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保卫干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坚定政治信念和作为

2020-10-28陈代杰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陈代杰

摘 要: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等职能,高校保卫部门肩负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任务,保卫干部是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高校保卫工作的挑战和影响,提出牢固树立高校保卫干部的政治信念的途径及方法,从而为师生员工筑牢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屏障。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校保卫干部;政治信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4-0148-02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构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机制,强调“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高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防治的重点区域,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的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开展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可以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提供理论参考。

一、相关定义的界定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社会群体中突然发生的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或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重大传染病疫情、不明原因疾病、重大类型中毒等严重影响群众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不明原因流行疾病、化学物品中毒及重大食物中毒、核泄漏等严重威胁群众身体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分为I级(特别严重)、II级(严重)、III级(较严重)和IV级(一般),根据影响等级分别由国务院、省部级、地市级和县级的政府负责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不同等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群众的影响不同,需要“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地应对,把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

2.政治信念。政治信念是政治文化的范畴,是指人们对某种政治理论、思想或学说的确信和追求,从政治过程而言是指,指导和推动人们去维护或反对某种政治系统,建立或推毁某种政治关系[1]。本研究所阐述的政治信念是指高校保卫干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所体现出来的政治素养、意识及信念,还有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展现的个人行为规范。政治信念是高校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精神动力和源泉,只有坚定不移地执行高校党委的决策部署,才能为解决公共卫生事件奠定基础。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共性特征及对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影响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突发性、危害性、多样性,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一是突发性。一般情况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没有发生征兆的,或虽有着一定的预警、征兆,但是也比较难精准做出预测和识别。可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体现在发生比较突然,一般是由危害的程度由低到高、影响的范围逐渐扩大。二是危害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首先,传染途径、传染源较为广泛,容易造成局部的或大面积的传染并发病,有的可以通过动物传染到人或者人传人,危害人体健康,严重可导致死亡。其次,造成的经济损失惨重。十几年前爆发的“非典”和近年来爆发的“禽流感”“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直接或间接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造成经济损失。三是多样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有多样性,可分为细菌类、病毒类所引发的各类传染性疾病,或者是各种自然灾害、化学、核辐射等原因形成的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难度大主要体现在:其一,时间跨度大。纵观国内近几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防控工作都需要较长的时间跨度,追溯并控制事件的根源、防治药品的研发和疫苗的研发等工作都需要长时间的跨度。其二,地域空间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染和传播都会迅速地向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蔓延,防治空间不断地扩大,增加防治防控的难度。其三,人员物资调度难度大。防治防控物资和人员都需要进行区域间的调动,增加防治的难度。其四,人流量大增加防控的难度。人流量会增加病毒的传播和传染途径,造成防治防控的难度加大。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影响。第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高校安保工作的挑战。一是开放性的高校校园中师生员工居住的区域大,校门口、社区和生活区出入口较多,增加了安保工作的难度,导致流动人员的身份比较复杂,人員流动量大,增加公共卫生事故的处理难度。二是人员结构复杂,高校师生员工来自全国各地,人员流动轨迹较复杂且量大,增加了高校保卫工作的难度。三是高校是高等人才的聚居地,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师生员工居住区域较大,高校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职能,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也要承担防治防控的辅助任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对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产生影响,扰乱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对人的情绪、心理和行为造成严重的影响和负担。

三、牢固树立高校保卫干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政治信念的途径及方法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提高高校保卫干部的政治站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高校保卫部门应增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成效,深刻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精神,特别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和部署。加强对高校保卫干部的思想引领,提高其政治站位,让高校保卫干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站在政治高度审视全局、精准发现问题。同时,让保卫干部更好地换位思考,认真履职尽责,守好高校的第一道防线。

2.坚定高校保卫干部的政治信念,使其坚决做到全面服从党的领导。通过培训、考察和考核等途径牢固树立高校保卫干部的政治信念和理想信念,坚决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做到“两个维护”,同时要服从学校党委的全面领导,积极落实学校党委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部署和要求,理顺工作运行机制,做到层层落实。

3.贯彻党中央及各级党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部署。首先,遵循《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精神,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恶化,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经济损失。其次,高校保卫干部应积极配合高校党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防控部署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切实保护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强化高校保卫干部的制度意识和责任意识。高校应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定校园区域性的具体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机构和规章制度,强化责任意识。保卫干部在执行方案时做到对重点门口、重点区域和重点人员实施重点对待,同时安保人员和设施布控布防应及时到位,做到安保工作无死角无漏洞,提高安保工作的实效性。

5.认真履职,守好校园的“第一门槛”,做到“防”“治”结合,重点在“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全员联防联动,实施网格化管理,做好“防”的工作:一是“防”外。严格执行校园出入登记制度,杜绝外来人员进入校园,把疫情坚决“防”在校园围墙之外。二是“防”内。实施师生员工出行管控原则,降低出行人流量和次数,实施师生员工的行踪登记工作,对重点人员进行重点关注和防控,彻底排除内患产生的可能性。三是“防”好第一门槛,必须做到严防死守,落实“防”和“治”的协调工作,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  文晓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2.

[2]  唐永锋,王红平.新形势下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8,(13).

[3]  肖坤峨.高校校园网络安全分析及策略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8,(6).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从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微生物和免疫学教改的思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访问题研究
基层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实践
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制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呈现异同
佳木斯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呈现异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的新思考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方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