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课堂中任务驱动法的有效应用

2020-10-26曾应凤

关键词:驱动评价信息技术

曾应凤

摘 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有效的利用任务驱动法?本人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反思→实践及对其他课堂内容教学的实践研究,认为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任务的设置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2. 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设计任务3. 合作学习,捆绑评价

关键字:任务驱动法;信息技术课堂

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对任务情景的创设和小组协作。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完成一个个典型的任务为驱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学活用。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引导、答疑能够把知识加以活化、引导、扩展,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然而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任务驱动法实施起来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在高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学校,由于各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各学生的家庭情况也不同,导致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有很大的差别,这更使得任务驱动法实施起来没那么容易。刚入教师行业时,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也是经常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在课堂中,不同的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我一个一个的给学生进行演示操作,演示完后,部分学生会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但仍有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于是老师要忙于为跟不上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整堂课下来教师特别辛苦,但效果却不是特别理想。

通过对多次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思考,普通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任务机械、单一,不能适合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且学生间没有交流合作

课堂存在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能完成教学任务,基础不好的学生很难甚至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完成任务的学生在课堂玩游戏,从而影响到正在操作的学生,使其产生急躁和不平衡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任务的完成。

2. 仍然存教师讲一步、学生做一步的现象

当学生遇到操作阻碍时,教师会继续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使部分学生跟不上操作,部分学生不愿听、不愿看教师操作,这为任务驱动法又打上了传统教学的烙印,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通过多次对堂课的实践→反思→实践,认为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任务的设置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如在学习“网络信息下载”这一节课时,“下载网络信息”这一大任务可分为“下载保存整个网页”、“下载保存网页中的图片”、“下载保存网络中的音乐”等小任务,对于“下载保存网络中的音乐”这一任务又可分为“下载歌曲‘认了”、“下载歌曲‘big big world”等子任务,这样学生有了具体明确的任务,就可以带着任务去实践操作,操作步骤也不难,而且掌握了这个操作技能后也能触类旁通,不仅能达到较好的效果,還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简单地呈现“下载网络上的歌曲”这一任务,学生就会盲目的点鼠标、看网页,不知如何进行,就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2. 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设计任务

班集体中的每个学生都是存在差异的,如有些同学从小就开始接触电脑,对计算机方面的操作已经很熟悉了;有些同学从未接触过电脑,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技能比较陌生。如果给这些学生布置难度相同的任务,就可能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很快的完成教学任务,剩下的课堂时间会去玩游戏、看视频等,长期下去,会使这部分学生产生自以为是、懒散的思想;对于那些刚好完成任务的学生,他们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产生自信的心理和增强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而对于那些对电脑比较陌生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完成任务,从而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产生畏惧,渐渐丧失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效果显然不是我们老师所想要达到的,也不符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念。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的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差异,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难度分层递进的任务。

3. 合作学习,捆绑评价

学习并不是一种孤立的个人行为,适当的环境是学习的一个必要条件。合作学习能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懂的可以咨询自己组内会的成员,这样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进行科学的适时评价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捆绑式评价则是在个体评价的基础上,将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有机结合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小组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具有集体荣誉感,并激励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比较有效,但在运用任务驱动法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差异,认真合理的设计任务,并对学生任务的完成进行适当合理的评价,这样才能达到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研究_陈亚琼[D]. 山东师范大学. 2009.

猜你喜欢

驱动评价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