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5W2H分析法提升幼儿园线上亲子教育资源的制作质量

2020-10-26孙英敏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孙英敏

摘要:幼儿园线上亲子教育资源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及教育信息化3.0时代学前教育的重要需求,巧妙运用5W2H分析法,可以增强资源制作过程中的对象意识、目标意识、时间意识、场域意识、内容意识、方法意识和质量意识,提高幼儿园线上亲子教育资源制作质量,服务于幼儿全面发展、家长科学育儿和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线上亲子教育;资源制作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幼儿园开学按下了暂停键,幼儿不能如期返园,需要长期居家生活。为了帮助广大家长缓解育儿焦虑,提升陪伴质量,增进家园联系,海量的幼儿园线上亲子教育资源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但是这些资源良莠不齐,存在着教学痕迹明显、活动目标不当、内容凌乱无序、形式刻板单一等问题。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及教育信息化3.0时代对学前教育的要求,线上亲子教育资源的制作必将成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内容之一。针对幼儿园线上教育资源制作中的问题,我们尝试运用5W2H分析法,有效提升亲子教育资源制作的质量

一、“W”之Who(谁)——增强对象意识,明确为谁制作

线上亲子教育资源,顾名思义,重点在于面向“亲子”,即制作的资源是要为家长和幼儿服务。它和中小学的线上教学不一样,服务的对象不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而是需要家庭亲子教育指导的家长以及需要游戏化资源的幼儿。

(一)了解家长实际需求,量身定制教育资源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共同构成了幼儿成长的双翼,家庭亲子教育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对于家长来说,专业的育儿建议、丰富的游戏活动、良好的阅读引领、花样的美食制作等都是他们心仪的资源,因此这些也是我们思考资源制作的出发点,要通过这些资源有效提升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增进亲子关系和家园联系。

(二)了解幼儿学习特点,提供适切的教育资源

幼儿是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的,他们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需要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因此,在线上资源制作的过程中要避免教师大段冗长乏味的讲述,而是根据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提供生活化、游戏化,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资源供幼儿模仿、学习和探索。

二、“W”之Why(为什么)——增强目标意识,明确为什么制作

线上亲子教育资源的提供要目标明确,对于每一个资源在制作之初都要明确为什么制作,突出目标导向,避免资源制作的凌乱无序以及低效。

(一)重点思考资源能够激发幼儿哪些方面的成长

制作一份优质线上亲子教育资源,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它能在哪些方面唤醒、激发幼儿的成长。因此,应当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各年龄段儿童的学习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审慎思考每个教育资源的预期目标,有目的地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二)重点思考资源能够为家长提供哪些专业引领

亲子教育资源不仅要促进幼儿的成长,同时还要能够引领家长转变教育理念,为家长科学育儿提供专业的支撑,让家长理解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学习特点,认同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的理念,提升亲子互动的质量。因此,在亲子资源制作之初,要认真思考每个资源能够给家长科学育儿带来哪些启示,提供哪些专业引领。

三、“W”之When(何时)——增强时间意识,明确制作时间

线上亲子教育资源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个的视频形式,比如一个亲子运动游戏或一个亲子音乐游戏;另一种是主题式的视频形式,综合各领域内容,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亲子活动,比如围绕“美丽的夏天”进行亲子互动。无论是单个视频还是主题式视频,都要注意时长问题。

(一)控制视频时长,避免用眼疲劳

由于线上亲子教育资源的传播途径是通过网络,要考虑到幼儿和家长的用眼健康问题。因此,在制作亲子教育资源的时候,就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集中注意力时间统筹每个视频资源的时长。时间不要太长,以3~5分钟为宜,如果是主题式由多个视频组成的资源,总时长也不要超过15分钟,避免幼儿和家长用眼疲劳。

(二)注意动静交替,关注使用体验

在为幼儿和家长制作亲子教育资源的时候,要注意活动类型的配比,动静交替,使幼儿和家长能够轻松愉快地进行亲子互动。比如,不能连续安排亲子运动游戏,幼儿和家长一直处在运动状态中非常容易疲劳,也不能连续安排亲子阅读活动,幼儿和家长容易产生厌倦。最好的方式是动静交替,可以先安排亲子阅读,再安排亲子运动游戏,最后安排亲子美工游戏,这样交替式的多元活动不仅能让幼儿和家长充满兴趣,而且能够使其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完成教学目标。

四、“W”之Where(何地)——增强场域意识,明確使用地点

亲子教育资源中的活动都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因此,在设计亲子教育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到有些活动材料家庭中是否常备,哪些活动适合在家庭和小区中开展,要善于利用大多数家庭中常见的物品来设计适宜在家庭中进行的各类活动。

(一)利用家庭中的资源设计亲子活动

生活即教育,家庭中的很多资源都可以用来进行亲子教育活动,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适宜的资源实现教育目标。比如,可以引导家长运用碗筷盆勺等进行亲子打击乐游戏,运用椅子进行钻爬游戏,运用扑克进行数学游戏等。

(二)利用小区中的资源设计亲子活动

家长和幼儿对自己居住的小区特别熟悉,一般情况下,天气晴好的时候家长都会带幼儿到户外活动,在设计亲子教育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如何运用这些户外资源促进幼儿的成长。比如,可以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测量、记录小区中的树木有多粗;引导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体验、绘制从小区正门到自己家单元门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等。

五、“W”之What(什么)——增强内容意识,明确制作什么

亲子教育资源的内容选择非常重要,既要符合幼儿的兴趣需求,又要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还要对家庭教育有所启发,因此我们在制作幼儿园亲子教育资源时要“三结合”“五注重”。

(一)三个“结合”,助推幼儿学习与发展

1.结合《指南》中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设计资源内容

确保每个线上资源都渗透、体现《指南》中的相应发展目标,帮助幼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获得相应的发展。

2.结合幼儿园原有的课程设计资源内容

将幼儿园正常应进行的课程进行梳理、整合、研究,挖掘适合在家庭中进行的亲子活动,通过亲子活动的方式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同时提升亲子活动质量。

3.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探究兴趣

灵活捕捉幼儿的学习需求,将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制作成亲子教育资源,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进而促进幼儿学习。

(二)五个“注重”,体现资源应用与价值

1.注重趣味性

由于线上亲子教育资源主要是面向幼儿和家长,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才能吸引他们情不自禁地参与其中。比如,同样是跳跃的游戏,如果设计成“青蛙跳跳”的情境更能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因此,亲子教育资源要体现出趣味性。

2.注重操作性

亲子教育资源由于面对的是幼儿和家长,要形成良好的亲子互动效果,就必须要有可操作性,即要让幼儿和家长能够通过摆弄、体验等方式使用这些资源。因此,亲子教育资源中要避免教师大段的讲述,而是让幼儿和家长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操作中学习和成长。

3.注重科学性

幼儿的成长发育是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的,要注意资源的制作应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不能超出幼儿的理解范畴,而且传递的知识要准确无误,不能出现错误信息,也不能出现大量的幼儿无法理解的专业术语。比如,在沉浮游戏中就不要出现“压强”“密度”等词语,造成幼儿无法理解含义,会降低幼儿的参与热情。

4.注重系统性

为幼儿和家长制作亲子教育资源的时候要整体设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而且要考虑到各领域内容的平衡性,避免散乱无序。比如,可以采用主题的方式进行资源设计,其中包括五大领域的内容,引领幼儿和家长系统持续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5.注重开放性

优质亲子教育资源可以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一个“脚手架”,但这个“脚手架”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因此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既要给幼儿和家长提供多种玩法,又要留有余地,引导幼儿和家长在此基础上自主探索其它玩法。比如,都是用扑克牌玩游戏,可以玩分类游戏,可以玩排序游戏,也可以玩数字比大小游戏,还可以玩加加减减的游戏……不要限定幼儿和家长的思维,而是鼓励他们探索新的材料或新的玩法,不断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H”之How(怎么)——增强方法意识,明确制作路径

优质的亲子教育资源制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某一个教师突发奇想的,而是教师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可以尝试运用“六步法”,即集体研讨—设计文案—集体审议—录制编辑—集体观看—试用完善这六步进行亲子教育资源的制作。

(一)集体研讨定方向

幼儿园需要制作哪些阶段性的亲子教育资源,要听听教师的想法,根据他们对幼儿和家长的了解,根据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延展需要,集体研讨确定资源制作的方向和内容,明确分工。同时提出资源制作过程中的相关要求,让教师有所依循。比如,视频的格式可以为Mp4,时长3~5分钟,教师的仪表、仪态要端庄大方,文字的字号适当增大等要求。

(二)设计文案出框架

教师根据各自的任务分工,收集、整合相关资料,形成初步的设计文案,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材料、活动过程、语言表述、如何录制、如何配文、配图等。

(三)集体审议找问题

对于教师设计的文案需要集体进行审议,先由教师自己陈述设计的思路、预期的目标、制作的过程等,然后由其他教师寻找问题,找出不适合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进行文案的调整和完善。

(四)录制编辑成初稿

根据修改完善后的设计文案,进行视频的录制。录制结束后要对视频进行后期的编辑制作,可以配上生动活泼的文字、声音、动画效果等,以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其探究兴趣。

(五)集体观看提建议

录制编辑好的亲子教育资源要经过教师的集体观看,教师们可以边观看边提出修改建议,也可以按照视频中的方式使用材料进行操作,预判幼儿和家长是否能够居家进行这些活动,对于不合适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

(六)试用完善成资源

教师根据集体提出的修改建议对资源的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可以发给几个家庭试玩,由幼儿和家长继续提出使用建议,然后加以修改和完善,再发布到资源平台供广大幼儿和家长使用。

七、“H”之How much(多少)——增强质量意识,明确努力方向

资源海海,究竟有多少是幼儿和家长真正需要的?哪些是幼儿和家长特别喜欢的?这就需要资源发布后的反馈机制,要关注资源的点击量和使用量,而不是盲目发布,单纯关注数量。

(一)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交流的方式了解资源使用满意度

教师辛苦制作的线上亲子教育资源不能止步在发布的数量,而是要关注幼儿和家长使用亲子教育资源的满意度和后续需求,可以通过设计问卷和日常的访谈交流等不同方式搜集信息,了解幼儿和家长喜欢哪些资源,不喜欢哪些资源,原因都有哪些,对资源制作还有哪些需求和建议,为下一步提升资源制作质量指明方向。

(二)分析问题,研讨对策,提升亲子教育资源的质量

对于搜集上来的关于亲子教育资源制作满意度调查的信息,要组织教师进行教研讨论,分析出幼儿和家长的兴趣点在哪里,不满意的地方有哪些方面,然后有针对性地一一解决。比如,对于点击量较少的某个亲子故事,我们经过访谈了解到,原因是故事讲述的时间过长,幼儿没有耐心听完,那么在下次制作资源时就要控制好时间,避免幼儿的视觉和听觉疲劳;对于点击量较少的某个亲子手工游戏,原因是折纸的步骤过于简单,幼儿没有兴趣,那么下次制作时就要适当增加难度和游戏性,提高幼儿和家长的参与热情。。

幼儿园线上亲子教育资源制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广泛关注和应用,疫情的爆发虽然让我们猝不及防,但是只要我们能在困境中冷静思考,沉着应对,就能寻找新的创生机会,转危为机,以新的方式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促进家园的沟通和协作。

参考文献:

[1]曹磊,黄广营,于开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J].早期教育,2020(Z1).

[2]陈磊.提升教师线上教育服务能力[J].上海托幼.2020(4).

[3] 王春燕,張传红.学前教育变革中儿童立场的审思[J].幼儿教育,2020(3).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拒绝“花哨”,重拾“得体”
信息化教育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