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学校管理机制 实施集团办学模式

2020-10-26海城市教育局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名师优质教研

海城市教育局

海城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169所,其中有小学133所,初中36所;在职教师7370人;在校学生89260人。针对海城地区学校多、分布广、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我们提出“规模与成效并举、优质与特色并行”的管理理念,积极探索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海城地区教育发展的道路。

一、因地制宜,组建集团

结合海城市地理区域学校分布情况,我们创新学校办学管理模式,实施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即按照海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区域,将全市小学和初中分别划分为4个教育集团,市内4所优质初中和镇区4所优质小学分别作为集团的主席校。

教育集团采用“管理统一,财务独立”的模式运作,各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实行目标统一、各具特色的标准,完成党建工作、课程建设、师资交流、教师学生发展、特色创建等方面的合作,达到共同发展。每个教育集团下设集团秘书处、教育教学工作部、教师发展工作部、后勤保障部。由董事会任命各部门成员,成员由各校相关人员担任并明确各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

二、建章立制,统筹管理

教育集团秘书处负责教育集团的规范管理和运行。秘书处的职责一是制定教育集团每年的年度工作计划,对集团年度工作进行总结,规范集团档案管理;二是协调集团学校之间的活动安排,每月组织一次例会;三是建立健全集团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机制,促进集团学校共享共进,扎实推进集团学校的有序稳步发展;四是统筹集团的教育教学资源并进行合理的开发与整合,指导和监督集团学校活动的有效开展,对各成员学校进行指导与考评,进而规范管理,促进集团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教育集团教育教学工作部负责教育集团的教育教学工作。具体工作职责一是完善集团内教研活动的制度建设,组织成员学校有专题地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并对成员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二是对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和整合;三是经常性地指导成员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任务明确,方法得当,措施落实。每年组织一届教科研年会,展示成员学校教育科研成果,总结经验,提出任务;四是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校际学生交流活动,每一学期开展至少一次集团文化活动;五是建设集团信息网络,负责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构建学校办公系统和教师教研平台,将主席校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向成员学校开放,实现网络共享。

教育集团教师发展工作部负责教育集团内教师的培训工作。具体职责为:一是制定集团内教师发展计划和教师培训制度;二是建立教师、干部定期交流、轮岗和跟岗制度,并以多种形式向成员学校输出干部或教师等优质教育资源,进行优质示范和引领;三是对成员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定期召开成员学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培训会;四是对集团内的教师进行职业发展分层规划要求,组织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培训活动,搭建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交流平台,实现教师的多向交流与专业提升,促进集团内教师队伍有序流动;五是注重发挥主席校的优势和影响作用,对集团内教师以集中和分散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并指导各成员学校进行自主性培训,开展有主题、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教师专题培训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集团后勤保障部主要负责集团内活动的各项后勤服务和保障。具体职责包括:确保集团内开展活动所需教育教学用具、物品、资金的使用到位;确保所需费用合情合理,财务审计无差错。

三、创新载体,培训提高

从全市教育管理层面,我们积极开展“大教研”体系建设。统一时间、统一科目,开展大集备、大教研和课题研究活動;组建学科命题组;编写“模板教案”;开展教育教学交流活动;深入开展质量提升大讨论活动,强化学习交流,促公平、提质量,全面提升城乡教育教学一体化水平。

集团内教师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让教研真正服务于教学,受益于学生,为开展集团化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集团发挥命题组作用,定期开展质量监测。每个集团组建学科命题组,期中监测由各集团命题组出题,集团内统一监测;期末监测由教育局抽调各集团命题组成员出题,由教育局统一组织监测。各集团通过每学期两次监测,在竞争中促上进,合作中求共赢,既能纵向比较,又能横向对比,也为全市教学评价大数据平台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

四、提档升级,强化师资

(一)全力创新教师队伍培养培训模式

我们成功加盟全国名师工作室,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第一个县级“全国名师工作室海城教师培训基地”,为海城教师和全国名师共同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目前,海城已经建立全国名师工作室4个,市级名师工作室31个,组建集团名师工作室48个。

我们还制定了《海城市名师培养计划》,充分发挥全国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实施“1+4+X”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国家、省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构建全国、集团、学校三级名师梯队建设,不断推出创新课、精品课、示范课,探索以老带新、以名师带青年教师的培训模式,实现了我市教师队伍培训科学化、系统化,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拓宽了工作维度和思想高度。

(二)推进集团内教师交流制度

各集团根据各成员校的实际需要,在教师编制不动、原单位待遇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教师相互交流,各成员校之间统一调配结构性富余教师,实行强势学校与弱势学校的对口帮扶,实现师资互补,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打破人事关系管理壁垒,破解了义务教育学校师资不均衡和结构性缺编问题。

(三)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为切实推进各成员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进一步促进优质资源的交流共享,教育局实施“行千里路送百节课”送教下乡活动,深入全市农村学校上示范课,有效提升了农村教师专业素养和新课程改革适应能力。各集团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由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组织,把精心准备的送教学科送到比较薄弱的成员学校,通过课上观摩和课后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实现教师快速专业化成长。

五、均衡发展,共同提高

秉承“统一办学理念、分享共同智慧、追求统一目标、个性多元发展”的集团管理指导思想和“融合多元文化、坚持特色办学、打造奋进团队、提升办学品位”的集团办学目标,海城市加快了“名校集团化”走向“集团化名校”的进程,缩小了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差异,持续放大了抱团优势和整体效益,实现了配给资源共享、教师资源共享、教研成果共享、教改信息共享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扩大了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提高了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成长,有效推进了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走出了一条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名师优质教研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浅议"名师"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名师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