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三大湾区建设“湾区智库”的经验及启示

2020-10-27杨爱平林振群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0年4期
关键词:旧金山湾湾区粤港澳

杨爱平 林振群

众所周知,智库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外脑”,有着愈发凸显的资政功能。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如何加强粤港澳三地智力资源整合,达成“最大公约数”的广泛共识,构建一个立足大湾区整体格局、超越地方本位利益的新型智库,对于更好融洽三地政、商、学关系,辅助国家大湾区决策咨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门指出:“支持内地与港澳智库加强合作,为大湾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建立行政咨询体系,邀请粤港澳专业人士为大湾区发展提供意见建议。”综观世界三大湾区建设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一个超越地方与行业本位主义的“湾区智库”在助力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跨域治理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目前,世界三大湾区智库众多,但能配得上“湾区智库”称号的,当属旧金山湾区的湾区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纽约湾区的区域规划协会和东京湾区的日本开发构想研究所。鉴于国内学界尚未对世界三大湾区的“湾区智库”建设经验做过系统研究,本文试图做两方面工作:一是率先对其组织性质、主要功能及运作机制进行比较分析;二是结合世界三大湾区建设“湾区智库”的经验,探讨其对粤港澳大湾区构建“湾区智库”的政策启示。

一、世界三大“湾区智库”发展概况及其组织性质

(一)开放型智库:旧金山湾区委员会经济研究所

在旧金山湾区繁荣发展过程中,湾区委员会(Bay Area Council)及其属下的湾区委员会经济研究所(Bay Area Council Economic Institute,以下简称“BACEI”)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湾区委员会成立于1945年,是由商业企业资助的一个非营利组织,代表整个湾区的商界,以旧金山湾区整个地区的眼光来审视发展中的重大或长远问题,提出影响旧金山湾区经济、商业环境和社会其他事务的主张,而不是像地方政府等其他机构只是关注局部利益。BACEI成立于1990年,于2008年1月与湾区委员会合并,成为湾区委员会的下属研究机构。作为旧金山湾区中聚焦于湾区经济和社会事务发展的领先智库,BACEI是旧金山湾区中企业、政府、高校以及慈善机构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几十年来,BACEI秉持客观和中立的立场来跟踪长期形势,研判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成为服务整个旧金山湾区公共利益的湾区级智库。

BACEI是一个由湾区商界发起成立的、融合湾区各方力量并积极为湾区服务的开放型智库。它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不仅重视旧金山湾区各方利益的表达,而且积极鼓励湾区各方参与湾区发展的谋划,协力评估湾区内外经济形势,找到共同解决的办法。为此,BACEI将自身打造为湾区各方的经济、政策交流平台,广泛吸收湾区各方的意见,再凭借稳固的伙伴关系以及强大的经济和政策研究实力,帮助湾区的精英采取相关行动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这种开放包容的组织运营理念,确保了BACEI的研究能更有效地聚合湾区各方力量,并回应来自政界、商界、学术界等各方的需求。

(二)独立第三方智库:纽约区域规划协会

纽约区域规划协会(Regional Plan Association,以下简称“RPA”)成立于1922年,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的区域规划组织。其目标是通过促进湾区规划,致力于提高“纽约—新泽西—康涅狄格地区”①“纽约—新泽西—康涅狄格地区”并不是一个涵盖纽约州、新泽西州、康涅狄格州三州全境的庞大区域,而是指由纽约州、新泽西州、康涅狄格州三州相邻的31县组成的区域。这一区域囊括了纽约湾区。的居民生活质量和区域竞争力。90多年来,RPA作为一个非官方的湾区智库,一直都是纽约湾区区域性公共工程和区域规划的参与者、促进者和倡导者,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区域规划建议。湾区内许多公共工程的选址和建设、经济发展的策略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源于RPA的方案和理念。RPA通过独立的研究、规划、倡导以及积极的公共活动参与推动这些方案和理念的落实。此外,RPA还积极吸纳湾区各方的意见。在每一年的RPA春季大会上,RPA都会组织区域内的政府官员、企业家、民间团体负责人、媒体人等专业人士就湾区最紧迫的问题进行讨论。随着RPA的区域影响力越来越大,也有不少政界人士参与其活动。比如,前副总统乔·拜登、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新泽西州州长菲尔·墨菲就曾出席过RPA举办的活动。基于信息收集和工作开展的需要,RPA除了在纽约市设立总部之外,还在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和康涅狄格州的斯坦福德设有办事处。②Michael N. Danielson, Jameson W. Doig. New York The Politics of Urban Regional Development[M].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2:35-37.

相比于BACEI,RPA也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但同时它拥有比BACEI更高程度的独立性。从人员架构的角度上看,RPA自主选取了三州区域内的商界、学界和公民领袖作为智库要员,与政府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在资金来源方面,RPA并不依赖政府或某一特定机构的资助,而更多依靠社会力量的捐赠获得运作资金。在研究取态中,RPA致力于推广自身的规划理念与方案,具有规划倾向性,并不是政府或者某一党派的“代言人”。因此,独立第三方的特点非常明显。

但是,正是由于RPA是一个独立第三方智库,其提出的规划理念和方案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只有当纽约湾区内的政府、港务局、企业等组织听取并采纳RPA的规划理念和方案时,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湾区智库的功能。因此,这种独立第三方智库的组织性质也十分考验其规划与游说能力。

(三)半官方型智库:日本开发构想研究所

日本开发构想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for Urban &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Japan,以下简称“UED”)是一个一般财团法人组织,①财团法人指为了实现特定目的,将财产集合而成立的组织。日本的财团法人可分为一般财团法人、公益财团法人和特例财团法人。一般财团法人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且非公益性的财团法人;公益财团法人是在一般财团法人基础上,从事特定“公益目的”事业的一般法人;特例财团法人则是日本新民法推行期间,旧式的财团法人过渡至一般财团法人或公益财团法人的暂时性财团法人类型。其发展沿革有很强的政府背景。1972年,日本政府为了更好地促进日本国土的综合开发水平,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具有调查研究和提出国土规划建议能力的研究机构协助其规划。为此,在日本政界的推动下成立了由政府机关主管的“财团法人·日本开发构想研究所”。②张志行:《财团法人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第13-14页。UED成立之初,由日本政府的经济企划厅作为其主管机关。两年后,国土厅成立。UED成为国土厅和经济企划厅共管的研究机构。2001年,日本中央省厅改组。内阁府和国土交通省成为UED的主管机构。2012年,随着日本公益法人制度改革的推行,UED才正式脱离政府机关的直接管理,逐渐从体制内智库向体制外智库转变。虽然UED正逐渐向体制外智库转变,但实际上UED的许多研究项目的委托方依然是政府。在UED的研究中,除了自主研究外,更多是通过接受来自国土交通省、湾区内各县市政府等官方机构委托的研究,开展相关的策划、调查和研究工作。因此,事实上UED仍接受着政府的支持,是一个半官方型智库。

之所以说UED是东京湾区③本文的东京湾区专指首都圈。事实上,日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专门定义“东京湾区”,对于东京湾区在字面上比较类似的“东京湾”,日本人通常指的是围绕东京湾这片海域的大海湾。有学者认为,由东京湾内几个重要的港口城市组成的区域就是东京湾区,但笔者认为,湾区是一个囊括领海地带和离海腹地的有机统一体。因此,东京湾区范围不应只限定于与海域相邻的区域,而应当是日本人更常说的首都圈。的湾区级智库,是因为其研究地域虽涵盖整个日本,但东京湾区无疑是其研究工作的重点。无论是东京湾区中东京湾的开发和维护,亦或是东京湾区中的区域规划、湾区各城市的发展和功能建设,UED都做了长期且深入的调查研究。这些研究有效地保证了政府规划的长期性和协调性。

二、世界三大“湾区智库”的主要功能

(一)旧金山湾区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的功能概况

BACEI的研究成果不仅为湾区委员会提供战略决策服务,同时也为州政府、市县政府、企业、其他非营利机构和公众提供咨询服务和决策参考。其研究项目主要包括十大模块,内容涉及区域经济与治理、北加州大区(Northern California Megaregion)、④北加州大区由21个县组成,分为四个区域:旧金山湾区、萨克拉门托地区、北圣华金河谷和蒙特利湾区。医疗、住房和土地规划、交通运输与基础建设、科技与创新、劳动力与教育、环境保护、国际经济联系以及公私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总结BACEI从2000年至今的研究报告可知(如图1),BACEI侧重于经济类议题的研究。⑤Bay Area Council Economic Institute. Publications List 2019-09-01,http://www.bayareaeconomy.org/publications-list/.

图1 BACEI出版的不同种类主题报告占比数(2000—2019年7月)

作为BACEI关注的重点,区域经济与治理领域的研究旨在为公共和私营部门的领导人寻找解决旧金山湾区经济增长和地区治理问题的务实方案,确保旧金山湾区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活力和复苏力。对于科技与创新方面的研究,BACEI旨在帮助州和地方政府了解科技发展究竟会对区域经济带来什么影响,以及如何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工具刺激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在国际经济联系的研究中,BACEI通过对区域内的外商和高校留学生开展调研、与世界其他高新技术发展地区的交流合作等方式,不断探究旧金山湾区成为世界重要的商业、科技和文化“热区”的原因。BACEI还特别重视与中国市场之间的联系,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科技发展将不仅对中国的国内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还会改变全球市场的格局。此外,在交通运输与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教育、环保等领域,BACEI也有所涉猎,但这些所涉领域也与区域的经济建设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二)纽约区域规划协会的功能概况

RPA通过对“纽约—新泽西—康涅狄格”地区跨区域公共问题的研究与规划,促进了该区域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了域内民众的生活质量。政界、商界、学界、公众等社会群体都是RPA的影响对象。从RPA的四次大型区域规划的内容和成立至今不同主题出版物的数量可知,RPA的规划研究可分为八大领域,即:社区、经济、能源、环境、房地产、公共交通导向的发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TOD)、交通、国家问题(如图2)。

在RPA的所有规划中,最著名的是四次大型区域规划。在第一次规划中,RPA分别在1929年和1931年出台了上下两卷规划,名称是《纽约及其周边地区规划》(Regional Plan of New York and Its Environs)。RPA调查并收集了区域内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经济状况、土地利用、交通、自然特征等大量数据,绘制了第一张关于纽约及其周边地区基本信息的区域地图,进而提出了一个囊括高速公路、铁路、住宅、商业中心、工业中心、公园的区域布局建设方案,以此作为湾区发展的基础。①Regional Plan Association. Regional Plan of New York and Its Environs.New York: Regional Plan Association,1929—1931.在20世纪60年代出台的第二次规划中,RPA量化了城市扩张所引发的老城区中心衰退、环境破坏等问题,呼吁完善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网络以重振区域中心的繁荣。②Regional Plan Association. A Draft for Discussion.New York: Regional Plan Association,1960.而1996年的第三次规划《危机挑战区域发展》(A Region at Risk)则提出了3E(经济、环境、平等)区域发展理念,认为应当将社会、生态的成本与效益纳入区域发展的考核中,以重振湾区的经济与活力,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③Regional Plan Association. A Region at Risk.New York: Regional Plan Association,1996.2017年开展的第四次规划,从公平、健康、繁荣、可持续发展四个角度提出了解决湾区内机构改革、交通网络、气候变化、房屋问题的各项举措。④Regional Plan Association. The Fourth Regional Plan.New York: Regional Plan Association,2014.可见,RPA每隔二三十年就会做一次大型的区域规划,是一个具有湾区统筹思维和规划持续性的民间智库。

图2 RPA出版的不同种类主题报告占比数(1922—2019年7月)

(三)日本开发构想研究所的功能概况

UED作为东京湾区的知名智库,同样也开展了相当多的研究。但与BACEI和RPA相比,UED的研究主要以政府需求为导向,较少回应企业、公众等社会需求。在具体涉及东京湾区的研究中,UED的研究主要包括东京湾的开发和保护、国土规划、都市建设、都市功能、海外及国际化这五大类。

图3 UED出版的各类受托研究主题报告占比数(1972—2017年)

在这五大类研究中,UED始终离不开区域开发与规划这个核心主题。对于东京湾的开发和保护,UED立足于时代的需求为东京湾周边各地方政府设计理想的综合开发和维护方案,以合理有序地对东京湾的陆域与海域进行可持续的规划。具体包括港口开发、垃圾填埋、工厂重建、物流等方面。对于国土规划类的研究,UED以日本国土规划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其他国家在国土规划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为主题开展研究。例如,第三次及第五次的首都圈基本规划、第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等大型区域规划,均是在UED参与下制定的。对于都市建设类的研究,UED一般以城市基础设施、住房、土地、交通、防灾工作以及城市管理等领域为对象提出规划建议。当前,UED正努力探索PPP管理模式、智库与NGO合作治理模式,以创新城市发展项目及城市管理办法。对于都市功能类的研究,UED则一般以都市如何培育商业、文化、教育和科研等力量为主题提出建议,帮助湾区各县市开发和培育出针对性的都市功能。对于海外及国际化的研究,则主要是接受相关机构的委托,调查其他国家的区域规划状况,学习其他地区的城市建设经验。

三、世界三大“湾区智库”的运作机制比较

BACEI、RPA和UED不仅在组织性质和功能上存在一定差异,而且在运作机制上也各具特色。下文从组织及人员架构、资金来源、社会互动、研究取态四个维度,对三大“湾区智库”的运作机制进行比较分析。

(一)湾区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的运作机制

组织及人员架构。BACEI的组织架构可大致分为顾问委员会、研究部门和职能部门。在人员架构上,顾问委员会由来自商界、政界、学界、非营利组织内有影响力的领导者组成,负责指导BACEI的运作,监督其研究计划和成果开发。目前顾问委员会主席就是麦肯锡公司的高级合伙人,另外两位副主席分别是奥克兰市市长和斯坦福大学主任(如图4)。研究部门由专业研究团队组成,具体包括高级总监、研究主任和若干研究分析师等人员负责研究所的研究工作。职能部门则由相关职能人员构成,负责机构的日常运转以及研究成果的推广。

图4 湾区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组织结构图

此外,BACEI还下设一个科技合作平台——湾区科技创新联盟(Bay Area Science and Innovation Consortium)。这是一个由多所北加州高校、国家及私人实验室组成的高端研究平台。依托湾区科技创新联盟,BACEI汇集了旧金山湾区各高校、各实验室和商界中的优秀人才,进而借助于产学研三者的力量提升湾区科研实力,推动湾区科学技术的进步,打造科技湾区。

资金来源。BACEI的运作资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资金来自于湾区委员会。作为湾区委员会的附属研究机构,BACEI的成立、日常运转、组织发展都离不开湾区委员会的扶持。另一部分资金则来自于企业、基金会、高校等组织对其研究项目的赞助。美国是一个商业社会,如果市场不认可智库的工作,智库就很难获得充足的资金赞助。这倒逼BACEI必须积极提升自身的研究实力和组织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机构与其合作开展相关研究。

社会互动。BACEI旨在为区域各方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因此十分重视与湾区各群体的互动,鼓励旧金山湾区的企业、政府、高校、公众共同参与到旧金山湾区发展的战略谋划中,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随着其影响力的日益提升,有越来越多的群体加入其中,BACEI也逐渐组建起一套组织伙伴关系网络。通过该网络,BACEI有效打通了政商学的连接渠道,帮助湾区甚至加州层面的政界、商界等领袖做出决策,进而解决湾区中的问题,回应湾区各方需求,实现政策研究的初衷。此外,BACEI还定期面向公众举办相关议题的论坛或研究报告发布会,内容涉及湾区经济状况、就业形势、科技水平、医疗环境、住房政策等等。据统计,自2015年11月至2019年6月一共主办或与其他机构合办了30场专题会议,以帮助公众认识湾区,解决公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研究取态。成立至今,BACEI开展了不同主题的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举办了各式各样的会议和活动,以帮助相关群体应对旧金山湾区乃至加州内的危机与挑战。虽然BACEI在区域内具有强大的智库影响力,但是BACEI仍坚持着客观、中立的立场。通常而言,BACEI不会正式提出某个政策主张,也不评判一个政策的好坏,而是根据专业数据分析和观点,研究一个政策会持续对未来有什么影响,经济会变好还是变差,湾区发展会不会失去竞争力。BACEI的这种研究取态,确保其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二)区域规划协会的运作机制

RPA作为一个独立第三方智库,其提出的规划理念并不具备法定约束力,因此,从理论上讲政府大可不必采纳RPA的规划方案,但现实并非如此。究其原因,这与RPA的运作机制密切相关。 组织及人员架构。RPA的组织架构可大致分为理事会、委员会、研究部门和职能部门(如图5)。理事会是RPA的领导层,就RPA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做决策。委员会则负责为理事会、规划人员、设计人员和政策专家提供战略性建议。理事会经过考量和决策后,这些政策建议将落实至各职能部门,进而组织起研究团队、宣传团队等力量推动政策建议的诞生和推广。在人员构成上,RPA的成员由热心区域事务并有能力为区域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商界、学界和公民领袖组成。以RPA中的理事会和委员会为例,目前共有247位成员,其中70%左右来自商界,其余成员则来自高校、非营利组织等机构。由此可知,RPA吸纳了区域内各式各样的优秀成员。相应地,这些成员也能为RPA提供多样化的力量支持和信息反馈。由理事会领导、委员会参与的管理模式,也更好地将区域内各方意见与研究团队直接对接起来。

图5 区域规划协会组织结构图

资金来源。RPA的日常运转并不依赖政府财政或某一特定机构的支持,而更多地依靠社会捐赠。协会成立之初,RPA虽然接受了来自罗素·赛奇基金会(Russell Sage Foundation)的资金支持,开展了一系列纽约湾区调查项目,但随着协会的发展壮大,RPA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捐赠。这就是:依据捐赠额对捐赠者进行划分,进而为各层次的捐赠者提供不同水平的捐赠福利。总体而言,这些捐赠者来自公司、基金会、个人和政府等主体。以2018年为例,RPA的运营收入有60%来自公司、22%来自基金会、15%来自个人、3%来自政府(如下表)。①Regional Plan Association. Annual Report FY 2018.New York: Regional Plan Association,2018.捐赠的方式也十分多样,不仅有现金捐赠,还有股票捐赠、纪念品捐赠、遗产捐赠等多种方式。RPA完备的捐赠机制不仅使组织在运行的过程中能获得充沛的资金支持,而且拉近了组织与区域内各方之间的距离。

区域规划协会2018年收入概况

社会互动。近百年来,RPA通过持续研究已与区域内政府、企业、社区组织和其他民间团体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在纽约湾区内外树立起自己的“金字招牌”。因此,包括政府在内的许多机构都会参考或运用RPA的研究。在RPA的规划报告和官方网站中,“We”“Our”“Us”这三个单词频繁出现。事实上这并不是RPA偶然为之,而是它有意向公众传递“自身与公众就是一体”的概念,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区域内每一个成员的归属感。在组织成员结构中,RPA积极吸纳区域内的意见领袖以促进组织的发展。此外,RPA也十分注重与普通民众的互动关系,公众只要在RPA的官网上做简单的注册,就能定期接受RPA的新闻和相关活动邀请的邮件。

研究取态。针对纽约湾区发展的现实需要,RPA在不同时期开展了一系列自主研究与合作研究。为提升研究成果的全面性和适用性,RPA组建了一个囊括经济、政治、环境、土木和城市规划等不同学科人才的研究团队。如此持久且全面的研究高度是纽约湾区其他智库所难以超越的。用RPA自己的话说:“我们的工作已经超脱于当政者的周期更换、党派及跨州利益的隔阂与冲突之上。”②Regional Plan Association. Shaping the Region.New York: Regional Plan Association,2015.为了推广自身设计的研究理念或方案,RPA还踊跃派出机构代表参与区域内的研讨会、听证会、议会等不同活动,通过游说、宣传、倡导等形式将研究建议输出至相关组织或个体,从而将政策建议转化为实际行动。事实上,从乔治·华盛顿大桥的选址、布鲁克林、斯坦福德和纽瓦克三地市中心的复兴,到纽约—新泽西州港务局相关工程项目的布局,再到在帕利塞、加弗纳斯岛和国门休憩区中开放空间的保护,都离不开RPA的战略规划与游说努力。

(三)日本开发构想研究所的运作机制

组织及人员架构。在UED的组织架构中,理事会、评议委员会、监事都由商界、学界等各领域的精英组成。理事会是UED的领导部门,由研究所常务人员、大学教授、其他财团高管组成。理事会由一个相当于理事长级别的代理理事主持,分为常务理事会和临时理事会两种。常务理事会每年召开两次,临时理事会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召开。理事会的一些重大决议还需要接受评议委员会的监督。评议委员会由来自高校的学者和来自基金会、企业的出资者代表组成,每年定期举办一次会议,一般是在事业年度结束后的三个月内举办,必要时可临时召开评议委员会。理事会下设有监事、顾问和事务局,监事由来自日本经济界的前任或现任高层担任,负责监督UED日常研究业务;顾问则由UED的前任高层担任,为UED的业务提供必要的咨询;事务局的局长由理事会任命,事务局的职员由代理理事任免。①日本开发构想研究所.评议员及び役员等一览.2018-09-01,http://www.ued.or.jp/labo/officer.html.事务局管理着整个UED的研究团队,包括研究主干、客座研究员、高等教育研究部、都市·地域研究部。其中,都市·地域研究部是研究区域开发和规划的核心部门(如图6)。

图6 日本开发构想研究所组织结构图

资金来源。UED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委托研究的收入。在委托研究中,又以政府委托占据多数,其中既包括日本中央政府层面的国土交通省国土政策局、国土交通省土地·水资源局、国土交通省国土计划局、国土交通省都市·地域整备局,也有诸如东京都、千叶县、船桥市、横须贺市等地方县市政府,甚至还有来自七都县市首脑会议、首都圈整备委员会等多县市政府组成的协会型跨域协作治理机构。相比之下,企业、协会等非官方组织则较少委托UED开展研究。因此,政府的资金投入是UED最大的资金来源。

社会互动。由于UED的成立与发展有很强的政府背景,因此政府是UED最频繁、最重要的互动对象。此外,通过大量的委托研究,UED也与区域内企业、高校等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出于回馈社会的目的,UED的许多研究报告也免费向公众开放使用。但相对于BACEI和RPA那种开放式、亲民式的智库姿态,UED与普通民众的互动较少。中央至地方各层级政府、企业、高校等组织才是UED的主要服务对象。

研究取态。UED的研究可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接受外部组织交托的委托研究;二是基于研究所的研究兴趣所开展的自主研究。从1972年至2018年,在UED的各类报告和出版刊物中,受托研究高达2100多项,而自主研究仅有96项,受托研究几乎占据了UED研究总数的95%。相比之下,在BACEI和RPA的研究中受托研究的比例则低很多,以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为主。

四、世界三大“湾区智库”建设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

综合上述,世界三大湾区在长期的演进发展中,结合各自的实际,逐步构建了颇具影响力的“湾区智库”。虽然三大“湾区智库”在组织性质、主要功能和运作机制上各具特色,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它们在目标定位和成员构成上又有趋同的地方。港澳回归祖国以来,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的落地实施,三地的智库得到迅速发展。然而,对标于世界三大“湾区智库”而言,这些智库的地方本位主义问题还较为突出。对此,我们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应借鉴三大“湾区智库”的建设经验,尝试打造属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湾区智库”。

首先,粤港澳三方应该达成高度的目标共识,协力构建一个超脱本地和行业利益、聚焦于湾区整体利益乃至国家利益的超级智库。

BACEI、RPA和UED之所以被称为世界三大“湾区智库”,根本原因是它们的发展宗旨和目标定位均超越了地方本位主义和行业中心主义,不是从一时、一地、一企的狭隘视野看问题,而是聚焦于事关湾区整体利益乃至国家利益的集体目标。BACEI主要任务是关注旧金山湾区九县中重要的经济议题和政策难题,为湾区的政府、企业、高校、公众提供信息支持;RPA则从独立第三方的角度思考整个纽约湾区的规划与发展,为三州及地方政府等相关群体提供以区域规划为主的决策参考;而UED通过接受政府的委托研究,为东京湾区综合规划和协调开发提供了持续的智力保障和支持。

当前,港澳两地的各类智库不少,但研究港澳自身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较多,甚少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公共议题,缺乏湾区视野和国家情怀。近年来,广东的科研院所和高校也培育了一批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的智库机构,有些甚至直接冠名“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但客观而言,这些智库,迄今尚未构建起能够打破地方本位主义、整合三地利益共识的湾区智库。虽然粤港澳三地一些知名智库已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智库联盟建设,但这种尝试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超级智库的目标相距甚远。对此,建议借鉴东京湾区UED的建设经验,由中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推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牵头,自上而下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的“湾区智库”;学习旧金山湾区BACEI和纽约湾区RPA的做法,充分利用粤港澳三地市场发达、民间社会发育成熟的条件,由粤港澳三地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商界巨头发起,政、商、学代表协同参与,组建粤港澳大湾区的“湾区智库”。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的“湾区智库”应营造与政府既紧密互动又相对超脱的府智关系,以形成科学、理性的战略性成果,服务于湾区和国家整体需要。

世界三大“湾区智库”与政府的差异化关系以及不同的研究取态影响了智库的组织性质、智库的中立性和成果的理性化。BACEI作为一个商业驱动的开放型智库,其运作经费主要不依赖于政府,而是来自研究服务的收入和湾区委员会的支持。因此,在与政府的合作中,BACEI秉持着客观中立的立场完成了许多研究,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决策信息,但政府只是BACEI服务需求方的一员。事实上,整个湾区的利益相关者都是BACEI的服务对象。因此,BACEI与旧金山湾区地方政府是合作的“伙伴”关系,但不是依附于政府、更不是受政府控制的智库。RPA的运作经费绝大部分来源于各种捐赠,只有极少部分来源于政府,这是其始终保持独立第三方智库特色的根本。在此基础之上,RPA通过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提出相应的、具有倾向性的规划理念与方案,并将这些理念与方案积极地向政府和区域各方倡导、推广。作为半官方型智库,UED则更像是日本政府的一个“参谋”,无论是就其运作经费来源还是服务对象来看,均是以政府为主。

概言之,BACEI和RPA的大部分研究是自主研究、合作研究,仅有少部分是政府委托研究,这有利于智库研究人员秉持更加客观、科学和理性的研究立场来开展战略研究,提出前瞻性构想或反思性策略建议。UED的大部分研究项目是受托研究,以各级政府部门委托研究的项目为主,这种研究取态使其前瞻性和开放性略显不足。

相比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广东一方,目前已有不少冠名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的智库,但多为官方或半官方型,均以受托研究为主,强调问题导向,满足和解决政府的当务之急。很显然,长此以往,政府将难以接触到一些极具战略性、前瞻性乃至反思性的研究成果。为此,我们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应吸收BACEI和RPA的经验,尝试构建一个开放型或独立第三方型的“湾区智库”,这样才能既广纳群言又明辨笃行,为中央和粤港澳政府决策提供有真知灼见的资政建议。

第三,粤港澳大湾区的“湾区智库”要构建一个开放、多元的成员组成体系,塑造好智库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

从人员构成的角度看,BACEI、RPA和UED这世界三大“湾区智库”都十分重视人员构成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其组织成员均由商、学、政或产、学、研各界代表组成。对于智库而言,这些成员即是组织运作、调查研究的骨干力量,又是推广智库研究成果,连接政商学的重要渠道。比如,BACEI鼓励旧金山湾区的企业、政府、高校、公众共同参与旧金山湾区发展的智库谋划中,组建起一套联通政商学民四界的组织伙伴关系网络。又如,RPA会经常组织区域内的政府官员、企业家、民间团体负责人、媒体人等专业人士共商湾区大事,并凭借扎实而持久的区域研究与湾区各方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在与民众的关系上,BACEI和RPA认为湾区民众是其重要的服务对象、互动对象;民众的参与是智库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为民众服务是发挥智库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RPA在其规划报告和官方网站中注重倡导“We, Our, Us”的意识,向公众传递“自身与公众就是一体”的理念。这些互动不仅有利于提升智库在湾区内的影响力,而且有助于湾区不同利益相关者间结成紧密的关系。

粤港澳大湾区的智库成员构成及智库与社会的关系远不如世界三大湾区。粤港澳三地的情况也有些差异。港澳两地由于市场和社会发育比较完善,政企、政社关系较为清晰。因此,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智库的动力较强,回归以来也产生了一批商界驱动的民间智库,初步形成了商、学、政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智库发展模式。广东在党政主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下,近年兴起的一批智库基本是政府主导的体制内智库,商界或民间驱动的智库较为缺乏,因此,智库的成员构成较为单一。而且从总体上看,与BACEI和RPA那种开放式、独立式姿态的智库相比,粤港澳三地智库对民众意见的吸纳与反馈不够。因此,为提升“湾区智库”的综合实力与影响力,增强三地民众的湾区意识,“湾区智库”既要适时打通政商学通道,构建政商学民四方的开放包容体系,也应重视与湾区民众的互动联系。

猜你喜欢

旧金山湾湾区粤港澳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论《牡丹亭》的情味
——并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Uber内客服通话功能正在旧金山湾区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