预定,地头价每公斤18~20元。与当地传统荔枝禾荔相比,品种改良后品质、颜值提升,行情看好。

中熟类型荔枝约于6月初至7月初采摘,代表品种有妃子笑、黑叶、四月半、大造、水东黑叶等。

白糖罂荔枝。

香荔。

灵山迟熟荔枝品种,名字最响的是香荔和桂味。

经过几年来品种改良的示范探索,广西荔枝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特别是以高接换种为主要形式的大规模品种改良,针对原计划用于加工的黑叶、禾荔面积过大的问题,采用鸡嘴荔、桂味、妃子笑等本地传统良种,培育挖掘了贵妃红、草莓荔、江口荔、英山红等特色品种,还引进了仙进奉、岭丰糯、观音绿、井岗红糯、红灯笼、冰荔等系列优质品种,通过改造,使黑叶、禾荔原有的面积占比从70%降低到30%,优良品种覆盖率达70%,早中晚熟比例达到4∶4∶2左右,有效地优化了荔枝品种结构,拉长鲜果上市时间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高接换种、绿色生产、荔枝生产供给侧改革将成为未来广西荔枝发展的主要趋势。

技改:3300盏灯“电”亮百年荔枝园

“好吃,真好吃!”荔枝上市季节,广西荔枝又上热搜了!网友纷纷表示:荔枝真的好吃!果肉晶莹半透,软脆浓滑,一旦入口就要忍不住吃到饱。

荔枝好吃,虫也爱吃,尤其是荔枝蛀蒂虫。荔枝蛀蒂虫以幼虫蛀食果实,一旦蛀入果内现有的杀虫剂均无法伤害到它。由于收购商要求荔枝蛀果率必须低于5%,于是从2月到收果期结束,果农一般需专门对荔枝蛀蒂虫喷施杀虫剂5~8次。不过树形太高,会影响杀虫效果,果品也受影响。

为了解决虫害问题,2015年至2016年,依托灵山县与广西农科院共建的广西灵山荔枝试验站,利用荔枝蒂蛀虫怕光和昼伏夜出的习性,在钦州浦北县安石镇,研究团队对一个妃子笑荔枝果园进行光驱避防控荔枝蛀蒂虫效果试验,在每4株荔枝树中间,高于树冠顶端50~100厘米的位置,安装1盏20瓦LED灯,保证每株树周围均有灯光照射。

经过试验发现,这种方式防控效果好,而且操作方法简便、极易为广大果农所接受,使用该技术的果园的荔枝价格更高。试点效果非常明显,实现了虫果率为零的突破。

2019年4~6月,钦州灵山县和浦北县的3个果园,开展了“光驱避法防控荔枝蛀蒂虫”大面积应用示范,发现用光驱避法的荔枝蛀虫果率明显低于果农喷杀虫剂防治的蛀虫果率,符合绿色食品发展方向。

而“光驱避法防控荔枝蛀蒂虫”绿色防控技术的开发应用,这在荔枝产业绿色防控蛀蒂虫技术研究方面,属于全国首创。

夜幕降临时,在灵山县龙武百年荔枝示范园,成片的“荔枝灯”亮了起来,远远望去,星光璀璨,仿佛一个梦幻的童话世界。

“我们在龙武百年荔枝示范园试点安装‘光驱避’控虫灯开展生态、物理防控蛀蒂虫,提高荔枝品质。现在所产的荔枝很受市场欢迎,供不应求。”龙武百年荔枝示范园场长秦扬开说道。

据秦扬开介绍,试点采用“光驱避”防控虫害技术的荔枝园,装有控虫灯约3300盏,利用荔枝蛀蒂虫的畏光性,设置光照强度3到70勒克斯,于荔枝收获前一个月,在晚上7时至次日早上6时采用持续光照干扰荔枝蛀蒂虫,让蛀蒂虫不产卵或产卵极少,从而提高荔枝果实品质。“现在只要是灯光所到之处,都能避免蛀蒂虫的出现,不会有咬开荔枝就看见虫的尴尬。”

灵山百年荔枝示范区。

荔枝树中间安装LED灯,保证每株树周围均有灯光照射。

目前,这一技术已被列入自治区水果技术指导站2020年十大推广技术之一,灵山县已将试点推广面积扩大至2万亩。这一新技术也在广西其他荔枝产区得到大力推广应用,桂平目前已完成试验推广30亩,通过灯光驱避减少农药使用,保障荔枝品质安全。

此外,广西在荔枝生产过程中,还广泛运用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果园生草等栽培措施绿色生产技术,为荔枝增产提质。

加工:突破技术瓶颈,丰富深加工形式

荔枝有大小年,大年大量上市,果品容易堆压造成损失,“荔枝保鲜”是个难题。为了寻找出路,广西瞄准纵深加工,拓宽荔枝产业链,提高附加价值,精深加工也是长远的出路。

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破解丰年“果贱伤农”难题。

灵山县是广西荔枝生产大县,荔枝加工业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主要以生产荔枝干、荔枝罐头为主。随着荔枝生产的发展,近几年来,灵山县把发展荔枝加工产业作为解决荔枝销售不畅和增产不增收问题的主要途径,通过破解融资、技术、品牌、销售四大难题,推动全县荔枝加工产业迅猛发展。

荔枝干是灵山县起步较早的荔枝加工产品,为了改变以前做荔枝干是用碳烤这一加工方式,更好地提高生产能力,消化更多的荔枝鲜果,近几年来,灵山县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连续3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900万元,补助合作社、果农建设冷库、烘房,发展荔枝保鲜和初加工。目前,全县建成藏库237座、烘房384座,荔枝干加工量最多的年份达5000吨。

为了开发更多荔枝深加工产品,灵山县积极促成科研单位与地方、企业合作,帮助企业培养、引进人才,突破技术瓶颈。推动产业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生产加工标准化和产业化,同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目前全县生产线达3500多条,有广西运亨酒业有限公司等7家规模以上荔枝加工企业,年加工荔枝17000吨,产值4.6亿多元,已开发荔枝蜜、荔枝干、荔枝罐头、荔枝酒、荔枝醋、荔枝饼、凉果等系列产品,提高了当地荔枝市场竞争力和覆盖率,取得良好效果。

灵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海舟介绍说:“灵山县通过整合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扶持企业建设和改造标准化生产线、烘干房、冷库等设施建设。2019年,灵山一枝食品公司改造的罐装荔枝醋生产线,日产量从3万罐提升到10万罐,公司年产值从2000多万元提升到1亿元,该公司成功以灵山荔枝醋产品冠名南宁东至广州的高铁列车,并将产品出口至马来西亚。”

广西灵山一枝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东介绍荔枝加工产品。

目前灵山已开发有荔枝酒、荔枝罐头、荔枝干等产品。

广西灵山一枝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东介绍说:“近年来,灵山县积极开发荔枝深加工产品,延长荔枝产业链,从每年5月份开始,公司每天需要的荔枝原材料就达200多吨,每年生产加工的荔枝量达上万吨。一枝食品每年可向市场供应荔枝酒超过2000吨,其中‘荔枝白兰地’‘荔枝烧’‘荔枝醋’已成为消费者的‘新宠’”。

目前,灵山县已开发的荔枝酒、荔枝蜜、荔枝罐头、荔枝干、荔枝醋、荔枝饼等产品,走俏国内外市场,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延长荔枝产业链,推动荔枝产业发展。

此外,广西积极推动荔枝加工工艺的发展,在利用传统工艺进行荔枝深加工的基础上,推广冷榨、低温干燥法等新技术。在果干加工方面,广西选用核小肉厚的鸡嘴荔、香荔等品种为原料,同时采用先进的烘烤工艺,抢占高端市场,避开了与境外产品在低端市场的竞争,特别是近年采用的果茶工艺制作的荔枝干,基本保持了鲜果原有的风味,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在果汁加工方面,扶持培育了北海果香园这一亚洲最大的果汁加工厂,带动了一批下游终端企业。

为解决“荔枝保鲜”难题,广西在保鲜研究的领域一直积极踊跃,其中低温预冷和泡沫冰块包装成为共识。保鲜技术在电子商务销售上的应用,使荔枝、龙眼这些不易保鲜的水果,在48小时内,就能从枝头“飞”到北上广等城市消费者的手上。

电商:发展多平台打响金招牌

“灵山荔枝,甜脆多汁,去年吃,今年吃,年年都要吃……” 6月10日,灵山县县长刘钦通过网络短视频推介灵山荔枝。

灵山县是农业大县,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特色优势鲜明。该县创新打造“线上直播+线下产业”新模式,通过培育一批以党政领导为代表的会网络直播、能线上销售的本土“网红”,大力发展“网红经济”,畅通灵山县优质农产品及特色产品销售渠道。近年来,涌现了以“巧妇九妹”、千年荔园、香下人、鹿鼎记等为领头羊的大批优秀电商,推动了灵山荔枝快步走向全国,走出国门。据统计,灵山本土网红通过“网络直播”和电商平台,平均每天接收订单900多个,最高的一天达到2000多个订单。截至2020年5月底,灵山本土网红共销售灵山县等地的农副产品21万多公斤;辐射带动900多户农户就业脱贫,受益群众8000多人。

如今,通过电商途径实现农产品销售已是当下最火的方式。

“通过网络平台线上销售、领导带货和线下现场订货等方式,荔枝不仅卖完了,还卖出了好价钱。”贵港市港北区武乐乡水石村脱贫户吴少林说。

在港北区举办荔枝文化节暨优质荔枝推介会活动上,“书记云带货”直播期间,吸引了26万人次在线围观,带动80户贫困户实现每户收入6000元以上。

荔枝上市行情一路看涨。6月20日,桂味价格又再提了2元达到了44元/公斤。价格这么好,得益于快速发展的电商业。

水石村荔枝种植已有240多年历史。近年来,港北区在水石村先后成立荔枝协会、荔枝专业合作社、甜蜜产业党建联盟,开展荔枝品种改良,加强果农技术培训,既增加荔枝产量,又解决果农销售难题。水石村党委书记吴世标介绍,该村建立了5个荔枝品种改良基地约5000亩,改良品种800多亩,荔枝价格提升了3~5倍。

荔枝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增收的主要途径。水石村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通过“村民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助力脱贫攻坚,让贫困户和村集体实现持续增收。吴世标说,水石村有贫困户72户,全部加入村民合作社并对荔枝进行品改。今年贫困户因荔枝品种改良,户平均年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贫困户吴健筹家品改的荔枝,肉厚核小,入口清甜,比较受市场欢迎,今年可增收5000多元。

远近驰名的“中国荔枝之乡”灵山县举办网络扶贫·2019年灵山荔枝产地购销电商推介会。

灵山县城的荔枝一条街上,摆满了丰收的荔枝。

猜你喜欢

品种改良灵山荔枝
黄牛品种改良存在问题与对策
岭南荔枝红
灵山胜景
提高基层畜禽品种改良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
浅谈水城县畜禽品种改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鹤
牛的品种改良是经济效益的保证
叫响灵山湾
灵山道中即景(外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