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集团”与“紧密联盟”模式下的集团化办学

2020-10-26抚顺市望花区教育局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集团化雷锋优质

抚顺市望花区教育局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集团化办学是我区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自2018年启动集团化办学工作以来,抚顺市望花区确定了“明确目标、健全组织、形成机制、强化措施”的工作思路,在集团化办学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和创新适合的方法。

一、明确集团化办学的目标

集团如何尊重差异,满足需求,如何运作,采取何种形式,这都需要最初的顶层设计。为了使教育集团开展的所有活动都能“接地气”,政府及教育局认真听取社会、教师、家长、学生等多方面意见和建议,组织人员深入各校,与广大教师进行座谈,为集团化办学寻找群众基础。

我们通过试点探索与全面实施,让薄弱学校得以提升,优质资源实现扩容,校际间形成教研、学习共同体,实现优质资源互补、共享,热点学校“零择校”,全面优化校园环境、师资力量和学校文化,实现集团化发展和学校多样化发展,和而不同,整体提升,实现望花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

二、形成集团化办学的管理机制

(一)健全管理机制

为方便教育集团的业务开展,望花区建立了行政组织领导和业务专业指导两条线并重的组织体系。“第一条线”是成立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教育集团贯彻执行国家及省、市、区相关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的重大决策与部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一体化发展。

“第二条线”是以集团主校校长为组长,驻片区教研员为副组长,成立以集团成员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为成员的业务指导机构,牵头集团内部的教育教学业务活动,实现跨校教研、轮流示范、资源共享,为集团内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的平台。

(二)强化联动机制

我们落实了集团化办学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分析、协调解决改革实践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成立了由区督导室、教研室及相关科室组成的“望花区集团化办学改革督查视导组”,加强集团化办学改革的“工作督查、日常督查、专项督查和年度考核”工作督查和业务指导。各教育集团以抓管理、提质量、促均衡为突破口,健全完善教育集团运行管理制度,进一步理顺集团决策、执行、监督、保障等各个环节,逐步建立“以制度体系为框架,以规则程序为纽带”的集团化运行机制。

三、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模式与策略

望花区根据办学发展的不同需求成立了“多法人组合,特色集团式”的雷锋教育集团和“单一法人,紧密联盟式”的十八中联盟校。

(一)多法人組合,特色集团式

集团内各学校都是平等的法人,通过自愿组合,建立共同章程,制订统一规划,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1.“名校+弱校”,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望花区是雷锋精神的发源地,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办学理念,秉承“用雷锋精神塑造师生健康人格”的宗旨,不断挖掘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立足区域实际,理清思路、完善体系、探索途径,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育人之路。尤其是雷锋曾经辅导过的学校抚顺市望花区雷锋小学、雷锋中学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雷锋第二小学作为雷锋中学对口小学,办学声誉与雷锋中学有一定差距。而八纬路小学是坐落在棚改区的一所流动、留守学生较集中的学校,与雷锋小学同升入一所中学。由于小学阶段教育质量的不均衡,严重制约中学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情况,我区兼顾学校共同意愿,将雷锋小学和雷锋中学两所名校和雷锋第二小学、八纬路小学等7所学校组成雷锋教育集团,以名校为龙头,在教育理念、办学机制、学校管理、办学文化、教师发展、校外辅导员队伍等方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2.“传承+创新”,形成特色育人模式

我们创立了“三项机制”——评估机制、舆论宣传机制、激励机制;创建“三联共建”工作模式——与全国雷字号单位的联谊、与名校联动、与校外辅导员联合共建;创新“五个一”教育工程——用好《雷锋精神教育读本》,组织参观一次雷锋纪念馆,开展一次专题学雷锋活动,评选一届雷锋式教师、雷锋式学生、雷锋式家长,举行一次学雷锋经验交流活动。以集团特色领军校打造“点”的建设;以“雷锋号”联建推进“线”的延展;以雷锋文化为核心的集团校文化融合实现“面”的扩大。不断扩大雷锋精神教育的覆盖面,共享特色育人模式,扶持各集团校形成“和而不同”的雷锋精神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架构。如今的雷锋第二小学不仅迈进了我区优质校行列,而且形成了自己的“以爱育爱”特色课程体系;八纬路小学与同学区领军学校的办学质量差距逐年缩小。

(二)单一法人,紧密联盟式

1.紧密融合,破解教育难题

望花区十八中学始建于1961年,联盟前有16个教学班,在校教师93人、学生 676人。多年来,学校坚持严谨治学,走内涵发展道路,向管理要质量,先后被评为“辽宁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集体”“沈阳市文明单位”等荣誉,办学质量深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但十八中学存在教师结构性短缺、教育教学场地不足的弊端。

三十中学是望花区西部的一所薄弱学校,联盟前有3个教学班,在校教师 47人、学生不足百人。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注下,学校教学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各种专业教室一应俱全。但由于地处棚改区,生源问题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望花西部地区的学生和家长,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2018年望花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综合改革要求,坚持优质导向、专业引领、主体激发、创新驱动,将十八中学和三十中学合并成立望花区联盟校。十八中学为总校,三十中学为联盟校,两校番号不撤,实行一个法人负责制和统一管理模式。师资互派、混合编班、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通过校际间合作,形成教研、学习共同体,让薄弱学校得以提升,优质学校实现扩容,资源互补,逐步成为区域领军学校。这一创新举措,充分发挥了十八中学作为望花区名校的作用,弥补了十八中学教师结构性短缺和教育教学场地不足的弊端,也使三十中学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走出撤并困境,全面提高了望花区西部地区初中的教育教学水平。

2.科学施策,推动学校发展

望花区教育局对联盟校高度重视,两校教师资源混岗分工,解决了学校学科教师短缺的问题;除两校骨干教师汇集外,行政部门又为学校选调副校长、注入优秀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把联盟校作为望花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训基地,教研部门驻校专业指导,在三十中学校区成立了初中研训部工作室,教师进修学校各学科教研员驻联盟校实时办公,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平台和环境;九年级探索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更好地与新高考接轨。这一系列举措推动了联盟校发展,满足了学区内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集团化雷锋优质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融合共生:新时代高中集团化办学的创新实践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集团化办学热背后的冷思考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再论集团化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